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松龄的老婆?

零柒ya


郭松龄的老婆叫韩淑秀,她不仅救过郭松龄的命,而且对于郭松龄下决心反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郭松龄和他妻子韩淑秀是军阀中少见的革命党夫妻,两个人早年都参加过反清活动。

韩淑秀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与革命党“联合急进会”领导人张榕结识。

而郭松龄在四川参加了新军同盟会,与革命党人程潜、方声涛、叶荃等相识。武昌起义后,郭松龄等人也纷纷响应,加入了“大汉四川军政府”。不过后来因为受到川军的排挤,郭松龄不得不离开四川返回奉天。

回到奉天以后,郭松龄与韩淑秀相识,因为共同的革命理念两人感情迅速升温。经韩淑秀介绍,郭松龄与张榕相识,并约定一起发动起义。但是恰逢张作霖大举抓捕革命党,郭松龄因为身上有四川新军的证件,被认为是革命党而被捕。

韩淑秀得知郭松龄被捕后,冒死前去营救郭松龄,向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假说郭松龄只是为了完婚从四川返回,郭松龄得以幸免。事后,两人成婚,从此成为夫妻。

因为有着比较共同的理念和话题,因此郭松龄和韩淑秀感情一直很稳定。无论是郭松龄落魄时,还是后来遇到张学良以后飞黄腾达,夫妻两人都一直相濡以沫。

郭松龄夫妻曾有一女,不过后来因病夭折,此后韩淑秀再未生育。很多人劝郭松龄纳妾好有个一儿半女,不过郭松龄因为思想进步,加上夫妻感情好,所以坚决拒绝。最后不得已,由张学良出面,让郭松龄过继了自己兄弟郭任生的长子郭洪志。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郭松龄夫妻感情之深。

郭松龄自遇到张学良以后,颇受重用。第一次直奉大战以后率军阻击直军,立下大功,此后扶摇直上。不过位居高位以后他和韩淑秀的生活还是很简朴。两个人租三间平房而居,家里除雇了一个老人帮忙做饭外,其他不用佣人。平时,韩淑秀也是穿着简单,吃用朴素,并积极从事教育事业。

郭松龄夫妻二人的生活方式,在奉军里也是独树一帜。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郭松龄虽然立有战功,但是却没有得到封赏,加之他对张作霖连续发动内战不满,因此多次公开表示了自己不愿意打内战的言论。

张作霖对此大为不满,特别是在郭松龄反对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之后,两人矛盾有所激化。在杨宇霆挑拨下,张作霖打算调回郭松龄,并予以军法处置。

然而这个消息,却被韩淑秀通过好友,张作霖的五夫人寿懿推荐到张府的一名卫兵知道,并转告了韩淑秀。韩淑秀匆忙从奉天化妆坐火车赶到天津,将这一情报告诉了郭松龄。郭松龄决定起兵反奉,应该说韩淑秀的这个情报,是促成郭松龄下决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郭松龄起兵以后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失败,本来他有机会逃走,不过因为韩淑秀不会骑马,郭松龄又不愿意扔下妻子独自逃走,最后两人乘马车逃向营口,但是在半路被奉军抓获处死。

郭松龄和韩淑秀这样生死与共的夫妻,在军阀里也是独一无二了,算是一个异数吧。


不沉的经远


1925年12月,反奉失败的郭松龄夫妇,被奉军杀害,临刑前,其老婆韩淑秀,朗声言道:“夫为国死,我为夫死,吾夫妇死而无憾。”

如此慷慨赴死的女人,我们又如何评价韩淑秀呢?

有书君觉得,观其一生,唯有刚字是其一生写照。且随有书君走近韩淑秀。

一,个性刚硬,胆识超群。

韩淑秀,1891年出生于奉天。

也许冰天雪地孕育的东北女人,自带刚性豪情。她自幼就表现出与寻常女子迥异的非凡见识,她没有继承父亲的医术,梦想着入学堂,弃医从文挽救国家黑暗。如此心怀天下,就连男人都相形见拙。

父亲将她送入奉天女子师范学堂,正逢同盟会在各地发展运动,她骨子里的热血瞬间被点燃,积极为反清革命奔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成了口头禅。她亦将家国天下作为一生的执念。

