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每次考完试都说自己考得不错,结果拿到成绩后跟他所说的大相径庭,怎么回事呢?

用户104710260169


不请自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孩子考完试都会出现这样的感知错误,以为自己答的还不错,可成绩一出来结果却和自己想象的差很远。大人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不外乎这几种情况:

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多题目都是平常见过做过的,就认为自己一定会做。但其实做是做了,但结果却不对或不全对。还是象以前做作业一样又做错了,基础知识掌握地不好,没有记到心里。误以为完成了没有空的就是正确的。孩子年龄小更是容易判断失误;

二、粗心大意。看到题目简单就心浮气躁,没有仔细读懂题意导致原来可以做对的题目都做错了。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的,所以要养成做完后检查的好习惯。避免这样的情况过多的出现;

三、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好的字体和整洁的卷面会让改试卷的老师心情愉悦,愿意给高分。而反之就很吃亏。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横平竖直,字迹工整,不乱涂乱画。

如果是孩子怕考得不好受到打骂而故意撒谎就要引起重视。不能一味的指摘孩子,而要多和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理解和相信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时没有考好没有关系,经常查漏补缺,迎头赶上就可以了,你说呢?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希望能帮到你。欢迎关注交流点评。





穆瓣草籽


本人老师,愿意为你分享我的看法。

以我多年的经验,每次感觉考的都不错的,一般是以下两类学生,第一对知识学习一知半解的学生,第二对考试没有敬畏之心的学生。

第一类学生,实际压根就不清楚自己做的每一道题是否正确。

本人带过很多学生,每次考试下来都会问孩子们考的如何?那些尖子生一个个皱着眉头,说我这个错了,那个错了,因为人家知道自己做的题是否正确。相反那些中下等生,什么时候问,都是还行,感觉还不错。

很多孩子,学习的时候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会认真听讲,所以对很多题一直是一知半解,并不清楚为什么是这样?考试时,也是凭感觉答题。

第二类学生,就是平时所说的,粗心大意的家伙。

这些孩子对学习对考试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一道题可能只读前半句就开始做了。平时老师看的紧,态度端正点,成绩还可以,大考试,老师不在身边,完全为应付考试而答。态度极不端正。


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平时学习扎实,知识掌握牢固,不太可能出现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的现象。

优秀的学生就算再失误,也很少考70多分。相反那些经常考70多分的学生,想一下考90多分,可能性也极小。


你的孩子可能属于第一种,知识压根没掌握牢固。

这类学生一般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同样的题,问法变一下可能就不会了?换个说法可能也不会了,说白了,就是知识还没掌握。

第二:不善于深入思考的孩子。

对于某些题,就算经常失误,也不去研究是什么原因?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

这类孩子也不是没救,家长可从下面两方面做起:

第一:帮助孩子整理错题本,反复研究错题,反复做。

最好隔一段就做一次。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思维的盲区,需要不断强化巩固。

第二:让孩子学会讲题。

每纠正一道错题,让孩子讲一遍,只要孩子能条理清晰的讲下来,就说明真正理解掌握了。相反如果吞吞吐吐讲不下来,就算作对,也属于瞎蒙,并不真正懂。

只要这两件事能坚持做下来,孩子的成绩一定会有很明显的进步,你可以试一试。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人生如梦LLH


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都会有考试之后,成绩还没出来之前,会觉得自己考得不错,但是成绩一出来就发现差了很多,究其原因,大抵如下。

01 知识不牢固

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很重视她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加强。因为题量少,所以每一次的练习或是家庭作业,我都会把错题抄下来,然后再让她去做。一遍一遍,直到她完全做对为止。这样一来,基本就没有什么知识遗漏点,一般都是满分,当然偶尔也会扣点分,但影响不大。而我观察了一下她的一些考得不太理想的同学,错的也不是什么难题,好多都是因为记不准而引起的。

