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苡居Ync66290


在战场上狙击手就没有狙杀顺序可言的。狙击手是指使用特种枪械经过特殊训练,对敌方高价值人员进行定点拔除的特种人员。



这里先不说那些有任务的狙击手。即便是这里狙击手他们的狙杀目标也都是敌方高层,他们执行的是斩首行动,而击毙敌方指挥官无异于击中了敌方的要害,会使敌方群龙无首、军心涣散。所以从这点上来看,“击杀敌方军官是最傻的打法”这句话是错误的。军官或者指挥官对一个军队来说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即便是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指挥官。也无法正确评估这支军队的实力。所以打起仗来也不能得心趁手。


而在战场上狙击手的狙杀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其次才是执行任务。所以从这点上来说,狙击手优先打击的目标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比如说敌方狙击手。只有自己活着才能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己和队友的生命。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至于击杀顺序完全凭狙击手自己决定。


量子聊军武


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狙击兵是一种很特殊的兵,他们通常在两军对战时不会直接出现在交战的战场,而是隐藏在旁边,伺机击杀掉敌人。如果狙击手不行动的话,很少有人能发现他的位置。但是一旦他开过一枪,那么位置就会暴露。不管他隐藏得多么好,他打出的那一枪都会告诉敌人他的位置,而后他想要再开第二枪就是很难的事情。因此狙击手开出的第一枪至关重要,必须要打中一些特殊的人,才能使得战场局面发生变化。



有人就在想,既然如此,那么狙击手最应该狙中的第1个人就是敌军中的高官。这种想法是没错的,但是操作起来却发现不可行。敌人也不傻,怎么可能将最重要的指挥级别的人物放在危险的地方,从而让狙击手来击杀他们呢?所以,狙击手们很想杀这些高层人物,却没有下手的机会,因此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在其他地方。在战争的规模不同的时候,战争场地不同的时候,他们需要狙击的对象是不同的。



在大部队作战时,狙击手首先会击中的是一些技术兵。比如打炮的炮兵,发通讯消息的通讯兵等等。这些兵在任职之前,都会先提前做培训,若他们一出事,想要再补充这类人才,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这样一来,敌方的局势就会暂时被打破,这对他们来说就会形成有利条件。而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时,他们就会随意打中一个最先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人。但是打的时候也得注意,不能打中他的要害,不能让他直接死亡。当看到队伍中的战友受伤,后面的人就会赶忙上前将他带下来治疗,这就会有更多的人暴露在狙击手的视线范围内。他就能趁着这一场混乱,多打死一些敌人。



而在越战当中,狙击手最需要注意的敌人就是敌军中的狙击手。因为在这样空旷的地带当中,高层很难找到隐藏的地方,如此一来,他们就暴露在了敌方的狙击手视线里面,安全性就没有办法控制。只有赶紧找出敌方的狙击手,然后快速的将其消灭,这样才能对高层的指挥官的安全有保障。所以在这样的战争中,其实可以说是狙击手和狙击手的对战,就看谁先找到对方消灭掉。

综上来看,在战争中狙击手的重要性很强,他们发出的第一枪也至关重要。但至于这第一枪应该打在谁的身上,要根据作战性质,作战场地来区别对待。


紫禁公子


很多人认为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应该第一个狙杀对面的军官,而且还列出从总统到军队基层军官的优先级,实际上这种看法有些太想当然了,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首先,在真正的战场上,敌方的高级指挥官一般都会在指挥所里,如果狙击手能够在狙击镜中发现敌方高级指挥官,那说明己方已经推进到对面的指挥核心区域了,也就没必要狙杀了,直接让一队步兵冲上去解决战斗就可以了。

在我的印象中,被狙击手干掉的倒霉蛋好像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头盔反光被杀的日本军官饭冢国五郎,还是死后被追晋为少将的。而且他也算不上被狙杀,只是他带着反光头盔摆pose太嚣张了,然后被我军老兵顺手干掉了。

