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电影《喊·山》改编自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说,是完全由导演杨子自编自导的故事。这部影片在保留原著文化底蕴和结构的同时,融入了犯罪悬疑的元素。这样一部以农村拐卖女童为题材的影片却实现了文艺与悬疑的完美融合,导演杨子也凭借此片荣获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最受传媒关注的导演和编剧两个奖项。

故事发生在80年代封闭的太行山岸山坪,山里发生了一场意外。外来讨吃的腊宏误踩了韩冲在林子里捕猎设置的炸药套子不治而亡,留下了哑巴妻子红霞和年幼的儿女。“代理村长”胖孩和长者旗六姥爷带着众人来商议赔偿想要私了。结果腊宏下葬,遗孀红霞却开始梳洗打扮穿红装,时哭时笑,让人感觉瘆得慌。

村里的人以为她男人死了受刺激,得了失心疯。没法谈赔偿只得签了个“合同”让韩冲暂时照顾她们母子三人日常生活。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两颗心渐渐靠近,哑巴的曲折身世之谜也逐渐揭开。熟料,在一切看似美好的时候,腊宏的命案再起波澜,而能说出真相的只有哑巴......

倘若抛开影片的悬疑叙事风格,作为一部以拐卖幼女为题材的影片来说,影片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正是由于导演将悬疑色彩糅合在影片当中,才将女主悲惨的命运变得更加跌宕起伏。同时,随着剧情的一次次峰回路转,谜底在被揭开的那一刹那也就更加扣人心弦。

一部影片是否成功,对于观众来说要么有意思,要么有意义。这部《喊·山》则是后者,每观一遍都能品味出不同的意义。其中有封闭山村村民的偏见和愚昧无知,有人性天然的善恶美丑,也有女性自我救赎的觉醒和勇气。重温这部影片,我将从导演的叙事风格、展现手法、镜头语言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来解读这部影片的魅力之所在。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1、悬疑叙事风格:一场充满悬疑色彩的意外背后是女主悲惨的命运和令人心碎的爱情

以往看拐卖妇女儿童的影片,更多的是让人内心沉重的主题和观众对人贩子无比的愤恨。但这部影片的导演杨子却在拐卖女童的主题上植入了悬疑和爱情元素,拍摄手法新颖别致,也更引人入胜。

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情节一再出现反转,观众从满怀疑问到期待美好结局。然而,直到最后一刻尘埃落定,我们才恍然大悟,这种结局来的猝不及防却更能让人感到真实。

①第一重疑问:哑女红霞疯了吗?究竟为何对男人腊宏的死态度诡异?

影片开场就是晦暗不明的破房子,灶火前的女人看不清脸,紧接着就被瘸子腊宏关门拉到床上强暴。从屋外小姑娘抱着弟弟一言不发的细节可以看出来,这种事情在这个家是常态。

当腊宏上山摘山楂被抬回家不治身亡后,村里的人要和哑女红霞谈赔偿,可红霞却一反常态,把人都轰出去关上了门。紧接着,红霞不去管死了的丈夫,而是开始照镜子、洗头发,就连前来谈判的胖孩看着红霞的笑也觉得瘆人。

腊宏下葬,送灵的乡亲们都在哭,只有红霞一反常态,脱下了要饭打补丁的衣服,换上了干净利落的衣裳,狠狠地往棺材上面扔石头,看着别人哭她却诡异地笑了。

看到这里,我们和片中的村民一样,知道的信息很少,心里都充满了疑惑。导演以腊宏的死作为影片的开头,隐藏了故事中人物的信息,对于这一家讨吃的外乡人,大家对他们知之甚少。正如片中旗六姥爷的猜测:“哑巴是死了男人,受了刺激,心里苦啊。”我们作为观众,比村里的人掌握的信息多,于是我们便大胆猜测,红霞婚姻不幸,惨遭家暴,所以对于男人的死态度诡异,漠不关心。真实是这样吗?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②第二重疑问:红霞究竟是不是哑巴?她有什么离奇的身世?