孩子上了初中,数学成绩不太稳定。从未打过满分,120分总分最高考过117分,考得不理想时也会有一百零几分甚至九十几分,这是让我最担心的。有时看她理解不好,就自己去学习她们的初中课程。我有二十多年没看初中课本,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搞懂“比较绝对值大小”的这个问题,我自己反复看书,上网查资料,搞了两三个小时才搞懂。然后把与之相关的练习都做了,错了更正再重新做,比我自己当年学习还努力。如此一来,只要遇到和这个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基本是没问题的。

但是现在孩子大多缺少一种反复钻研的精神,遇到问题不求甚解,定理公式记忆不牢固,打开书都知道,把书一关上就模模糊糊,导致了看似各个题目都会做,其实很多都有问题。

建议: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先重质再重量。欲速则不达!首先家长不要急,对于孩子要有耐心。有一个观点叫做99%=0。一个知识点如果没有完全掌握就等于没掌握。毕竟在中小学阶段的知识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它们都有一定范围,所以只要我们不断去反复巩固,直至每一个点都滚瓜烂熟,就一定能战胜每一个难关!当然现在我和孩子也在为之而努力。

02 解题格式不规范

有很多孩子考试结束后答案都正确,就是分数比预期要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省略步骤,或是使用自己的语言,不规范。而很多数学或是物理等理科科目是有步骤分的,哪一步不到位,就会缺失步骤分。有一些文科科目的题目,可能老师会把关键词写黑板上,有时因为字数太多,为了节省时间,其他的表述就口头带过。所以有些学生也是一样,写几个关键词在卷面上但是如果没有符合逻辑的表述是得不到高分的。我女儿其实文科基础不错,阅读量大,拿语文来说,每次因为考试回答问题时惜墨如金,150的总分一般都在120分左右徘徊。这次考前我特意提醒她答题要规范,可能听进去了,这次期末语文拿到了全年级最高136分。

建议:去找高考、中考或是小学毕业考试所给出的标准的,规范的答案。不仅仅是看看而已,自己失了分的地方一定要抄写至少5遍以上,还要理解,牢记心里。考前提醒自己规范答题,这完全是非智力因素,只要重视是会有很多收获的。

03 书写潦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已经被很多同学忽视。有些同学不仅字写不好,还涂涂改改,东一个箭头,西一个框框,这就给老师不好的第一印象。老师一看作业或是试卷至少是几十份,甚至上百份;到了高考用成千上万来形容老师看卷的数量是毫不夸张。将心比心,有时看到一些稀乱的试卷连看下去的兴趣都没有了。你的答案还要老师东找西找,十几分的题目给你少一两分也无可厚非,如果六、七科的话,就会有一二十分的差距甚至更多。值不值?这笔帐大家都会算。

建议:这个问题其实跟答题规范出现的问题一样,都是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减少问题的出现。字好不好看可能有天赋或能力的因素存在,但工整清晰完全是态度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忽视。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孩子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如果把上述三个问题先解决,我相信孩子一定会有进步!


西点玄星


我家孩子在读高中前也有类似状况。每一次考试之后都会高估自己的成绩。小学的时候考完了都会和我说能够考300分。初中的时候自己预估成绩都要比实际成绩高20分左右。

经过我仔细观察和分析,我觉得造成孩子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学习知识不够严谨,不仔细,没有深究。每次孩子考完试回来在看他试卷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出错的问题不是他不会,而是他打的答题不严谨,所用语言不规范。特别是在初中物理化学实验题部分,必须用书上严格的书面语言回答,但是孩子却用了自己话语来回答,意思没有错,但判卷是不会给分的。科学是严谨的,不能容得半点马虎,也不能有任何偷懒。

第二。就是孩子的计算。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题目上,可能孩子对于答题的思路有,式子也写对了,但是,计算出错。这样孩子的分数也会大大打折扣。可能孩子自己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第三,就是孩子的卷面字迹潦草,卷面不工整,影响孩子的得分。有的时候孩子涂抹严重,这画一道,那抹一笔,试卷极其不工整,老师都无从去找答案这样极大影响孩子得分。