辛亥革命爆发,本为川军的郭松龄参与四川革命胜利后,因四川局势混乱返回了奉天。

革命成了郭松龄与韩淑秀的红娘,两人初相遇就一见钟情,她被他身上的男人气魄吸引,他被她美丽与学识打动。

郭松龄本想引燃奉天革命,只可惜事不机密革命功败垂成。清军疯狂搜查革命党,郭松龄因剪发与众不同而被捕。当时奉军总督赵尔馔为以儆效尤,要将抓捕的革命党一律斩首。

韩淑秀眼见刽子手就要手起刀落,心上人即刻人头落地,只得为爱孤胆闯刑场,众目睽睽之下,高调宣称郭松龄是其未婚夫,本是川军朱庆澜手下,此次为兑现婚约而来。

封建礼教束缚的女人深锁闺阁,一个女人敢当众认夫,其骨子里的野性震惊众人。

与其说赵尔馔相信了郭松龄是川军的说法,不如说他被韩淑秀救夫的豪气震撼,他当众释放了郭松龄。

这样的女人谁不敬重?我们不可否认韩淑秀就是追随内心敢想敢做的女汉子,其心怀阔达真的愧煞男子汉。两人很快便结琴瑟之好,郭松龄经此一难,对老婆唯有钦佩二字。

自此韩淑秀的刚性与胆识成了影响丈夫一生之人。尤其是郭松龄夫妇反奉失败被俘后,夫妇二人被就地枪决时,据说张作霖曾令二人跪下认错,郭松龄有些松口有意下跪,可是硬骨头的她岂肯跪着死,致死不曾屈服。

两上刑场,刚性就是贯穿她一生的巾帼本色,功败赴死亦慨然。

二,谋略过人,进退有度。

以韩淑秀的火性,她岂是安于家庭的小女人?婚后她随丈夫一起赴北京求学追求新生活,她也借此结识了冯玉祥夫人李德全,这也为后来的反奉联盟打下伏笔。

郭松龄自北京陆大毕业后,来到奉天讲武堂任教,正逢张学良来此镀金。他凭借自己郭鬼子式的精明,引起少帅赞赏并成为莫逆挚友,他也藉此进入奉军打拼。

此时的韩淑秀,深知自己应该做什么。她甘做丈夫背后的贤内助,鼎力相助丈夫在奉军各派中博弈。我们不得不说,她就是郭松龄背后的高参。

她自幼家境殷实,又身为军官太太,可是却无一点养尊处优之态,她每天安于稀饭咸菜粗茶淡饭,却甘愿自掏腰包做慈善。女人是男人的脸面,如此有爱善良的女人,怎能不给丈夫在奉天树威信争足颜面呢?

她还是智慧型女人,丈夫在奉军派系斗争中受到排挤时,她懂得一边软语温存间鼓励丈夫,却又一边化身擅长交际的太太,与众位高官夫人们觥筹交错,借夫人外交平衡各方关系,为丈夫铺路搭桥。其睿智大气的风范,就连张学良对她敬重有加。

韩淑秀真的把老婆职责做到了极致,堪称楷模。她上厅堂下厨房,为丈夫做好后勤保障,还能与丈夫探讨时局。郭松龄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郭松龄最终能在奉军中掌管嫡系精锐,达到巅峰,韩淑秀这个老婆功不可没。

三,家国天下,夫唱妇随。

随着军阀混战日益频繁,郭松龄眼看国人自相厮杀痛在心里,其与奉军老派的理念渐生嫌隙。尤其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无功之人皆得封地,利益分配严重失衡,令郭松龄渐生反奉之心。

韩淑秀对丈夫的痛苦亦是感同身受,她有空闲从未忘读书学习新理念,她感觉军阀混战现象,与她梦想的社会不同。

当他们偶尔得知张作霖,以东北利益为代价与日本换军火,计划打冯玉祥时,心中的怒火迸发。家国天下乃韩淑秀心中执念,老帅的行为触到了她的底线,她愤而坚决支持丈夫反奉,亦幻想着反奉成功能打破军阀混战局面。

有人说,完美的婚姻是势均力敌的灵魂契合。郭韩二人正是如此夫唱妇随,生死与共。

韩淑秀向来风风火火说做就做,她先跑到张家口联络李德全,促成了郭松龄与冯玉祥的反奉联盟。只可惜夫妻二人皆未看清日本觊觎东北的局势,郭松龄只觉有了同盟,反奉时机成熟毅然起兵。

