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农民起义军有一部“秘本”兵书,当代人人都读过看过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战争始终贯穿着每个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即使是在封建王朝统治的和平时期,内部也仍不时涌现出各类农民起义。

一旦有战争,相应的就有兵书,兵书既是对前代战争的总结,又是后代兵家学习与借鉴前代军事经验的最重要的资料,有时甚至在军队中起着教科书或经典性读物的作用,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都离不开它。

据《历代兵书目录》统计,我国历代共有兵书1304部,保存至今的仍有288部。在这众多的兵书中, 《孙子兵法》影响最大,向来被视为“兵学圣典”,成为统兵打仗的将领们的必读书。

明清农民起义军有一部“秘本”兵书,当代人人都读过看过

但是,在明末和清代的农民起义军中,也有一部所谓的“秘本”兵书,它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兵书,但却是我们人人都熟悉读过看过,它就是——《三国演义》。

清人刘銮在他的笔记《五石瓠》里说到这样一件事:“张献忠之狡也, 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咸效之。其老营管队杨兴吾尝语孔尚大如此。”

这里说的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故事,在他半生的作战生涯里,每天都会让人为他讲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目的是从里面学习埋伏、攻袭等战术。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受到农民军的重视,绝非偶然。尤其是《三国演义》,作为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里面精彩纷呈的战争描写确实能给人带来智慧的启迪。

明清农民起义军有一部“秘本”兵书,当代人人都读过看过

《三国演义》写了大大小小40多场战争,其中既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波澜壮阔的重大战役,也有濮阳之战、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型战役,还有勇将间刀枪相见的搏杀。

《三国演义》既写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又写了丰富的战术运用,其中有火攻,有水淹,有设伏,有劫营,有围城,有打援,有水上交战,有陆地交锋,有车战,有马战,有攻心,甚至还有间谍与反间谍战等等。

包含了如此丰富战争内容的《三国演义》,自然会受到用兵之人的重视,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起义军将领,他们无法读懂《孙子兵法》之类的经典兵书,而《三国演义》里那具体、生动的战例,对他们来说就显得亲切得多,也实用得多。

明清农民起义军有一部“秘本”兵书,当代人人都读过看过

明末农民起义军是这样,那么,清代的农民起义军又如何呢?

据清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里记载:“贼之诡计,果何所依据?盖由二三黠贼,采裨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诀。其取裁《三国演义》、《水浒传》为尤多。”

这里所说的“贼”指的就是清朝后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他们也是从《三国演义》中学兵法。

清末黄人在他的《小说小话》里还有更详细的记载:“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遂成滔天巨寇。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帐内唯一之秘本。”

明清农民起义军有一部“秘本”兵书,当代人人都读过看过

除了用兵方略, 《三国演义》对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精神世界也有一定影响。

李定国是明末抗清大业中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最初是张献忠部下一名重要将领,勇敢刚直,战功卓著。

张献忠战死后,义军公推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做首领。但是,孙可望骄横跋扈,只有李定国可以跟他抗衡。

当时有一个说书人金公趾看出了这一点,希望“诚实无欺”而又才华出众的李定国能做一番大事业,便常常为不识字的李定国说《三国演义》,渐渐地,李定国听入了迷。

金公趾常常指斥孙可望为董卓、曹操,而期望李定国能成为诸葛亮,李定国大受感动,说: “孔明不敢望,关、张、伯约(姜维),不敢不勉。”

从此,李定国渐渐与孙可望不和, “大丈夫终不效董卓、曹操,徒得千古骂名也。”

明清农民起义军有一部“秘本”兵书,当代人人都读过看过

后来,孙可望、李定国带领起义军残部投依南明永历政权,共同抗清,孙可望继续专权跋扈,后来干脆降了清。

而李定国却立誓尽忠报国,百折不回,屡屡重创清军,最终以身殉国,成为受人敬仰的抗清英雄。

清末藏书家陈康祺的《燕下乡胜录》、戏曲作家李天根的《爝火录》等都记载了此事,都认为李定国这是受《三国演义》影响的结果。

罗贯中先生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恐怕也没有想到,自己创作的这部通俗小说竟然会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本文参考自:《三国闲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