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淨資產大於股價可以買嗎?

曾經的澀郎


先了解下什麼是淨資產?:每股淨資產是指股東權益與總股數的比率:每股淨資產=股東權益/總股數。反映每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現值。每股淨資產越高,股東擁有每股資產價值越多,反正亦然,通常每股淨資產越高越好。在基本分析的各種指標中,每股淨資產是判斷企業內在價值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


另外有個淨資產收益率,是指公司稅後利潤除以所有者權益的百分比率,用來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假如公司稅後利潤1億元,淨資產10億元,淨資產收益率10%。淨資產收益率越高,表明股東投入的單位資本所獲收益越多,上例10%表明股東每投入1元錢就有0.1元回報。

一家公司股份的價格由什麼決定呢?有兩個因素必須考慮:一是每股淨資產;二是未來能賺多少錢。

從會計角度分析,每股淨資產作為公司股份的賬面價值,是股東投入和利潤的累積,對多數企業這個賬面價值比較接近於企業的內在價值。但未來能賺多少錢是很難衡量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在涉及股份轉讓時,雙方大多把每股淨資產作為價格談判基準。


但單獨使用每股淨資產的投資者並不多,基本面派在使用每股淨資產時,還會結合股價,也就是市淨率指標。

市淨率=股價/每股淨資產

市淨率告訴我們:購買上市公司5元的淨資產,要花多少錢。假如一家上市公司的市淨率是5,就說明,這家上市公司賬面上1元的淨資產在證券市場中賣25元。從理論上講,如果一家公司淨資產收益率能夠保持比銀行利率高的水準,且能夠持續,市淨率應超過1。

投資不能以每股淨資產為主要依據,當股價跌破淨資產,理論上如果上市公司破產清盤,其股票價格應等於每股淨資產,可一旦公司虧損及負債遠遠超過淨資產時,有破產和退市風險,市場股價就會失靈。

股票價格跌破每股淨資產,未必是什麼壞事,股票價格在都會存在價值迴歸的表現。但要根據當時的市場環境全面分析,比如在日本股市十多年的大熊市裡,統計顯示,截至2002年9月市場1505家上市公司,有854家股價跌破淨資產,佔總數的57%。在熊市中,股價跌破淨資產是常見的事,A股市場也多次出現類似銀行、鋼鐵、公路等行業股價跌破淨資產的事情。

綜上所述,淨資產只是一個財務指標,不能作為研判公司股價交易的底線,更也不能完全用來作為交易判斷,作為一個技術派,最重要的是服從趨勢!

這裡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和看法,有不全之處希望多總結和交流。

我是跑贏大盤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評論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評論點贊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跑贏大盤的王者


本人已有二十年股齡了,投資不多,卻也是七虧二平一賺中的那個"一",先後七次盛情難卻替人炒過股,每次都取得很好的收益。

每股淨資產是指公司總資產減去負債除以總股本,淨資產是公司優劣的重要體現,當然也是選擇股票的重要參考指標,但不能完全憑信淨資產,因為有的公司淨資產裡面有個很容易爆雷的含量一一商譽。所謂商譽是指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產生的溢價。比如某公司以十億收購一家淨資產為零的公司,產生的商譽資產即為十億,如果收購的這家公司通過經營資產增值五億,那麼商譽資產風險減少了五億,如果收購的公司倒閉,那麼商譽就要減值十億,公司淨資產同時也要減值十億。我們在F10中查看到的公司淨資產,並未註明商譽多少,所以存在爆雷的風險。

影響公司股價的核心指標還是主營業務收入。亦即每股收益及收益率。如貴州茅臺,片仔潢,雲南白藥,長春高新等大牛股,都是主營業務突出,長期穩定增長。

另外想說一句,要想成為股市的贏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可以參考別人的推薦,但千萬不能盲從偏信被別人主宰!題材股當然可以炒,但價值投資才是成為股市贏家的不二法則。


我是殷當生


我是老龔金算盤,這個我們就是專業的了,分享一下

我們的回答是不一定,為啥呢?

首先,每股淨資產是公司總資產減去公司負債後的淨額,比如公司總資產100億,負債50億,公司淨資產就是50億元,這個很好懂沒有問題。用公司淨資產除以總股票發行量,就是每股淨資產。那麼,每股淨值產比股價高,市淨率小於1,那不是很便宜嗎,為啥不能買呢?從一般意義來講,市淨率低於1,代表每股淨資產低於公司股價,比較便宜?