随着故事的发展,腊宏死了之后的红霞似乎换了一个人,她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去。这一段导演用平行蒙太奇的方式逐渐闪回,给我们展示了更多的信息。

此刻,我们从红霞断断续续的回忆中得知,红霞并不是腊宏的妻子,而是被拐卖回来的女孩,而女儿阿大也不是红霞的女儿而是腊宏打死的前妻所生。为了防止红霞说出真相自己是杀人犯的真相,腊宏一直对红霞拳打脚踢。

影片中有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红霞刚被人贩子卖给腊宏时偷听到了腊宏和他娘的谈话,得知腊宏杀人了。为了恐吓红霞闭嘴,腊宏残忍地拿起了老虎钳子拔掉了红霞的一颗牙。

这时,我们终于明白,为啥男人死了,红霞却笑了。紧接着,我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村子里的妇女都在议论红霞到底是哑巴还是假装的,此刻我们心中也产生同样的疑问有人说红霞被腊宏破坏了声带亦或拔了舌头,所以不能说话。

在我看来,红霞之所以不能说话并非声带遭到破坏,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家暴恐吓之下的失语。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腊宏拔掉红霞牙齿的时候曾告诫她“以后莫让我再听见你说一个字”。甚至仅仅因为韩冲送来烙饼回应了一个“嗯”就被暴打一顿,由此可见,在红霞长大的岁月里,经历了多少毒打与迫害,所以我更相信,在长年累月的恐惧中,红霞是失语而非哑巴。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③第三重疑问:腊宏到底是怎么死的?

影片到尾声又来一大反转,将整部影片的爱情悲剧、人性弱点推向高潮。警察查出腊宏是在逃的杀人犯,于是村里的人怕受到牵连要赶走哑巴一家,韩冲站出来了,他要自首换红霞一家留下。这个时候红霞站出来承认是自己设计故意杀死了腊宏。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泪流满面,红霞好不容易才脱离苦海,要过上好日子,却还要为坏人得死付出代价。

影片是开放式结局,但是腊宏究竟是怎么死的值得推敲。在我看来,红霞站出来承认自己杀死腊宏,应该是亦真亦假。首先,在经年的折磨中,红霞对腊宏恨之入骨,从她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尽管腊宏死了,可是那种惧怕的阴影犹在,她想逃逃不掉,所以利用红果把腊宏引到了山楂树下。这一点腊宏临死看到红霞的眼神似乎也明白了,于是超红霞扔出了斧头。因此,红霞不要赔偿,因为韩冲的炸药是她解脱的利器。

可是随着二人的相处,爱情在两个人心中萌芽,她不想让韩冲承担一丁点责任,所以编纂了后半部分的证词。在红霞的证词回忆中,不难发现漏洞。腊宏从抬回来到死一直都有村民在她家中,根本没有机会捂死腊宏。我想,红霞是不希望牵连韩冲,所以才站出来顶罪。

剧情从开始一直铺垫到结尾,然后给人一种一倾而下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设置更让观众有一种“共情力”,我们一直跟着女主的节奏,随着她的情绪波动,不断提出问题,自己在内心回答问题。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这三大疑问每一重问题都加剧了女主在故事中的悲惨命运,无论是家暴还是被拐卖的身世,还是最终承担杀人罪名都彰显了红霞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下的悲剧。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2、对比的展现手法:影片处处都在对比,这更加能展现出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温情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在细微处刻画每一个人物,把人性的两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中的众多人物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导演采用对比的展现手法,把一个地处封闭、信息滞后的农村里形形色色的人物诠释地活灵活现。

①“代理村长”王胖孩

腊宏刚死,村里的村长不在,于是王胖孩站出来暂时充当领导者。在影片前半段,腊宏被炸死,胖孩作为“代理村长”出面商谈,他语气温和,主动出面安抚红霞。此刻,导演镜头下的王胖孩此刻是一个淳朴热情的村民。

可是镜头画面一转,到影片后半段,他就展现出了人性冷漠的另外一面。得知腊宏是杀人逃犯,胖孩避之唯恐不及,害怕影响了村子的“清誉”和自己的前途。于是,他首当其冲要将弱势的红霞赶出村子,丝毫不留情面。

这时农村人的淳朴似乎已经变了味儿。导演通过人物的前后对比反差来展现封建思想犹存的时代下,人性的自私与复杂,当事情和自己无关时,更多的是三分热心,七分好奇。当事情能影响到自己时,立马翻脸,毫不留情。正如作家麦家所说:

