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我們平時有理財的必要嗎?

GU事說


首先說一下我的觀點:日常生活需要理財。

理財不等於過度節儉。通過理財,可以提高我們對生活支出的規劃,趨向理性消費,遠離衝動消費和過度消費,在保證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合理消費。

理財可以增強抗風險能力。現代社會是個高速發展也風險頻發的時代,許多突發狀況是在我們的日常預料之外的,在這種情況,一定的理財基礎可能增強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我學會理財以後,不僅學會了管理收入支出、規劃生活,更從中得到了自信和從容。


了了兩三事


當然是有的,但一定要科學理財。

要知道,我們已然進入了一個資本報酬率高於勞動報酬率的時代,單靠工資獲得收入是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財富自由的。

我們假設一個一線城市普通白領,每月工資1萬2,減去日常基本花銷,結餘在3000左右。

假如他每個月拿出結餘的三分之二,2000元,去理財,預期年化收益能夠達到10%,然後剩下的1000元放在銀行。

但如果他不理財,把3000元全部放在銀行卡。

我用藍色和橙色兩種顏色對比了一個這兩種選擇結果:

藍色是理財的結果,黃色是銀行存款的結果。10年、15年、20年,隨著理財年限的增加,結果確實是非常不一樣。

財,是要理的,數據說明了一切。,但要以一個正確的姿態來理財,千萬不要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來理。因為複利效應才是理財保值增值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要做的是放下焦慮,去挖掘我們喜歡、擅長的領域,不斷做大我們的本金,然後利用複利效應去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為什麼說一夜暴富很難?因為進場的時間,你不一定能拿準。看下圖:

這張圖是中證500指數從2007年到2017年的每年收益情況。如果你從2016年進場,到2017年離場,妥妥的虧。進錯了時間,一夜暴富只能是黃粱一夢。

但如果再把時間拉長來看,從2007年到2017年,這11年間,中證500的年化收益折算回來是11%。所以說,複利可以讓我們的本金在一個時間週期中,找到一個可以持續獲得的合理收益率。同時,通過耐心的等待,可以換取本金的成長空間。而且隨著時間的拉長,複利效應會越發的明顯。

所以說,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是不對的。複利真正的核心其實是在於時間。

如果說被高回報率撩撥,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想著上槓杆,想著一夜暴富,快速在這一波牛市中去完成財富積累,這樣很可能會陷入在短時間內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泥潭裡。

而,對過高的回報率追求,容易導致被騙、虧空、債臺高壘……

真正的明智的做法應該是追求財富穩步增長,平衡好回報率和時間。


且慢管家


理財肯定有必要,因為不理財的人比不理的人生活更富足,在未來更能抵禦不確定風險。理財的重要性有以下幾個:

第一,積累財富,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你是一個工資薪族,你每個月攢下你收入的10%-30%左右,幾年後你就會有一筆比較大的資金,可以用來結婚、買房首付、買車首付、失業、生病、家裡人生病急需要一筆資金,還可以作為一筆創業的啟動資金,如果你不理財,幾年後,你一無所有,這就是理財的作用。

第二,抵抗通貨膨脹,讓財富保值增值

如果你有一筆比較大的閒錢,如果你不理財,放到銀行,會貶值,特別是放在銀行做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才0.3%,但是每個通貨膨脹率會高達7.5%,所以你必須讓你的錢生錢,不說收益要達到7.5%每年,至少達到5%這樣吧。有投資理財經驗的人,還可以做到10%以上,完全可以跑贏通貨膨脹。比如買開放式偏股型基金,買股票等。

第三,養成科學科理的收支習慣

學會理財的人,一般是財商比較不會理財的人要高,他們懂得如何用有限的收入合理分配,讓生活過得滋潤,富足,安心。每個月開支用去哪裡,他都會規劃得很好,不會因為缺錢,而手忙攪亂,這樣的人養成這種習慣,他以後開公司還是自己創業,都有一定幫助,因為他能管理和掌控自己的財務狀況。