然而,也不完全是這樣,有兩個問題要注意一下。

第一,財務報表的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數,是截止過去某個時間節點的數字,比如12月31號等等,財務報表的數字有一定的滯後性,股價而是最新的數字,二者的比率來衡量股票價格是高還是低,這個本身有一定的缺陷。

第二,財務報表中,每股淨資產有可能是有水分的,這個就看你有沒有火眼睛就的。一般來講,淨資產這個數字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進行調節,還有部分科目可以注水,這個要主要。

所以,綜上分析,答案是不一定,需要詳細的深入分析。歡迎探討


超級會員創始人


如上圖股價低於淨資產,即每股售價低於每股淨資產,也就是股價跌破淨資產。

一部分股票的淨資產大於股價可以買嗎?正常情況下股票價格在價值規律作用下向股票價值迴歸的表現。筆者認為至於投資值不值,是否安全,不要拿股票價格與每股淨資產相比較,而應該以國債的票面年利率為基礎,看每股分紅多少,是否有增加分紅的可能,即看其股票市盈率的高低並且與其他股票的市盈率相比較。總之,投資值不值不能以每股淨資產為主要依據,每股淨資產只能作為一個判斷企業財務指標參考,不能作為是否買入的主要依據。

  • 市場跌得慘烈的時候,投資者多數持有悲觀的態度,風險偏好較低,估值也被殺得很低,當破淨股數量達到歷史高位時,基本上可以判斷市場到了大週期的底部區間。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股價很少低於每股淨資產,市場具備價值發現功能,自然會有足夠多的買盤使得股價維持在每股淨資產之上,但是遇到行情低迷時,交易活躍度大幅下降,買盤不足,就會使得部分個股的價格跌破淨資產,所以,破淨股數量越多,反映行情越低迷,越容易觸底。

  • 行情回暖,整體估值有所修復,必然會有一部分破淨股的股價回到每股淨資產之上,但這類破淨股的股價上漲,是由於跌破淨資產而產生的修復,還是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帶來的修復呢?在大週期的底部,除了觀察破淨股數量,還可以看低價股的數量,牛市有個特點,就是消滅低價股,10元以下的股票很少見到。

  • 生產力低下急需更新換代的被淘汰型高估值生產線;或者是含有大量的賬面價值高但實際價值接近於零的庫存商品。這幾種類型的淨資產雖然賬面價值高,但真正的價值接近為零,所以並不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筆者統計截至2019年11月28日收盤,A股已有375只股票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破淨率超過10%,數量和比例都已接近2005年以來的歷史高點。有分析人士結合以往市場走勢認為,這或許是A股估值中樞下移,市場已經接近底部的標誌。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基層財政所工作人員甲,很高興和大家交流財經知識,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

基層財政工作人員甲


不浪費大家時間,簡單點說,淨資產就是上市公司去掉所有債務之後剩下的財產。它標誌著上市公司的經濟實力。

衡量任何一個企業的優劣淨資產都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指標。企業欠債過多就會導致實際淨資產較少,也就意味著公司經營所得的利潤很大一部分都將用來還債;如果欠債過多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企業就將面臨破產的境地。所以,淨資產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公司的前景狀況。

如果一個股票淨資產高,而股價暫時低,說明這隻股票暫時被低估了,是優質股票。但是,現在股票操作大部分都是投機而不是投資行為,即使是被低估的好股票,股價也不一定會漲,就像很多鋼鐵股都是淨資產高於股價,但是股票就是不漲,反而暴漲的股票大多是淨資產都遠低於估計,甚至暴漲前股價是淨資產的好幾倍,你說氣人不!但是投資,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即使氣人,咱還不是沒辦法!!

如果題主在投資股票時候注重淨資產這個指標的話,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可以選擇淨資產較高的股票做中長線持股,這種股票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說不定就是一支慢牛白馬股!但這樣選股僅限於中長線投資,短線這個沒多大意義!

看市淨率選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市淨率高於股價的股票多了,那就說明市場到底部區域了,中長線投資者可以選擇優質股票進行逐步買入操作了!!

最後,祝題主和每一位投資的朋友投資順利,財源滾滾!


