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各地見聞: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春風吹醒萬物,喜雨潤澤大地,曾經山村窮,如今氣象新。

春風吹醒萬物,喜雨潤澤大地,曾經山村窮,如今氣象新。

贵州各地见闻: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繡娘正在趕製作品(織金融媒體中心提供)

位於大山深處的貴州省織金縣茶店鄉海馬村是一個苗族聚居地,這裡的苗族婦女世代傳承著蠟染刺繡本領,這項本領也是寨子裡苗族婦女增收致富的一種方式。

繡娘李麗,過去在外務工,現在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在蠟染刺繡專業合作社里加工刺繡,一個月下來有2000多元的收入。“現在能足不出戶就業,一年四季有活幹,身邊的婦女都參與進來了。”李麗說。

就業顧家兩不誤,這正是合作社的創辦初衷。目前,該合作社已發展繡娘100餘名(其中貧困戶73名),每年訂單創收超過120萬元,蠟染刺繡訂單主要來自唯品會、依文集團、廣州品立公司等知名企業,產品遠銷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贵州各地见闻: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德江縣共和鎮塘壩村的花椒基地

德江縣共和鎮塘壩村,全村6個村民組共計270戶1300多人,全村土地石漠化十分嚴重。近年來塘壩村採取流轉土地、申報項目、扶持能人等辦法,組建3個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花椒基地960多畝,解決了全村8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問題。尚成花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明指著新“擴容”的基地說:“現在國家政策好,我作為本村人要抓住機遇讓石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與群眾一同富起來。”

張金娥是塘池組的村民,今年60多歲了,自尚成花椒基地開工建設三年來,她一直在基地上務工,務工收入成為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她每年的收入在1.2萬元以上。

聽說合作社要擴建基地,張金娥積極支持,每天早早地來到基地開工,下午又總是走得最遲的一個。在基地的“鑲邊擴容”中,她又幹了20多天,每天70元,年前又多了一筆收入。

張金娥說:“我們老百姓,就希望幹部們支持創業人,一起把(花椒)基地搞大點,我們能天天有活幹,他們有幹頭我們就有盼頭。”

贵州各地见闻: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浪水村三層巖組的金銀花基地(資料圖)

貴州20個極貧鄉鎮之一的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石朝鄉,20世紀90年代,京竹村姑娘郭澤容嫁到浪水村三層巖組,丈夫家七兄妹,四個兄弟分住兩間房,竹篾做牆的屋子透風漏雨,新婚當天她流了一晚上眼淚。沒多久分家,總共20斤苞谷一大家子分,夫妻倆只分得一小盆,“日子很難。”

2012年,鄉里號召試種金銀花,郭澤容第一個報了名,起早貪黑在荒山間摸索。這金銀花也如她一樣,倔強地在山嶺間紮根生長。

在郭澤容帶領下,浪水村種植金銀花310畝,人均年收入近萬元。三層巖組62戶貧困戶全部脫了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