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庚子年荆楚大疫,让无数人感悟到,在忙碌的生活中健康的重要性。没有人的一生会疾病不侵,疾病是人这一生无法回避的现实。人类生病的原因,可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由“四大不调”引发的疾病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地水火风也可称为“四大”。“地”是指坚硬的特性,“水”是指湿润、聚合的特性,“火”是指暖的特性,“风”是指流动的特性。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这四大组成的。因此不论是这四大“先天不调”,还是“后天不养”,都会导致人生病。但因四大不调而产生的疾病,一般都可以治愈,不会威胁生命。如风寒、感冒等。

第二类:由“饮食不周”引起的疾病

《佛医经》中讲“饮食无节制”,这种疾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也就是世俗说“吃出来的毛病”“病从口入”“暴饮暴食”。这种疾病,如今社会上非常常见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胃病等等。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第三类:由“鬼神作乱”引起的疾病

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谓“迷信”的部分,但这些疾病却确确实实存在,相信很多人的身边人或家里人都遇到过无法用现代医学解释的疾病。

很多人心脏不舒服或者呼吸不畅,到处求医,到了医院医生对病因也说不清道不明,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也没什么大的毛病,于是回家静养,但还是不见好,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一类疾病,多是由于“鬼道”众生而致,究其根源是宿世的业力在这一世有因缘得以显现的缘故。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第四类:由“业力缘故”引起的疾病

虽然,人的致病有上面三种因素,但归根究底,以上三种都还只是外因,而能够形成实质性疾病的致病因素,还得说是“业力”。

因为宿世积累的业力,而引发的疾病,是一种由因缘产生的异熟果。不论是谁造下了恶业,都一定会受到恶报,虽然可能会等几年、几十年、或者几世、几十世,然而若是机缘一到,便一定会在业力的牵动下,结下恶果,表现在疾病上多数都是恶疾、绝症。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从整体来说,净业行人少欲知足,身心会更加健康。然而也有一些念佛人不明白因果,不知疾病的由来,对念佛与疾病的见解有失偏颇,今举数端,与大众探讨。

偏见一:生病不必吃药,念佛就能痊愈。

此说过于绝对,看对哪种病,果真是上述第三种病,病人念佛,由于对方得到了功德得以释怀超升,病当下便痊愈了,此等例子比比皆是。可如果明系四大不调之病,例如不小心着了风寒感冒了,一般人可能念十句佛号也不如一剂桂枝汤见效快。不是名号不如桂枝汤厉害,生理病本质固然也是业障,但运用汤剂对症下药,对我们凡夫来说见效更快。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念佛能消一切业障也是无可非议,然而念佛了一切业,那是在行者往生之后方得受用,往生前既是三界之人,必然还循三界之理,看什么病用什么药,在你能够用念佛的方法超越病痛所带来的烦恼之前,病痛仍然是念佛修行的障碍,这时候用医药调理身体,也是佛陀对弟子的开示 。

往生前,我们还是凡夫,功夫如何要有自知之明。有人坚执此论,无问何种病,一切不去医治,只管念佛,最后病也没好,直至小病延误成大病。有甚者反而怪起佛菩萨不灵,真让佛也无处鸣冤了!当然,若深入三昧人,或心行纯笃,全体放下,一句提起,全心是佛,全佛是心,或也可不必用药。若普通凡夫,念不归一,只可量自己之力,专心念佛,辅以医药。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偏见二:生病不必吃药,念佛等往生就好。

此愿生心切,难能可贵,然而当下之病,真能让人往生当然是好事一桩,可如若不能往生,痛苦着皮囊,死也死不了,生又生不好,何苦呢?其实人生来寿数有定,不是几个感冒发烧就可以送我们去阿弥陀佛那里的,故有病就需要积极去治疗,身安则道隆。实在治不好,就保持念佛求生西方。弘一大师说的“小病求医生,大病求往生”,正是此意。身体是造恶的工具,也可以是传播弥陀救度的工具,有了更强健的体魄为弥陀献身命不是更好吗?否则,有心出力,却无力能出,甚而还要牵累大家,这就太划不来了。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偏见三:念佛人不应该生病,生病说明念佛不得力,念佛无功。

抱此论之人,不知道人之历生因果重重复杂,连声闻缘觉的圣人尚且不能彻见明了,何况凡夫浊眼。一个念佛人也可能是终身身体羸弱不堪,一个杀猪人也可能是一生体康人健,其中有复杂的因行果报。我们只看见今生,怎知这念佛人前生曾杀生无数?因念佛功德故,使所应受苦报已经大大减轻。这杀猪人虽曾积善无穷,因今世杀业,而福报即将享尽。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印光大师曾详细说明此理,并举实例以证明,印祖言:“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灭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 “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周颂尧居士书》)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偏见四:人生病是当事人自己的业障,如找医生医治,治好了,业障即是医生为病人所背了,于医生有损。

这个说法,毫无道理。经言: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也就是说父所造业,子不代受,子所造业,父不代受,父子至亲尚且不能代替受业,何况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看病,也可说治病救人是医生本人宿世招感的业缘,病人染病之业缘,也是病人自己招感来的。因果相感,病人找到有缘医生医治,病去人安,此是病人病报应该结束,也是医生尽了自己的本分,并无谁为谁背业障之事。

正确认识疾病与念佛的关系

医生救人于危难,可说是一种施无畏,只有功德,绝无增加业障的道理。况且,真医者,当发大慈恻隐之心,即便真能替病人背业,也无怨无悔,勇为承担,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当下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反致灾殃,有是理乎?其实,任何职业,非独医生,如果工作存心不正,皆生业障,非为他人背,而是自心所生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