《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女子可頂半邊天,這在《慶餘年》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現。北齊、南慶兩個互相對峙的國家,分別由一女、一男掌控國家的最高權力,這真是十分有意思的劇情。其實不止北齊有如此強大的女性,在南慶也有一個位高權重的女性,沒錯,她就是長公主李雲睿。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不過相比於戰豆豆在北齊的權勢,長公主可是相差甚遠,雖然長公主的年齡要比戰豆豆大的多,但二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眼界、格局自然不同,畢竟一位是帝王,一位只是公主。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她碾壓別人,天下女子戰豆豆排第一,她當排第二(不算葉輕眉)。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她手掌天下財權,手下網羅眾多人才,燕小乙、朱格、林二等人皆聽命與她,在南慶京都可以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就是這樣一位權勢滔天、心狠手辣的女人,在受到打擊時也會流淚。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第一次流淚

在被慶帝下令外放時,她第一次流下了眼淚。回首望向慶帝的一瞬間眼淚順勢而流,也流出了觀眾的心中的疑問,“為何要流眼淚,有什麼更深層次的用意嗎”。被外放出京,心中更多的應該是對範閒及慶帝的恨意,而不是像小女子般的作態,畢竟那可是長公主啊!其實這流下的眼淚有三層用意: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第一層,為權而流。被外放出京,雖然不意味著上交所有的權利,但結果也與之類似。京都是南慶的權力漩渦的中心,只有在這裡才能藉著公主身份收買人心,外放便意味著不受皇帝的恩寵,自然也就沒有人會被她收買,這是其一;其二,京都是全國訊息的集中地,最快的信息會第一時間送到這裡,信息對掌權者來說至關重要,離開京都便丟失這份先機。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第二層,為情而流。在原著《慶餘年》中,長公主是愛慕慶帝的,他們並不是親兄妹關係。在劇中長公主回首的一瞬間,看見慶帝正拿著箭並射向了她,這一箭就如同射進了她的心裡,眼淚情不自禁地留了下來,或許這裡的戲份是為以後兩人的情感糾葛埋下伏筆。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第三層,故作可憐。是故意流給慶帝看的,一個堅強的人,卻留下了淚水,讓慶帝看到她的可伶。示弱有的時候是一種智慧,這裡的李雲睿便是如此。在之後與範閒的對話中,她告訴範閒“我還會回來的”,這次的淚水便是在慶帝的心底埋了一顆種子,只待時機成熟便會發芽長大,也是她回京之時。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第二次流淚

在面對自己的親生女兒時,她最終還是沒能抗住,展現了她母性光輝的一面,雖然很短暫,但情感卻十分真摯。在林婉兒句句戳心的質問下,她流露出對女兒的虧欠之情和愧疚之心,但很快她的野心便戰勝了自己的情感,將所有感情全部收回,又露出冷酷的一面。

《慶餘年》長公主兩次掉淚,如此強大的她,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


兩次掉淚看似柔弱,實則加倍展示了長公主對權力的渴望、對人心的掌控、對親情的決絕。不過這樣的長公主才符合原著、符合角色特徵,才會讓劇情更加精彩,期待長公主再次回到京都,給觀眾帶來更加精彩的權力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