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辉煌,从“东南”到“安医”的华丽转身

“医”路辉煌,从“东南”到“安医”的华丽转身
“医”路辉煌,从“东南”到“安医”的华丽转身

东南医学院在上海创建时的旧址

“医”路辉煌,从“东南”到“安医”的华丽转身

国际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医”路辉煌,从“东南”到“安医”的华丽转身

安医大一附院配备的医疗救援直升机

“医”路辉煌,从“东南”到“安医”的华丽转身

有200多年树龄的朴树和后面的“所松阁”小楼,仍在延续昔日的辉煌

创办,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

1920年前后,上海学界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华的文化侵略,纷纷自办光华、复旦、暨南、上海等大学。当时国人在上海自办的医科大学有同德、南洋等几所。南洋医科大学在法租界萨坡赛租有校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受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学潮之影响,上海有许多高校因学生罢课而无法继续办学,南洋医科大学由此而分出一部分,在南市沪军营另设亚东医科大学,后因办学不力,在北伐军出师上海期间停办,学生流离失所。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任职于亚东医科大学的郭琦元教授,应亚东学生之请,邀请挚友汤蠡舟、缪征中、陈重臣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医界志士,以“医国医民”“仁心仁术”为宗旨,接办亚东并收留学生,筹创东南医科大学(取亚东之“东”、南洋之“南”,意含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之意)。

1926年5月29日,上海私立东南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创立,校址在南市沪军营外马路363号,另租借薛家浜陈宅为校外宿舍,并设附属医院(又称东南医院)。实行校院合一,众推褚民谊为主席校董,郭琦元为校长。9月10日,东南医科大学开学,首期招收医学专科4级学生170人,缪征中任教务长,汤蠡舟任医务长兼医院院长。

搬迁,一个发展壮大的契机

1949年5月23日,中国的东方明珠——上海解放。为了建设新中国,党中央向上海一些工业企业以及文教卫等单位发出“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支援内地建设。当时的东南医学院仅有教职医护人员41人。以汤蠡舟为首的东南医学院的诸位负责人,充分分析时局情况,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决定向华东局卫生部申请学校和附院整体内迁安徽怀远,汤蠡舟为内迁工作主任委员。

当时,怀远县人口只有25000人。“不恋黄歇浦,却喜禹耕山”,正是当时东南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真实写照!申请内迁的报告很快得到了华东局卫生部的批准。

为保证内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组织了先遣队,先行到怀远实地考察。私立东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于1949年12月27日开始内迁。随迁人员 340人,租用1列火车12节车厢。把全校的各种教学、医疗设备都打包装运上车。12月29日,东南医学院的新校在怀远县正式成立。私立东南医学院成为当时上海首家迁往内地的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同时,内迁的完成,也宣告了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诞生。

医学院内迁的第一站落脚于怀远县的西门岗。医院是在接收怀远县原美国基督教会医院的基础上重新开设的。基督教会医院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 年),为美国长老会所创办。医院分成民望、民康两院,民望医院收治男病人,民康医院收治女病人。1943年秋,日军接管医院,更名为大和医院。日军投降后,医院复名。1950年元旦,附属医院正式开诊。

改制,一个创造历史的嬗变

东南医学院和附院从上海迁到怀远,在全校教职医护员工的努力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内迁后的东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各项工作秩序井然。1950年7月,医院开设护士学校,录取学生30人。1951年3 月,开设附属中级医士学校,录取学生67人。1951年4月,在蚌埠小南山开设分院(又称治淮委员会直属医院)设床位50张,从怀远总院调去39名医护员工……医院凭借和利用自己的医教实力,为皖北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951年6月,东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根据华东局卫生部的批准,由私立改为国立,由皖北行署正式接管,学校隶属中央卫生部领导,经费由卫生部直接拨款。自此,在1926年创立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完成了她的历史嬗变,在荆山之麓,淮水之滨,白乳泉畔,石榴林中,在皖北大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揭开了安徽省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史上崭新的一页。

更名,一个凤凰涅槃的飞跃

1951年8月27日,对安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来说,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东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从皖北怀远迁至合肥市前大街(即现在的长江中路),附属医院暂驻合肥原皖北人民医院旧址。刚解放不久的合肥,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大家吃用的是井水,晚上没有电时还用煤油灯照明。为了保证医疗急需,医院配有小型发电机。9月,政府决定将医院新址划定在合肥市德胜门外东南岗,作为兴建业务用房和职工宿舍基地,开工前的东南岗是一片荒野,杂草丛生,坟冢遍地。

1952年6月,医院病房主楼和职工宿舍竣工。医院购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8月,医院住院部正式迁到现址(合肥市绩溪路),当时开诊的编制病房280张,拥有医护员工2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2人,原合肥市前大街医院旧址改为门诊部。

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10月3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东南医学院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医院也随之改名为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接着,医院接收了原省财政、供销银行和邮电等部门筹建的“联合医院”的房屋,并加以修缮,缓解了医院医疗用房紧张的局面,扩大了医院规模。至此,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束了26年六次转移办院地点、两次中断办院的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历史,发生了质的飞跃,书写了新的篇章。

创新,新时代安徽医学的引领

从上世纪70年代安徽省第一例肾移植到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最低龄器官移植;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的腔镜手术,到2014年安徽省唯一的国际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再到2018年“中国造”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亮相——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及四肢骨科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从安徽省第一台CT到安徽省首架医疗专用救援直升机;从安徽省首例试管婴儿到安徽省第一个人类精子库……

2017年8月,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正式开诊。这座形似“航母”的建筑不仅成为合肥的一座新地标,更是安医大一附院实施精准医疗的新阵地。在一附院高新院区,有一块巨大的停机坪和一架橘红色的医疗救援直升机,这是我省第一架空中“120”。

高新院区开诊后,安医大一附院实际开放床位突破5000张,年门诊服务约 420万人次,年手术约10万台次,年住院约20万人次,综合服务能力跨上国内“第一方阵”,稳居安徽前列。

2018年11月26日,安医大一附院与国际知名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跨洋握手,在德国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医院海外人才合作计划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安医大一附院连续8年入围全国最佳医院百强榜,为安徽省唯一。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章等荣誉星光闪耀。在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综合排名安徽第一,21个学科位居全省第一。

作为安徽医疗机构的“领头羊”,安医大一附院正在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凤凰涅槃,浴火新生。正是有了当时的内迁决定,才会有在安徽大地播撒希望的种子,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展翅翱翔的安医 ! □ 本专题据《安徽画报》

□ 周卫星/文 康诗纬 马启兵 高斌/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