王大帥116654586


截止2019年12月25日,合計326家A股上市公司市淨率大於0且小於1。他們的股價都比淨資產高,顯然不是所有的326家股票都能買,因為裡面已經有很多雷了。

比如眾泰汽車(0.37),東旭藍天(0.41),供銷大集(0.46)等等。

當然也有很多不錯的龍頭股票,部分銀行股和鋼鐵股。

所以,市淨率這個指標一定要動態的看,靜態的看會產生很多誤解,踩雷。


首先,什麼是市淨率呢?

市淨率就是股價/每股淨資產

比方說,老李現在有個水果攤,每年可以賺100塊錢,現在隔壁老王要來購買這個水果攤。老李說1000塊錢就賣,老王認為1年賺100,10年回本,

後面都是純賺錢。所以,這買賣可以做。於是老李和老王就在10倍市盈率(1000/10)上成交了。

當然老李另外一個方法,是估算一下這個水果攤的珍珠寶貝、水果庫存、鍋碗瓢盆,房間桌子的價值,然後減掉欠雜貨鋪的貨款大概淨資產500塊,然後1000塊賣給老王。老王覺得自己再搞一套東西又麻煩又消耗時間,不如買現成的,於是也答應了。老王和老張在2倍市淨率(1000/500)上成交了,這個就是市淨率。


但是,並不是說市淨率低股票泡沫就小,市淨率高的股票泡沫就大。為什麼?因為各家公司之間資產的質量不同。同樣是水果攤,裡面的桌椅可能是宜家買的,也可能是再也買不到的紫檀木。裡面的水果可能是壞的,也可能是新鮮的。市場給了這些資產不同的估價,有的1塊錢的資產市場覺得只值8毛,有的可能就值10塊。於是不同的市淨率就產生了。

同樣是小龍女,版本都有4個,何況是資產呢?


為什麼銀行股破淨,常年市淨率0.8、0.9? 因為市場上很多機構懷疑大銀行有藏壞賬,因此不可能1塊錢去買它1塊錢的淨資產。市場不傻的,市淨率低大部分都是有他暗藏的道理的。


所以,看著市淨率低的股票就買入是不可取的。今年1倍市淨率你覺得便宜,明年資產一減值,淨資產一減少,市淨率變成今年的10倍。

炒股要結合多方面信息來看,只看一個兩個指標,很容易被套牢。附表是小編整理的A股市場中PB比較低的股票,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喜歡。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


財經多知道


破淨一般出現在一個長期走熊的市場中,2018後熊市,2015後期都出現過大量破淨股,可是這些股淨是破了就一定有投資價值嗎?這可不一定,原因有幾種。


第一,垃圾股,因為投資者或機構看不到希望紛紛撤離導致股價一跌再跌,直至破淨還可以無止境的繼續跌下去,這樣的個股即使下一個牛市到也會是起步最慢的一批,人家強勢翻上幾番它還可以晃悠晃悠的才上幾十點,這樣即使你有足夠的耐心持股到了那個遍地開花的時候也會經不住誘惑把它拋棄,守也就白守了,白守還不如不守。

第二,夕陽股,產品單一,產業老化跟不上時代需要腳步已經步入晚年期,整個企業已經看不到多少新興發展前景,這種在熊市出現破淨也比較多。這種股個性呆板,沒人關注半死不活,人漲它不漲,人跌它不跌,就如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這種也很難守到出頭之日。

第三,超級大盤股,這種個股盤子大太重,運作起來需要大量的資金抱團,即使牛市到來它依舊會慢條斯理的我行我素全然不顧市場行情走勢,讓你急得跳腳卻無可奈何,在一般行情中這類型的個股一分錢可以晃幾天,每天重複著畫心電圖,十足的殭屍一個。


第四,本身資產就臨近淘汰一毛不值的個股,這個比較不好理解,意思就是當初投入的資產價值在當前市場中已經變得不值錢了,因為這種早期的投資在當前已經很難為企業創收創造財富,就如10多年前花花8000買入一部滑蓋諾基亞,現在它的價值已經50都不到,即使公司每年進行資產減值也不會那麼快的速度,所以破淨不見得就是超值。

當然破淨也不是全無價值,其中也不乏一些優質股,因為在沙石具下的洪流中被誤傷吞沒,被深深的埋在地底下,一旦下場大雨把覆蓋在身上的淤泥衝開立即就會露出他閃閃發亮的本色。


