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何至今無人敢登頂?

TseHowy


1、關於信仰

世人皆對神靈懷有敬畏之心,神山岡仁波齊更是很多宗教信徒口中的聖靈之地。這樣一個神秘,神聖之地,若真的登頂,恐怕有對神的大不敬之意。故雖然眾人皆想一睹真容,但仍無人膽敢登定這座“世界公認的神山”。事實上,無人登頂岡仁波齊,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作為眾多宗教信徒眼中的聖地,岡仁波齊不該因人類的好奇心而被侵擾。由於近年來,到西藏的遊客日益增多,這已經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如岡仁波齊這樣的神山,獨自靜守阿里才是它最棒的歸宿。

2、複雜的地形地勢

信仰是一部分原因,另外,就是這座山的地形地勢較為複雜,太危險了。終年積雪封頂的岡仁波齊是岡底斯神山主峰,海拔6600多米的它在西藏諸多七八千米高的山峰中並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是在岡底斯山脈也只是第二高峰。但是,它的地位卻是其他高山無可比擬的。

這座山峰山壁陡峭、幾近垂直狀態,且在海拔如此高的山脈,越是往上風力越大,再加上上面長年被積雪覆蓋,岩石風化侵蝕的程度也比較大,別說是登頂了,基本上人在上面站都站不穩,想登頂難度實在是太大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危險之中,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人敢登上峰頂的原因吧。

岡仁波齊四季冰雪覆蓋,白雲繚繞,難以一睹真容,但在陽光照耀下又會閃爍出奇異的光芒,分外耀眼奪目。如果大家想去看看這座神山,記得一定要辦邊境通行證哦。


中國移動天上西藏


您好,我曾獨自摩旅中國的時候前往岡仁波齊轉山,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和感覺。

岡仁波齊號稱世界神山,每年都有很多人過來轉山朝聖,我自己也是抱著特別虔誠的心態完成了50多公里的徒步轉山,尤其到達最高點5700多的海拔時,你的內心真的會豁然開朗,不自主的感動流淚,或許你也說不出來原因,只是單純的面對自然的反應,這也許就是他的神奇之處。

回到正題,岡仁波齊目前受到西藏地區的保護,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穿越上去的,還有周邊的惡略環境甚至比珠穆朗瑪峰都困難,因為珠峰現在已經很商業化了,岡仁波齊應該永遠不會那樣,畢竟這是很多人心中的淨土,每年虔誠的藏民三步九叩的趴著轉山,把它當作心中的神,不可能隨便侵入的地方。

以上是個人角度的見解,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紀實觀世界


為何一直無人登頂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峰位於青藏高原南部岡底斯山脈西端,是岡底斯山脈的第二高峰海拔為6638米。至於這個問題已經有太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答案了,今天小編這個自駕西藏地理控不妨也分享一下看法。岡仁波齊至今一直無人登頂不外乎以下兩大主因:



一是對於專業登山者來說意義不大

如果對專業登山運動有所瞭解的朋友都知道,海拔7000米級以上山峰才有攀登的價值。而全球7000米級的山峰有很多很多,8000米級以上的都有14座,而這14座8000米級的高峰每年攀登的人數也不在少數。對於專業登山人仕來說,攀登一座高海拔有影響力的高峰完全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個團隊大量紛繁複雜後勤保障工作的計劃。而這些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和不菲的金錢支持,否則是無法完成的。



純粹從攀登的角度來說,岡仁波齊峰無論是海拔高度還是峰形技術上對於現代登山職業運動團隊來說已經是毫無難度係數可言了,而對於很多初級登山運動者來說,6000米級的訓練式攀登,也有不少山峰可供選擇,例如,青海崑崙山東段主峰玉珠峰6178米以及川西貢嘎雪山的眾多入門級6000米的衛峰等等。


而對於民間攀登者來說,自發組織攀登岡仁波齊基本上是不允許的,這也是岡仁波齊至今無人登頂的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宗教信仰。

宗教神山,世界中心,神聖不可攀

小編18年8月曾自駕車到了岡仁波齊峰下,在塔欽所見,除了國內一些轉山者外,最多的是來自外國的朝拜者,讓人有種置身國外的感覺。岡仁波齊是印度教、藏傳佛教、雍仲苯教、古耆那教認定的宗教神山世界中心。


