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第一天,我被变相裁员了

采访 | 王诗博 谢丹

撰文 | 王诗博

内容总策划 | 郭楠


1、降薪

“连续三个月工资减半,生活艰难”


上周六,车水新八的公司领导给每位同事发了同样的一段话,先是说明这次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然后就制定了一个临时政策——

3月结束后再正式返回公司上班,但3个月内的薪资按照50%的比例进行发放,最后告诉他们公司一定可以活下去。

车水新八在一家艺人营销公司工作,目前公司只有13人,是一家小型企业。公司向他们承诺,等疫情过后行业好转,公司再酌情给大家补发收入,但他和同事们都觉得应该不会补发了。

“刚开始看到领导发过来的字数像通稿一样多的一大段话,我并没有仔细看。当我看到连1月份的工资都要减半的时候,我就开始有些生气。”

车水新八表示,明明大家1月份都在认真上班,当时工作的时候也没有疫情,他和同事们都觉得1月份工资也要减半莫名其妙。

本来急着回北京的他,看到连续三个月工资减半的通知以后不得不选择接受现实,准备在家里多待些日子。

他的同事们都觉得公司有可能活下去,但员工在这三个月里将生活得很艰难,工资减半意味着他们交完房租,还完信用卡,钱就没了。

“或许哪一天回了北京,没有钱点外卖,可能会减肥成功吧”,车水新八说。


2、裁员

“变相裁员,无任何赔偿”


欣欣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员工,她告诉蓝鲸财经,疫情期间薪资待遇虽然没有受到影响,

但公司还是裁了一批员工,因为业务调整了,一些不是很必要的部门在此期间做了裁员措施,但补偿正常发放。

“刚有了孩子的男同事,前一天还在和我们探讨工作,第二天就被通知辞退,他表示理解但又很无奈。

他离职的那天给我们所有人群发了微信,说离开公司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照顾。全程没有说什么怨言。但是让人看着可怜。”

欣欣说,公司还有一个他比较熟悉的男同事,得知自己被裁员以后没有很惊讶,说自己有这个预感,可能因为他的职位真的可有可无,所以他也做好了心里准备。

“看起来也是很理解的样子,不知道是真的理解,还是补偿金到位了,还是公司最后的要求,必须展现得很理解的样子。”

与得到赔偿金的被裁员员工相比,变相裁员并得不到赔偿金的员工在疫情期间成了受害者。

小雨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员工,2月10号复工的第一天,她和其他9位同事收到了公司的通知:


复工第一天,我被变相裁员了


小雨告诉蓝鲸财经,公司通知她的团队员工,因为业务调整,他们需要搬迁到深圳办公,不愿意或无法搬迁至深圳工作的员工需要办理离职手续。

她认为,她和其他9位同事都被变相裁掉了,并且没有任何赔偿。

据小雨了解,公司现有业务被搁置,并打算放弃,开辟其它项目,所以公司开始大批量裁员。

“得知裁员的消息,我们都只想拿到应有的补偿。公司使用卑劣的手段对付员工,逼迫员工自动离职,我们被裁员工达成一致意见,申请劳动仲裁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更好的福利待遇

“为了让员工心安,公司不定期举行线上抽奖”


有的公司员工被连续三个月薪资减半,有的公司直接裁员,员工接下来的生活都成了难题,但有的公司则保持薪资不变,甚至加大了对员工的福利待遇。

红糖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交互设计师,他所在的公司薪资待遇一切正常,甚至还提供了好多福利。

他告诉蓝鲸财经,公司通知3月1日正式恢复集中办公,为买不到回京车票的同事免费订了机票,给无法返回在京住处的同事免费安排了酒店。红糖目前人在湖北襄阳无法按时返京,公司老板告诉他安心在家,无需着急回京。

疫情期间,为了让员工心里保持安定,红糖的所在公司还在线上办公这段期间多次组织线上抽奖活动,员工可获得500-1000元不等的红包,他还抽中了AirPods Pro。

虽然薪资待遇没有降低,还有不定期的福利,但为了保持这段时期的营收,公司不得不加大工作量。

以红糖为例,虽然他现在是在线上办公,但一周需要工作六天,并且由于是在家工作,所以没了明确的下班时间,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忙到深夜。


4、自救与转型

“线下门店全部瘫痪,全部转到线上”


欣欣所处的电子产品公司,线下门店几乎全部瘫痪,直营店和加盟店不得不转微商体系,在线上卖货。

由于许多地区的快递不接受直送业务。导致公司的产品直送不能时时送达。

此外,她表示,公司经销商拓展客户也举步维艰,原本每个月能产生的几十万订单 缩减到几万甚至更低。

“反正总结来说就是,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了!”

欣欣告诉蓝鲸财经,公司为了挽回损失,推出了“全民微商”,线下直营店全部转微商系统,并需要线下店员发朋友圈,进行线上销售。

此外,对经销商降低门槛减半,原本每个月需要交60万维护权益,现在只需要30万。并承诺提供线下店铺补贴,让他们坚持下去。

“总体的销售调整就是迅速,切全民转线上。”

欣欣表示,公司自救转型的效果中规中矩,这不仅是一次自救也是一个长期投资。趁着这个时间可以把习惯线上购物的人梳理到了一个系统里,这个时代有人有数据,就会有销量,但完全转到线上购物还是无法做到的,总有一大部分人是习惯线下购物的。

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的红糖告诉蓝鲸财经,疫情让他所处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到了一定影响,他们公司在变现快速的业务上加大了投入,比如他们公司有制作一些投教课程,在这段期间,公司加大了这方面的产出,让课程可以卖得更多更快。