以上就是理財的三個重要的作用,

理財有道,看雪之道,幫助更多朋友學會理財,回答對你有幫助,點贊關注,每天都有新彩內容


雪之道理財


如果沒用好的投資項目,也沒有買房或還房貸,就有必要理財。

我因為沒有買房,單身也開支不大也不懂炒股,錢一般都存在餘額寶裡。

但隨著七日年化利率越來越低,放入餘額寶裡就不太合適,目前我的理財方式把錢分了4部分:

1、一部分放到餘額寶;

2、一部分放入朝朝盈;

3、一部分是買貨幣基金,一般小於5w的買這個,利率3.5-3.7左右;

4、一部分固定期限基金,如限額5w、10w等30、60、90天相對利率高的,如3.95~4.1左右。

錢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前2個是隨時可以應急使用,後兩個是為了合理理財。

你可以參考我的方式,如果你要是有好的投資或炒股能力,也可以試試。


蕭遙吟


理財應該是一個廣義和狹義的概念,廣義上的理財,應該是指如何更好地花好自己手上的錢。狹義的理財,應該就是指你去銀行存錢的時候,工作人員對你眉來眼去問你要不要做的那種理財。像什麼基金,股票,保險,餘額寶,甚至投資等等等,都是理財的一種。

 

如果你是指廣義上的理財,那當然有必要,再怎麼瀟灑,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當然不能亂花。

 

如果你是指狹義的理財,這個就要看個人的具體情況和需要了,有多餘的錢,想通過這些錢賺更多的錢,或者想要讓手上的錢能更好地對抗通脹,當你有這些想法的時候,理財自然就會發生。

 

另外我想趁這個機會講講房子,在這個房價主宰了大部分人命運的時代,講起理財,其實就是買一套房子,大家好像都很相信,買房子就是最好的理財,第一是因為升值,第二是保值,再次也能抗通脹,但是,買房子真的是最好的理財嗎?

最近在博鰲論壇出來一個觀點,我覺得挺有道理的,他說:房子是會舊的,鋼筋水泥是有壽命的,幾十年後會被拆掉,房子不是你的財富。

房子與理財並非正相關的關係,很多人接收回來的“買幾套房子就能高枕無憂”的想法其實是“瘋狂的”,因為房價隨便“瘋漲”是一個時期內的非常態表現,當潮水退去,那些裸泳的終歸還是會浮出水面。

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一個零利率社會,資本的力量並非那麼萬能,力量最大的還是人自身的價值,勞動力的價值,聰明才智的價值,老土點講一句,人生最好的理財,就是對自我增值的不斷投資。江湖上不是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嗎?說是,猶太人會對自己的後代從小就灌輸一個觀念:知識才是別人拿不走的財富。





陸以外


這個問題也許我的回答也是沒有必要。 但近兩年我自己遭遇一系列問題才知道平時有一個好的理財計劃是多麼的重要。 無論你現在能掙多少都拿出一部分來理財。 也許會一時感覺有點困難。但到你真得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會感到慶幸自己有這個好習慣的。


搞了耍了


我覺得當然有必要,因為每個人賺到的錢都是有數的,如果不加以管理,很容易入不敷出,如果好好理財,能讓有限的錢發揮出最大價值,比如十萬塊你扔在銀行卡里隨便花,買了一大堆可有可無的東西,而如果你存放在理財裡面,每天都能有十多塊的收入,集腋成裘,雖然錢不多,可是也能解決生活吃喝基本問題


包小毛1


首先,得看個人意願,是否有強烈的理財心理。其次,理財並不是說必要,而是說它能夠使你更好的規劃自己的財產,對自己的資產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就我個人而言,我也是比較喜歡理財的,但是缺乏理財的頭腦,所以就選擇幾款比較穩定的,風險小的理財項目。所以,我覺得是否理財看個人需求。


用戶9606519566293


來悟空問答的絕大多數都是普通老百姓,草根階層。在這裡咱們就不扯那些千萬富翁和中產階層理財的觀點和技巧了。

所謂大道至簡,大巧若拙。

對普羅大眾而言,最簡單也最安全的理財就是:量力而行,量入為出,開源節流,知足常樂,現金為王。總之,不懂的那些財富金錢遊戲,堅決不去做,千萬不能幻想一夜暴富,貪圖高息!


小剛哥說教育


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