雖然小編本人是無神論者,對於宗教的理解不深刻,但相信很多曾經來過西藏的朋友來說,對於這方面肯定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我們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對於這方面在宗教文化和法律層面都是明確保護的。而從地理科學方面來說,以岡仁波齊為中心的地區,發育了數百條冰川,光南坡就有250條,這些冰川的存在又發育了眾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聖湖瑪旁雍錯就是當中最著名的,而這些冰川、雪山、湖泊又發源了馬泉河(雅魯藏布江)、獅泉河(印度河)、象泉河(恆河)等世界上著名的跨國大河。在成為宗教神山的一千多年裡,在古代以天地為生的惡劣環境中,可想而知這岡仁波齊的冰川之水對於人們來說是多麼的神聖。

後話

也許岡仁波齊如此神奇神秘,以她為中心的人們奉為宗教神山,從人類歷史辨證的角度來看,小編覺得這就是人類對於大自然發自內心的敬畏吧。


百威天地BRAVEWORLD


藏區有四大神山,他們分別是岡仁波齊、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和尕朵覺沃。其中,出現在大家視野中較多的是西藏的岡仁波齊、雲南的梅里雪山,岡仁波齊海拔6656米、梅里雪山海拔6710米,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米的海拔低2000餘米,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登頂。

有一個奇怪的傳聞:凡是攀登過西藏岡仁波齊、雲南梅里雪山的登山人員,不是在半途中永遠離開了人間,就是下山後在一兩天內永遠失去了呼吸。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海拔6656米,兀立於西藏阿里普蘭的高原上,形似一座金字塔,四壁對稱,被譽為神山之王。岡仁波齊並非這一帶海拔最高的山峰,但卻是附近唯一一座陽光終年照耀的山峰,大多時刻都閃耀著奇異的光芒。

岡仁波齊受陽光照耀的一面,白雪皚皚終年不化,但沒受陽光照耀的背陰面,卻少有積雪。此神奇的現象與自然規律恰恰相反,給人只有西藏聖地才會顯現的神聖景觀。

之所以沒人曾登頂過西藏岡仁波齊,一共有兩大原因。

一,岡仁波齊不僅是西藏神山,更是世界級神山,相傳攀登岡仁波齊會觸怒神靈,擅自登頂不僅會觸發當地人的不滿,更為引起世界輿論的譴責。為了尊重信仰,當地已將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岡仁波齊列為禁止攀登的神山,不允許人攀登。

這時有人好奇,珠穆朗瑪峰、洛子峰、卓奧友峰都是神山,為何他們有人登頂呢?實際上,人類對於山山水水都有著原始純淨的崇敬,賦予他們人格化,尊奉其為大自然的神靈。但對於各大神山,級別不同,攀登某些神山,被當做一種“朝覲”的行為,而某些神山,就絕對不能攀登。

岡仁波齊是西藏苯教、藏傳佛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四大宗教的神山,在佛教中被稱為“須彌山”。對於此四大教派來說,岡仁波齊是世界的中心,神聖而不可侵犯。多數人都會選在以山腳“轉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神山的敬仰之情。

二、從地理環境角度而言,岡仁波齊雖然在西藏的各大雪山中海拔不高,可每一面都是近乎垂直的絕壁,並且終年積雪覆壁,攀爬難度極高。從現實角度講,五湖四海前來西藏旅遊的旅客,幾乎難以實現登頂的目的。

西藏有許多雪山、湖泊,幾乎每一個都有其動人的傳說。羊卓雍措被譽為情人的眼淚,拉姆拉措可以看見前世今生,南迦巴瓦峰被稱為羞女峰,同時也被稱為中國最美的雪山。

攀爬雪山,不僅需要極大的體力、耐力,更需要不少的經濟實力。就攀登珠穆朗瑪峰來說,要經過至少半年的專業登山訓練,還要花費30—200萬不等的差旅開銷。

同時,攀登西藏高海拔雪山亦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2018年10月份,韓國登山隊攀登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欲開拓出一條“韓國之路”,卻不幸將全體隊員生命的最後足跡永遠留在了西藏。

更多西藏旅遊資訊,請關注“走川西吃喝玩樂”!


