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中國女孩,不如從給她自由選擇開始

保護中國女孩,不如從給她自由選擇開始

3.8女聲節

Sayings:

前段時間,一則《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引起了所有人的熱切關注。

這本是討論民生的嚴肅理性話題,卻不料在眾多營銷號參與後,評論畫風開始走偏,直指中國女孩。

就這樣,「中國女孩」四個字一度被衝上了熱搜榜首,明晃晃的成了眾人議論的焦點。

甚至,還有網友發起了#中國女孩只屬於中國男孩#的話題,似乎在婚育生活方面,女生還是沒能真正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保護中國女孩,不如從給她自由選擇開始

對於大多數女生而言,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是你該怎麼做,怎樣才是對的;

卻很少聽到有人主動且耐心的來問你想要什麼,你喜歡什麼,你希望過怎樣的生活。

“女孩家家的,這麼蓬頭垢面,像什麼話”“報個師範學校就好了,最好畢業後再考個公務員”“再等就成剩女了,還不快點找個好婆家”“你還是換個清閒點離家近的工作,不用太累也方便照顧孩子”“整天打扮的這麼花裡胡哨,看著就不像個正經女生”“求職時,你幾歲了,有沒有男朋友,準備什麼時候結婚,有要小孩的打算嗎”

當一系列傳統觀念迎面衝擊而來的時候,很多女孩們最初會選擇堅持:

“我也有自己的追求啊!"

"我也有自己的追求啊。"

"我也有自己的追求啊……”

隨著時間的遷移,堅持的心聲容易變得越來越弱……直到後來,做一件事兒不是因為心之所向,而是因為“累了,就這樣吧”。

女生從來都是獨立的個體,她們也有熱愛和想要追逐的事物,即使每個人的人生看起來各不相同,但心裡都會有自己的嚮往。

正如昨天爽妹子微博裡發的一段話:“你們經常說,鄭爽是很不一樣的人,但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難以複製的模樣,忠於內心,成為屬於自己的姑娘。”


保護中國女孩,不如從給她自由選擇開始

你有了解過她們內心的那些小驕傲嗎


01.“擴展生命的寬度,不給自己設限”


@優質女紙必修課_小飛魚(FM202840)

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努力成為不可替代的社會職場人,努力開展興趣愛好,做喜歡的副業,提升賺錢力,這些都是我現在的目標和動力。

我是一名工程師,卻對文字特別喜愛,我喜歡自己在做電臺時產生的心流,我想我會繼續把電臺做好做大,爭取做成國內首屈一指的女性成長電臺。

每次當我很累,在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家庭,晚上還要回來錄製節目時,我就會想起我很敬佩的一位偶像,即科學界女神級人物顏寧,一個註定會被記載進科學史的名字。

她出生於1977年,30歲時已經成為了清華最年輕的博導,她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並不在意世俗中那些給女性強加的標籤。她說:“生命如此短暫,要努力去擴展生命的寬度,多去經歷和體驗。”

她的可貴之處在於,從不給自己設限,不給人生設限。我很喜歡她,也希望我們的人生,我們能自己做主,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能。


02.“思想上不依賴,才能開啟獨立生活”


@葉子(FM12537)

畢業那年,我選擇了留在上學的城市工作,爸媽也沒有反對,他們給我的教育一直都是,女孩子一定要有夢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有獨立的思想。

所以我很幸運,在職業選擇上,一直在走自己想走的路,也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我還在上學的時候,就接觸荔枝,那個時候錄節目、製作、剪輯。我的父母都非常支持我,她們覺得說一個女孩子該有自己的愛好。

當今社會一直在標榜女性要學會獨立。我理解的獨立應該就是不依賴別人、不依附別人而活,除了經濟獨立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精神獨立。

我在生活中是個比較喜歡獨處的人,只有獨處的時候,才可以想清楚很多事情。只要內心是豐盈的,你就不會害怕一個人的時光。

亦舒曾經說:沒有任何人能成為你一味地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庇護所。


03.“擺脫別人的期待,我得到了自由”


@夏憶(FM14649)

在過往的歲月裡,我也曾經歷過許多被挫敗的時刻,比如說,因為沒有滿足別人的期待,就被人指責,說這樣是沒出息的,是不是讀書讀壞了腦子。

我清楚的記得那些時刻,我是怎樣的無助,眼淚止不住的流,以至於讓我深深的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麼。內在的聲音和外界的否定深深的撕扯。

是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在我們勇敢發出自己聲音的過程中,也許總會受到來自外界各種的質疑,而最深的打擊莫過於我們最親近的人。

直到後來我才慢慢明白,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對生命的認知是不一樣的,他人的期待只是代表了他的價值觀,他的渴望不一定適合自己。

當我漸漸擺脫了他人對我的期待後,我就得到了自由,我不再會因為他人的否定而輕易否定自己。我相信,自己是自己最好的父母。


04.“我用腳踏實地的努力,換取自由與榮光”


@短髮桃子(FM20124)

我在婚後28歲的時候決定去實現自己大學的夢想,去貧困山區支教。有人說支教也是他們的夢想,可是無奈父母百般阻攔。真是羨慕我生在一個父母開明的家庭。

支教其實是我大學畢業之後就想去做的事情,但因為我從小身體素質不太好,總是生病,父母不放心我的身體。

當時剛剛畢業,沒有任何的存款,去支教就要面臨一到兩年沒有經濟來源的生活,再加上支教時間較長,支教地點比較偏遠,我是獨生子女,父母身邊無人照顧,這件事才擱置了下來。

