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独特的艺术手法,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作品,它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开启了心理分析小说之路,因此霍桑也被誉为“英国的莎士比亚”。


小说讲述了海丝特.白兰和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悲剧。海丝特.白兰与医生奇灵渥斯结婚了,两人在性格、志趣上的毫无相投之处,婚后的海丝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识,两人瞬间相爱,并生下了女儿珠儿,在道德审判庭上,女主因拒绝说出孩子的父亲,被公众认为是通奸,并被强行挂上象征着耻辱的“A”字负罪生活,与此同时,怯懦的牧师负疚隐瞒罪行,奇灵渥斯展开复仇之旅的故事。


DH劳伦斯说: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故事,却内含着地狱般的意义。《红字》不是一部充满甜蜜和充满幻想的罗曼是,而是容忍和忠诚的历史。


该书距今已有百年,还能被经典传颂,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鲜活的人物形象外,还离不开霍桑作品中独特的艺术手法。

《红字》:独特的艺术手法,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01《红字》主要的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的交融,极大丰富其内涵

1、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和无限制手法

常见小说的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可以分为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和有限叙事角度。《红字》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全知叙事角度及无限制叙述角色(即每一个人物都在承担其自身叙事人物的同时,还兼任其他叙事人物)。


这个与众不同的叙事者,它完全不受时空限制,它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像“全能的上帝”,我们可以叫他上帝视角。这个视角让读者能从容的把握角色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


作者以不愿承担责任的全知叙述者视角展开,他刻意和文中人物保持距离,

而是借用不同角色的眼睛和心理活动呈现出来,使小说对读者的影响不知不觉展现出来。


例如小说着重描述女主海斯特精心缝制A字和佩戴红字a的行为,在做针线中,叙述者直接对女主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

如奇特而孤独的生活的折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思绪。然若她精神上怯懦些,心理脆弱些,这种影响会更加严重。

通过女主佩戴A字后,从屈辱与挣扎,到探索与坚强的心理变化,让读者不禁追随女主的反思:这世间有多少内在的罪恶在逍遥法外,就有外在的“罪恶”在炼狱归来,从而使小说具有了多层次的生活意蕴。

《红字》:独特的艺术手法,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2、渐强方式的叙述,只有一个高潮

红字》只有一个高潮,这似乎是所有渐强方式完成的叙述作品的命运,逐步增强的叙述就像是向上的山坡,一寸一寸的连接使它抵达顶峰。


《红字》的顶峰是在第二十三章,这一章的标题是“红字的显露”。事实上,叙述的高潮在第二十一章“新英格兰的节日”就开始了。在这里,霍桑开始显示他驾驭大场面时从容不迫的才能。


这一天,新来的州长将要上任,盛大的仪式成为了新英格兰地区的节日,霍桑让海丝特带着珠儿来到了市场,然后他的笔开始了不断的延伸,将市场上欢乐的气氛和杂乱的人群交叉起来,人们的服装显示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使市场的欢乐显得色彩斑驳。


在此背景下,霍桑让海丝特的内心洋溢着隐秘的欢乐,她看到了自己胸前的红字,她的神情里流露出了高傲,她在心里对所有的人说:“你们最后再看一次这个红字和佩戴红字的人吧!”因为她暗自预订了明天起航的铺位,她将带着珠儿和爱人丁梅斯代尔远走高飞。


特伦丝马丁在《哥伦比亚美洲小说历》说:霍桑是罗曼司小说中第一个多项选择的发明人“其人物素描依赖于”各个人物感知的有效性“ 即霍桑对小说人物感知的依赖,是其内在叙述技巧。


在中外诸多经典作品中,叙述手法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和视角,霍桑采用全能的观察语言,局外人的角度贴近读者,激发读者情感共鸣,同时,渐强方式的叙述让读者的神经一直紧绷,直到文中的高潮。霍桑把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运用的挥洒自如。

《红字》:独特的艺术手法,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02《红字》的行文布局:原罪-救赎-复仇-人性回归

《红字》是一个关于爱情、赎罪和惩罚的悲剧,但是小说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几乎是一笔代过,霍桑围绕“爱的原罪”这条点展开,通过三个主要人物的视角来推动故事发展。


梳理一遍会发现,霍桑是按照”罪-罚-复仇-人性的救赎“来安排故事发展的。这就是故事的主线。这条故事主线横穿小说中的始末,是主要的情节点。


第一条“罪”-指的是海丝特.白兰和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

霍桑通过小说极力描写,女主海斯特不是醉人,她是个富有美德、值得敬佩的女人,她的不幸在于嫁给了丑陋且伪善的罗格.齐灵渥斯。


在欧洲移居美洲的途中,罗格失踪多年,海丝特和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有了珠儿,事发后海丝特以通奸罪入狱,但始终不愿供出情夫的名字,出狱后,那个代表“通奸罪”的A字挂在她的胸口,她远离人群过着孤独的生活。


