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接触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会被感染吗?如何预防?

手机用户12095422705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楞了一下,居然还有人在怀疑直接接触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会不会被感染?普外三角针告诉大家,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传染性强!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今天新增了多少确诊病例,治愈了多少,死亡了多少,同时心里期望看到越来越确诊患者和越多的治愈患者。但是,事实还不容乐观!为什么说这次病毒传染性强啊?以下几个事实大家掂量掂量就知道了。第一,很多确诊患者就是参加了聚会,乘坐了同一辆车或者到过同个超市购买东西然后就感染上了。试问普通传染病的传染性有这么强吗?第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被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最重要的是它要按甲类管理!甲类传染病就两个,一个是鼠疫一个人霍乱,这两个疾病都是臭名昭著的。第三,从wh封城,从一个小小的海鲜市场播散到全国各地,大家就应该知道它传染性有多强!

怎么做好预防?

1. 这是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原则⬇️⬇️⬇️


2. 普通老百姓当然不需要像医务人员这样"全副武装"。我认为最好的预防就是不接触!!!
而怎么不接触?那就是减少出门,减少外出。如果非得外出,那么就戴口罩嘛!同时人员密集的地方一定不要待久了,并且外出的衣服最好固定,回来后挂在固定的地方,而后用酒精抹拭干净,再洗手!外出的鞋子,包包等也是一样的处理方法。总之,凡是有可能接触到病毒的都要做好消毒。


普外三角针


我们都知道,新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传播途径,

有飞沫传播和接触性传播,

意思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当然直接接触的话,传染性肯定也会很强,

现在,你直接接触一个新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

可以说,如果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被传染的几率是100%。


当然,这些都是可能的情况下,

现在,我们已经见识了新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传染性有多强大,

所以,已经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直接接触新冠状病毒患者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口罩,防护衣,护目镜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如果是非专业人士,最好避免接触,

现在不是单纯的讲感情的时刻,感情重要,但健康更重要,

注意防护,即是对他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老徐说事999


不要说接触,就是和一个新冠病毒患者在一起都有非常高的传染可能性。福建某人就是一人造成了4000人隔离,教训多么深刻,新闻报道很多人就是因为经过新冠病毒的高发区,也没有主动接触病人都感染了。医务人员也不主动接触新冠病毒患者,只要有所防护不到位,都可能传染。我实在想不出,现在还有人提出这种问题,

一句话,不要说接触,避之不及都是祸。

预防感染还是有方法:

不同风险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为指导不同风险人群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制定此指引,普遍适用于普通居家人员、出行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以及特定行业人员。从目前监测结果来看,风险排序为: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出行人员>特定行业人员>普通居家人员。

一、普通居家人员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五)有不适应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出行人员

(一)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二)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

(三)远距离出行人员,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 14 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体征等状况监测,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

三、隔离医学观察人员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 14 天。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二)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每日至少进行 2 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烟、餐具、食物、饮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三)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

四、特定行业人员

(一)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 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 2 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二)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三)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

(四)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五)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普外科李家大夫


防治新冠肺炎是当前关注度最高的话题,许多朋友均担心自己会感染新冠病毒,并因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那么,如果直接接触一个新冠肺炎患者,会被感染吗?如何预防?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也就是说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后,所有人均可能被感染。由于此前人体未接触过新冠病毒,因此体内缺乏抗新冠病毒的抗体,无法有效保护机体,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大量繁殖并引起重要器官损害,如肺炎,可因此产生多种症状如发热、咳嗽、腹泻等。即使免疫力较强、无任何症状,也存在感染他人的风险。所以直接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属于高危行为,尤其是老人、小孩,他们的免疫力相对低下,一旦感染,症状可能更重,治疗可能更麻烦。那么,预防病毒感染,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做好基本防护措施。带口罩是必须的,勤洗手、戴护目镜均是为了防止病毒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也是为了避免传播给他人。口罩尽量选择安全有效的医用口罩或N95口罩,当然,在口罩紧缺的当前,即使棉纱口罩也有一定阻挡效果。

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疫情还未接触,应减少亲朋好友间的来往,避免交叉感染,福建就曾出现一个感染一村的先例。所以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尽量呆在家、少出门。万不得已需要外出时应做好防护措施,无论是就餐,还是与人交流均应保持一定距离。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在家可以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减少感染也有一定帮助。有报道称开窗可能引起气溶胶传播,但目前尚未明确。

做好居室日常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常用家具要重点保护,可以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不可直接喷洒酒精,高浓度酒精易燃,可能会引起消防隐患。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平日可适当锻炼,即使宅在家也可做做家务,有氧操、瑜伽等运动均是不错的选择;饮食清淡为主、均衡搭配,适当增加五谷杂粮的摄入。

密切关注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通过我的解答,相信大家对新冠病毒的防护已有所了解。新冠肺炎对所有人都是一次挑战,我们应全民皆兵,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团结一心,用行动来对抗这一次疫情。