乡村的人一方面很淳朴,一方面却很刻薄。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②“大反派人物”腊宏

腊宏从四川家乡拖家带口一直逃到了太行山,靠讨饭为生。不仅买卖幼女,还打死了自己的前妻,一度成为逃犯。影片中的他暴虐成性,对红霞拳打脚踢,屡次强暴,让看者对他恨之入骨。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十恶不赦,从他摸女儿阿大头时的眼神和临死手中攥着的山楂却也能感受到腊宏作为父亲的一丝慈爱。

我想,也正是这种人物性格的矛盾和割裂,才让这个角色更加鲜活。这样的时代下的这样一个人,不单单是人性的残酷,更多的也是当时落后的时代下的悲哀。

③韩冲爹,一个封建思想犹存的“好人”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片中有一个人物也很出彩,他就是韩冲爹。韩冲爹,从谈话中我们得知,这个人坐过牢,年轻的时候曾屡屡家暴,导致妻子早逝,于是也就产生了父子矛盾。

同时,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他点亮蜡烛放在一张照片前,照片中赫然是曾经他们一家三口。由此可见,韩冲爹对自己的行为是无限内疚的,所以对于儿子和小寡妇的事情虽然嗤之以鼻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当村民找上门斥责韩冲时,一向懦弱的韩冲爹站出来说:

还轮不到你教训我儿,他胳膊肘往哪拐,他胳膊肘往良心上拐。

这句话一下子戳到我的心窝,这个曾经有过家暴的男人,在人性的最底层是善良的。

导演通过人物性格的对比更多的,给观众展现出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有人性的温情,但也有恶的一面,体现出人性的丑陋。在我看来,人性本就是复杂的,何况是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3、用镜头语言层次分明地雕刻人物内心活动

在《喊·山》这部影片中,郎月婷饰演的红霞是个哑女,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句台词。直到影片结束,我们都期待红霞能发出呐喊的声音,但是到最后还是没有听到。导演在描绘人物的时候采用了大量镜头语言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相较于人物语言,这种镜头语言内涵更加丰富,也更能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①用光来阐释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片刚开场,腊宏一家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屋子里光线晦暗,红霞坐在灶火前做饭,尽管是大白天,可是屋子里昏暗的几乎看不清楚人的脸。在腊宏死之前,观众基本没有看清楚红霞的样子,村民们前去谈判甚至需要打着火把,这种画面一直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腊宏死之后,镜头忽然一转,整个眼前一片明朗。红霞靠在门框上看村里的人抬着棺材,这才是第一次看清楚了红霞清秀的脸庞。随着剧情的发展,红霞脸上的苦闷一点点褪去,开始有了少女的模样。影片中特意展现了红霞站在乡间小路上,享受阳光透过树叶暖暖照在脸上的美好。

在我看来,导演是用昏暗的光来烘托女主人公红霞内心的压抑,在腊宏长期的暴力与折磨下,经过拐卖、家庭暴力和流离失所,红霞的内心伤痕累累。她的心就如同照不进阳光的破屋,一片黑暗在腊宏死后,红霞束缚的心终于解脱了,她的内心世界开始有光一点点照亮驱散过去的黑暗。

②“喊山”中无声的呐喊更加直击人心

片名为《喊·山》,喊山是大山里人们吓唬野兽的方式,可是在这儿却成为红霞宣泄内心世界的途径。原本以为,红霞在腊宏死之后,会冲破失语,大声呼喊。没想到一直到影片结束,红霞都没有冲破内心的障碍,呼喊出内心的声音。

在影片中,红霞有两次特别的喊山,一次是腊宏死了之后,她夜里拿着脸盆和炉火钩,在山里一直敲打着脸盆。还有一次是红霞被警察带走了,红霞超现实回到山里,一直到把脸盆敲烂了,她发出无声的“呐喊”,到最后她笑了,可是这一刻,我哭了。

原文中这样描绘红霞的呐喊:

哑巴在喊叫中竭力记忆着她的失语,没有一个人清楚她的伤感是抵达心脏的。她的喊叫撕裂了浓黑的夜空,月亮失措的走着、颠着,跌落在云团里,她的喊叫爬上太行山大峡谷的山骨,令山上的植被毛骨悚然起来。