但大學畢業之後,我一邊工作存錢,一邊鍛鍊身體,確保我不會輕易地生病,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再加上婚後老公可以幫我短時期照顧父母,我才去實現當初的夢想。

不希望有些女孩,一聽到女性要勇於追求夢想,就什麼都不顧了,一沒能力二沒錢,讓家人為自己的夢想買單,這不叫獨立,這叫拖累。


05.“關閉情緒小雷達,生活自定義”


@發發大王(FM10463703)

很多聽眾朋友說她們在一段感情裡總是處於很卑微的狀態,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怕有哪點惹得對方不開心,甚至犧牲自己的意願來息事寧人。

相信不少女生都有過這樣的情感經歷,尤其是年輕懵懂的時候,往往會把愛情放在第一位,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迷失自我。

妥協其實不是辦法,這種缺乏安全感謹小慎微的情緒,倘若沒有地方疏散,終究有一天會爆發。我們可以去理解,去體諒,但不是以自我委屈和壓抑自我的方式。

我們的生活被情緒支配的多,就容易變了質,適當關閉情緒小雷達,你會看到更加理性的自己。

不管是夫妻,還是情侶的相處,說到底都是你來我往相互“較量”的過程,就好像打羽毛球一樣,有來有回才會更加精彩。


06.“我是媽媽,也是超人”


@小魚姐姐(FM30562)

因為喜歡小朋友,我曾經是一名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因為喜歡小朋友,我現在不僅是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還是一個小怪獸的媽媽。

曾經,我上班,整理教案,做培訓,服務家長,錄製……現在,我整理教案,做培訓,外出上課,錄製故事,24小時照顧寶寶吃穿住行……

在工作之餘,還要跟小怪獸鬥智鬥勇,如果你問我累嗎?我的回答和所有媽媽一樣,累呀!可我依舊很充實很快樂,因為不管是工作還是小怪獸,都是我正在熱愛著的。

因為喜歡,所以累也值得。

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生活之後,如果依舊可以做著自己熱愛的事兒,生活依舊可以過的很精彩。我們的快樂和自由是可以自己給的。


07.“不溫柔,不獨立,但她是我的驕傲”


@揹著吉他的蝙蝠女俠(FM18084)

我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每次和朋友說的時候,都會很感慨:你敢信,我是南京人,南京,大城市啊,可我奶奶重男輕女,很嚴重。

小的時候,爸爸常年不在家,媽媽一個人,負責我和爺爺奶奶的起居飲食,但卻不受奶奶的待見。儘管,我爸冷落她,奶奶欺負她,但是她一直在保護我。

她懂得不多,但卻知道如何教育我。

我記得有一次,我去鄰居姐姐家玩,看見鄰居姐姐有一個新買的卷筆刀,我到現在都記得,那是一個小獅子模樣的卷筆刀。我很喜歡,就裝在袖子裡帶走了。回家之後,媽媽發現了,問我哪兒來的。我說從鄰居家拿的,她立馬拎著我上鄰居家道歉。

第二天,給我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卷筆刀,對我說:你想要,就和媽媽說,媽媽給不了你什麼,但是一定盡力滿足你,你和媽媽說,好嗎?

現在回憶起來,好在童年裡應該就這麼一件丟人的事情,那時不懂,現在想來真的應該再懂事一些,不能再讓鄰居說媽媽的閒話。

奶奶不喜歡我,對我很嚴厲,但我不認為那有什麼不好。她是大戶人家的女兒,食不言,寢不語,坐著的時候不能抖腿,不能翹二郎腿,說話不能大聲,不然家法伺候。奶奶罰我的時候,媽媽總在抹眼淚,她把所有的錯往身上攬,覺得是自己沒有教好我。

我小時候一直在想著的一件事就是逃離,離開這個家,離開奶奶對我的偏見,離開爸爸對我的疏遠,離開媽媽對我的保護。

從上大學這件事情開始,我終於可以自己做主。人生的每一個抉擇都有一個小因素在主導就是離家遠一點就好。

再後來,我結婚了,結婚之後沒幾年,我爸媽離婚了。因為不希望我以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去認識未來的他,所以她一忍再忍,到我的生活全都穩定,她才決定解脫。

我一直在想,那個沒什麼文化的她,那個與社會脫節的她,在母親這個角色裡有的都是大智慧啊。但其實,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多想告訴她,她有多值得去擁有幸福,而不是一味地犧牲。

她不獨立,不聰明,不溫柔,有時候有些吵鬧,但在我成為她的驕傲之前,她早就是我的驕傲啦。

不過你是什麼角色,女兒也好,妻子也好,母親也好,還是沒有任何附屬的身份,就只是一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女性,你一定值得擁有更多。


- 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小驕傲 -


很多時候女孩們不勇敢,是因為害怕自己“不一樣”;害怕自己是唯一不懂的人,害怕自己是唯一掙扎的人。

然而我們不應該苛刻的要求女孩完美,女孩們也不必因此而感到自卑,沒人能做到事事盡善盡美。

女孩們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和令人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們用努力來證明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