所以这段期间,虽然薪资待遇没变,福利也变多了,但工作时间明显比之前多出许多。

一些公司因为业务范围较大,所以在疫情期间,可以对一些业务做调整或转型,但一些小型公司因为业务有限,或者一些行业的特殊性,导致自救或转型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在艺人营销公司工作的车水新八告诉蓝鲸财经,因为文娱行业在疫情期间属于停滞状态,公司业务比之前少了一些,他的工作也确实比往常清闲了些,但是又觉得之前在办公室的整体在做无用功。

“之前在公司做过很多招商方案PPT,但却总是没有新案子到来。

我们公司的自救目前就只有对我们的薪资减半,没有转型,作为一个艺人营销公司的员工,我连妈祖文化的PPT都做过,感觉我们的公司一直在接很多业务尝试生存下去。其实没有疫情,我们这种小型企业生存下去本身就比较艰难,只不过疫情加大了冲击。”

同样处境的还有石头,他是一家演出公司的员工,疫情使所有筹备的演出延期或取消,目前他和同事们都无工作可做,复工遥遥无期。

“我们前两天就该发工资了,但老板一句话也没说,不知道啥意思。”


5、大型企业的生存现状

“生存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


疫情对各个行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餐饮行业尤其严重。

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的董事长束从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员工权益。只有保障好1.6万多名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后才有复苏的动力,这是最根本的。

2月8日,束从轩发布了一个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束从轩称,受疫情影响,老乡鸡门店亏损5个亿,但却选择手撕员工申请无薪工作的联名信。

视频发出以后,不少银行打来电话,说支持老乡鸡贷款。

八合里海记牛肉火锅在全国有132家门店,覆盖国内13座城市,疫情迫使八合里海记牛肉火锅停业。据界面新闻报道,自全面停业开始的第一个月,八合里的损失已经高达约6000万元。这132家门店,平均一家门店的铺租就要30万,这包括店租、人工、还有宿舍成本。这部分的硬性支出就总共需要4000万。

为了弥补损失,八合里的20多家门店开通了外卖业务,但营业额也只能达到原本这些门店的30%。

近日,恒大楼盘75折的大幅广告在各大平台刷屏。

“最低价保证”、“无理由退房”、“5000定金可退”等重磅福利政策,使得恒大推出线上购房仅3天,即认购580亿元,如今又加推“全国楼盘75折”的史上最大让利,在业界引起关注。

2月16日,恒大集团公布了恒大自2月13日开启“网上购房”以来的各项销售数据,其中认购房屋47540套,总价值580亿元,认购最多的楼盘达870套。

为了让购房者足不出户,就能快速选择心仪房源,恒大本次网上购房更全面推行VR看房体验。由于疫情关系,多个省市楼盘陆续暂停线下售楼处销售活动,多家楼盘开启了线上销售模式予以应对。

和房地产公司一样,一些汽车销售企业也在疫情期间推出了VR看车业务,售后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并赠送车内免费杀菌以及其它优惠。

此次疫情对企业来说,不仅是一次生存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发展机遇,有远瞻的企业通过这次危机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并做出了行动。


6、律师:薪资减半需提前与员工商议

“经济性裁员需提前30天通知工会或全体职工”


这次的疫情对于任何一家线下企业来说都是生死挑战,有些企业通过降薪、裁员的手段让公司可以生存下去,但对员工来说,他们成了受害者。

对于降薪的企业,有网友认为,公司在疫情期间做出对员工降薪的通知需要和全体员工商议后才能决定并发出,如果全员按照法定比例没通过,正常法定做法是裁员补偿遣散方为合理,直接通知降薪的做法欠妥。

选择创业就是选择挑战,无论成功与否,都应该体面和诚实地告诉员工公司现状,疫情面前,不只公司面临挑战,员工更是,他们作为普通百姓,有些人需要养家糊口,甚至有房贷车贷要还,此时降薪,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绝大部分公司虽然也受到疫情影响,但努力自救、转型、快速进行业务调整,保持正常运行,并未采取裁员、降薪措施。这些公司不仅为了确保公司员工安全,为员工派发口罩,每天定时对公司进行消毒,还尽全力保证工资的发放。

人社部等在2月7日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明确指出,对因依法被隔离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要指导企业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工资;隔离期结束后,对仍需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职工,按医疗期有关规定支付工资。

此外,北京市人社局明确指出,对于企业要求职工通过网络、电话等灵活方式在家上班的,按照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支付工资。


针对疫情期间企业降薪与裁员的问题,蓝鲸财经采访了相关律师,律师表示:

人社部与人社局提出的意见只是针对疫情期间企业复工提出的一项通知。2月以后的薪资,疫情期间企业可以与你协商降薪;如果企业实在经营困难,可以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所以疫情期间,2月以后的薪资减半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但企业在降薪前需要与员工协商决定,未与员工协商或未经员工同意通知降薪的行为欠妥。

如果员工认为疫情期间在家远程办公但薪资减半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此外,2月份之前的所有薪资,应该遵照合同上约定的标准发放。

因为公司员工在1月份都处于正常上班状态,如果企业在此期间将2月以前的薪资也做减半处理,则构成违法行为。

企业因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调休缩短工时等方式,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律师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以裁员。

疫情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但是企业需要证明这种影响已经导致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方可经济性裁员。

但经济性仲裁的条件是提前30天通知工会或全体职工,所以像上文中提到的复工第一天便通知裁员的案例,违背了经济性裁员的前提。

同样,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