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擁有4億用戶的釘釘,能和微信一爭高下嗎?

飛~


個人覺得,本身釘釘和微信的定位就是不同的,沒有描述中所說的一爭高下一說。

釘釘(DingTalk)是阿里巴巴集團專為中國企業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因中國企業而生,幫助中國企業通過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溝通和協同效率

微信(WeCha)超過十億人使用的手機應用,支持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

可以群聊,僅耗少量流量,適合大部分智能手機

釘釘主要服務對象為企業,為企業提供智能移動辦公,簡單理解為幫助企業HR做更好的管理,幫助企業員工更好的進行無紙化辦公。

微信主要服務和釘釘就有很大差別,當然有一定的包含關係,但是微信也獨立開發了企業微信,其功能和釘釘類似,兩種服務方式有區別各有優勢。

但是對於描述所說的一家獨大的局面,個人覺得不會發生,就目前釘釘的發展方向來說,短時間內是不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大擴張,是為了更好地取得企業辦公市場的佔有率,因為釘釘旗下另一個主營項目是智能辦公設備,其包含了線下數據收集等眾多內容。


電商易壬


兩者產品的定位不同,也就代表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從產品的角度上講

釘釘是一款辦公用品。擁有4億用戶的釘釘使用者大多都是公司職員,平時的活躍度是很高,但是都是集中於工作時間。職員下班或者非工作時間,很少會登錄或者使用釘釘的,另外這些使用釘釘的用戶不管在工作時間還是在業餘時間都是使用微信的。釘釘在產品定位上就沒有替代微信。

微信是一款社交軟件,方便於用戶可以進行短消息交流。另外微信也已經打造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包含工作、學習、娛樂、生活等多方面。

兩款軟件的用戶定位以及戰略定位都是不同的,也就不具備可比性。

用戶數

微信的月活躍的用戶超過10億。目前釘釘可以說還是處於一個成長期階段。

些許拙見,供您參考。

從事互聯網開發多年,歡迎大家騷擾


凱騰凱


眾所周知,2016年4月,騰訊正式發佈企業微信1.0版本時,釘釘在企業服務領域已佔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企業微信一定會落後於釘釘。畢竟,企業微信與擁有近10億的活躍用戶的第一大社交軟件微信同屬騰訊旗下,在市場用戶開拓方面自然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報道,自2017年10月起,騰訊已經把企業微信從微信事業部中獨立出來,並將之放在與小程序、微信支付並重的位置上,足以見得,企業微信在騰訊內部的地位正在顯著提升,騰訊將對企業微信給予更多人力財力的支持。

那麼,對於企業客戶而言,釘釘和企業微信到底哪個更有優勢呢?

一.從產品功能上分析

就註冊登錄功能而言,企業微信方式比較單一,只支持已經開通QQ企業郵箱或者微信企業號的團隊直接導入員工通訊錄,在冊的員工可以通過手機號、郵箱或者微信登錄,即可使用企業微信。

而釘釘相對而言更加開放,註冊時不需要登記企業信息,個人可以通過手機號註冊,加入之後在App內操作找到自己的企業或者組織即可,這意味著,釘釘不僅可以用於公司內部,還可以在非公司的組織內使用,比如志願者協會、學生會、因任務臨時組建的團隊等。

就溝通和群聊功能而言,企業微信強調“企業內的關係”,建群時只能添加企業內部的成員,而釘釘強調的是“工作關係”,建群功能不僅包括普通的“企業群”、澡堂模式下的“私密群”,還能發起不限於企業的“群聊”。除此之外,釘釘還可以添加非本企業的好友,可以協助實現跨企業的工作協作關係的建立。

相比企業微信把協同工具“工作臺”位放在二級菜單,釘釘的協同工具位於一級菜單的居中位置,更明顯易找,功能也更豐富,足以證明釘釘更注重團隊協同。除了企業微信工作臺中的公告、報銷、考勤等功能,還有釘釘的協同工具中還包括釘盤、管理日曆、視頻會議等等。

除了常規功能外,企業微信和釘釘分別有各自的個性化功能。

企業微信更注重人性化,為員工著想,可以選擇“小休”或“下班”兩種狀態,在休息模式下不會收到消息提醒;而釘釘的“ding一下”卻正好相反,能把消息以應用推送、短信甚至電話的方式向所有選定的接收人進行廣播,並且能看到是否已讀,更加重視協作過程中的“效率”。