也许我们一直期待红霞喊出心中的苦闷,这样更能迎合观众渴望美好结局的心情。可是导演的这种镜头语言远比红霞冲破失语来的更加真实,更加直击人心。试想,是什么样暗无天日的生活才让红霞即便内心波澜都无法大声呼喊?这是一种无声地痛斥,也是红霞打破奴役、自我救赎的宣言。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4、探讨这部影片背后带给我们的多重意义

①不同于一般的拐卖妇女,红霞带给我们的是女性的顽强与自我救赎

一般以拐卖妇女儿童为题材的影评,要么是展示丢失儿童之后带给家庭的灭顶之灾,要么是妇女被拐卖之后的悲惨境遇,让观众对人贩子恨之入骨。但是《喊·山》不同,女主人公红霞更多地展现给我们的是女性的坚韧与果敢,她是依靠自我救赎的精神俘获了观众的心。

有人质疑,红霞遭受那么多次暴虐,已经和腊宏有了夫妻之实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为什么影片开始腊宏实施强暴时还会反抗?我想,这就是红霞,她的骨子里没有屈服。所以,与别的女性不同,她是懂得抗争和改变命运的那一个。在一次次闪回中,我们可以得知红霞在数年的折磨中有过无数次的逃跑,她从来没有命运的不公而放弃。

因此,红霞在来到岸山坪之后,她抓住了机会,利用山上的红果与韩冲的炸药这种无奈的方式解救了自己。

当观众知道红霞设计炸死腊宏之后,更多的是对女主人公在泥泞之中不屈服的折服。我想,红霞在山头敲盆呐喊,呐喊的是自由,是解脱。“山”代表着沉重的束缚,那么这呐喊便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②作为一部农村题材的爱情片,红霞与韩冲的爱情更多是一场相互救赎

红霞与韩冲的爱情,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意外。对于红霞来说,韩冲的炸药炸死了腊宏,却意外地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红霞,给予了她新生。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与韩冲的一点一滴相处过程中,红霞冰冷晦暗的心逐渐复苏,她在这之后才开始有勇气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认识韩冲之后,红霞不在蓬头垢面,她越来越像个少女一样,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她阴暗的生活慢慢照进了阳光。

那么,对于男主韩冲来说,他不能算是红霞的救世主。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来韩冲家境不好,父亲坐过牢,母亲早就去世,自己靠着磨面粉为生,家徒四壁。年龄不小了还是光棍儿一个,和一个寡妇不清不楚,为人唾弃;二来因为父亲曾经的家暴,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僵着。所以韩冲原本只是一个浪荡子,在出了事儿之后还遭到了寡妇的抛弃。

红霞的出现对于韩冲来说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也是一次与父亲重归于好的契机。在这次突如其来的事故当中,他从逃避渐渐学会了一个男人应该有的担当,同时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父亲善良的一面。

在我看来,这一段爱情,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是残缺的心灵相互的慰藉和彼此之间的救赎。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③不完美的结局才更真实也更现实

最终影片以开放式结局结尾,不完美但却真实。苦命的女主红霞,深陷泥淖最后无奈采用了极端的方式帮自己摆脱苦海,这也隐射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性所处的弱势地位。

然而,人性、人情、良知和自由都大不过法,即便是无奈也必须承担该负担的责任,因而这样一个不完美的结局才是真正的现实。红霞的遭遇令人心痛,因此导演设定了开放式的结局,给观众自己一个想象的空间。

我相信,几年之后,获得自由的红霞和韩冲一定能有一个幸福的将来,同时,对于红霞的失语和她的身世家人,在不远的未来,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总结一下:

红霞的遭遇是悲痛的,可这样的故事也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这部影片之所以更感人,是因为在这样沉重的题材下,影片仍旧给我们文艺的气息。它没有站在说教的角度去批判,而是把观众带入红霞的生活,去感受她的爱恨情仇,去感悟这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中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不过,即便人性复杂,但世间总不缺乏暖阳。韩冲对红霞的爱,冲破了思想腐朽年代的束缚。没有结局的结局就是好结局。我想,经过彼此成全的爱情,幸福和美好就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