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虽然人们常说广州的冬天不太冷,但不时出现的降温,总会让人猝不及防。


多穿衣服的保暖方式,已经抵御不了属于南方冷气的“魔法攻击”。对广州人来说,“以食御寒”才是硬道理。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除了打边炉、羊肉煲之外,煲仔饭也是这个季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说到煲仔饭与广东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礼记注疏》等典籍记载,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第二珍与煲仔饭做法相似。


那个时候的“煲仔饭”,用黄米作原料,属于当时名贵的食材。经过2000多年的演进,煲仔饭成为了街头巷尾一道寻常的美食。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还有一个这样的小典故:从前有个人用瓦煲煮饭,但没有菜怎么办呢?恰巧他家的猫叼着一根腊肠回来,于是他把那根腊肠抢过来放在饭里一起焗熟,没想到这煲饭香气扑鼻,煲仔饭就这样流传至今。


虽是一道寻常的美食,但要吃到美味且火候十足的煲仔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看似普通的煲仔饭,其实不简单-


煲仔饭,顾名思义,就是用“煲仔”煮的饭。正宗煲仔饭所用的煲,一定是瓦煲,这样做出来的煲仔饭会更加香味可口。记得大学时在饭堂吃过用金属煲做的煲仔饭,饭里会吃到一股铁锈的味道。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煲饭的过程,讲求“生米煮成熟饭”,用恰到好处的火候,通过瓦煲的均匀受热,让饭慢慢煲熟。因此我们吃煲仔饭时常常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待瓦煲里的饭八成熟时,加入配菜。煲仔饭的配菜一般多达20多种,腊味、窝蛋牛肉、排骨、黄鳝...不同的配菜,带来不同的风味。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最后,淋上生油、酱油,与瓦煲、煮熟的饭“热烈碰撞”,飘香四溢之余,作为煲仔饭“灵魂”的饭焦,也在此刻悄悄生成。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有人总结出煲仔饭好吃的五大标准:饭不能糊,米有香味,米粒分明通透不湿,外层米饭成饭焦,煲底没有多余油份。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看似普通的一煲饭,有了煲饭师傅熟练的操作,以及对火候精细的拿捏,才能让这煲饭成为让我们垂涎欲滴的美味。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煲仔饭的飘香,是魂牵梦绕的味道-


隐藏于繁华闹市的珠光路、宝玉直街,远离都市繁嚣的黄埔长洲岛,这座城市的许多街头巷陌,都会看到煲仔饭的身影。至于哪一家最好吃,自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不过无论在哪家店,总会有些“经典款”,是我们百吃不厌的味道。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腊味煲仔饭

腊肠、腊肉的甘香,融入到米饭中,让每粒米饭都那么可口。每次去吃煲仔饭不知道吃什么时,条件反射就会选择这个煲仔饭中的“爆款”。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排骨煲仔饭

除了腊味煲仔饭,“第二志愿”就会选择排骨。平时在家中,豆豉蒸排骨就是一款下饭“神器”。而用它来搭配煲仔饭,会更加“惹味”。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窝蛋牛肉煲仔饭

牛肉的美味就不用再赘述了,而在饭与肉皆熟的一瞬间,打一个生鸡蛋到饭面上,则是广东人对于极致鲜味的追求。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蛋液渗入米饭的缝隙,在饭的余热中熟透,让整煲饭的香味得以提升。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当然,无论是哪种煲仔饭,作为“灵魂”的饭焦是一定不能少的。香脆弹牙的饭焦,伴着饭的焦香与肉脂香,一口入魂。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那煲仔饭的飘香,不仅是街头巷尾不经意间闻到的美味,对于在异乡的广东游子来说,那一煲的氤氲香气,是魂牵梦绕的味道。


-关于“煲仔”,不仅只有煲仔饭-


除了煲仔饭,一个小小的煲仔,也能玩出不同的花样,煲仔粉、煲仔菜、煲仔汤、煲仔粥...用瓦煲烹饪,可使菜味香浓、汤味醇厚味美,深受老广喜爱。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煲仔枸杞叶汤,可以搭配不同的肉类,怕吃煲仔饭热气时,总会来上一碗,这仿佛成了吃煲仔饭时的标配。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煲仔饭则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耐心,这种传统美食貌似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样的矛盾下,我们仍然愿意等待这一煲美味端到我们面前的那一刻,然后淋少许酱油、刮米饭外层的饭焦,心满意足地开动。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无论是隐藏于繁华闹市的珠光路、宝玉直街,还是远离都市繁嚣的黄埔长洲岛,总有那么一煲饭,在广州冬日飘忽不定的天气里,暖人胃、暖人心。


广州人为何钟情“煲仔”?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