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縣發現神祕“賨人”貴族船棺 距今已有2000多年

新華社成都3月11日電(記者童芳)記者10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瞭解到,該單位在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發現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代西南少數民族“賨人”貴族船棺墓葬,出土龍紋玉佩、蜻蜓眼琉璃珠、編鐘等精美的高等級文物。

渠縣城壩在春秋戰國時代,曾是古賨人所建賨國的國都,屬於古代巴文化範疇。據史料記載,“賨人”勇猛彪悍,且善歌舞,曾參與武王伐紂。

現場考古發掘領隊陳衛東介紹,2019年10月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渠縣歷史博物館,對渠縣城壩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4座具有較高價值的戰國時期墓葬,取得重大進展。

本次發掘共清理戰國墓葬4座,其中3座墓葬保存較好。這批墓葬均為長方形土坑墓,部分葬具為船棺。

在3座保存較好的墓葬中,編號為M45的墓葬規模最大,長7.9米,寬1.8米,深1.6米,在墓室的一側下部另有器物坑,內放置有11件青銅器。M45共出土70多件銅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包括虎紐錞於、編鐘、銅鉦等古代巴人獨有的器物,也不乏龍紋玉佩、蜻蜓眼琉璃珠、金劍格柳葉形劍等精美文物。

陳衛東認為,虎紐錞於、編鐘、銅鉦等高等級文物,昭示著M45墓主人顯赫的貴族身份,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M45墓葬規模較大,出土文物較多,且等級較高,是巴文化核心範圍內新發現的中大型墓葬,填補了戰國中晚期巴國大中型墓葬的空白。該墓地的發現也是城壩遺址首次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墓葬,為研究我國古代巴文化提供了新材料。”陳衛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