东方一抹红98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家也是一个男孩,现在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就读于一个竞争力较强的私立学校,和题主孩子一样,每次考试回来总是兴高采烈,以为考得不错,往往分数一出来就傻眼,我倒是淡定,但常常忍俊不禁,因为他的口头禅是:老师出题怎么这么坑啊。

孩子考试分数不高,最大问题就是粗心大意,尤其是男孩子

我大学是学物理的,就拿初中物理说事。孩子初中二年级二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物理成绩竟然都是B,平常我也没有管他,这时我倒是急了,仔细分析了他的答题试卷,发现都是审题错误,孩子妈妈强烈要求我暑假给孩子补课,其实我也没有给他复习太多知识内容,因为我发现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全面和牢固的,只在审题上严格要求他,不要急着动笔,先把问题看清楚。这样严格训练了一段时间,确实有很大改善,并且举一反三,覆盖到其他科目,一个暑假,入学考试班级排名提高了十几位,班主任老师非常惊奇。

所以建议题主,一定先从培养孩子的细心仔细开始,要从根本上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准备错题本,避免重复错误

我们都有一个通病,老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对于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很有必要。把错题记下来,时常看看,反复记忆后就不会再犯错了。开始孩子有些反感,认为没有必要,还推说时间紧,重新抄一遍题目要花很多时间,那好,我给你拍照并打印出来,分科目用资料夹装好,孩子才乐意接受了。

要鼓励孩子的自信

孩子也希望考个好分数,每次考试都是信心满满,但分数出来往往备受打击,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并鼓励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心理阳光,孩子才能保持阳光的心态,这个心态对孩子很有利,千万记住,不要埋怨孩子。

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我们还是要采取办法,告诉孩子,不能好高骛远,一定抓住课堂,复习基础知识,不到万不得已 ,不要轻易让孩子校外补课,方法没有掌握好,校外补课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补课机构的拔高教育反而对孩子不利。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升学早知道


题主所说的自己儿子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

从一个班里看,每次考完试后,孩子们出来,在家长问考的怎么样时,大多数孩子都会回答:很简单、我都会!看他们高兴的神情,家长也高兴,不过成绩出来,自我感觉很不错的孩子之中大多成绩也就是平平而已,和他们自我感觉的很好还是很有一段距离的。

追究其中的原因,大致有几个:

1,孩子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对于考试中的内容,一般都是孩子们平时学习过的内容,在考试时,学生都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是每个人掌握的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记忆的清晰度也不同,比如'小题大做”这个成语,很多孩子会写成“作业”的“作”。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这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中。

2,孩子平时学习的习惯不够认真。

比如有的孩子高兴的时候写作业很认真,也很快,对的也多,不高兴的时候,就懒得写,就是写也写的很马虎、很慢。对此,家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写完就得。这样的孩子自然不容易把学习做为一个值得认真的事情去对待。

平时就想着快点写完就好,考试时也自然容易有这种想法,只求做完,没有考虑到做的对与不对,慎重的态度就无从谈起。

3,孩子的自我认知还比较简单。

小孩子的玩心比较大,想的也简单,做完了就是做完了,对与不对,先不说它,反正自己以前见到过,自然会做对的。所以在考试之后,家长问起的时候,感觉良好,都学过,熟面孔,他把题目当做了朋友,可惜题目没有把他当朋友。

综合以上三种原因,导致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快乐庭院


孩子说他这次没考好,那就是真的没考好,孩子回来说考好了,那也不一定就是真的考好了。



1.题目见过,但不是完全一样

有一部分孩子考完会说,这次卷子太简单了,题我都做过,但是成绩一出来傻眼了,和自己之前估计的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因为题目的条件或者问题和他做的题不是一模一样的,是一道变式题,但是孩子还是按之前的方法去做了,没仔细思考导致出错。