韩淑秀跟随丈夫来到出征现场,她昔日做革命宣传时的口才派上用场,她一番针砭时弊的演讲,令士兵激情振奋,大呼誓死追随军长。

反奉开局郭松龄率兵确实势如破竹,只是随着日本关东军插手,又有冯玉祥背盟,郭松龄部陷入困境。

面对反奉败相的韩淑秀,未有一丝退缩,她在战场上来回穿梭救治伤员,用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精神不倒。她一直陪在丈夫左右,最终夫妇二人兵败被杀,她始终无悔与丈夫同行,她无愧自己的执念与深情。

也许世人对反奉大战褒贬不一,韩淑秀确实未受过系统全面的革命理论教育,其思想有一定局限性,缺乏对形势大局观的远见卓识,反奉失败亦是必然。可是无论对错,她确实为心中执念奋斗。

纵观其一生,刚性是其性格基调,进退有度是其风骨。她无论是为了与丈夫琴瑟和鸣的小爱,还是为了民族大义的大爱,都甘愿赴死一腔热血溅轩辕。她虽有政治远见缺失,可是瑕不掩瑜,称其奉天奇女子,名至实归。

斯人已逝,唯留豪情在人间。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郭松龄是一位争议较大的奉系人物,他曾经为奉系的扩张和壮大立下过汗马功劳,官至奉军参谋长的职务。不过由于他和张作霖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演变为了起兵讨伐张作霖,结果反被日军和奉军合力剿灭。

事后,郭松龄和他的妻子韩淑秀双双被杀,并遭暴尸处理。据说,郭松龄的妻子韩淑秀当初曾极力挑拨和支持他起兵反奉。那么,该如何评价这个韩淑秀呢?



郭松龄与韩淑秀原本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结果两人一见钟情。韩淑秀自认为是新时代的进步女性,而郭也标榜自己为有志之士。郭松龄被韩淑秀的才气和性格所吸引,韩淑秀也钟情于郭松龄身上的硬汉气质,所以两人就结合在了一起。

后来郭松龄起兵反奉时,韩淑秀也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郭在1925年起兵的时候就自我标榜说,他起兵绝对不是为了自己名利,而是为了大东北的老百姓谋福祉。至于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他夫妻二人知道了。



1925年12月25日,张作霖下令处决参与叛乱的郭松龄夫妇。在临刑前,韩淑秀还对郭松龄说道:“夫为国死,吾为夫亡,吾夫妇可以无憾矣!”于是两人双双被杀,并遭暴尸于公众面前。

由此可见韩淑秀确实是深爱郭松龄的,这种敢爱敢恨的性格倒是少见。不过郭松龄造反事件给奉军内部遭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且也并没有给东北百姓带来什么福祉,反而消耗了奉军的内部力量。因此,当初支持郭松龄造反的韩淑秀是难辞其咎的。



世界人文通史


提起郭松龄的老婆,想起张作霖骂张学良的一句话“你除了你老婆不给他郭茂宸(郭松龄)睡去,你甚至吃一块水果,你也一定要给他一块”。当然,郭松龄的老婆是有老婆。他的老婆便是韩淑秀,一位民国的杰出女性。

韩淑秀是1891年出生在沈阳,父亲是个医生,而她自幼聪明伶俐。后来,她进入了奉天的女子师范读书,准备毕业后成为一个老师。在读书期间,韩淑秀接触到同盟会的会员杨树先,学习到了很多当时的进步思想。比如韩淑秀就曾这样写过:

“中国的黑暗是清朝数十年腐败政治的必然,要是使社会光明,民众解放,则必先推翻帝制。”

1911年武昌辛亥革命之后,全国的革命风起云涌。有句话说的好,有缘千里来相会。郭松龄本来是在四川当兵,非常受将领朱庆澜的赏识。由于革命的关系,他需要回到东北老家去联系当地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当时,东北的张作霖镇压革命党,并刺杀了革命党人张榕,一时间局势紧张。张榕临死之前告诉了郭松龄去找一个人,这个人便是他后来的老婆,韩淑秀。

由于这段机缘巧合,郭松龄当时是爱国军人,韩淑秀又是一个读过书的进步女性,两个人自然一见钟情。不过后来郭松龄还是因“革命党嫌疑”被抓了,据说要马上处死。这个时候,韩淑秀异常勇敢,冒死闯入了法场。

当然,她只是一个20岁的弱女子,不是梁山好汉,是劫不了法场的。可是她有智慧,她向当时的东北总督东北总督赵尔巽说自己是郭松龄的未婚妻,郭松龄是四川新军的营长,回奉天时为了完婚,而不是革命党人。


