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刷發明之前,古人都是怎麼清潔牙齒的

在牙刷發明之前,古人都是怎麼清潔牙齒的

莫高窟159窟揩齒圖

刷牙是現代人每天的“生活必備功課”之一,那麼古人是如何刷牙的呢?

在未發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採用漱口的方式來護齒。《禮記》中就有“雞初鳴,鹹盥漱”的記載,表明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懂得用漱口來保護牙齒。不僅如此,古人還養成了早晚漱口的習慣。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中記載:“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明確提出漱口對保護牙齒的有益作用。宋人張杲在《醫說》中則直接對漱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

在牙刷發明之前,古人都是怎麼清潔牙齒的

古人漱口也是頗有講究的,漱口有專門的“漱口劑”——鹽水、濃茶、酒。唐代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凡飲食訖,則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用鹽水、濃茶、酒來漱口,確實有抗菌、殺菌、防止齲齒的作用。看來古人在尋找“漱口劑”的原材料上,還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古人又發明了揩齒法,即用牙刷刷牙的方法。考古學家曾在遼代墓穴中發現了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牙刷實物,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有學者據此推論,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牙刷的國家。

在牙刷發明之前,古人都是怎麼清潔牙齒的

遼代墓穴中發現的牙刷柄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時代東吳的高榮墓葬。墓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經考證,此物為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即今天所說的“牙籤”。晉代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中也有“近日復案行曹公器物,取其剔齒纖一個,今以一枚寄兄”的記載,說明當時人已經開始用牙籤剔牙了,而且把這種東西視如貴物,不然陸雲也不至於大老遠地給哥哥寄一枚牙籤。

宋代時,出現了牙膏和牙刷的雛形。宋代醫學著作《太平聖惠方》中載有藥膏藥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這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牙膏。確切地說,這種牙膏其實是“藥膏”。與之相配套的,是植毛牙刷。宋人周守中在《養生類纂》中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說明從宋代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用帶毛的牙刷來刷牙了,只是最初牙刷的材質是馬尾,這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

在牙刷發明之前,古人都是怎麼清潔牙齒的

北宋年間的牙刷

宋朝人對護齒還是很講究的,隨著雛形牙膏的出現,又出現了材質各異的“牙粉”。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就曾自己配製過牙粉,他把松脂和茯苓曬乾搗末,篩出細粉來裝袋,這便是“蘇氏牙粉”。刷牙時,先把一小勺牙粉放在嘴裡,喝一口水,漱一下,吐出,然後再刷牙。這類似於現代醫生先用藥棉消毒,然後再扎針。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也曾配製過牙粉,“沈氏牙粉”的主要原料是苦參,其製作方法與“蘇氏牙粉”基本相同,但是刷牙的方法卻與蘇氏不同:蘇氏是先用牙粉漱口,吐出後再刷牙;而沈氏則是在馬尾牙刷上蘸上清水,灑上牙粉,再刷牙。可見沈括的刷牙方式更接近於今人。

除了這些護齒方法之外,古人還發明瞭一種簡易的刷牙方法——嚼木,即飯後嚼些嫩樹枝來清潔牙齒。《本草綱目》中就有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的記載。《華嚴經》中說,“嚼木”共有十大好處:消宿食,除痰疾,解眾毒,去齒垢,發口香,能明目,潤澤喉嚨,唇無皺裂,增益聲氣,食不爽味。嚼些嫩樹枝居然能對人體有這些有益的功效,這恐怕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本文原載《月讀》2019年第6期)


在牙刷發明之前,古人都是怎麼清潔牙齒的

《月讀》雜誌依託中華書局的資源優勢,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注重結合時政熱點、大事大勢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為傳統經典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為當代社會提供傳統的營養源泉。

訂閱方式

1. 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958。單本定價6.80元,全年定價81.60元。

2. 網上購買。通過京東網、噹噹網、亞馬遜網上商城、雜誌鋪訂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