因此,多數情況下,管理者更傾向於釘釘,而員工則傾向於企業微信。

二. 根據用戶反饋分析

  1. 企業微信的設計跟微信保持一致,用戶容易上手,釘釘雖然功能更加豐富,更強調高效協作,但由於其架構複雜,功能繁多,公司使用起來培訓成本較高。
  1. 有些功能從產品角度分析很好,但是用戶實際使用起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企業微信的“小休”和“下班”狀態,本來是為了員工休息時免打擾,但實際情況下,不少用戶反饋會耽誤接收重要信息;而釘釘的“ding一下”本來是希望促進高效溝通,但實際上可能會打亂他人的工作節奏。

三. 從市場策略方面分析

就目前來看,無論是釘釘還是企業微信,都是提供基礎服務的平臺,很多具體細化場景問題的解決都要依賴外在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以下簡稱為ISV),只是平臺開放程度不同。

企業微信把自己定位成“連接器”,利用其社交產品中IM的優勢,藉助於多個開放的API和微信插件,同時結合優質的ISV,為企業提供定製化的辦公軟件一體化。

當企業微信將開放、連接器、生態合作當作重點時,釘釘卻在收緊自己的開放平臺。在釘釘團隊看來,想要更好的滿足企業需求,提高篩選ISV的標準比一味地疊加數量更重要。由於發現很多客戶需求借助ISV根本無法滿足,釘釘團隊更傾向於自主開發。

其實,對於企業客戶來說,並不會關注到底是精緻的一體化系統,還是開放的平臺,他們更關注的是能否簡單高效地解決自己的問題。儘管釘釘和企業微信背後都有強大的後盾支持,但是國內中小型企業如此之多,各自需要解決的問題更是不盡相同,因為人力有限,無論釘釘還是企業微信都不可能一一解決所有問題。

在科技更新迅速的今天,無論對於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通過彼此協作、優勢互補的方式獲得更加高效的發展不失為明智之舉。相對於擴大規模、覆蓋更多方面,減法和聚焦對於企業而言具有更大的價值,因此對於釘釘和企業微信而言,通過與優質的ISV合作,拓展功能和場景需求已是大勢所趨。

至於兩大巨頭支持下的釘釘和企業微信未來哪個會發展的更好,因其市場策略不同,未來的模式和發展方向不盡相同。因為未來社會更強調與ISV的合作協同,所以個人認為企業微信應該更加順應時代的大趨勢。


嗶魯劇場


釘釘的用戶大多都是因為公司考勤需要,用戶都是被逼註冊的,活躍人數並不多,公司管理部門可能用來查員工聯繫電話方便才會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釘釘考勤打卡機錄入員工信息的時候就必須要註冊一個釘釘號,填寫個人手機號,微信號等等一系列資料,填寫公司識別代碼,公司管理者審核,然後才能打卡。

當用戶註冊完後,一般都選擇直接卸載了,就拿我們公司來說,3萬多人,很少有同事手機裡有釘釘這個軟件,

所以,釘釘考勤機,逼迫公司職員註冊信息,我覺得有很大嫌疑,不是是為了社交,而是為了獲取用戶資料信息的。

我之前沒有借唄這個功能,自從今年5月公司換了釘釘考勤機,過了不久,我的借唄就開了,而且額度後來居然還漲了。

因此,我覺得,釘釘考勤機總不安全,懷疑它可能是馬雲免費給公司提供的,公司根本就沒出錢,要是全國都普及下去,這個用戶量增長速度會很快,馬雲也會獲得更多用戶的資料數據,包括職工在公司的職位,因為釘釘系統裡把職業,部門,電話,微信,錄取的很清晰,公開性也非常大,可以互相查看。


初心家族小雪


很多人可能連釘釘都沒有聽過,覺得釘釘非常陌生,也沒有辦法了微信抗衡,事實上確實和微信差距比較大,畢竟從知名度上就可以看出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釘釘的失敗,或者說非常成功,釘釘主要是服務於企業,很多國內知名企業都選擇釘釘,不僅可以上下班打卡,寫日誌,財務審核,還可以發信息,企業微信裡有所有員工的電話號和個人信息,領導有事沒事釘一下讓你渾身發毛,而且你可以看到對方是否閱讀,如果長時間沒有就應該打電話了,還是非常好用的!