由于那个时代不像现在,女性大部分都是呆在家里的,认识的异姓是极少的。一个女子是断然不会说一个陌生人是自己的未婚夫的,加上她还能把郭松龄的情况说得那么清楚。当然,赵尔巽自己的弟弟赵尔丰也在四川,和郭松龄的上司朱庆澜关系还不错。于是,赵尔巽便送了一个顺水人情,放了郭松龄。

由于这段生死与共的经历,郭松龄和韩淑秀后来便结为了夫妻。

1914年春天,韩淑秀考取了协和女子大学,后来更是转入了著名的燕京大学。在求学的过程中,韩淑秀还在未名湖畔还认识了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女士。那个时候的韩淑秀胸怀理想,学业有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韩淑秀唯一的女儿郭舜华却因病而突然去世。这对韩淑秀的打击是异常大的。这个过程中,是郭松龄彻夜陪伴痛不欲生的韩淑秀,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日子。后来韩淑秀还亲自为自己的孩子写了一篇文章——《郭舜华小传》。

韩淑秀之后一直没有孩子,为了使得丈夫能有子嗣,韩淑秀抱养了郭松龄二弟的孩子郭鸿志。从这里可以看出,夫妻二人感情应该是极好的,能够互相体谅。

有人说郭松龄之所以能够在奉军中一尘不染,全因为他娶了个好媳妇。毕竟韩淑秀有过革命经历,能够时时规劝郭松龄,让他能够以身作则。

韩淑秀从燕大毕业以后,并没有呆在家里养尊处优,过一个阔太太的生活。她在沈阳开创了贫困儿童学校,让那些没有钱的穷孩子能够上学。为此,韩淑秀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她的带动下,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等人也纷纷捐钱。


后来,郭松龄反奉失败。韩淑秀和郭松龄一起被捕,据说韩淑秀要求刽子手能先杀她,这样的话,郭松龄能够看着她先死,让他放心(毕竟那个时候,军队容易侮辱女性家属)。当时,韩淑秀年仅34岁,郭松龄年仅42岁。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郭松龄,大家都很熟悉,唐朝名将郭子仪后裔、张学良的教官、反奉将军。其实郭松龄妻子韩淑秀对郭松龄影响很大,她才识过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奇女子。
韩淑秀是奉天小关东人,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早年经人介绍,韩淑秀与郭松龄相识。韩淑秀被郭松龄的军人气质所吸引,郭松龄也相中了思想进步有文化的韩淑秀,两人一见钟情,建立了恋爱关系。在韩淑秀引荐下,郭松龄与奉天革命党人张榕领导的‘联合激进会’有了联系,之后张榕谋划武装起义被镇压,郭松龄也受牵连被捕入狱押赴刑场,是韩淑秀冒死相救,使得郭松龄免于一死。1912年二人结为夫妻后,又从沈阳迁居北京,韩淑秀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结识了冯玉祥夫人。毕业后回到奉天,创建贫儿学校,自愿出资,担任义务教员。
韩淑秀和郭松龄伉俪情深,韩淑秀与郭松龄婚后生有一女,但不幸夭折后,再没生育便抱养一子,郭松龄既不纳妾也不嫖娼。家庭生活极为简朴。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通电起兵,同时杀了姜登选。郭松龄在冯玉祥支持下致电张作霖,发表反奉宣言。让其下野,将政权交由张学良。郭松龄将驻京榆驻军改为东北国民军。韩淑秀任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协助郭松龄反奉。失败后,郭松龄率机要人员和卫队200多人向锦州方向撤退,韩淑秀为了郭松龄的安全,劝郭松龄及卫队骑马先行,但郭松龄顾及不会骑马的妻子,不忍离开就放弃骑马。夫妻二人于12月24日被王永清所属骑兵在农民菜窖搜出。1925年12月25日,郭松龄将军和韩淑秀被处决。临刑前,韩淑秀表示‘夫为国死,吾为夫死,吾夫妻可以无憾矣,望汝辈各择死所’。她和郭松龄说‘我要你放心地看着我先走,来吧,先打死我吧’此时郭松龄42岁,韩淑秀才35岁。他俩死后遭到暴尸羞辱。张作霖为了惩一儆百,下令将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东三省各市,全奉天城为之震动。
郭松龄、韩淑秀夫妇死后,其父母、兄弟,养子怕受到株连逃亡在外。其亲属将遗体装殓入棺。暂时埋在小东门外珠林寺,后在‘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其家属才把郭松龄、韩淑秀的遗骨埋在家乡附近。1948年由养子郭洪志移葬于沈阳东陵七间房墓地。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这女人挺厉害,打小处说,她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郭松龄的最终命运;打大处说,她间接影响了张作霖的结局,甚至东北局势后来的走向。