2.粗心大意

好多孩子在拿到试卷之后,就会说这些题我都会做,就是粗心了。

有的是难题都能做对,就是简单的口算,笔算,每次都丢分。还有的是应用题审错题了,看错数字了,填空题忘写答案了。

总而言之,由于粗心丢分的孩子比比皆是,都是因为写完不检查或者检查不仔细造成的,我家孩子之前也是这样,后来我告诉她,每次答完题后,在她认为绝对正确的题前面点一个小一点,提醒了这么几次之后,孩子粗心的毛病改善了不少。



3.自我感觉良好

有一部分孩子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考的怎么样,每次把卷子填满了,就觉得自己考的不错,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我都写的满满的,别人都还有不会填的题呢。

然后家长一问,自己还自信的不行,就觉得这次不是满分也99呢,结果试卷一发,有些题一开始就错了。



不过话又说出来,既然能有自己考的不错的感觉,那也有考的好的实力,一定要改正粗心的毛病,养成检查的习惯!


阳阳爸说教育


这个问题是在是太常见了,不仅仅是孩子自己,连同我们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考试感觉挺好的,挺简单的啊,可是试卷发下来就傻眼了,不仅仅傻眼了,而且要捶胸顿足的感觉啊!

最近期末考试,很多老师都会随堂复习,通过测验来检测近段时间的复习效果。很多孩子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的情况。

【1】粗心大意型。

试卷虽然比较简单,可是孩子粗枝大叶,没有注意到题目上的小小的陷阱。例如,数学应用题中的题目长度单位是厘米,最终答案是米。这个很细节的地方就需要孩子仔细看题,最终答案必须进行单位换算。可是,由于题目太过简单,孩子没有留意到这个细节的地方就以为做完了,这个就是分数不高的原因。例如英语中的everyone 在英语语法中指的是每一个人,紧跟的动词或者BE动词都是用单数。很多孩子都会忽略这样的问题,导致用了复数。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这些错误其实并不是孩子对知识点不熟悉或者没有掌握,只是粗心造成的失分。


【2】基础不牢型。

有一些孩子知识点掌握不牢,没有用心地记住知识点,半桶水的程度。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就需要从试卷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例如,数学中的填空题,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如果这些题目是孩子失分的关键点,那么就基本可以说孩子的对知识点的把握还需要加强。


【3】书写不规范。

有一些孩子平时做作业都是迷马马虎虎,态度不端正。作业很潦草。那么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那么必然就会扣分严重。书写其实最体现一个孩子的态度,如果孩子的态度非常端正和认真,那么作业很工整很整洁的,考试的时候也是如此,出错的机会就不会大,自然成绩稳定和令人满意。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家长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辅助孩子,以提高成绩。

【01】平时严捉孩子的书写。


书写的重要性和对提分的快速在数学和英语这一门课的体现是最直观的。我今年带的学生,就特别明显。刚开始,整体的书写特别不满意,那么第一要做的就是严捉书写。画图,列竖式严格用尺子,应用题解答必须按照列式,竖式,单位,回答,格式整齐划一,达不到要求的重写直到老师满意。一个月的时间,无论是作业的质量和考试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书写只是一个切入点,我们需要捉书写来端正孩子的态度和做事的认真劲,只有这个出来了,孩子才会真正地重视学习,尊重知识。

【02】引导孩子做作业先思考在落笔。

很多孩子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只要看一眼试卷就觉得简单,Bingo ! 爽,下笔如有神助啊!可是不知道,正中出题者下怀!掉入一堆陷阱。我再平时教育孩子,在做作业或者做题时,一定要冷静看题,先对自己打几个问号?这道题的考点在哪里,有没有陷阱呢?多问几个,然后再下笔。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提醒孩子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的,毕竟这是违法孩子的天性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养成了习惯之后,就基本解决了粗心,审题不清的问题。


【03】做完作业先让孩子自己检查,父母再去看一眼就可以。


现在的学习孩子累,家长也累。孩子刚刚做完作业,家长立马就去帮助孩子检查,生怕看漏了一个标点符号。其实,我们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父母再去看,培养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考试才会自觉去检查。有时候,看到一些孩子考试距离结束还有一段时间,居然发呆了,都没有自我检查的意识。这就是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希望以上的建议可以有用。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过程,就是升级打怪的一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好的。