走川西吃喝玩樂


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何至今無人敢登頂?因為這五點!

圖/文 楊旭東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納木那尼峰為之付出終身的神山之王:岡仁波齊峰的故事。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聖地。

橫亙在西藏中部的岡底斯山被稱為“天下之脊,眾山之脈”, “岡”是藏語雪或者雪山的意思,“底斯”則是梵語清涼之義,合起來的名字就是“清涼的雪山”。它幾乎就是一道手掌,與念青唐古拉山攜手穿越過西藏高原的腹地,綿延一千四百多公里,是構成青藏高原地貌的骨架。

終年積雪封頂的岡仁波齊是岡底斯神山主峰,海拔6656米的它在西藏諸多七八千米高的山峰中並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是在岡底斯山脈也只是第二高峰。但是,它的地位卻是其他高山(甚至包括珠穆朗瑪峰這些八千米俱樂部的雪山)無可比擬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岡仁波齊是西藏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神山,雪山的神山之王。 “仁波齊”是藏族人尊稱“寶貝”的意思,再加上“岡”的雪山之意,岡仁波齊藏語意即為“寶貝雪山”,充分表現了藏人對它的敬仰之情。

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首先體現在它的山形上。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的“中國十大名山”,我已經去過九座了,再加上信息時代的便捷,世界各大名山的照片,雖然沒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了,但是,光從外型上來說,我卻不得不承認,岡仁波齊是一座很奇特的雪山。

其他的雪山之所以受人追捧,無外乎他們“尖、俊、雄”的外形,一如南迦巴瓦、魚尾峰、央邁勇的直指雲霄,一如卡瓦格博、珠穆朗瑪、阿爾卑斯山的雄偉博大,再不就是夏諾多吉、魚尾峰的俊俏。

但是,岡仁波齊卻基本沒有這三個特點:它的雪頂並不是高聳入雲、銳不可當,而是一個圓錐形,藝術點可以說形如半顆橄欖狀的水晶、如七彩圓冠……說句老百姓的話,其實就是個圓圓的饅頭;你不能說它不雄偉,但是站在岡仁波齊面前,你卻感受不到類似於珠穆朗瑪、卡瓦格博雄偉氣勢所帶來那種的壓迫;至於俊俏,那就更談不上了,它標準的圓錐體山頭實在和“俏”字不太靠譜,更何況他的正面山體上還有深深的刻槽、深深的印記——又如何稱得上“俊”字?!

但是,如果你對岡仁波齊的歷史有所瞭解、對岡仁波齊之於宗教的意義有所瞭解的話,你就會明白,它所有的這些“缺憾”恰恰是它“無可比擬”的優勢:

岡仁波齊不銳不利,更不直指雲霄,恰恰符合處世之道提倡的 “厚德載物、包容內斂”的精髓;岡仁波齊看上去不那麼雄偉壯麗、拒人千里之外,卻更能體現“慈悲為懷”的宗教教義;至於“俊俏”此類的形容詞還是留給“年輕人”吧,敦厚圓潤的岡仁波齊更像一個久經沉澱的智者、更像一個處驚不亂的仁者;最令人驚奇的是,它那山壁上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深深的、十字型刻痕深深的烙印在岡仁波齊那高高揚起的頭上,更像一個巨大的佛教“卐”符號,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歎,成為岡仁波齊最經典的標識!

圍繞著這“十”字型溝槽的古老傳說是這樣的:山腰間的那一圈溝槽是一條纏繞在印度教主神溼婆脖子上蛇留下的痕跡;而豎的溝痕則是佛教尊者米拉日巴和苯教弟子那若本瓊為爭奪神山斗法時留下的。當年,米拉日巴和苯教大法師若本瓊鬥法,約定在十五月圓那天天亮前率先到達岡仁波齊峰頂者為優勝。太陽昇起以前,那若本瓊站在一面鼓上飛向頂峰,米拉日巴則選擇御光而上。結果,當第一縷陽光照在岡仁波齊峰上時,米拉日巴後來居上搶先到達峰頂,那若本瓊驚得從半山頂上摔了下來,劃過山壁留下了那道深深的溝壑。