成王败寇!抛开郭松龄是悲情英雄还是乱臣贼子不谈,单就一点可以概括评价郭松龄身边的这个女人,这是个有主张,没智慧的女人。

还是先来简要了解下这个叫韩淑秀的女人吧。

韩淑秀是地道东北人,自小接受良好教育,1907年入奉天女子师范学堂,1910年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在女子师范读书期间,这女人就很有所谓进步青年的范儿,嘴里动不动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响亮口号。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张榕在奉天准备起义,韩淑秀即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同盟会的活动据点一度就设在她家。当时,郭松龄因四川保路运动受波及返回奉天,也有参加革命党,在奉天闹起义的意思,他和韩淑秀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韩淑秀对郭松龄很有好感,也或者可以说,他们之间很气味相投。

但奉天不是武昌,张榕的起义刚有些苗头,就被正在崛起的乱世枭雄张作霖扑灭了,火一灭,接下来就是大肆捕杀革命党人。

郭松龄因为一身新军装扮,很快就被当成革命党抓了,在押送刑场准备处决的时候,没想到韩淑秀来了个“美女救英雄”。

这女人在那个点上的表现很有胆略,也很有头脑。她拦下囚车当众声称,郭松龄是他未婚夫,根本不是什么革命党,他从四川回来为的是和自己成亲。

因为两人此前就认识,韩淑秀对郭松龄的情况了解一些,因此说起来头头是道。那年月,敢这样抛头露面的女人不多,所以经她这么一说,总督赵尔巽也就相信了大半,加上四川官场和奉天的有渊源,郭松龄在四川的长官朱庆澜和赵尔巽也有一些交道,于公于私这么一想,赵尔巽就把郭松龄给放了。

不夸张地说,郭松龄的命是韩淑秀救下的。

有这一出半路相救,郭韩二人就算定下了终身。

婚后两人有一女,夭折。

之后,两人一路来到了北京,郭松龄进了陆军大学,韩淑秀进了燕京大学。郭松龄在陆大挣下了后来当奉军“陆大”派首领的资本,而韩淑秀则认识了一个重要人物,冯玉祥的老婆李德全,不仅认识了,而且还成了莫逆之交。

从陆大毕业后,郭松龄跑广州跟孙中山闹了一阵子护法运动,失败后这才又跑回奉天在奉军中找出路。他很幸运,刚进奉军没几天就认识了张学良,并很快用他号称“郭鬼子”的一身本事成了张学良的老师兼挚友。

平心而论,韩淑秀有革命主张啥的,都可以认可,但有正大光明的主张,你就走正大光明的革命道路呀,但这女人没有,见郭松龄在奉军中找到了很好利用的靠山,她开始夫唱妇随,成了郭松龄在奉军中培植自己势力的高参。

以正义进步的名义背地里狂打自家的野心算盘,这就不厚道了!更谈不上正大光明!

在郭松龄一路走向手握奉军精锐一三联军的道路上,韩淑秀对郭松龄的影响不小,说不好听点叫怂恿,说好听点,因为这个女人的存在,郭松龄很热血,很激进。

郭松龄为何反奉在此不细谈,单说韩淑秀在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她实际上更像郭松龄的精神号角外加穿针引线联络员。

