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2019年国博“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中,展出了一尊谭副造释迦牟尼像,断代为北魏,北朝造像当中极致的精品。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谭副造像正面


造像正面为释迦牟尼立像,背面线刻一栋建筑,建筑内是菩萨交脚像,我们就来解读下这栋线刻建筑的枓栱。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谭副造像背面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谭副造像的线刻建筑


这栋建筑檐下的枓栱并未刻画出跳,北朝留下来的石刻和壁画建筑中,大多数不表现出跳,但表现出跳的也不少,如山西忻州九原岗壁画建筑、河北邯郸南响堂石窟等等,我以前专门写过一篇讨论北朝枓栱出跳的文章,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谭副造像的枓栱特殊之处在于两山面,各刻出一朵出跳枓栱而且采用了昂


一、转角铺作采用单抄单昂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谭副造像转角处枓栱


两山面的枓栱第一跳为华栱,其上是一道倾斜的昂,昂的上面又叠加了一道华栱

下面两跳好理解,可还原为单抄单昂,但昂上面的一道华栱就难以还原为实物了,昂上面叠加华栱难以固定,也缺乏承托力,过去真的存在这种结构吗?未必,很可能是雕刻师傅在视角上做了一点小小的调整。

我们来看看这张图,来自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是鉴真大师东渡后建造的,相当于我国的唐代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唐招提寺金堂转角铺作


唐招提寺金堂采用的是双抄单昂,转角处昂的上面托一朵十字相交的令栱,上面托的是在这里相交的橑风槫,本来令栱和昂之间有45°的夹角,但在前方较远的角度看过来时,令栱与昂接近于在一个平面上。

我相信石匠师傅想表现的就是单抄单昂上托十字令栱,毕竟石匠不是木匠,还原到这个程度已经很有细节了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奈良唐招提寺金堂


建于唐代的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采用的就是单抄单昂,转角铺作上也有十字令栱,再去这里时找个角度看看是不是很像谭副造像的画面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青莲寺藏经阁转角铺作

相关阅读:


我国另一座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在转角铺作上也有十字令栱,只不过佛光寺东大殿的转角铺作结构零件太多,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转角铺作


我相信这座建筑的枓栱也是出跳的,只不过没有把它具体表现出来,和大多数北朝石雕建筑一样,只简化表现一个平面。


二、补间铺作落于阑额

这座建筑檐下的枓栱是不一样的,分成两种样式,可以推断这是一座三间佛殿,画面中有两朵柱头铺作

除了柱头铺作以外,每间各有一朵补间铺作,补间铺作两侧各有一朵人字栱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


佛光寺东大殿已经有了补间铺作,但补间铺作并不落于阑额之上,从谭副造像看,北朝时很可能已有落于阑额上的补间铺作

四川通江白乳溪石窟又唐玄宗天宝元年题记,其中一龛的阙楼檐下雕刻出了落于阑额的补间铺作且与柱头铺作结构相同,从谭副造像看,同类结构很可能北朝就有了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通江白乳溪石窟落于阑额的补间铺作

相关阅读:


三、疑似阑额过柱出头


谭副造像中的建筑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建筑两侧各有一个小小的出头,疑心这里表现的很可能是阑额过柱出头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疑似阑额过柱出头


我国现存的几座唐代建筑大多数是阑额过柱不出头的

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过去长期认为建于金贞元二年,但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建于唐贞元二年,这座建筑的阑额就是过柱出头的,在现存唐代建筑中上午同类,从谭副造像看,阑额过柱出头北朝时很可能就已存在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善化寺普贤阁阑额和普拍方都过柱出头

相关阅读:


普贤阁的普拍方也是过柱出头的,这一结构已经有北朝同类可证实,西安博物院藏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康业墓石塌上的线刻建筑就是普拍方过柱出头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康业墓石塌线刻建筑普拍方过柱出头


四、鸱尾有实物存世


谭副造像建筑所采用的鸟羽状鸱尾在邺城有实物出土,现存邺城博物馆,同类型的鸱尾在九原岗壁画建筑和麦积山石雕窟檐中也有出现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邺城博物馆鸱尾


从鸱尾看,谭副造像的这栋建筑是尽量追求写实的,而且很可能是依照邺城的实物雕刻,只不过石匠师傅在视角上加上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由谭副造像线刻建筑我们可以大胆得出以下猜想:


一、北朝枓栱不仅出跳,而且已有斜置的真昂,昂的应用时间可前推数百年

二、单抄单昂的枓栱组合在北朝已经存在

三、落于阑额的柱头铺作北朝已存在

四、阑额过柱出头很可能在北朝已存在


几张谭副造像的细节,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像主谭副夫妇留下的影响


改写建筑史的北朝建筑

2016年初探访邺城北吴庄造像出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