就算是有级别高点的军官来到战场前线,他也不会暴露出自己的身份。比如在电影《血战钢锯岭》中,作为主角的军医道斯刚刚来到冲绳岛前线,手臂上还绑着标志着军医身份的红十字袖章,结果立即被经历过数场战事的老军医摘掉了,因为日本的狙击手专门打军医。所以在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和将领都会让自己变得普通再普通,不会标新立异给对面狙击手机会。

同时我们从日本狙击手专门打军医的这一信息来看,战场上的狙击手应该是重点杀伤有着特殊作用的士兵,比如背着治疗包的军医,机枪手和背着电台的通讯兵。这些士兵都非常容易辨认,而且他们的狙杀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至于狙击手在战场上要第一个优先狙杀的人,我想应该还是对面的狙击手。

得多人应该都听说过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他算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狙击手了,一共狙杀了542人,是世界最高狙杀记录的保持者。而西蒙·海耶之所以在1940年之后再也没拿起狙击枪,是因为他在1940年的时候被一颗达姆弹击中下颚。达姆弹在二战的时候就已经被禁止步兵使用了,只有少数狙击手才会使用。所以对于狙击手而言,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敌方的狙击手才是第一个优先被狙杀的对象,其次是各种有特殊作用的士兵。当然如果对方指挥官要是脑袋秀逗了出来找死,狙击手也不会放过他的。

问题中还说到了为何狙击手第一个杀敌方军官太傻了,我想应该是敌方的军官被狙杀,会立即引起敌方狙击手的注意,确定你的位置,从而给自己带来危险,就算是狙击手运气爆棚干掉了一个将官,马上就会被随之而来炮火覆盖消灭掉。当然,这也是假设,狙击手也不太可能在战场上遇到一个级别较高的军官。一般在战场上死亡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被炮弹炸死或者陪舰艇一起沉海的,乱枪打死的都很少。

呵笔寻史


因为被不懂军事常识却又喜欢胡编乱造的自媒体人给带到沟里了,如果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你会发现即使点开一万篇相关文章无一例外都是说狙击手为了保命只会遵照先狙杀对方的狙击手,再狙杀对方的技术兵种,最后才是军官的所谓“顺序”,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名军官和一名通讯兵出现在射击范围内时狙击手应该先射杀那名通讯兵,而不是军官。而事实上如果狙击手在战场上发现敌方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时会毫不犹豫地冒着暴露的危险将其击毙!军官对于一支部队而言是首脑,是带领部队发挥作战能力、打胜仗的核心人物,你能想象一支群龙无首的军队会把仗打成什么样吗?恐怕连撤退这样的命令都会执行得像溃败,就更别提进攻了。正因如此,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军才会将军衔设计为远距离低可辨度,目的就是减少军官因军衔而暴露行踪惨遭狙杀。不仅是现在,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场上甚至不允许士兵向军官敬礼,因为一旦军官行踪暴露,敌方会不惜一切代价、使用一切手段来展开针对军官的攻击,因此狙击手放过敌方军官而选择狙杀其他目标的行为才是真的傻。下图为影视剧中体现苏联传奇狙击手瓦西里形象的截图,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不会为了狙杀低价值目标而暴露行踪,当敌方军官出现时无论如何都是要将其击毙的。

伺人不备,突然袭击——战争中军官是狙击手难得的狙杀目标

狙击手是藏匿于隐蔽且开阔场所使用精准的轻武器对特殊目标或者重要人物进行远距离摧毁和暗杀的一种职业。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击手常常是特种战斗行动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狙击手在孤独而漫长的潜伏中就是为了等待敌方重要装备和人物的出现并将其摧毁或射杀,其中“重要人物”指的就是敌方的军官,比如二战时期德军著名狙击手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射杀记录为345人)所总结的经验: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如果能击毙敌军军官,往往能够挫败敌人的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甚至能影响战争局势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军狙击手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城附近因放过一名美国军官而改变了历史:当时弗格森在125码(114.3米)距离上瞄准了一名美军军官,由于这名军官转身离去,弗格森可能是因为绅士风度而没有向他后背开枪。而被他放过的这名军官正是领导美国独立的乔治·华盛顿。与此相反的是,1777年10月7日,北美大陆军肯塔基步枪队中的一名狙击手墨菲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击毙了率队侦察的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弗雷瑟的死直接影响了战局,导致英军将领约翰·伯格因的突围计划破产,萨拉托加战役由此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狙击手墨菲射出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子弹,如果当时狙击手墨菲遵照了所谓“狙杀顺续”而放过了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后面的事作者都不敢往下想象了。下图为错失狙杀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机会的英军狙击手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他使用的狙击步枪为普通的前装燧发枪。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正确理解狙击手“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的警世名言

