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禪讓曾經是最高尚的行為,但是隨著皇權的誕生,以及中央集權制的發展,禪讓卻成為了權臣奪權的形象工程。無論是西漢末年的王莽篡漢,還是魏文帝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都被視作缺乏道德的行為。而篡取曹魏政權的司馬氏也是如此,在西晉建國過程中,賈充立下了極大的功勞,也成為開國重臣之一,但是其道德卻一直被人指摘,這也成為了西晉政府的一個汙點。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支持司馬氏的賈充

誠然在西晉得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臣中也不乏羊祜,杜預這樣的高尚君子,但是賈充等毒辣之士確實也得到了西晉政府的認可。他不但是導致曹髦之死的罪魁禍首,更是引起諸葛誕叛變的原因。在其政治生涯中,他還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不惜將自己德行有虧的女兒嫁給了太子,為之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還差點因為患得患失差點錯失了統一中國的最好機會。正是因為賈充的這些表現,人們才會對其嗤之以鼻,更對西晉政府生出異樣的眼光。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西晉權臣賈充



司馬氏奪權功臣,曹魏政權的實際掘墓人

賈充出生在曹魏的貴族家庭,其父親為當時的豫州刺史賈逵。賈充年幼的時候賈逵就去世了,他在守喪期間以孝義知名,後來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出任尚書郎。後來又成為了司馬師的參將,跟隨其參與到了平定毋丘儉叛亂的戰爭之中,立下了些許軍功,而賈充也成為了司馬師的得力助手,進而成為了司馬氏的心腹。

在司馬師去世之後,其弟弟司馬昭接替了其大將軍的職位,其時大將諸葛誕鎮守揚州,司馬昭懷疑其有反叛的想法,便派出賈充前往打探。賈充去到揚州之後,就向諸葛誕詢問其是如何看待禪讓問題的,他提出現在天下人都希望大將軍能夠取代天子的位置,希望聽到諸葛誕的看法。諸葛誕表示自己和賈充都是曹魏重臣,曾經受到過朝廷的恩德,一旦真的有人有篡位的想法,自己就會為朝廷死節。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曹魏名將諸葛誕

聽到這番話之後,賈充就回到京城,向司馬昭回復說諸葛誕在揚州地區威名甚著,而且早就有不臣之心,因此必須儘早剷除。聽了賈充的彙報之後,司馬昭就下令讓諸葛誕到朝中擔任司空,諸葛誕看出了司馬昭對自己的疑心,便發動了叛亂,而司馬昭也很快解決了這次內亂。

按理來說諸葛誕的回應是十分恰當的,但是當時的賈充身為魏臣,已經堅定地站在了司馬氏的一邊,才會將這種忠臣的肺腑之言看做亂臣賊子的不義之詞,這是賈充不忠的體現,而諸葛誕的失勢也是曹魏集團實力的又一次重大削弱。

而賈充對於曹魏政權的破壞還未停止,在不久之後,曹魏皇帝曹髦再也難以忍受司馬昭的專權,決定率領其親信侍衛進攻丞相府。當時司馬昭不在府中,其親信家將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賈充此時鼓動身邊的將領成濟,希望他能夠挺身而出,殺死曹髦。之後成濟也確實殺死了曹髦,在實際上終結了曹魏的統治。而且在司馬昭為了成全自己的忠臣之名,對成濟處以極刑,而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賈充卻得到了大量的封賞。此事在《晉書》中有如下記載: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成濟刺死曹髦

"轉中護軍,高貴鄉公之攻相府也,充率眾距戰於南闕。軍將敗,騎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濟謂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養汝,正擬今日,復何疑!'濟於是抽戈犯蹕。"

賈充作為魏臣,在諸葛誕事件中就暴露了其不忠的一面,當時他已經完全站在了司馬氏的一邊,而之後他慫恿成濟殺死曹髦的舉動更是讓其不臣之心徹底暴露了出來。在中國的封建時期,像賈充這樣忠於權勢而不是忠於皇室的行為雖然能夠給其帶來可觀的利益,但是卻違背了傳統的道義,這也是賈充為人不齒的第一個原因。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諸葛誕畫像

憑嫁女留任京城,不良女埋下禍根

賈充在中國歷史上的不良名聲,雖然有其個人原因,但和其女兒賈南風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繫。而賈南風之所以會嫁給當時的太子司馬衷,並不是因為其個人品性有多好,而是因為其被賈充當作了維護自己權力的政治工具。

在司馬氏篡魏建國之後,賈充也被授予了宰輔的官職,位高權重。但當時西晉成立不久,國家局勢並不是十分穩定。當時西北地區的羌人和氐人屢屢發動叛亂,對晉朝的西北邊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於是朝中就有人向晉武帝進言,希望能夠讓賈充這樣的老臣前往關中地區坐鎮,威懾群胡,安定邊疆的局勢。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賈充好友荀勖