总之,有她,郭松龄不是更稳健,更审视,而是更激进,更冒险。

古往今来,凡是女人充当煽风点火角色的,男人一般下场都不会太好——

在酝酿谋划反奉这件事上,韩淑秀不仅是煽风点火,更具催化作用,她通过李德全让郭松龄和冯玉祥彻底挂上了钩。

郭松龄、冯玉祥、李景林最终能结成十分不靠谱的三角反奉联盟,韩淑秀功不可没。

这是极没有智慧的表现。跟冯玉祥结盟可以,但决不能太当回事,更不能倚重、押宝。

事实上,郭松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很倚重冯玉祥的。

结果阵仗刚摆开,冯玉祥就来了个趁机抢地盘,他打的算盘哪里是诚心联合,而是怂恿郭松龄和张作霖窝里斗,他好收渔翁之利。

这后腿扯的,对郭松龄影响很大。

韩淑秀另一个没有智慧的地方,是这女人根本没意识去塑造郭松龄的胸怀。要知道一个贤淑的女人是能让一个男人的心胸开阔起来的。

平心而论,郭松龄的胸怀作将都够呛,更别提作帅了。

在他滦州起事杀路过的奉军大将姜登选时就极其清楚地表明了一点,而就在身边的韩淑秀也没能制止郭松龄这一泄私愤,失人心的愚蠢败举。

联想下很多开局面的人物,好些不都有身边女人适时站出来劝下男人杀人刀枪的时候。

所以说,这一对夫妻注定是难成大事的。

两人在智慧、胸怀方面一点互补没有。

即便是兵败被杀前,两人说的那两句话,固然正义凛然,但总觉得有些空洞——

韩淑秀被处决后,同样遭到暴尸示众,对一个女人这样,说明她在反奉一事上作用不小

郭松龄说:“吾倡大义,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韩淑秀亦从容说:“夫为国死,吾为夫亡,吾夫妇可以无憾矣!”

真的是为大义?真的又是为国死吗?

表面上,郭松龄的反叛被扑灭了,张作霖劫后余生,但深看下去,张作霖并没有真正渡过此劫。经此一事,张作霖在方寸大乱间与日本人周旋,实际上是间接地给自己埋下了皇姑屯炸药;奉军就此由盛转衰,从某种程度上给了日本人后来下手的机会。

大胆地假设一下,郭松龄身边要没有这么一个女人,他会不会反,能不能反起来,多少是个问号!

所以,表面上这个女人只是点了自己的丈夫,其实她点的是整个东北。


黑句本


在张学良的回忆录里,张曾说,郭的反叛,他早预料到了,而且郭的反叛和她老婆的攒动有很大关系,郭的人生其实有好几段,很早之前他是跟着北洋和革命党混的,同样的原因,心高气傲,觉得不被重用,疑心太重,导致混迹在圈外,一气之下出走保定讲武堂当起教官,认识了学生张学良,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郭虽然和张走的很近,但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一个是心机太重,疑心大,小心眼,心高气傲,一个是放荡不羁,一切都无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们两个把彼此的优缺点中和一下就完美了。

可以说郭的媳妇和张学良改变了郭的人生,郭松龄反奉改变了奉系,张学良和东北人民的命运!


奇妙课堂


在前几年大热的电视剧《少帅》中,由“雪姨”饰演的郭松龄的妻子韩淑秀在剧中也是极为关键的人物,当时郭松龄反奉的时候犹豫不决,是韩淑秀一直在旁边加油打气,可见,一个传奇人物的背后,总是有着一样传奇女性的支撑。

这一点,从汪精卫也能看出来,汪精卫性格优柔寡断,不像其妻子陈璧君刚猛,所以受陈璧君影响很深,汪精卫后来投敌叛变,也跟陈璧君有着很大的联系,有时候女人可怕起来,那才叫恐怖。

郭松龄的老婆韩淑秀没有陈璧君出名,不是因为韩淑秀不行,而是郭松龄这个平台最后没有成功,假如郭松龄反奉成功的话,那韩淑秀绝对是一飞冲天。

韩淑秀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思想进步,早年就跟她爸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太黑暗了, 若想彻底地救民众出苦海, 仅靠您行医是不够的, 我必须到学堂里去习得一身本事, 才能开导后人!”简直就跟鲁迅弃医从文一样嘛!

在此期间,韩淑秀加入了同盟会,当时同盟会对待女成员并不是很积极,据说在临时会议的时候秋瑾因为女权问题还打了宋教仁的大嘴巴子。

当时郭松龄因为四川保路运动失败回到奉天,联合沈阳的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在行动中,郭松龄与韩淑秀相识,两个人互相产生好感,又由于同是革命同志,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两个人就这样产生了爱情,后来郭松龄到北京陆大读书,1914年在北京与韩淑秀成婚,随后韩淑秀也考进了协和女子大学,后转入燕京大学,在此期间与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相识。

在当时郭松龄是出了名的“家教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嫖娼,这背后都是有韩淑秀的影响,韩淑秀经常开导郭松龄,你要以身作则才能树立真正的军威,在韩淑秀的影响下,郭松龄在军队中坚持“不打人,不骂人,不讲私情”的三不主义,在军中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有士兵甚至在底下评论,郭松龄将军在奉军里一尘不染,全是因为他娶了个好媳妇。包括张学良对这个“师母”也很敬重,还经常让于凤至到韩淑秀那里嘘寒问暖。