综上,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直接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感染者,因此即使当前疫情好转,依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护目镜,少外出、与人保持适当距离,居室勤通风、注意消毒,适当运动、合理膳食,以降低感染风险。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目前来看,直接接触一个新冠病毒患者是很容易感染的,不过如果做好防护,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概率,不过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直接接触,最好不要面对面近距离聊天,毕竟近距离飞沫也会通过眼结膜传播,即便戴口罩也是有风险的,其次相处的时间不要过长,如果能带个眼镜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另外就是不要肢体上的接触,因为病毒会附着在一些物品上,手上等等,所以建议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感染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带口罩进行防护,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在外面吃东西,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在外面喝水,尤其是瓶装水。


如果会到家,不仅要做好个人的清洁工作,认真的洗手,并且注意随身带的物品要注意消毒,或放在通风处,不过最好少出门,少与外面的人或者物品接触,才能更好的预防。


在家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还要均衡膳食,尤其是新鲜的蔬菜500g,以及水果半斤每天,还要足量饮水1500-1700ml,并且要注意每天适量的运动,在室内的运动也尽量在1小时以上,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关注新型肺炎,宣传相关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不论是飞沫传播还是接触传播,关键的一步是病毒能到达眼、口、鼻等粘膜部位,以此才有可能使人感染成肺炎。直接接触病人被传染的可能性无疑是非常大的。

某地卫生部门通报一百货商场感染新型肺炎情况,前三例都是商场售货员,之间没有任何交集,也都没有去过武汉,怎么就感染了呢?后来出现了第四例病人,去过武汉,曾在百货大楼共呆了3小时,使不同区域的售货员感染,后来又有一名售货员确诊感染。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确实很大,大过非典的SARS -CoV ,顾客仅仅去了商场一次就感染了4个售货员,那时应该没有口罩等防护措施的。

目前比较明确的传染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存在粪-口传播、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因此

预防除了隔离控制传染源,有些病人已经清楚,还有许多病人不清楚被感染,就需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其措施大家也都被听说了,不去人多的地方,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未洗手前不触摸眼口鼻等等。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刘永毅医生


直接接触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会被感染吗?如何预防?

回答是肯定的,可能感染,也可能没有感染。新闻上报道最短的只是接触了15秒,就感染了,也有报道两个人只是短暂的接触30秒也感染了。

当直接接触一个新冠病毒病人,那么这个人就有新冠病毒暴露史,需要隔离14天,直至解除隔离。至于接触后是否发病,那么主要看接触者的免疫力和病毒数量,如果接触者易感,那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如果接触者不易感,且病毒数量较少,那么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故不能单看接触了新冠病毒患者就被认定会感染,需要综合评估,而这段时间需要隔离,监测是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症状。心理上不要太有压力,保持身心愉快也是很重要的,虽然不容易。

至于如何预防,目前没有明确的预防措施,无非就是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出门。


产科俞医生


直接接触新型病毒肺炎患者是否会被感染,首先肯定,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但具体看是什么样的接触,一般性接触,如两人距二三米远,你在上风方向,简短说几句话,或者只是见面打个招呼擦肩而过,你有防护(戴口罩),传染的概率不高。如果你同乘一辆车,在一室工作,办公,在电梯间,一起吃饭聊天,打牌,被感染的机率非常非常大。那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接触时算起,居家独自隔离医学观察14天,这14天你不能外出,不能与任何人接触,你的饮食可在家人做好防护(你本人也必须戴口罩)的情况下照顾你。房间要消毒,并保持通风。如果满14天你没有发病,那么,恭喜你,你没有被病毒感染,可以解除医学观察隔离。

謝謝邀请。


李昌平8


肯定会被感染!

因为病毒潜伏在人体外部、内部。凡是气血能运行到的地方都会有病毒。包括粪便尿液和汗液(手汗,脚汗,唾液,鼻涕等)。只要其他人再接触就直接感染。戴着口罩照样感染!

首先是隔离!不与可疑的人员接触!我们除了戴口罩,洗手,通风外,但是只要正气内存,邪不相干!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提升正气的方法有很多,

第一,是饮食要清淡,均衡营养!

第二,有好的心情,不要恐慌,不要焦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第三,合理运动!很多人宅在家里,睡觉,吃饭,吃饭,睡觉,焦虑不安!很显然不利于正气的提升,在家多做运动!比如,太极拳,五禽戏,瑜伽等!

第四,我们平时太忙了,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陪另一半,陪孩子,陪老人,我们要享受这样的时光,同时给自己更多的思考人生的时间!







玄仁堂中医


直接接触被感染的风险很高。

做好防护会大大降低风险。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不接触皮肤。

第二,彼此都要戴口罩。

第三,佩戴护目镜。

第四,接触后必须洗手。洗手前不可以接触自己的眼睛和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