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在中國,有一部電視劇,可以說陪伴著我們很多人長大,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西遊記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唐朝的三藏法師玄奘。

唐僧對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千百年來一直深入人心,他除了對中國佛教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外,也對中國書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唐三藏


一、唐三藏與《心經》的故事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全文260字,高度濃縮了《大般若經》20萬項、640萬句的精要。

1、《心經》的來源

《心經》是西元前1世紀貴霜帝國的一位僧人寫的,據記載最早在公元200~250年被翻譯成漢語。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玄奘西行,到達中印度的摩揭陀國王舍城,在當時非常出名的“那爛陀寺”學習佛經論典,貞觀19年(公元645年)返回到達長安,帶回了很多佛經,其中就有《心經》。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就記載了玄奘大師和心經的故事。

唐玄奘西行經過蜀地時,遇到一個老和尚,老和尚身上長了瘡,臭不可聞,唐三藏心生憐憫,給了老和尚衣服和食物,並照顧老和尚直到他身體痊癒。

分別的時候,老和尚送給唐玄奘一本梵文經典表示感謝,這部梵文經典,就是著名的《心經》。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2、唐玄奘翻譯的《心經》為什麼流傳最廣?

在唐玄奘翻譯《心經》之前,東晉後秦時期的鳩摩羅什早已翻譯了《般若心經》,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全文共298字,比唐玄奘的翻譯版本早了200多年。

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在唐朝之前已經流傳了200多年的時間,按理說要比唐玄奘的譯本流傳更廣,但事實是到今天為止,唐玄奘的譯本影響力遠遠超過了鳩摩羅什的譯本。

唐玄奘《心經》譯本,總計260個字,文字簡潔,容易誦讀,就算是不識字的人,也能通過口口相傳,讀來朗朗上口。

其實《心經》的譯本多達14種之多,常見的有7個版本,但唐玄奘的譯本卻是最為常見,字數最少,最簡潔的版本,也是流傳最廣,最為被大眾熟悉的版本。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為什麼唐玄奘的譯本《心經》能在這麼多的流傳譯本中脫穎而出呢?

  • 它字數最少,非常的簡潔
  • 文字誦讀朗朗上口,口口相傳容易記住傳頌
  • 高度濃縮《大般若經》20萬項、640萬言的精要

這260字的濃縮《心經》,一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大乘佛教經典。

不管是誰最早翻譯了《心經》,也不管有多少種譯本,唐玄奘的《心經》早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心,千年以來,被人們傳頌,更是受到歷代書法家的喜愛。

二、《心經》與書法家的相遇

自唐以來,這部《心經》可以說是受到歷代書法家的喜愛。

為什麼這麼說?

喜歡書法的人會發現,自唐以來,《心經》似乎成了每位書法家的必寫作品。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1、為什麼《心經》會受到那麼多書法家的喜愛?

  • 《心經》書寫簡潔

《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篇幅最短的一部經典著作,全文才260字,而且文字簡單利於書寫。

  • 《心經》譯文精妙,內容深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它就出自《心經》,因為它讀來順口且優美,即使很多人不懂他的意思,也能流傳開來。

《心經》是大般若經精華,包含了佛教的核心內容,成為很多佛教宗派共同修持的經典。

這種簡單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也許就是老子的“大道至簡”吧!最深刻的哲理都藏在最簡單的事物中。

  • 心經與書法一樣,都是一種修行

“沐手抄經如面佛”,抄經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

《心經》的楷書書法非常常見,抄寫楷書心經,需要平心靜氣一筆一畫書寫。

書法與心經都是一種尋找內心的修行方式,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書法與心經的結合是對人心慾望和執念的一種解脫,急躁或是心境不平和的人是寫不好書法的,也無法感受心經的力量。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2、歷代書法家的《心經》作品

唐朝開始,心經與書法像兩兄弟,相互扶持,攜手走過歷史的風風雨雨。

我們常見的歷代書法家都會有《心經》書法流傳於世。

唐朝貞觀九年,79歲的“楷書四大家”歐陽詢,在白鹿寺寫下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心經》。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歐陽詢《心經》書法局部

在宋朝文壇有著極高的地位的蘇軾,他的《心經》小楷骨勁肉豐,也是難得一見。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蘇軾《心經》書法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蘇軾《心經》書法

據說從北朝開始,寫《心經》用的都是楷書,但元代的趙孟頫卻寫了行書《心經》,趙孟頫寫了不止一部《心經》,現流傳常見的是他寫給元代高僧中峰和尚的版本。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趙孟頫《心經》書法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趙孟頫《心經》書法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趙孟頫《心經》書法

明朝書法家文徵明,一生寫了很多部《心經》書法,現在流傳的有他34歲、53歲、73歲的時候寫的《心經》書法。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同為明朝書法家,也是文徵明好友的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的《心經》書法,在13年“明清近代書法”專場進行了拍賣。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祝枝山《心經》書法

明朝崇禎六年,董其昌寫行書《心經》時已經78歲,這時候他的書法已經自成一家,在質樸自然的變化中獨具風格。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董其昌《心經》書法

到了清朝,《心經》更是受到皇帝的喜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心經起到了推廣作用。

康熙在位61年,現遺留下來的手抄心經快800篇了,當然乾隆也非常喜歡抄寫《心經》,不同時期他的《心經》書法筆墨也會有所不同。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乾隆《心經》書法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乾隆《心經》書法

3、集字《心經》書法

因為大家對心經書法的喜愛,所以有很多前人的集字《心經》書法出現。

這些集字《心經》書法也很受大家喜愛,例如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米芾、孫過庭、智永等人的《心經》集字書法。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心經與書法的傳承

心經與書法在現代已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大家通過抄寫《心經》來祈福,修心養性。

在大家的意識裡,抄寫《心經》大多數用小楷,學習書法,從抄寫《心經》開始。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已成為大眾的普遍認知。

可以說,有《心經》的傳承,就不會斷了書法的繼承,有書法的發展,就不會少了《心經》的書寫。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唐三藏取經,帶回了很多經書,但他翻譯的這部《心經》卻成為永遠的經典,流傳至今。

千年來,《心經》與書法的關係,就像兄弟手足一般,難捨難分,相互融合,彼此成就!

唐僧取經:《心經》與中國書法的傳承,像兄弟一樣彼此成就



關注我,收看更多書畫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