雪狐財經


對於每股淨資產大於股價的個股,也叫破淨股。在公司倒閉後,其清算價值也要高於股價,理論上說是具備投資價值的,但實際操作過程,對於這類股票不能一視同仁。

破淨股中有很多具備價值投資的個股,但有些個股的股價卻長期徘徊有淨資產之後,這要注重公司所屬的行業,以及公司財務狀況具體分析。

截至目前仍有230只破淨股,相對於往年的300多,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對於交易來說70多隻走出破淨股,也是有投資價值的:

  1. 目前還有這麼多的破淨股,說明破淨股很難得到資金的青睞,也就是說風險還是很大的。

  2. 股價破淨資產中有很多跌破了30%說明個股在跌破淨資產後,還有下跌的空間。

但是從投資角度來看,其中跌破淨資產的工商銀行也在其中,那麼起來是遲早的事。就看投資者能不能堅持持有。那麼怎麼甄別破淨股的投資價值呢?

  1. 規避夕陽產業板塊,

  2. 目前的階段,要規避股東高壓個股。

  3. 規避資產負債過高的個股。一般不同行業的處理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在40%-60%。當然對於金融等特殊行業要特別區分。

  4. 趨勢上的股票,比如5g,生物醫藥,現代農業,家電。這些都是趨勢股,那麼在基本面不惡化的環境下,未來還是有修復的時候。

綜上,可以看出,破淨股也是有投資的價值的,但是需要投資者對於個股的把握。要仔細,全方面的分析!


散戶和大戶的區別


  購買股票需要較為複雜的分析能力,不能單單隻看市淨率。市淨率他只是主要的參照指標之一,並非唯一指標。也就是說,至於能不能買,要看自身對收益率的期望,而不是渴求企業清算。

  每股淨資產大於股價我們一般稱之為市淨率低於1倍,即每股市價/每股淨資產,在股票分析軟件中的市淨率一欄一目瞭然。

  那麼什麼股票市盈率會低於1呢?通常為傳統的重型或重資產企業,比如鋼鐵和銀行,這兩種行業市淨率通常徘徊在1之間。投資此類行業對資產增值最大化來說並不可取,適合較為保守的投資者投資,因為市淨率較難突破,股價較難上漲,也就較難獲得資本利得,僅能獲取較為穩定的股利分紅。

  如果你對收益率的期望較低,購買此類傳統的重型或重資產企業股票,那麼一般可以獲得較為穩定的股利收益,投資市淨率低於1的較為可取。然而,我們投資股票主要是為了獲取資本利得,即股票上漲帶來的收益,那麼就非常沒有必要去投資市淨率低於1的股票了。

  市淨率之所以會低於1,主要是因為大家都不看好該類股票未來表現,對其估值偏低。而投資股票主要就是期望對應企業快速成長,在未來獲得可觀的收益,也致使市盈率和市淨率越高的股票人們對企業未來估值越高。

  總而言之,市淨率低於1的股票人們普遍不看好其未來成長性,相對於目前來說為傳統型企業,處於企業的成熟階段或衰退階段,比如銀行就處於成熟階段,而鋼鐵和煤炭等就在走下坡路,屬於衰退階段。

  對股票的投資分析,市淨率僅是參考指標之一,並非唯一指標。如果不會分析股票,並不建議將過多資產配置股市。比如假設大家都認為市淨率低的股票可以買,那麼它的市淨率必然被拉高,然而市場並沒有出現這樣的現象,說明該股票的估值就這樣了,不應該過多的配置。


三人聚眾


每股淨資產大於股價可以買嗎?


我是謙秋說,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這個一定是沒有肯定的回答。關鍵來說,淨資產大於股價,不一定代表低估,所以需要區別對待的。

首先,我們發現銀行股蠻多有跌破淨資產的,但銀行股有一定的槓桿效應,也就是盈利及虧損都會被放大,所以市場一般只會給銀行股10-15倍的估值。目前行情下,跌破淨值的蠻多。另外從估值角度來說,當下5-7倍的市盈率,我覺得應該是低估很多的。所以可以買。

其次,重資產的週期性上市公司,比如在鋼鐵行業,機械行業,煤炭行業等等。也有蠻多跌破淨資產的情況,但公司的估值水平可能比較高,我覺得超過15倍以上都需要小心了。畢竟將來能不能漲,主要還是看未來公司能不能創造大量的現金流。

最後,延伸一下,淨資產很少,股價很高,也不見得就高估。

綜上所述,每股淨資產跟股價上漲不是正相關,沒有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