相對應微信本身基礎就好,也順勢開通了企業微信這個項目,但是效果真的非常差,畢竟微信已經可以建群了,目前釘釘每年的用戶數量都在增加,小編在公司也更願意選擇釘釘發消息,畢竟微信還是比較私人,不喜歡和公事混在一起,朋友圈也不想被監視!近幾年微信的限制越來越多,抖音,微博,頭條各種封殺,也許我們確實需要另一種方式不要讓微信這麼狂妄!


QX科技


都在黑釘釘,我來誇一下:

1. 釘釘為企業內部溝通帶來了便利,你能想到一款其他的軟件能讓你們公司內部溝通不用再加好友?還有清晰的組織架構?

2.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你如果要我拿私人微信去加純工作上面的同事或者客戶,不好意思,我覺得有點噁心。如果真是那樣,我覺得我會建立一個微信小號,甚至老闆某些時候可能還會讓你必須轉發朋友圈。

3. 很多人黑來黑去就黑那個考勤打卡。話說打卡有什麼毛病?你們公司如果不需要打卡,那麼你們即使用釘釘也不會讓你們打卡。反之本身就要打卡的,只是換了種打卡方式,難道不是更方便了?

4. 釘釘的審批工作流。這是我們一個公司最重要和用的最多的功能之一,所有資金審批,業務上線申請,採購審批,請假等亂七八糟的審批,難道你讓所有公司去自己開發這些功能?還是手寫或者打印這些審批?

5. 定製開發。釘釘有企業應用一說,客戶公司可以針對自己公司的需求,接入自己的應用。這樣幾乎大大小小的功能都能集中到一個app,不用在下載多個app,我想到朋友入職中興第一天就下載了6.7個內部app,每個app一個小功能。噁心不?

6. 釘釘機器人 webhook 接口。這是一個很方便的消息通知接口,現在我們用於生產業務的最終,變更通知等等很多方面。包括服務器監控告警通知也是使用機器人通知。

懶得再寫,反正我目前覺得在辦公領悟沒有找到能替代他的,別扯什麼TIM和企業微信,默寫良心想想,一個檔次?


DELAYNOMORE


首先要糾正你的問題,截至2019年6月30日,阿里釘釘用戶數突破2億,企業組織數超過1000萬個。並沒你說的4億用戶。


我的回答是:不能。


並不是我不看好阿里巴巴集團下的阿里釘釘,而是兩者在使用者層面上是有區別的。

阿里釘釘是專為中國企業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說明白點就是因中國企業服務管理而生,主要是幫助中國企業通過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溝通和協同效率。而微信則是騰訊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就是一款基於個人的社交服務工具。

一個是為企業服務管理而生,一個是為個人社會交往服務而生。微信已成為個人社會交往的普遍使用工具;而阿里釘釘則不然,目前只為企業個人用戶服務,也就是一款企業辦公使用的管理工具。


釘釘用戶,應該說100%是微信用戶,但反過來,微信用戶並不全是釘釘用戶。

截止10月份,微信及 WeChat 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 11.51 億;截至6月份,阿里釘釘用戶數超過2億。


阿里巴巴與騰訊的競爭從未有過停止

騰訊一直是個人社交領域的老大,從QQ到微信。馬雲也知道這個點,如果再做個同類產品與騰訊競爭,未必有勝算。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和部分互聯網企業也在做同類產品,效果怎樣,我們作為用戶都清楚。

中國移動“和飛信”、羅永浩的聊天寶(原名子彈短信)、中國電信“翼信”(原叫翼聊)、網易和中國電信“易信”、中國聯通沃友;這些產品可能你聽說過,但大多數沒用過。

馬雲也看到這一點。不如做個不同需求的產品,與QQ和微信不同。因此釘釘應運而生。由於兩個產品處在用戶不同需求上,因此避免了產品的直接競爭。


因為企業用戶也是個人用戶,反過來,個人用戶未必是企業員工。針對企業員工來講,工作上用釘釘多,但生活上更多用微信。因此說,阿里釘釘和騰訊微信在用戶數上無法一爭高下!