在此期间,韩淑秀还开办了一个贫儿学校,专门给贫苦人家上不起学的人提供上学的机会,可见韩淑秀还是有一定的思想的。

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后,分赃不均,郭松龄就有了分奉的心思,当时张学良将东北大部分精锐都交给郭松龄带,郭松龄认为时机已到,准备起兵反奉,在这个过程中,韩淑秀是积极支持的,郭松龄之所以敢反奉,背后是获得了冯玉祥的支持,从这里面也能体现一定的夫人外交,那就是韩淑秀和冯玉祥夫人李德全的关系。

在郭松龄主持的叛变军事会议上,韩淑秀女士也发表了激昂慷慨的讲话, 她说: “ 张作霖多年穷兵麒武, 已把一个物产丰富的东北, 祸害得民不聊生!”并且鼓励军人“不为旧时代之果莱,而为新世界之伟人!”引起极大的反响。

郭松龄兵败被俘后,夫妇二人被张作霖要求就地枪决,当时韩淑秀大声叫到“夫为国死,我为夫死,我们夫妇死而无憾!”

如此壮烈,实乃女中豪杰!


史论纵横


爱国将领郭松龄和夫人韩淑芬的缘分,准确地说,是从刑场开始,也是从刑场结束的。但他们凄美甜蜜的爱情,却一直被人称道。

(郭松龄与韩淑芬剧照)

认识郭松龄的时候,韩淑芬已经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堂,在该校附属小学做教员。

由于她在读书时便加入基督青年会,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她很快就成了一名积极的进步青年。在与革命者往来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她还将她居住的地方,作为革命活动的据点。

有一天,革命党组织者张榕带来了一个身材高挑瘦削的年轻人,这个人正是郭松龄。

郭松龄毕业于陆军速成学堂,此后得到陆军统领朱庆澜的赏识,并追随朱庆澜入川,成为他的部属。

武昌起义后,由于川籍将领要求“川人治川”,发动兵变。受到排挤的朱庆澜被迫离开四川。与他有密切往来的郭松龄自然也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辞职回了奉天老家。

郭松龄早在四川时,便加入新军同盟会。回到奉天后结识了革命者张榕,亦通过张榕认识了20岁的韩淑芬。

就在郭松龄和张榕响应武昌起义,准备在奉天发起武装起义时,却因为走漏了风声,遭到时任统带(团长)张作霖的残酷镇压。

紧接着,便是全城搜捕革命党。郭松龄因为打扮新潮,剪了头发,再加上又从他身上搜出四川新军证件,他就被当作革命党人抓捕起来,押赴刑场。

眼看革命尚未成功,就要引颈就义,心有不甘的郭松龄,只能仰天长叹。

(郭松龄剧照)

就在这紧要关头,韩淑芬冒死而出,向监斩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连声说,刀下留人!并朗声向赵尔巽说道,郭松龄是四川新军营长,与她已有三年婚约,这次打算回来完婚,没想到被诬为革命党,实则是天大的冤枉。

无巧不巧的是,赵尔巽正好与朱庆澜是老相识。所以赵尔巽在问明情况后,乐得送朱庆澜一个顺水人情,就当场释放了郭松龄。

郭松龄早就对才貌双全的韩淑芬倾心不已,现在韩淑芬又救了他的命,索性假戏真作,真的向韩淑芬求婚。在得到韩淑芬的同意后,两人终于结为恩爱夫妻。

由于事业无着,在韩淑芬的建议下,二人一同前往北京继续求学。

郭松龄就读于陆军大学,韩淑芬就读于燕京大学。

毕业后,郭松龄先在北京讲武堂任教官。

后来他得知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国运动,再加上他的老上级朱庆澜又出任广东省省长,因此他义无反顾南下。

这次郭松龄不仅受到老上级的重用,还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可是,由于护国运动失败,他的事业再次搁浅。

35岁的郭松龄,不得不再次回到老家。凭着丰富的军事才能,成为东三省讲武学堂的一名战术教官。

(张作霖剧照)

郭松龄和张作霖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不过,郭松龄却与张作霖长子张学良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二人亦师亦友,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张学良的举荐下,郭松龄接连被委任重职。在两次直奉交战中,郭松龄凭着过人的军事能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不仅赢得了张作霖的好感,还倍受张学良信任,将奉军精锐三、八旅的所有事务都交付于他。

就在张作霖及一群老将们野心勃勃想攻打南方各省时,反对内战的郭松龄,却极力主张“退回关内,保境护民”。这让张作霖很不高兴,那些早就妒忌郭松龄的老将们趁机大进谄言,对他处处排挤。