這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政治調動,但是在權力慾很強的賈充看來卻並非如此。他認為這些建議讓他遠鎮關中的人都是其政治對手,希望通過將其驅逐的方式來攫取本來屬於他的權力。而且在賈充的心目當中,認為去到京城之外做官就是地位的下降,全然不管當時羊祜等重臣也都鎮守在國家邊境上,這些原因都讓其十分不滿。

但是賈充一時之間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推辭這個授命,後來在百官為賈充舉辦的踐行儀式上,賈充好友荀勖向其獻策,說只要將其女兒嫁給太子,就可以留在京城做官,賈充採納了他的建議。在之後的一次宴會上,荀勖聯合楊皇后等人一起向晉武帝推薦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希望其能嫁給太子司馬衷為妻,晉武帝當時也答應了下來,並立即著手準備婚事,賈充因此也就留在了京城。此事在《晉書》中有如下記載:

"俄而侍宴,論太子婚姻事,勖因言充女才質令淑,宜配儲宮。而楊皇后及荀顗亦並稱之。帝納其言。會京師大雪,平地二尺,軍不得發。既而皇儲當婚,遂不西行。詔充居本職。"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賈充之女賈南風

此事在當時看來只是一件小事,賈充出任關中與否對於政治大局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實際上並沒有那些人說的那麼好。雖然其有聰明的頭腦,但她同時也有巨大的政治野心,正是賈南風對於權力的渴求,才讓西晉出現了八王之亂,將這個剛剛成了的大一統王朝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因此就算說賈充為了一己私慾,直接導致了西晉王朝的覆滅也絕不為過。

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賈充險些耽誤平吳良機

在晉武帝登基的時候,西晉政府已經掌握了天下的大半土地,只有割據江東的孫吳政權還沒有被收復。司馬炎在稱帝之後最大的夢想就是統一天下,他也一直在為平吳戰爭做著積極的準備。作為司馬氏老臣的賈充自然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委以重任,被授予了大都督的職位。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晉武帝司馬炎

但是賈充卻擔心自己不能成功取勝,有損於自己的威名。因此屢次上表向晉武帝請示放棄攻打孫吳。他用當時邊患未平做藉口,卻被晉武帝駁回,並回復"君不行,吾便自出。"迫於無奈之下,賈充才奉旨出征。但實際上當時孫吳的將領們並沒有抵抗的意願,江陵一帶的守將在聽聞晉軍前來的消息之後就紛紛投降了。此事在《晉書》中有如下記載:

"充慮大功不捷,表陳'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並之戍,天下勞擾,年穀不登,興軍致討,懼非其時。又臣老邁,非所克堪。'詔曰:'君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乃受節鉞,將中軍,為諸軍節度,以冠軍將軍楊濟為副,南屯襄陽。吳江陵諸守皆降,充乃徙屯項。"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賈充畫像

按理說這樣的形勢會讓賈充堅定繼續南進的信心,但是賈充似乎依然擔心自己會遭遇失敗並受到責罰。於是他再次上疏晉武帝,以天氣不佳,將士可能患病為由希望能夠退兵,但是晉武帝再次拒絕了他的請求。在不久之後東吳之主孫皓就向晉軍投降了,賈充率領的部隊甚至沒有遭遇太大的抵抗,而賈充也在平吳之後得到了大量的封賞。

賈充作為老臣,不願意伐吳的原因一定是方方面面的,從其個人層面來說,一定是擔心自己打了敗仗會遭受懲罰,並讓自己的地位受到損失。而之所以他會有這樣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因為之前曹魏多次南征中戰果都十分有限。但其實當時的東吳已經基本喪失了鬥志,正是討伐他們的最好時機。

作為最高統領的賈充不能洞悉戰局,瞭解對手,反而糾結於自己的虛名,也是其能力不足,格局不高的直接體現。如果不是杜預等人極力支持伐吳的決定,那說不定中國的統一還要再向後推遲一段時間。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為何在後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評價?

吳主孫皓向晉軍投降



結語

在中國古代的官制中,三公既是權力最高的官職,同時也是地位的象徵,凡是位列三公之人往往都是道德楷模。因此在曹魏建立的時候,賈詡位列三公就曾經遭受過質疑,而西晉開國時位列三公的賈充就徹底淪為人們的笑柄了。

之所以賈充會給人留下德不配位的印象,主要是因為其作為魏臣,卻只向司馬氏盡忠,投靠權勢而不是臣子應該遵守的道義。後面還向司馬昭進讒言逼走忠臣諸葛誕,破壞曹魏政權的穩定。而指示成濟殺死曹髦更是將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在晉朝成立之後,賈充依然沒有改變其自私自利的性格,一切政治決策都是為了保全自己,而非幫助國家排憂解難,險些讓晉朝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其女兒賈南風在被他當做政治工具嫁給太子司馬衷之後,對西晉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賈充自然也成為人們批判的對象。



參考文獻

1《三國志》

2《晉書》

3《資治通鑑》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