然而,我更喜歡佛家的描述——這是一個完美的“卍”字。據《金剛經》中記載:凡能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佛是法中之聖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種大人相,“卍”字就是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中的第十六種大人相。據《大般若經》第三百八十一卷、《十地經論》第十二卷、《有部毗奈耶雜事》第二十九卷等經書描述,釋迦菩薩在未成佛時,胸臆間就有功德莊嚴金剛卍字相;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溼笯及克利辛那胸前也有卍字相,這就是一般所說的胸臆功德相。因此,“卍”僅是符號,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無比被稱為吉祥海雲,又稱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時有爭論。而大多數都認為右旋是對的,左旋是錯的。

尤其是在二十世紀的四十年代,歐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卐字相來作為他納粹主義的標誌。此後,即有更多的爭論,有的說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實在唐朝的則天武后時代,曾經創造了一個字──卍,念做“日”字,象徵太陽的意思,就是左旋;至於印度教則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則用左旋。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那就在於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則是正方形的卍。總之,在佛教不論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來表徵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旋迴表示佛力的無限運作,向西方無限地延伸、無盡地展現,無休無止地救濟十方無量的眾生,因此亦無須執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現是右旋或左旋了。

其次,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還體現在它和宗教的聯繫上。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句話用在岡仁波齊身上再恰當不過。岡仁波齊海拔雖然不是很高,但是霸氣十足,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聖地:

全世界的佛教信徒一致認為它是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眾神佛下界的居所;

岡仁波齊峰梵語稱之為“溼婆的天堂”,印度教認為它是印度教主神溼婆的化身;

在古老的本土宗教——苯教的教義裡,外形如水晶塔的岡仁波齊就像苯教聖物十字形金剛杵,它下伸到魯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是貫通宇宙三界的神山;

在藏傳佛教裡,崗仁波齊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還有一種幾乎與佛教同時發源的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教徒也來此朝聖。這僅僅是書中記載的,在轉山途中,我還見到很多來自歐美的白種人,帶著神秘不知的宗教信仰前來朝拜——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第三,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體現在它對周邊區域的影響。

地處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巴嘎鄉崗薩村的岡仁波齊綿延於中、印、尼三國邊境地區。東邊是萬寶山,傳說釋迦牟尼腳踏過它;西邊是度母山;南邊是智慧女神峰;北邊是護法神大山。它的積雪孕育了250多條冰川,與聖湖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

令人稱奇的是,發源於此四條以動物命名的河流同時出發,卻朝著不同的方向流去,行程數萬裡後又走到同一個歸宿地——印度洋。他們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獅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度境內成為薩特累季河;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進入印度後成為布拉瑪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境內與恆河相匯;孔雀河則是恆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

在人們的心中,這裡成了萬山之祖、眾水之源,彙集一身神奇和宗教魅力,岡仁波齊當之無愧成為亞洲最為著名的宗教聖地。信徒最大的夙願莫過於去岡底斯山朝聖,即使死於朝拜途中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每年,眾多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的信徒不遠千里,歷盡艱苦來到這裡,轉山轉湖朝聖祈福,了卻夙願。

第四,對於像我這樣的外來者來說,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更來自於它地理位置的遙不可及。

岡仁波齊歷史悠久,景色十分迷人,獨具特色的自然景緻和散佈其間的各種古址聖蹟,加上宗教史上地位極高,既吸引著數不勝數的僧尼、信眾,也招來各界人眾到此朝拜和觀光。但是,但真正能來到此地的人並不多,主要原因,我想還是來到這裡的艱難。

它藏在阿里的深處,距離西藏最現代化的城市拉薩3000多里,一個來回就可以號稱“八千里路雲和月”了。乘汽車需要在茫茫無際的高原上行走兩天,除了一條去年剛通車的柏油公路和一排排電線杆外,就是荒原和光禿禿的石山。即便從去年開始,阿里已經開通了前往成都、拉薩的航線,但所有現代的運輸工具都要在高原的雲團、氣流、溫度面前遭遇挑戰。機場上空的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飛機就必須要減輕負載的重量。120人的飛機,經常只能坐1/3的乘客。

