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請做個真實的自己

孔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小人文過飾非!意思是指,犯錯誤並不可怕,只要能改就不算錯,但是小人犯了錯誤就一會加以掩飾。

“人恆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過而能改才是面對錯誤時應持有的可貴態度。有些人始終學不到其中的真諦,犯了錯首先想到的不是道歉與改錯,第一個念頭就是“我改怎麼隱瞞或者掩蓋?”不要說改正錯誤了,連承認都不承認,不承認也就罷了,還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掩蓋自己的錯誤,把自己推的一乾二淨,更有甚者,自己錯誤言行被揭穿,暴跳如雷,狗急跳牆,倒打一耙。這就是孔子指的“文過飾非”。這種做法不僅是嚴重的不負責任,還傷害他人的利益和精神,實在可惡。

人生苦短,請做個真實的自己

前兩天看了一部電影《半個喜劇》,非常有感觸。其中莫默有一段臺詞說得很戳我:說謊只有0次和無數次,今天你逼不得已說了謊,而明天,你為了升官也會逼不得已,以後,為了孩子上學還會迫不得已,只要你活著,你就會一直有逼不得已的時候,當你利用謊言去解決你的逼不得已時,以後生活裡任何事情來了,你會反覆的利用這樣的手段去解決每一個問題。

莫默是一個以小見大的人,但就是這樣的以小見大,才抵擋住了生活中那些慢慢把我們吞噬的瞬間,很多原則性的錯誤,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協裡來的。而孫同就是在這樣不自知的情況下丟失了自己,變得懦弱不知反抗,這何嘗又不是芸芸眾生裡的你我他呢?大家覺得那些堅守自己的人愚蠢不知變通,而相反的,他們才是敢向荒蕪開戰的人,他們是自己人生的軍師,戰勝了每一次生活拋出的考驗,活得輕鬆自在。孫同最後的轉變和醒覺,我覺得不是理想主義的結局,而是現實主義裡的自我救贖,其實做自己,是可以選擇的,當你不再向生活說謊的時候。

人生苦短,請做個真實的自己

擅長撒謊的結果就是習慣性的撒謊,社會上有兩類人具有這個特點:一是虛榮心作祟。這種人往往自視甚高,實際上他們不怎麼高明,卻自以為很聰明,以為沒有人會指認自己的錯誤,一旦錯誤要浮出水面,就要想辦法掩蓋,但是紙包不住火,錯誤總會暴露出來,這個時候他們仍然試圖找各種各樣的藉口掩飾。顯得狼狽又虛偽,最後塑造的人設也會崩塌。在《半個喜劇》裡面,虛偽而又強勢的鄭多多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不僅欺騙女孩的感情,撒謊,不知悔改,最後失去所有人的信任,成了自己婚禮上最大的笑話。真是活該。

還有一種性格強勢的人。這種人手裡往往有點小權力或者在社會上有點地位,有點錢,被人捧貫了,養成目空一切的習慣,就算睜著眼睛說瞎話,也不以為然。從表面上看,自己的犯錯率是微乎其微,似乎很有面子,但是卻失去了一個自我完善的機會,而且如果對自己錯誤的言行和決定保持姑息的態度,同樣錯誤就可能犯第二次第三次,如果導致更嚴重的後果,那就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彌補,這種行為豈不糊塗?結果必然是自作孽不可恕。


人生苦短,請做個真實的自己


對待錯誤和不實,應有的態度是“過則改之”而不是“文過飾非”。正如人是從不斷的跌倒與爬起中學會走路一樣,人也是在犯錯與改錯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不委曲求全,不必阿諛奉承,不會違背原則和道德底線,更不必為了一己之慾而違心說謊,因為沒有謊言是值得尊重的,也沒有一個謊言可以長久不被揭穿。萬物皆有規律,撒謊的人終究會被謊言所捆綁。社會更需要的是“真實的人”,我們更需要發現“真正的自己”,與“真實”的自己相處,做個真實的自己,是智慧也是心之歸途,人生苦短,何必為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