正壹富华老师


我只想说这个孩子的自我感觉良好。但自我感觉和最终的考试成绩,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不了解。


根据题主的描述,我认题主是位“顾问型”家长,只是有空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只关注最后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看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仅凭孩子的一面之辞,来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



如果说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时候,家长就应该帮孩子理性分析自己的得与失,为孩子查漏补缺。反复几次后,再遇到考试,孩子也不会不等考试成绩出来,就对家长表达自己的良好感觉。感觉往往是不准确的。


二、孩子的学习太差,不正确地判断一道题的对错。


孩子认为,我只要写到卷子上就行了,就认为自己考得不错。但孩子不知道写到卷子上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太差,分辨不出一道题的对错。只要卷子上有空白处就往上填。


我们学校有位小朋友告诉老师,“我都写上了,但阅卷老师就给我82分,不给我100分。“”


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个别孩子,总会把试卷的空白处都写上字,但没有几个是写对的。说白了就是孩子的基础知识太差,不能正确地判断一道题的对错。


三、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蜻蜓点水,好多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深入地进行思考。


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孩子,智商不存在问题,脑子聪明,不管什么知识,只懂得皮毛,只要老师进行深度追问,他就支支吾吾的说不上来


这种孩子对好多知识点,只记前面一点,后面的知识就不管了。其实就是没有把学过的知识学懂、学透、学深。


正因为如此,在考试的过程中,孩子拿到一道题,不认真读题,就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把来进行解答。从而导致自我感觉良好。而考试成绩较差的状况发生。


结束语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学习中存在的优缺点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了如指掌不要让孩子答卷感觉良好,而学习成一般的现象,遮蔽了家长的双眼,让家长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木爻木大说教育


我教过小学、初中、高中数学,见过这样的现象大多出自小学阶段。

特殊的年龄段

1.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在懵懂期,性格豪放不羁,活泼开朗,聪慧有加,自信心爆棚的阶段。简而言之,认知有限,自律很弱,心智不成熟。

2.辅导中低段的小学生,基本会为课堂纪律问题耗费很多精力。他们随时会听不进去,随时会走神,有的会跟你玩躲猫猫,有的会打瞌睡,有的满地爬,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3.正所谓无知者无畏,自我约束力又很弱,又处在溺爱期,关怀备至,言行举止会比较轻浮骄傲,在我的认知中是有一批小学生是这样的。于是他们往往在简单的卷子中也不能够考满分的,也经常欺负让自己不舒服的同学,还满脸都是别人的错,而听不进任何批评教育。

考试不够努力缺少畏惧之心

再说小学阶段的考试,时间基本都是充裕的,凭着自己的聪明劲很快就做完了,后面还有大把的时间,于是胡乱检查一通等待考试结束,非常高兴、自信满满的离开了考场。等成绩出来就很容易大相径庭,特别是数学,只要坑多,立马考砸,出现惨不忍睹的成绩。而那些少数考满分的学生并没有多聪明,只是对考试有着虔诚之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答题,丝毫都不随意,丝毫都不怠慢,努力到考试结束。我经常问那些考满分的学生,他们在考试期间非常认真,检查是一遍又一遍,哪怕是非常肯定做对了的题,只要还有时间还努力想另一解法来做一遍。



不好回答的问题

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家长,作为老师都是十分关心的,都想早一点知道大概的情况。可是一问起,孩子为了那点自尊心或者平时被夸奖的心都会往好里说,其实自己并不清楚,说过之后还会隐隐担心。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好回答,因为没有准确的分数,还有考得好于坏的标准,也没有很好的耐心去估分,知道错一题那就是仅仅错一题,其他都对的心理状态。

总体来讲,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大多出现在小学中低年级,这和他们的心智、个性、认知以及所处的人文环境有关。只要再长大一点,更多的会说自己考得不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