你如何看?



阿哥說科技


並不能。

釘釘雖然具備即時通訊的功能,嚴格來說並不算社交工具,更像是職場工具。

如果用戶多,可以加好友,發信息就可以成為社交工具,就可以撼動微信的地位,阿里巴巴有更好的選擇,支付寶和阿里旺旺。

但是,阿里巴巴作為電商巨頭,產品設計有自己的特色。阿里巴巴在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業務上,大多數做得不怎麼樣。包括釘釘在內,用戶是多,但是口碑並不太好。因為阿里巴巴的直接服務對象是企業,是管理層。阿里巴巴的推廣思路也是企業推廣,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讓企業去推廣。

正如阿里旺旺成為阿里系網購專用溝通工具,支付寶只能是理財工具,釘釘很可能會成為職場專用的通訊工具。

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的這些重量級應用都是生產工具,而不是社交軟件。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玩的。

而微信是什麼?最普及,最通用的社交軟件。差異化的定位帶給釘釘快速崛起的機會,也決定了釘釘成為日常社交軟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就我們日常使用的微信來說,釘釘跟它完全不是同類,也不能一較高下。當然,為了遏制釘釘和阿里巴巴,微信倒推廣起企業微信來了。不過,正如我不看好釘釘殺入微信的主陣地,我認為企業微信短期內無法對釘釘構成威脅。

所以,就讓他們各玩各的吧,別一較高下了。


毒舌好心人


釘釘是由阿里巴巴集團於2014年1月籌劃啟動,由阿里巴巴來往產品團隊打造,專注於提升中國企業的辦公與協同效率的多端平臺,釘釘因中國企業而生,幫助中國企業通過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溝通和協同效率。

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 ,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微信是騰訊為移動互聯網專門打造的一款社交平臺軟件,最早可以看成是QQ的閹割版。

兩個平臺的定位不同,一個定位企業一個定位生活社交,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佔據了壟斷地位,目前釘釘的用戶超過4個億,而微信用戶已經突破10個億,是中國用戶量最多的APP。釘釘和微信分別在企業和個人社交領域做到了極致,以至於在用戶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就像很多人認為所有平板電腦都叫ipad,ipad就是平板電腦的代名詞,兩者已經融為一體;只要是搜索就用百度,百度就是搜索的代名詞,我們要搜索的時候經常說“百度一下”而不說“搜索一下”。

這種根深蒂固思想的形成是靠長時間培養養成的,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甚至這種思想會隔代相傳,家長會把其轉達給子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企業的“護城河”。“護城河”的形成可謂是相當困難,不但需要企業決策者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超強的運作能力,還需要抓住時代發展的窗口,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毫不誇張的說放眼全國有資格說自己有“護城河”的企業屈指可數,恰好釘釘和微信同時具備了“護城河”的條件,都有不可替代性,只要騰訊和阿里在整個產品運作過程中不出現非常巨大的失誤,兩者的地位幾乎不會被動搖。

在發展過程中釘釘試圖加入生活社交的成分,比如朋友圈、動態等,騰訊也順勢推出了企業微信,但效果都不好。釘釘不能打敗微信,同樣微信也不能打敗釘釘,不僅如此在釘釘和微信的領域中幾乎不會出現一個第三者將其兩個打敗,理由很簡單:打敗釘釘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個釘釘,打敗微信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個微信。

釘釘和微信兩者雖然同是互聯網平臺,但是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定位,誰也不能取代誰。除非哪一天我們的溝通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到時會出現新的平臺,市場會重新洗牌。但這改變不是某一個人或一個企業來決定的,而是整個時代發展到某個階段才能發生,即所謂天時的出現。5G時代的來臨有可能是一次時代的改變,誰能抓住這次機會成為王者,讓我們拭目以待!


藍景源


釘釘是一個辦公通訊軟件,微信是一個社交軟件,儘管釘釘擁有4億用戶,也不能與微信競爭。

一款軟件的價值與潛力除要看用數,還要看用戶的活躍度。釘釘做為辦公通訊軟件一般是工作打卡才用,其它時間用的不多,用戶活躍率不高,而且微信本身是做為社交軟件,早中晚用戶活躍度都很高。

從活躍度這點來看,釘釘是比不過微信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