我想传言中产生“狙杀顺序”的源头应该是来自于“同行是冤家,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这句话。这确实是世界各国的狙击手都会谨记警世名言,但是这并不是原则,更不是规则,因为以“消灭敌方狙击手”为优先的狙杀只会出现在势均力敌的战场环境。当敌我双方都在战场上拥有潜伏的狙击手时,狙击手的首要任务确实是展开反狙击战,因为在我方狙击手对敌方重要人物和装备产生严重威胁的同时,敌方狙击手对我方同样具备相同的威胁,一旦出现上方狙击手对峙的情况时军官和重要装备是不会轻易出现的,因此更不会发生“狙杀顺序”这样的可笑现象。如果在险象环生的狙击战中仍有军官冒险出现,那说明派出军官的一方即将针对对峙局势展开战术调整,此时这位冒险出现的军官极有可能改变战斗局势,最终影响这场战斗结果,因此他的价值超过战场上任何一个目标。此时另一方的狙击手会不惜冒着暴露和被狙杀的危险将这名军官击毙,得手后迅速转移隐蔽。倘若遵照了可笑的“狙杀顺序”而放过对方军官,那么当对方成功调整部署后,随之而来的必将是对己方毁灭性攻击,最后可能导致战败。或许放过军官的行为暂时保住了自己性命,但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因此“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这句话更像是狙击手在狙击战中的的行动指南,当射击范围内出现敌方重要目标时没有不狙杀的道理。下图为北非战场上正在与通讯兵分享咖啡的德军陆军元帅隆美尔,如果这一幕出现在狙击手的瞄准镜里,狙击手为了表现自己不傻,是不是应该遵照“狙杀顺序”放过元帅转而射杀负责电台通讯的技术士官呢?

综上所述,狙击手在作战时是不存在所谓“狙杀顺序”的,战争并不像游戏中那样的单打独斗和斗勇斗狠,而是一种有组织的高效杀戮行为,只有将敌方的重要目标成功狙杀才能提高战争效率。如果真的遵循了“狙杀顺序”,不将出现的军官狙杀,而是选择了军官身边的炮兵、通讯兵作为狙杀目标,那将是比丢了西瓜捡起芝麻还傻的事。炮兵死了,火炮可能会失去威力;通讯兵死了,可能会造成通讯不畅。但是军官死了,可能诸兵种都会因此失去战斗力。就好比抗战时期被八路军击毙指挥官(即阿部规秀)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为了遏制该部的混乱局面和被八路军全歼的危险,日军高层甚至不惜冒险将毫无跳伞经验的新指挥官用飞机空投到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来接替指挥。可见军官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试想,如果当时八路军击毙的不是阿部规秀,而是一名拉电话线的通讯兵,还会不会对侵华日军高层乃至全日本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下图为阿部规秀被击毙后连续三天进行头版报道的日本《朝日新闻》报纸。


兵器知识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狙击手》传令兵》炊事员》军官

狙击手第一目标,当然是敌人狙击手。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二战著名狙击手,基本伤亡在3种东西下:火炮、地雷和敌人狙击手。

火炮和地雷,狙击手无法对付,但敌人狙击手则不同。

最著名的芬兰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斯,就是被苏军1名狙击手一枪打穿了头部,差点死去。

西蒙尚且如此,别的狙击手就更别说了。

所以,第一目标是狙击手。

第二是传令兵。

当然,这是90年代之前,传令兵还大量存在的时代。

当时通讯设备落后,经常出现故障,因此传令兵就非常重要。

因为他们是传递重要信息的士兵,一旦被杀就会导致军事作战出现严重的阻碍。

在一战、二战时期,狙击手全力狙击通讯兵、传令兵。

希特勒曾经得过两枚铁十字勋章。如果不是第二枚一级铁十字勋章,那么二级铁十字也没有稀奇。

为啥?