我的藏族朋友說,上世紀80年代,他曾經從拉薩步行到阿里,歷時46天;和我在山間住同一間旅舍的藏族人也告訴我,他的母親和外婆,曾經花整整一年的時間,從那曲步行到這裡轉山,而之前五六年的勞作,就為這一次的行走。在那些發現西藏的探險系列裡,盡是有關朔風、嚴寒、冰雹、神出鬼沒的匪徒、突然破冰的河面以及牛馬大批倒斃、朝聖者體弱凍死路旁。在早期,即使是最勇敢的探險家,能進入西部的也非常少。我們蒐集了眾多有關西藏的西學名著,僅看到斯文·赫定的《亞洲腹地旅行記》中簡單記載了他來到此地。

第五,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還體現在那兩個字上:“轉山”。

不得不承認,要描述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我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視角,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精彩,無論你是旅遊者、探險家也好;登山者、攝影家也罷;無論你來自繁華熱鬧的大都市,還是地處偏遠的大漠荒野;無論你是虔誠的信徒、或是堅定的GCZY戰士,無論你是腰纏萬貫的土豪,亦或身無分文的流浪漢……當你看到岡仁波齊的時候,你只會有一種想法:

世間,怎麼會有

這樣的

一座雪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N29度(HTIT-N29)


北緯二十九度


上世紀80年代,當今最知名的意大利登山家、全世界第一個登頂了14座8000米山峰的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曾獲得攀登岡仁波齊的機會。但是他出於對這座山的敬畏,還是放棄了。之後,21世紀初,出於對神山的保護,政府禁止任何人攀登岡仁波齊。


世界的神山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是印度的恆河、印度河,還有最終匯入恆河的雅魯藏布江共同的發源地,它不僅僅是西藏人心目中的神山,還是多個宗教心目中的神山,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指的也是它。


千百年來無人攀登岡仁波齊不是因為它很高,相反它海拔只有6656米,在西藏眾多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岡仁波齊根本排不上號。無人攀登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敬畏它是一座聖山。


另外,有關岡仁波齊登山者遇難的傳說也有很多,比如1999年,曾經有4名登山愛好者,因為沒有聽從勸告導致而登上了岡仁波齊峰的某座峰頂,但是在登頂之後他們迅速衰老,幾乎在1-2年內都因各種疾病死去。。。


這些傳說,更讓這座神山蒙上了“禁止攀登”的神秘色彩。


有信仰的人有多堅強

兩年前有部紀錄片獲得了意大利中國最佳影片獎,這部紀錄片講述了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這部片子的名字就叫《岡仁波齊》。


這不是普通的朝聖,更不是普通的旅途,朝聖的人不管是年輕體壯,還是年老體衰,甚至是孕婦,都是幾千裡的路一路步步跪拜過去。


影片給人一種直擊心靈的震撼力量。

在藏傳佛教中歷來有馬年轉岡仁波齊,羊年轉納木錯,猴年轉雜日出,到直貢受破瓦的說法。據說,朝聖者到岡仁波齊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十圈,可在五百輪迴中免受地獄之苦;轉上五百圈,便可以昇天成佛。因此,每12年一次的本命年馬年轉山朝聖者絡繹不絕。


生活如果沒有了“儀式感”,那剩下的也只有“肉體凡胎”了。因此,在世界人民心中如此神聖的山豈能容忍凡人隨便攀登呢?即使沒有明文禁止,但是對於略有信仰的人來說也不會去隨意踐踏的吧,否則的話可能會遭千夫所指。


妙摘


各種正文都很清楚的介紹了岡仁波齊以及為什麼不能攀登的理由,我這裡分享一下自己14年馬年轉山的一些小事!

14年帶著我們的自駕之旅團隊去了阿里,雖然進藏多次。但這一路上的景色讓我對西藏有了重新的認識,川藏線只能代表著很小部分西藏,進入阿里地區你才會明白西藏的廣闊和高原的氣勢、才明白這裡是西藏的西藏!