就在此时,郭松龄作为奉军代表,携同夫人韩淑芬前往日本考察军事。得知张作霖在日本购置武器,准备扩军备战攻打国民军。郭松龄气愤之极地说,谁若发起内战,我便打他。

韩淑芬很同情郭松龄在奉军中的不平待遇,同时她也认为外敌当前,应当共御外敌,所以非常支持郭松龄反奉。

为了让郭松龄反奉成功,韩淑芬找到了她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的老同学李德全,也就是冯玉祥的夫人。

在韩淑芬的穿针引线下,郭松龄和兵多将足的冯玉祥结成同盟。

一切安排妥当后,郭松龄举起了反奉大旗,要求媚日的张作霖下野,请求张学良接管大权。

(郭松龄反奉)

随后,郭松龄率7万精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奉天。

张作霖的奉军眼看伤亡惨重,为了能够保住势力,张作霖暗中答应日本人在满蒙杂居处经商的权利。于是日本人不仅给张作霖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还调来了大批兵力。

由于实力悬殊,郭松龄很快就处于劣势。与他结盟的冯玉祥,却并未伸出援手,最终,孤军作战的郭松龄一败涂地。

1925年12月24日,大势已去的郭松龄,带着夫人韩淑芬开始了逃亡之路。途中,不会骑马的韩淑芬极力劝说郭松龄骑马先走,但郭松龄担心韩淑芬会遭遇不测,一直与韩淑芬坐驴车而行,最终被尾随而来的杨宇霆抓捕。

杨宇霆将郭松龄夫妇押解到沈阳后,张作霖发电报要求将他们押回奉天。但张学良却要求让他来处置郭松龄夫妇二人。与郭松龄素来不睦的杨宇霆,担心会有变故,于是密令将郭松龄夫妇就地处决。

(参考史料:《郭松龄反奉见闻》)


张生全精彩历史


辛亥革命时,即公元1911年,已经加入同盟会的郭松龄在家乡奉天,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促进会起义,然而起义不幸失败,郭松龄也被清政府逮捕,并被判为死刑。


在行刑的途中,一个面貌俊秀的女子冒死拦住了刑车,并称郭松龄为其未婚夫,并非革命党,郭松龄由此逃过死劫。而这个冒死营救郭松龄的女子,就是韩淑秀。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郭松龄的“后福”,则是拥有了一个与他相伴一生的亲密爱人——韩淑秀。

郭松龄比韩淑秀大了整整八岁,韩淑秀1893年生于辽宁沈阳,1907年从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堂学习。这在保守、封闭、落后的清末,是极为难得的。正是在学校读书期间,韩淑秀接受了种种进步思想,并积极宣传爱国和反歧视妇女等进步思想。甚至郭松龄在奉天参与的反清起义,韩淑秀的家就是活动据点之一。



1925年11月19日晚,已经成为少帅张学良最信任的人,掌握着奉军最精锐的部队——“一三联军”7万余人的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秘密招集亲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武装反奉的决定。作为郭松林的妻子,韩淑秀也全程参加了会议。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正式发出了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将所部整编为五个军,率大军向奉天进发,正式武装倒戈反奉。

而郭松龄之所以由奉系大将变为反奉先锋,除了对张作霖赏罚不明和坚持内战、对日寇签订卖国条约的不满外,他的夫人韩淑秀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突然倒戈吴佩孚,发动“北京政变”,收获巨大的冯玉祥,成为了郭松龄的榜样。而显然,冯玉祥在直系中的实力和势力,都远不如郭松龄在奉军,冯玉祥的成功自然对于郭松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密谋反奉倒戈的郭松龄,能最终与冯玉祥达成盟约,也得益于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在其中的穿针引线。由于韩淑秀和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的密切关系,靠着夫人外交,最终,郭松龄和冯玉祥达成了共同反奉的盟约。

可惜,这次郭松龄和他的夫人韩淑秀显然是看走了眼,“倒戈将军”冯玉祥一点儿都没有辜负他的外号,再次倒戈,关键时刻进攻另一个盟友李景林,导致郭松龄反奉大军的后路被直接切断。而一直对东北垂涎三尺的日本关东军也在关键时刻出兵干涉和阻挠反奉军,最终,郭松龄兵败被俘。

虽然有张学良的极力说情,但是,郭松龄夫妇最终被暴怒的张作霖下令枪毙,并曝尸3日。而由于郭松龄的倒戈,极盛一时的奉军也由盛转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