希特勒是传令兵,是战场最危险的兵种,穿越前线时随时可能被狙击送命。

只要能够活到战后,最低程度会有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第三是炊事兵。

想不到吧。

其实大家看看德国电影《斯大林格勒》就知道。

当时苏德两军阵地犬牙交错,后方每天只能送一次饭。

就是这一次饭,也需要炊事兵勇于牺牲,冒着枪林弹雨摸到前线。

如果炊事兵被击毙,后方就必须再安排别人送。

连续2个炊事兵死了,后方往往会中止当天运送食物。

那么,前线的士兵就得饿肚子和缺乏饮水。

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士兵士气大减,有的甚至因缺乏饮用水和食物放弃阵地。

美军曾经规定,如果一线官兵长期无法得到必要的补给,比如食物和水,在无法坚持情况下可以投降。

第四是军官。

狙击手很少对军官射击!

基层军官比如排长、连长之内,射死了意义不大,无非让副手接任而已。

军队中都有大量副职军官,随时可以接替正职的工作。

而营长以上军官,狙击手一般很难捕捉到,更别说射击了。

当然,如果有机会射杀敌人的将军,那会大大鼓舞士气,只是这种情况极少而已。


萨沙


不打军官才是最傻的。

狙击手的作用是什么?击杀高价值目标,以及会威胁到自己的敌方单位

对于狙击手而言,暴露行踪等于死亡,所以为了避免暴露,狙击手需要尽可能的隐蔽,狙击手最重要的目标是敌方狙击手。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自然是选择狙击敌方高官,但是军方高层亲达第一线时,防守严密,聚集难度极大,所以击杀高官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实际上,一般首要目标是,传令兵(二战时期,无线上不发达,所以一些军队会选择传令兵人工传令,击杀传令兵,就能够起让敌军短时致盲,甚至于因为进攻消息位传达,导致战线脱节,脱节就意味着机会)

基层军官,就算是军官水平,在水期培养难度也要高于普通士兵,所以说干掉军官能够削弱其抵抗力量。

炮手,机枪手,迫击炮手,这三个属于高威胁目标,能够对我方单位,造成大量伤亡,在没军官可打的情况下干这些人。但是这个已经更接近于精确射手的职责,而非狙击手的职责。



对面隐藏了一个比一个好,实在没得打了,如果狙击手足够胆肥的话,可以考虑干掉炊事兵,嗯,干掉三五个炊事兵对面阵地少说也得饿两天。就是后遗症严重.....

当然了,无论在什么时候,如果碰到有一个人被一群人簇拥走过来的,那想也不用想干他,少说也得是十个准将吧?如果看到有士兵在敬礼也是赶紧找找有没有有些违和的人,这也是下来视察的当然了如果有装甲单位有人探头的话也给他打了

打苏联优先狙击政委,打德国看着打吧,人均素质挺高的,打美国,藏好了,小心被炸上天,打咱们?千万别打炊事兵.....打日本把舰娘给他干掉


啸鹰评


没有所谓的正确顺序,只要是能对战场态势造成巨大影响的,哪怕是一只狗,也可以被优先击杀。但在平时狙击小组必须要考虑到射击会如何影响整个任务。如果这次任务只是搜集情报,而开火射击不仅会使敌方警觉狙击手的存在,而且会使狙击小组被迫终止任务执行。所以每次射击都必须要打击重要目标,而理论上的重要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1.狙击手;

2.军犬追踪小组;

3.侦察兵;

4.军官;

5.士官;

6.车长和驾驶员;

7.通信兵;

8.武器系统和班组武器操作员;

9.车载光学瞄准具;

10.通信和雷达设备及操作员。

1.狙击手

狙击手是任何狙击小组的首要打击目标。敌方狙击手威胁己方部队,是狙击手的天然对手。狙击手是稍纵即逝的目标,因为你可能再也不会见到他,因此必须首先消灭他。最关键的是,他也是这么想的。

