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作者 | 劉娜

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是救命的人。


1

新冠肺炎沒走,悲劇事故再發。


3月7日晚7時許,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71人被困。


如今,48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將過,48人獲救(10人已死亡,38人送醫),還有23人生死未卜。


新冠肺炎爆發後,欣佳酒店是泉州政府指定的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之一。


這場事故的受害者,有58人是從疫區到泉州探親、務工或返鄉,按照政府要求進行隔離的人員。


他們中,有不少人,是攜家帶口,躲過病毒攻擊卻沒能躲過酒店坍塌的不幸者。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3月8日,一位媽媽幸運獲救。


提到被埋在廢墟中幸運活下來的待救時刻,她一次次提到了17歲的兒子。


當時,這位媽媽和她的大哥、兒子,都住在4樓一個房間。吃完飯,躺在床上休息時,突然一聲巨響,樓就塌了。


幸運的,17歲的兒子沒有被埋住,一個橫樑壓在媽媽身上。


17歲的少年,從未見過這種樓房倒塌、親人命懸一線的慘烈。


一開始,他恐懼地哭喊著“媽媽,媽媽”,但很快,他冷靜下來,決定營救媽媽,還有舅舅。


房屋坍塌後,會產生大量的灰塵,進入被困者口鼻之中,堵塞呼吸道,很容易造成呼吸衰竭,直至窒息死亡。


聽到媽媽喊“口渴”後,男生看到附近還有個素昧平生的叔叔,能自由活動,就跪在地上哀求,讓對方施捨一點水,救救媽媽。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這位好心叔叔找到一瓶水後,丟給這個17歲的男孩,但是沒有接住,瞬間就不知道滾到哪裡去了。


後來,這個孩子幫媽媽找到一瓶紅牛。


因為媽媽整個身體被壓著,喝也喝不到,他就把飲料滴在媽媽手上,讓媽媽用舌頭舔手臂,保持喉嚨溼潤,呼吸順暢。


救援人員趕到後,要先把沒有受傷的男孩救走。


這個讀高二的孩子,不肯走,哭著跪在地上說:“一定要救我媽媽,一定要救我媽媽,媽媽沒出來我不走。”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最後,這家三口人都獲救了。


災難讓少年成長,讓他想盡辦法,保護生養他的媽媽。


為救媽媽,17歲少年的兩跪,還有他哭喊出的話,不僅給了廢墟之下的母親生的希望,也讓我們聽見這個春天最動人的情話:


“一定要救我媽媽,一定要救我媽媽……”


2


讓人淚目的,還有3月8日當天,另一個男孩和她媽媽的故事。


3月8日11點25分,消防員把一個12歲的男孩救出。


一片混亂和嘈雜聲中,消防人員迅速把安全帽戴到男孩頭上,並第一時間詢問他:

“小朋友,你感覺怎麼樣啊?”


獲救的少年,來不及回答這個問題,脫口而出的是:


“媽媽在我旁邊,還活著。”


樓房坍塌救援,一是營救時間,二是確認位置。


驚魂未定的少年,在獲救的一瞬間,給出的這個及時又準確的信息,讓救援人員馬上投入新一輪營救。


5個多小時後,媽媽被成功救出。


災難和意外,一次次將骨肉相連的人分離,也一次次讓我們確認誰是最親最愛的人。


曾幾何時,多少人感嘆現在的孩子不懂感恩。


其實,真正的愛,從來不求回報,更不必感恩戴德。


我們好好愛孩子,孩子會感受得到。


餘生很多或重大或微末的時刻,他們會用本能又純粹的愛,反哺我們:


這愛多值得。


3


這兩天,酒店倒塌和疫情消息下,我還一直關注著另一個新聞:


河南老鄉、那個叫申軍良的父親,歷經15年傾家蕩產的尋找,終於和他被人販子拐走的兒子申聰團聚。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申軍良是河南周口淮陽人。


和很多底層父老一樣,他19歲南下廣東務工,憑藉踏實能幹,一步步從基層收發員升職到部門負責人。


兒子申聰出生後,他有了更大的夢和更足的勁兒。但可怕的噩夢,從天而降。


2005年1月4日,妻子帶著一歲的兒子在出租屋內,家裡忽然闖進來兩個陌生人,把妻子迷暈綁住,搶走了一歲的申聰。


一個家,就這樣塌了。


兒子被搶走後,妻子在內疚自責和悲痛絕望中,患上了精神分裂。


為尋找兒子,申軍良辭掉工作,打印100多萬份尋人啟事,腳步幾乎踏遍廣東省,從繁華都市到偏遠山區。


為讓更多人提供線索,申軍良不惜傾家蕩產,打出“懸賞10萬”的公告。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15年,讓一個父親從悲痛青年步入苦澀中年,也讓一個孩子從蹣跚學步長成高大少年,更讓一場艱難異常的尋找,超越任何文字的承載。


尋子,幾乎成了申軍良最後的救贖。


為方便一次次出發,他和妻子從河南周口搬到山東濟南,靠打零工為生,攢一點錢就上路尋子,錢花完了再幹一段時間,接著出發。


這是一位承受失子之痛的父親的執拗,也藏著歲月無法阻斷的深情。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2016年3月,拐賣申聰的人販子落網。