在阿里,隊裡的一位50多歲上市公司董事長摟著我,像個孩子般的哭了,他說自己去了那麼多國家看了那麼多風景唯有到了這裡才明白什麼叫偉大。當時有些尷尬,我不知道我是否該和他一樣淚流滿面,但是我深深的明白那種道不清的感覺,懂他的感受,因為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天蒼蒼、山茫茫)

原本轉山不在我此次活動範圍裡,但是那種強烈的情緒衝擊著我,馬年轉山一圈抵得上平時轉13圈,轉完可以洗去之前的所有罪孽,或許我深知自己之前的罪孽深重,讓我欲罷不能的想去嘗試。

慶幸提前辦好邊防證,在瑪旁雍錯的景區服務站買了轉山的門票,之前很多文章都有提及岡仁波齊的外觀和寓意,這裡不再重複,但是門票上的圖案卻沒看到有人提到,門票上的岡仁波齊山被勾勒成一位老者,我不太懂宗教上的人物,因該是藏傳佛教的一位宗者!抬頭遠看岡仁波齊確實很像,像一位宗者這樣在阿里的土地上、岡底斯山脈的中心打坐著!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它是神山的一種傳說和寓意吧!

從塔爾欽鎮上開始徒步進入轉山的小路,海拔起始4700左右,一路開始前行,預計用兩天完成,手裡拄著登山杖(很管用)一步步的往前走,這種身體的透支和缺氧第一次讓我手指和嘴唇呈現成紫色,之前那麼多次進藏都沒有過。預示著此行會很艱難!

決定轉山只是一種衝動和激情,真正開始後才知道這是一種自我折磨!第一天基本都是上坡,一路上走大概幾百米就要休息一下,喘著粗氣,身邊不斷有藏民和其他虔誠轉山者經過。好不容易看到帳篷立馬走進去要一壺酥油茶舒服的半躺在椅子上補充能量!就這樣走到晚上8點多,整整12個小時。入住希夏邦馬大酒店(幾排板房)吃過晚飯,泡過腳!躺在板床上已經晚上10點了,天卻還亮著!和同伴聊著天慢慢進入夢鄉!太累了!實在太累了!

第二天一早4點半就起來了,今天要翻越卓瑪拉山口,海拔5700多。腦海裡想著如果現在就有出口。我絕對義無反顧的選擇放棄,那時感覺自己或許會掛在路上。昨天的路程還有馬可以選擇、還有車帶你退出,而今天不會再有這些選項了,既然昨天沒有退出,今天只能咬牙堅持到底了!

幾乎是手腳並用的爬著翻越卓瑪拉山口,一路上看到很多吸氧的轉山者,那一刻覺得他們好幸福,還有氧氣,而我只是喘著粗氣,艱難的爬著,好不容易到了山口留下一件隨身的物品(聽藏民說有意義)看著眼前的岡仁波齊峰順勢就跪了!我大老遠跑來看你,跑來轉山,希望能真的保佑我、洗去我之前的罪孽!對著主峰拜了又拜!然後繼續前行著,翻過山口就能看到一座帳篷搭起的休息站,看著比我先到的隊員,直接撲進了他的懷裡,眼淚嘩嘩的下來了,不知道為什麼,或許被自己感動了吧……!

一路下坡,腳腫了,腳破了,毫無感覺……只是艱難的走著...走著...!

一路上看到不少轉山者,年輕的、年老的、國內的、國外的,很多人轉了不止一圈,有個女孩告訴我,她幾乎一天可以轉一圈,已經轉了10圈了,準備轉完13圈... 那一刻她是我的英雄,我轉的如此吃力,以至於我聯想到這可能和我的罪孽深重有關係,而她,一個年輕女孩能那麼輕鬆,也許她的罪孽確實比我少了太多......

下午5點左右,我和我的隊員們相互攙扶著,相互鼓勵著終於走到了終點!50多公里在我們手腳下走完爬完了,那一刻大家好像大戰的倖存者、帶著洗脫罪孽後的歡欣和灑脫,聊著各自的感受……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MD,找個好酒店好好吃一頓睡一覺!

帶著這個“願景”,帶著僅剩的體力,一腳油門居然轟出去了400多公里!可見每個人對於生活的美好和基本要求在這一刻都驚人的一致,無論你是董事長還是工作人員!

4年了,這份美好一直保存在心裡,久久不能忘懷……

所以為什麼要去登頂呢……你的美好一定要站在虔誠的轉山者和很多剛洗完罪孽之身的人身上嗎?😊

美好的東西就讓它被遠觀被崇敬吧……








AAshly


美國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別國都要聽他的。

殊不知,被公認世界的中心,位於中國!



