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武钟谦,就没有朱自清”:婆婆眼中的完美儿媳,30岁就病逝

“没有武钟谦,就没有朱自清”:婆婆眼中的完美儿媳,30岁就病逝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朱自清

在中华璀璨的文化长河里,有许多遗世明珠,至今仍然在闪闪发亮。众山间,还印着徐霞客的足迹;溪流里,也还刻着李白的诗句。就连那飞流直下的瀑布中,依然隐藏着方孝儒的长叹;袅袅的青烟中,依然也还暂停着严蕊的爱恨离愁。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最为人才济济的,要数民国时期。先有“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林徽因夫妇,又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康桥诗人徐志摩;郭沫若先生的笔下跑出的“天狗”衔着时代的明月;凌叔华的日记里掩藏着最不为人知的清河......

在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一位著名的散文学家却依然于群星中熠熠生辉,毫不逊色,他就是朱自清。关于他的故事,作为看客的后人们已然已经知道得很多很多。从他执笔生涯的开始,到后来他与妻子陈竹隐之间的情谊,无不令后世感动非常。

“没有武钟谦,就没有朱自清”:婆婆眼中的完美儿媳,30岁就病逝

但是鲜有人知的是,在陈竹隐之前,朱自清还有一个已经病故的发妻武钟谦,也正是这个发妻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支持,才让朱自清创造了文学史上不灭的神话。

包办婚姻

武钟谦,1898年出生于浙江扬州的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著名的扬州名医武威三,医术非常高超,当时的很多达官贵人甚至特意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扬州向武威三求药。因此武钟谦的原生家庭不说大富大贵,也算是名门望族,在当地德高望重,家中长辈说话也非常有分量。

武钟谦的父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女儿。夫妇两人世代行医,心中仁慈,性格温和,从来不以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来对待武钟谦。由于家中家境尚可,武钟谦的童年也算是过得无忧无虑,这也造就了她温柔的性格。

武钟谦的父母对于她的教育培养很看重,这里的“教育”倒不是让武钟谦去学堂上课习字,因为即使武家父母再开明,在当时的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是主流思想,因此武钟谦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勉勉强强认识几个大字。

“没有武钟谦,就没有朱自清”:婆婆眼中的完美儿媳,30岁就病逝

恰恰相反的是,武家父母注重的教育与培养,正是侧重与培养武钟谦大家闺秀的品格与涵养,在父母的熏陶之下,武钟谦脾气非常温婉,此生从未与人起过争执,即使稍有不快,也会首先检讨自己。接触过她的人都对她良好的教养赞不绝口。

正如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武钟谦的婚姻也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对象则正是朱自清。订婚时,两人都仅仅只有十四岁,是情窦未开的年纪,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

而武钟谦更是从小懂事的孩子,婚姻大事也任由父母安排,即使在此之前,她甚至从未见过未婚夫。但是从父母的口中,她能够判断出,朱自清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男子。女儿家的心思总是分外旖旎,一来二去,她也开始憧憬起这段包办婚姻来。

完美妻子

1916年,朱自清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两家人都非常开心。因此就商议择日不如撞日,为朱自清与武钟谦结婚。在当时,很多包办婚姻都得到了这些生性思想开放的文化学者的抵制,比如与发妻张幼仪离婚的徐志摩。

“没有武钟谦,就没有朱自清”:婆婆眼中的完美儿媳,30岁就病逝

但是在朱自清看来,他对武钟谦并没有什么不满意:武钟谦长相标志清秀、性格恭敬温顺,又出身名医世家,即使文化水平不与他相称,可是综合起来看,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妻子人选。

同样的,武钟谦也非常仰慕丈夫的才华横溢,虽然她自己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丈夫的才情却让她由衷赞叹与佩服。婚后,她更是非常爱朱自清,在对于朱自清的照顾上细致入微,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全家上下都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

朱自清体谅妻子操劳,也待她 很好,两人婚后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很快,武钟谦就为朱家喜添新丁,而武钟谦,也成为了婆婆眼中的完美儿媳。

操劳过度

当时朱自清在北京念书,于是家中琐事,几乎都落在了武钟谦的头上。她既要侍奉公婆,又要照顾孩子,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家中没有男子,一应事务基本都要她亲力亲为的打理。

当时她一度忙到刚刚生完孩子四天,就要急着出产房干家务,为此,她落下了许多毛病,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丈夫走后,她就成为了整个家庭里的主心骨,家中或许可以没有朱自清,担子没有武钟谦却是万万不能的。

“没有武钟谦,就没有朱自清”:婆婆眼中的完美儿媳,30岁就病逝

武钟谦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来到朱家以后日夜操劳,更是积劳成疾。她为朱自清每生下一个孩子,就好似要经历一番

磨难:家中离不开她,因此她更是一刻都不愿意休息。再加上当时朱家已经家道中落,她的营养也跟不上,身体自然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武钟谦害怕朱自清知道自己身体不好而分心不去钻研学术,因此她一直瞒着所有人。直到实在撑不住了,朱自清送武钟谦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武钟谦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虽然已经旧病缠身,但是武钟谦依然放不下家中琐事,她又拖着身子强撑了几年,1929年,她终于再也熬不住病痛的折磨,离开了人世间,逝世时年仅三十岁。

朱自清曾说:“没有武钟谦,就没有朱自清。”此话不假。也许在他人看来,朱自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要远远高过武钟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武钟谦做出的付出,并不比朱自清少半分。

在应当如花朵般绽放的年纪,她选择了收敛锋芒,隐居幕后,宜室宜家。在她的心中,对于丈夫的付出与牺牲,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虽然佳人已逝,但是残存的那份感动与守护,依然永留世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