2.军犬追踪小组

军犬追踪小组极大地威胁到狙击小组和其他特战成员。你很难欺骗一只受过训练的军犬。当打击军犬追踪小组时,狙击手应先打击军犬训练员(上图左一),这会使军犬迷茫,而其他人是很难控制军犬配合的。

3.侦察兵

侦察兵是机敏的观察者,能够获取己方重要情报,指挥间瞄火力射击,这使得侦察兵成为战场上的优先目标。


4.军官

在部队中,失去重要军官可使敌军陷入混乱,失去指挥和协调能力。

5.士官



失去士官可使作战行动无法展开,并打击士兵士气。

6.车长和驾驶员

没有车长和驾驶员的话,多数车辆就是废铁。打击驾驶员可能使车辆发生事故,杀伤车上人员。在打击行进车队时,应从后往前打,前方车辆发现人员伤亡的可能性会降低。

7.通信兵

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知道如何操作各类无线电设备。打击通信兵可严重破坏敌方通信。

8.武器系统和班组武器操作员

全歼这些人员,可减少友方部队承受的火力。




9.车载光学瞄准具



在封闭的车辆内,人员只能通过光学瞄准具向外观察。狙击手可破坏光学瞄准具致盲车辆。

10.通信和雷达设备

打击重要部位可使战术价值很高的雷达或者通信系统失灵。此外,只有经过训练的人员才会修理这些系统。小灭这些人员可阻止敌方进行战场修理。

(纯手打,更健康。)


蒙昧的歌者


这个问题很专业,也很有挑战性,我以我当过兵的经历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认为狙击手的狙杀顺序是由当时战场的交战情况决定的,也是由狙击手的任务职能决定的,但是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狙击手如何选择狙击目标呢?

1.如果是小范围战斗,作为步兵的支援性火力,我认为应该首先打掉敌人的威胁性火力,比如迫击炮手,火箭筒操作手,轻重机枪操作手等。




打掉这些火力点能有效遏制敌人的进攻和防守火力,打击敌人的锐气,也能减少我方的伤亡和敌火力对狙击手的火力覆盖,其次就是打掉敌人的通讯终端,终结敌人呼叫救援的机会,在战场上孤立无援士气是很受挫的,没有了士气和信心,战斗结果就很明显了,最后就是干掉对方的指挥人员,给敌人低落的士气来上致命一击。

2.如果是伏击作战,作为狙击手应该尽量多选择狙击阵地,首先要打击先头和末尾运输器的驾驶员。


遏制敌人的逃跑,转移狙击阵地,防止火力覆盖,打击地方指挥员或指挥系统,没有了指挥,在受伏击的状态,敌人的心理承受压力会更大,最后就是解决重火力点和顽固火力点,帮助步兵解决战斗。

3.
如果是大规模战斗,要根据交战情况,如果敌人发动的是连排一级的小规模冲锋就得尽量多“照顾”一下敌人的骨干力量,比如中高级士官,连排指挥官等,这样能在大规模战斗中有效消耗敌人的中坚力量,有时候有经验的老兵往往能在战场上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作用会大于指挥人员,所以狙击手应尽量多消耗敌人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名曾经的士兵,虽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大型演习有幸参加过一次,很震撼,模拟战场各种突发情况,战场情况是多变的,作为一个狙击手也应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目标才是上策。


善良的盘子


先参考一下电影里面演的,比如西方多国联合拍摄的苏联卫国战争大片《兵临城下》,苏军王牌狙击手的猎杀对象是对方狙击手——德国国防军的神枪手,狙击学校校长,康尼少校,电影的主线也是围绕着两边狙击手互相较量而展开的。

虽然电影情节都高于生活,但也部分来源于生活,两位狙击手的原型全是真实历史人物,算得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实,巷战等近距离对抗中,狙击手最大的敌人就是对方的狙击手,只有消灭了对方狙击手才能有把握的保全自己,攻击敌人。而且,如果交战双方的其中一方有知名狙击手,也会对另一方的官兵将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甚至严重影响战斗士气和信心。