藏傳佛教、印度教、古耆那教同時認定:位於我國西藏“岡仁波齊”是世界的中心。

不僅如此,岡仁波齊,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儘管蜚聲中外,但不同於喜馬拉雅山,至今人沒有人敢登頂岡仁波齊,這主要是它自身的獨特性造成的。

岡仁波齊位於阿里地區的最深處,即使西藏正處在大力開發狀態,通往岡仁波齊的路仍舊是充滿荒野、嚴寒、颶風、高原的艱難旅途,就算是專業的探險家也不敢執意對抗當地糟糕的自然環境。



世人皆對神靈懷有敬畏之心,神山岡仁波齊更是很多宗教弟子口中的聖靈之地。這樣一個神秘,神聖之地,若真的登頂,恐怕有對神的大不敬之意。故雖然眾人皆想一睹真容,但仍無人膽敢登定這座世界的中心。



事實上,個人覺得,無人登頂岡仁波齊,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作為世界的中心,宗教弟子眼中的聖地,岡仁波齊不該因人類的好奇心而被侵擾。喜馬拉雅等探險家的樂園近年來到訪遊客日益增多,這已經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如岡仁波齊這樣的聖山,獨自靜守阿里才是它最棒的歸宿。


沐橙籽


岡仁波齊峰無人登頂,主要是宗教問題。岡仁波齊峰是多個宗教的神山,該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本教發源於此地。印度教認為這也是溼婆的居所地——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岡仁波齊峰是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而藏傳佛教認為該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此前有登山家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獲准攀登岡仁波齊峰,但是教徒們認為攀登此峰是大不敬,梅斯納爾的攀登計劃也就此作罷。2011年也有曾有一隻西班牙登山隊試圖登頂,但最後也不了了之。

如果從高度上看,岡仁波齊峰並不突出。岡仁波齊峰位於中國西藏普蘭縣境內,南臨瑪旁雍錯和拉昂錯,北部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藏語意為神靈之山。岡仁波齊峰是世界公認的神山,數百年來它一直都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中的聖地。常年都有信徒在此轉山。神奇的是,岡仁波齊峰向陽的一面終年積雪不化,在陽光下非常耀眼,而山峰背面則光禿禿的留不住雪,即使下了雪,出太陽後很快便融化了。

在傳說中,轉山能讓信徒們超脫。尤其在藏曆馬年,轉山一週(約50公里)相當於平常年份的13周,轉10圈就能在500輪迴中免遭下地獄之苦,轉山100圈,就能在今生成佛昇天。而印度教和佛教教徒會以順時針方式轉山,耆那教和苯教信徒則以逆時針轉山。

梅斯納爾——登山屆中絕對的大咖,他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登山運動員。他創下了人類史上首次不用氧氣補給就能獨自登上珠峰的記錄,還曾登頂世上所有14座8千米以上山峰的人。梅斯納爾雖然獲得了登頂的機會,但也是出於敬畏之心而放棄了。岡仁波齊峰還是神一樣的存在。


航空之家


人類應當對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更何況是被大多數佛教國家認定的世界中心神山岡仁波齊,那就更不可以輕易去冒犯。



這麼說並不是因為所謂的迷信思想,而是關於信仰。就像之前的同名電影《岡仁波齊》所描述的那樣,神山在藏人心中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他們可以風餐露宿,一路朝拜至山腳下,只是為了心目中的信仰。同樣,在山南邊的印度教徒眼中,岡仁波齊是神靈居住的地方,他們對這座山永遠滿懷虔誠,絕不會輕易驚擾山上的神靈們。對於佛教徒而言,這座山同樣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岡仁波齊只有海拔6000多米,對於那些連珠穆朗瑪峰都可以征服的登山愛好者來說,並不是一個難以駕馭的存在。但是有一點岡仁波齊與珠穆朗瑪峰完全不同。大家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有當地的嚮導引路,他們熟悉珠穆朗瑪峰上的一切狀況,可以安全的把登山者帶到峰頂,在平安送下來。可岡仁波齊是神山,沒有當地人會作為嚮導,去辱沒自己心目中的神靈,登山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容易。

還有一點,岡仁波齊的垂直度極高,遠遠看上去,非常的高聳挺拔,沒有緩坡可以抵達峰頂。這對登山者來說難度極大,自然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