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還是魔鬼?沙特國王的兩張面孔

很多人都有兩幅面孔,白天的時候開開心心,晚上的時候瞬間喪掉,為什麼會這樣,不過是給自己留點空間罷了。

普通人不容易,當領導人就更不容易了,沙特國王也有兩幅面孔,天使和魔鬼,就看對誰了

1

對中國的態度

薩勒曼在對待中美兩個大國的態度可謂

沙特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約佔該國外匯收入的90%以上。受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影響,沙特從2014年起出現了財政赤字,當年赤字佔GDP的比例為3.4%。2015年赤字佔GDP的比例恐將達到歷史峰值,為21.6%。這折射出了沙特經濟結構單一導致的脆弱性。

薩勒曼一直計劃將石油美元轉化為多樣化投資,以減少石油價格波動對國家經濟的影響。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提出正與其相互契合。

延布煉廠項目是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互利合作的最佳實例之一。該項目由中石化與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合資興建,在100億美元的總投資額中,中方投資達37.5億美元,實現了煉油量日產40萬桶的產能。延布煉廠的沙特化率達到80%,為當地提供了上千個管理和技術崗位。

兩國還簽署了《“一帶一路”以及開展產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及多個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體現了薩勒曼對發展與中國關係的高度重視。

對美國的態度

在沙特的對外政策中,與美國的關係是至為重要的一環。

沙特的外交政策以沙美關係為基軸,堅持“對美一邊倒”不動搖。

2015年9月4日,薩勒曼即位後首次訪美。這也是7月15日伊核全面協議達成以來沙美兩國最高領導人首次會面,薩勒曼抵達白宮之際,奧巴馬親自在白宮西翼辦公室門口等候迎接。

天使還是魔鬼?沙特國王的兩張面孔

會談中,雙方都表示將開展更密切的合作。兩國達成了包括沙特購買兩艘護衛艦在內的10億美元軍售協議。

但是期間沙特也會耍點小脾氣,表達對美國某些外交政策的不滿。

美國在中東畢竟有自己的利益,比如他最忠實的盟友是以色列而不是 沙特,所以美國的中東政策經常會影響沙特的利益。

從巴以和談不斷失利,到遏制伊朗勢力擴展的失敗,再到中東之春,中情局在背後不斷的搗鬼。

這一系列違背沙特國家利益的政策讓薩勒曼覺得,美國已不是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來依靠的盟友。

半島電視臺評論稱:“由於美國對中東地區危機介入的缺失,沙特的不滿日益增長。”

生氣的沙特國王甚至缺席了由美國發起的戴維營海灣國家峰會,令大哥大美國備感尷尬。

但是沙特仍然需要美國,薩勒曼心裡很清楚,在中東,沙特暫時還是隻能當小弟。

2

在中美面前自認小弟的沙特一轉身面對中東其他國家就是另外一副面孔了。

作為中東地區最為重要的兩個國家,宗教矛盾和地緣政治博弈構成了沙特和伊朗的多年交鋒。

伊拉克戰爭後,什葉派在伊拉克取得實際領導地位,伊朗由此獲得了對伊拉克內政空前的影響力。伊朗通過“伊朗—真主黨—哈馬斯”三角關係和伊朗與敘利亞聯盟,不斷對阿拉伯世界進行擴張,謀求在中東,特別是海灣地區的霸主地位。


天使還是魔鬼?沙特國王的兩張面孔


薩勒曼即位後,更感到伊朗的威脅。

在敘利亞問題上,雙方繼續齟齬不斷,於沙特向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提供援助,伊朗則一再指責“沙特支持恐怖分子

在黎巴嫩,伊朗支持同為什葉派背景的巴沙爾政府,併為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武裝提供武器和資金援助。

在也門問題上,薩勒曼組織包括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多國聯軍進行空襲,支持遜尼派哈迪政府,打擊親伊朗的胡塞武裝,、

2016年年初,沙特以恐怖主義罪名處決了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在內的47人,沙特駐伊使館遭示威人群衝擊,兩國因此斷交。

總之,為了爭奪中東霸主地位,沙特與伊朗大打“代理人戰爭”,就差沒有直接交火了。

而沙特和伊朗兩國持續緊張的關係,對於中東地區本已嚴峻的局勢產生嚴重的影響。這也為地區反恐努力投下陰影。地區局勢的惡化使“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得到喘息機會,這也是中東為什麼恐怖主義勢力興風作浪,趁亂坐大的主要原因。


天使還是魔鬼?沙特國王的兩張面孔

3

所以,很明顯,對待中美這樣的大國,薩勒始終以逢迎為主,對外同地區的伊朗,則堅決打擊,兩幅面孔的背後,其實都是為了自家的利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