這群該被千刀萬剮的歹人,一共拐賣了9個孩子。


但他們交代,被搶的孩子,都是由一個叫“梅姨”的女人聯繫買主,所以,申聰到底在哪裡,依然是謎底。


新冠肺炎爆發的當下,申軍良不停的尋找和廣東警方不懈的努力,讓這場曠日持久的尋找,終於有了答案:


申聰找到了,他生活在廣東梅州的鄉鎮。


聽聞這個消息後,申軍良幾天徹夜未眠,和妻子給兒子置辦名牌衣裳,買5個N95口罩,激動得像個17歲的孩子。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而這個消息,也讓各大媒體蜂擁而至——


病毒肆虐的中國,需要這樣一條真實又催淚的新聞,刺激人們麻木又悲痛的神經。

但是,尋子時異常高調的申軍良,這次讓全國媒體失望了:


他躲開長槍短炮的圍追堵截,偷偷和兒子見了面。


看到生活在小鎮上的兒子,已長成陽光高大的小夥,尋子15年的申軍良,很是欣慰。


“我的兒子還未成年,現在還在讀書,以後還要繼續上學,所以就不帶他和大家見面了。


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保護好我兒子的隱私。我真的不希望兒子的照片全都流露到網絡上。”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這,真是一位令人起敬的父親。


如果說,15年如一日的尋找,是男人申軍良的深愛和執念,那麼找到兒子那一刻,他不迎合媒體、不為了流量傷害孩子的做法,更體現了一個父親的擔當和深情。


你該有多愛我,15年風霜雪雨也擋不住你找我。


你該有多愛我,找到我後你又躲在無人的角落裡,垂淚沉默。


4


還記得那個在陽臺上“敲盆救母”的女兒嗎?


新冠肺炎爆發伊始,由於種種原因,救治跟不上,不少武漢的確診者只能居家隔離,眼睜睜看著自己或親人病情惡化。


看著母親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糟,向120、社區、醫院和熟人都求助一遍無果後,女兒只好拿臉盆當冤鼓,站在陽臺上哭喊:


“大家誰能來幫我一下,我實在沒辦法了,我在這裡敲鑼,想救我母親……”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有人把這一幕錄下來,傳到了網上,讓我們看見了當時武漢真實的人間,也讓國家洞悉疫情救治的滯後。


這個有著體面工作的女兒,為給母親爭取一個床位,放下面子,劍走偏鋒,只為救娘一命。


輿論發酵後,她母親很快住上了院。


還有那個90歲老母親徹夜陪護64歲兒子的感人故事。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90歲的老母親,曾是國民少將之女,念過私塾,有膽識有文化,寫得一手好字。


由於兒媳和孫子都在國外,老人和兒子住在一起。


新冠肺炎爆發後,兒子被確診,老母親整日整夜守在兒子病床前。


累了,就趴在兒子床邊眯一會兒。醫護人員勸她休息,她說:“我都這把年紀了,對死亡已經無所畏懼了,但我要讓我兒子活著。”


兒子戴著呼吸機,不能說話,她就用筆和他交流:


“兒子,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


州坍塌事故: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生死之交


疫情之初,混亂之下,驚恐之裡,為母敲盆的女兒和為子守護的母親,讓人想起講述二戰的電影《我們的父輩》:


很多人以為,戰爭就是一場接一場的戰役,其實不是的。


戰爭最重要的,是等待,等待災難過去。


在這漫長而絕望的等待中,點燃一個個希望火苗,讓那個將死的人咬緊牙關活下去的,是一張照片,一個紙條,一份信箋,一張笑臉,一個承諾。


是為最親最愛的人,活下去的信念。


是這信念,穿越了災難和死亡,點亮劫後餘生。


5


人這一生,不管做何事,去何方,有何種成就和地位,最難逃一個字,就是情。


親情,愛情,友情,素昧平生的溫暖之情,休慼與共的家國之情,人類共同體的相惜之情,對自然正道的敬畏之情……


這所有的情中,又以親子之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最原始最深厚。


親子之情,是所有情感的源頭,也影響一切情感的走向:


  • 搞不好親子關係的人,其實也很難過好這一生,更難慈悲和寬厚地愛他人和眾生。


而這,正是今天這篇文章書寫生的意義: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場生死之交;孩子和父母之間,是一場場至愛深情。


廢墟之下,深愛母親的少年,營救了媽媽,更觸動人類情感的源頭。


15年孤注一擲尋子的父親,找到了孩子,也詮釋了父愛的深刻。


災難之下,互相攙扶的母親和子女,是白色恐怖中的人生實苦,更是血脈相連的骨肉深情。


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緣何是救命的人?


因為,他們之間的愛,是一切愛的原點和底色,也是人類向母體的迴歸和致敬。


感謝生我的人,給我生命;


感謝我生的人,讓我重生;


感謝這個多災多難的春日裡,所有生死之交的親情。


謹以此文,致敬災難之下的所有父母和孩子,願每個倖存者,歷經劫難,迎來圓滿人生。


喜歡今天的文章,不要忘了點個“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這裡有足夠的理智與情感

有分明的事實和言論

這裡有真正的中國

在這你能看到真正追求進步與美好的——中國人

所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最國刊】吧,我們一起向上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