第二条“罚”-既是指海丝特被迫接受的来自社会的唾弃、人群的鄙夷及教会的惩罚,同样指她的同谋丁梅斯代尔牧师,他在宗教的外衣下道貌岸然的生活,道德的冲突让他不安,内心的罪恶感让他痛苦,他的罪行没有被公之于众,但却忍受着灵魂的凌迟,为了自我惩罚,他偷偷在胸膛刺上了“A”字。


海丝特的罪行被公之于众,获得了自由表达“罪恶”的权利,而牧师只能日复一日承受内心的罪与罚。

《红字》:独特的艺术手法,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第三条“复仇”-指的医生齐灵渥斯面对妻子海斯特的背叛,对牧师丁梅斯代尔的复仇行动。失踪归来的齐灵渥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要求狱中的海斯特不对任何人公开他的身份。


暗地里,他潜伏在牧师丁梅斯代尔周围,以看病为由,以攫取情敌的痛苦为乐,把内心纯洁的牧师折磨的“憔悴又孱弱”。


如果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是伊甸园里的“夏娃和亚当”,偷食了禁果受罚,齐灵渥斯就是那个出卖了灵魂的撒旦。齐灵渥斯对牧师的疯狂复仇,就像地狱归来的撒旦,代表了人性中最大的恶。

《红字》:独特的艺术手法,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第四条“人性的救赎”-指的是海斯特从堕落的“夏娃”到自我的救赎,以前在人们眼中,她胸前的背负的耻辱"A"字代表着通奸,现在,她胸前闪耀的红色A字代表着“能干”,海斯特身为女子,却拥有自我崛起的强大力量。


她主动牺牲享乐,日复一日、辛辛苦苦做针线,她通过诚实的双手,挣得与女儿生活必需的面包,除了打扮孩子,她将热情投身于慈善中,救济那些尚不如她悲惨的苦命人。

历经7年生活的折磨,她仍竭尽全力、满怀慈悲地帮助他人,海斯特已受到漫长而凄惨的惩罚,而她犯错后所做的善事,赋予了佩戴A字者以神圣之光。


在她见到丁梅斯代尔在经历良心的谴责外,还沦为齐灵渥斯的复仇对象时,她决定告知牧师真相,用爱拯救了这个脆弱的男人。也因此,丁梅斯代尔不再怯懦,他站在7年前审讯海斯特的刑台上,说出真相,自此,

牧师终于获得了精神的救赎,并安然的在爱人海斯特怀中死去。


同时,齐灵渥斯的复仇之火因着牧师死去,而失去生活的动力,一年后去世,他将遗产留给牧师的女儿珠儿。


他们一直是相互的受害者,却“于不知不觉中发现,他们在尘世积攒起来的那份仇恨与厌恶已变成金灿灿的爱”。爱一个人总比恨一个人容易,这就是人性。


一旦爱恋或憎恶的对象不在了,无论是热情似火的爱人还是恨之骨髓的仇人,都会倍感孤独凄凉。即便是仇恨,也会悄悄转化成善意,成为人性的救赎。

《红字》:独特的艺术手法,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03《红字》蕴含着强大的心理能量:黑暗中永恒的人性光辉

《红字》的作者霍桑,被麦尔维尔誉为与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因为《红字》,他46岁一举成名,他说这是一部最没有阳光的小说。木心却说:“这小说没有太阳光,却有月亮光” 。


从霍桑的传记可以看出,霍桑自4岁便失去父亲,他的童年犹如笼中之鸟,在阴沉的屋子里成长,他和悲伤的母亲和姐妹一起生活,度过了沉闷孤独的前半生。


这也造成了霍桑阴郁和孤僻、敏感而不自信的性格,他离群索居,热爱大自然,直到38岁遇到索菲亚,生活回到正轨,才开始创造《红字》,所以不难理解他作品中弥漫出的古怪而阴沉的气氛,离不开他原生家庭的影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因《红字》而不朽。


霍桑用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内心世界,推动故事情节,霍桑的文字行云流水,叙述功力及其强大。


18世纪的关于“爱与罪”的故事,今天看来依旧震撼人心,作品像一首经典的交响曲,谱写了不朽的人性旋律。恰如肖斯塔科维奇写作的《第七交响曲》,在悲喜之间不断的转换。他写的不仅是个人感情和对人类的关怀,也写下了压抑的内心和田园般的回忆,写下了悲壮、苦难、隐忍的人性,还有宗教对精神的迫害。


女主人公海斯特,从堕落的夏娃,成长为勇敢的探求者,她的崛起不仅找到了女性存在的价值,也呐喊出霍桑为人性寻找的出路。

麦家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霍桑创作的故事,也在提醒读者:人皆有有弱点,犯错不可难免,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在黑暗的孤独中进行深刻悔悟,实现悲剧性的崛起。”


是的,无论何种境地,人性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实现个人的崛起,这是闪烁在人性中永恒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