所以,对方狙击手是优先要“照顾”的对象。

(2016年的叙利亚战场上,一名反政府武装狙击手正将一个人体模特的头颅放在墙孔处。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叙政府军注意和定位对方狙击手位置)

此外,问题中说到的“打军官是最傻”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狙击手对第一枪的要求很高,一般第一枪后,自己就会被定位,稍有闪失就暴露了,根本轮不到第二枪、第三枪的机会。

而且,在近身战中,所谓的军官中,鲜有高级别的将领(大官都在“帷幄”里面运筹帷幄,很少出现场),多数是一些基层指挥官。为了射杀他们而暴露自己,实在不划算,性价比太低。

所以,狙击手都选择朝对方的技术兵开枪,比如对方的炮兵,或者通信兵。很显然,技术兵是一个部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专业性强,很难快速得到补充,对战局的影响非常大。
不过,如果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地方的高级将领的话,干掉这个大官,将会对战斗甚至战役产生有利于我方的转机,作战性价比一下子就上来了,狙击手会选择优先射杀高级军官。

甚至有些狙击手就是带着“猎杀任务”去埋伏,耐心等待,找机会来伏击目标军官。这类狙击手又被称作“任务狙击手”或者“特殊狙击手”,他们通常不会作为消耗品直接投入前线战场,只负责执行特殊行动和秘密任务。

《兵临城下》中,男主瓦西里和他的准女友一起搭配完成的任务,就类似于“特殊狙击手”活动情形;还有卫国战争中,排名第一的女狙击手,乌克兰籍大学生柳德米拉,在后期也是和自己的男友一同执行特殊任务,专门猎杀对方的通信兵、火力点和狙击手。

不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从电影里面看,二战中,苏联狙击手竟然都是男女搭配行动,双出双入的,真是喂饱了观众狗粮。
跟“任务狙击手”相对的,是前线狙击手,也被称做“排狙击手”。具体任务大致可分为狙击压制、火点清除、远程杀伤、心理冲力、封锁和掩护等,主要围绕排的战术活动展开。

此时,还有一种流行的战法。狙击手一般会选择先放到一个敌人,但一枪并不致死。然后,以痛苦的嗷嗷叫的伤兵为诱饵,来吸引对方跑到自己选好的位置救援,这样,狙击手就能够趁着对方混乱的时候快速、大量的射杀敌人的有生力量。

苏芬战争中,芬兰王牌狙击手,西蒙·海耶用就是拿这种方式来对付苏军的,以至于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被称为“白色死神”。我们在二战电影中也经常能看到类似情节,在近身战或遭遇战中,一个冷枪放到一名士兵,其他人并非直接上去营救奄奄一息的“好兄弟”,而是先冷静下来观察,然后匍匐接近,行动上非常小心谨慎。他们提防的,就是上面这个陷阱。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狙击手的最佳狙击目标永远是敌方的狙击手!其次是炮手跟机枪手,最后如果还有机会才是军事主官,这基本上是所有狙击手的通用狙击次序。

只要对方的狙击手还在,自己一方的所有人,包括军事主官,狙击手本身,将士等全都受威胁的。狙击手本身就像做生意,可以打不到对方任何军事目标(大不了不赚了),但是如果己方的军官或者炮手机枪手以及将士被打死,那么就是赔本了。这就是狙击手的第一个任务,反狙击。

其次,炮手跟机枪手则是因为这些武器射程远,杀伤力也大。正常来说狙击手也是对方所有士兵的敌人,如果被发现有狙击手在附近,那么对方肯定会调大炮机枪把所有被怀疑有狙击手的地方全部轰平了。所以,如果不打炮手跟机枪手,那么狙击手开枪的机会只有一次,打不打得到都得撤。而如果能够解决掉这些威胁后狙击手才有可能继续留在战场上协助队友。

第三点,为啥会说打军官没意义?因为能够出现在前线的军官都不会是大官。打掉连长副连长顶上,打掉排长副排长顶上,对整只部队影响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