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吗?可以说说你的体会吗?

颜色的焰火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公元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古罗马“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在治理国家方面,他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在应对叛乱方面,则采取强硬手段,发动战争,力图镇压罗马内外所有的不安定因素。他一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试图挽救罗马的颓势,不过也只是让罗马帝国实现了回光返照而已。作为一位“哲人王”,留给了世人《沉思录》这本著作。

说到马可·奥勒留和《沉思录》,就不得不提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重要哲学流派“斯多葛派”。之所以叫“斯多葛派”,是因为学派的创始人芝诺(不是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也不是那个讨论“阿基里斯与乌龟”的哲学家),喜欢在雅典集会广场的走廊讲学。斯多葛的英文是stoic,来自希腊文的stoa(走廊、门廊),后世便以此作为这个哲学流派的称呼。

斯多葛学派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人物,其中以塞内加(Seneca,约公元前4年-65年)、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约55—约135年)、马可·奥勒留等最为著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塞内加的《道德书简》,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或《手册》。

介绍完了斯多葛学派,来讲讲这个学派的哲学理念到底是什么?这个哲学流派的理念,一句话总结:想要你幸福。

好像不太具体,那简要来说斯多葛学派的起源和主张:

斯多葛派来是由犬儒派发展而来的,但跟犬儒派不太一样。

犬儒派对哲学理论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主张采取极端的哲学生活方式,是坚定的禁欲者,主张舍弃想要得到什么的冲动;还要求不能有任何过激的情绪,甚至不能有怜悯之心;对美貌的女子、声明和财富,都要主动弃绝;必须主动过着一种勉强度日、得过且过的日子。此外,犬儒派特别智慧,还喜欢用自己的智慧嘴贫,流传很广的第欧根尼要求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自己的阳光的传说,正是犬儒派的真实写照。简而言之,犬儒派就是聪明、嘴贫、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的丐帮哲学家,他们相信只有接受这样的价值观,才能控制欲望,获得幸福。

斯多葛派,抛弃了犬儒派的禁欲主义;他们虽然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可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物质享受;他们追求有限度、不过分的物质生活;相较于犬儒学派,他们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精神平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求在融入世俗生活的过程中,保持着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不断反省,进行哲学实践,是知行合一的派别。

斯多葛哲学,由伦理学、物理学和逻辑学组成。他们相信,逻辑学是人类独有的理性创造,认为懂得逻辑学,能让一个人识别他人的谬误,在辩论中更好地击败对手。在没有科学的时代,探讨物理学,观察并试图理解周遭世界,对自然、神灵和人之间的关系提供解释。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伦理学(Eudaimon)。斯多葛学派关注的伦理学,跟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伦理学还有些不同,它来自于希腊语eu(好)和daimon(精神),代表的是一种试图过上幸福生活的智慧。这也是今天绝大多数仍然在阅读斯多葛学派的著作的人关心的部分,因为他们相信,能从书中找到指导生活、消除困惑、获得平和与幸福的方式。著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巴菲特好友、合作伙伴)就是斯多葛学派的忠实信徒,智慧而务实,坚定地实践着自己的投资理念。

回到我们的问题:看过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吗?可以说说你的体会吗?

看过这本书,最近在重读。体会很难说。找一个对标的作品,可能会更好聊。以《论语》为例,这本书里面,也讲了很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求知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很多观念早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古人,是不太喜欢讨论个人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的,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智慧和集体体验。

《沉思录》则不然,作者是帝王,也是哲学家,视野开阔,内容繁多;讲述的是个人的体验,从亲朋好友的关系,到戎马倥偬的战争,到死亡、财富等的探讨,无不涵盖。这本书本来就是在他鞍马劳顿之际,写给自己来看的,用以审视自己的生活,帮助自己践行斯多葛学派的哲学理念。

简单来说,《论语》里说的,大家都明白,可却很难做到,可操作性相对差一些。但《沉思录》里的,每天读一读,更像是在照镜子,能迅速帮助自己找到平静的心态,让你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当然这样比较,可能也不太确切。这里只是一家之言。毕竟有些书,喜欢的觉得爱不释手,不喜欢的则弃如敝履。哪怕是“鸡汤读物”,受用的对象也不一样。不能因为有人因为鸡汤文而感动,就应该遭受批评。

另外,最近正在读一本小书,叫《每日斯多葛:对智慧,坚韧和生活艺术的366次沉思》(The Daily Stoic:366 Meditations on Wisdom, Perseverance, and the Art of Living)。国内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不过应该很快就会出来。

任何哲学书籍,有耐心读下来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斯多葛学派的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不作奢求,寻求平和。


文化切片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现在终于懂了,它不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曾记得,在康德的墓志铭有这么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由此可见道德法则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道理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道德这东西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领悟。之前,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直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是一本能够为那些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灵魂阶梯的好书,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就的不朽之书。-

  《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其中让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是:“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应去无谓地痛苦。既然可以选择笑,为什么还要哭呢?你应该要感谢上苍,因为你比别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够承受苦难,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光芒四射!-

  当然,在《沉思录》中,这样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细说,恐怕要耗尽我的余生。


吚哟哎嘿嗬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皮晓芳


许多年前读过,至今印象深刻。这本书是世界上唯一一位皇帝的哲学著作,非常令人钦佩。记得有句话这样讽刺权利:权利会使人的大脑膨胀。但奥勒留却丝毫未被权利冲昏头脑,在权利的中心思考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其中许多观点都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老容容1


“牢牢记住吧:人生是何等短促,何等卑微,昨天像是一滩粘液,明天也不过是一具木乃伊、一堆灰尘。所以,在这短暂的有生之年,让自己过得合乎自然吧,怡然地走向人生的终点,就像一枚熟透之后的橄榄,感谢承托它的大地,感谢生养它的枝干”---难以想象这是一位鞍马劳顿的皇帝亲手写下的人生感悟,这样的思想简直能与鼓盆而歌的庄子合二为一了,虽然他最终也没能拯救古罗马帝国,但却为世人留下这不朽的哲学巨著---这是一部写给自己的书,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的一本书,那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最为朴实无华的思想。


马贡多的奥雷良诺


它能使我心情平静,从容面对。


我确实无话可说


他教会我要学谦卑!


秋裤大爹


我的人生指导书。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达观俯视世事、世人皆平和面对。希望也可以对你有帮助。

请采纳,谢谢啦!


精卫填


没有


虚伪了真心328


在此谈谈我读《沉思录》的体会

《沉思录》一书我读了几遍,每次都是“一气呵成”,一读到底,书的哲理性太强了,十分耐嚼,读完合上书,感觉自己的理性瞬间又提高了几个层次。

《沉思录》我看的是梁实秋先生译本,翻译的相当到位,文笔流畅且哲思性强,让人读的十分舒服,如果你也打算读,建议读这个译本,相当不错。

《沉思录》的作者相当理性,看待事物十分透彻,洞察一切,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者所思所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修身、治国、平天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读到这些深具哲思的句子,可谓“幸甚至哉”。

最后,我强烈向大家推荐读一下这本《沉思录》,相信会对你的心灵有不小的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