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花生膜累到腰痠背痛,有沒有好辦法讓種植覆膜花生免去進行摳膜這個農活?

悠然見東山


貧血的農民最不喜歡給出了苗的花生地摳薄膜了,因為這個活要麼是彎著腰進行,要麼是蹲在地裡進行。



現在的花生種植幾乎都是覆膜種植,種植是機器種植,農民們在後面隔一小段往上面壓幾鐵鍁泥土,壓泥土是為了防止薄膜空隙太大,被風吹碎了等於白蒙了薄膜。

後期花生出苗後,要人工輔助幫它們從覆蓋的薄膜裡鑽出來,然後正常生長,我們把這個工作叫做摳地膜,這是一個不算很累但比較麻煩的農活,需要每天的一早一晚進行,因為太陽太毒時,把薄膜裡的花生摳出來會導致花生苗被陽光炙烤,葉子的邊緣受到傷害。

貧血的人摳地膜會在起身的瞬間頭昏眼花,再加上摳地膜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因為花生不會一次性出齊苗,得一次又一次的重複摳找,因此這個活雖然沒有別的農活累,但很多人不喜歡幹,用農村土話來說:太不夠羅莉了。



題主問有沒有好辦法可以減掉這個摳薄膜的環節呢?有是有,但很少有農民使用此方法,因為要想做到後期花生出苗比不用摳薄膜,那就得一畝地少種一畦或者兩畦的花生,這對農民來說少種地等於少收入糧食,是不合理更不划算的事情。

方法是這樣子的,首先在花生播種時需要告訴開播種機器的師傅,要讓花生畦與畦之間有一鐵鍁的距離,師傅自會根據要求拉開距離播種,這樣做的目的是給我們後面挖泥土讓出地方。

等花生播種完了以後,我們需要在留出來的一鐵鍁處挖泥土,覆蓋在花生地膜上面,讓泥土有半釐米的厚度,把薄膜面全部覆蓋好,一畝地的話一上午會會蓋完,蓋完以後就不需要惦記以後的摳地膜了。

而且這樣做有優點,一是出苗比不全部覆蓋泥土的花生出苗齊,二是花生藉助泥土壓實了薄膜,用自己的力量鑽出了薄膜和上面的那層泥土,因此花生會以非常健康的自然狀態健康生長,比別的花生長勢更好。



就因為這樣做法比正常播種少種一畦兩兩畦,因此才不被農民們採用此方法,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曾經這樣幹過。


看農村說農事


我家每年都會種幾畝花生,今年種了五畝,我們這花生的管理主要就是種花生,摳花生,收花生比較累一些,前幾天我們這花生都出苗了,我和父母抽了一上午的時間去摳花生。

說到這個摳花生,在以前確實是一件很辛苦的的事,不是蹲著就是彎腰,累的腰痠背痛,但現在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我跟大家介紹兩種摳花生的簡單方法。

一,製作簡易工具摳花生。

首先要製作一個簡單的小工具,找一根長度一米左右的小木棍,具體的長度根據自己的身高確定,一般手拿著小木棍自然下垂能夠很輕易的夠到地面就可以了。然後用鐵絲彎成下圖的形狀,綁在小木棍的前端就可以了。也可以在小木棍的前端釘上釘子,效果和這個差不多。

工具製作好了就可以去地裡摳花生了,用前面的鐵絲或者釘子沿著花生苗邊上轉一圈就能把花生摳出來,簡單省力,也不用彎腰,我家五畝花生我和父母三個人用不了一上午就能摳完。

二,地膜覆土不用摳花生。

這一種辦法就是在地膜上蓋上土,因為有土壓著地膜,花生自己就能長出來。這種辦法要在種花生的時候把土壓好,可以調一下播種機,讓覆土多一些,但需要人工檢查一下,有沒壓好的地方再用鐵鍁鏟上一點土。

壓土的方法有時候在沙質地不太適用,我們這春天風特別大,把地膜上覆的土颳走了很多,最後還是人工去摳的。

我是農夫七哥,大家對於摳花生還有什麼好的辦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農夫七哥




在以前,很多人種花生都會蓋上地膜,不過現在我們那裡幾乎沒人蓋地膜了,主要是覺得太麻煩了。其實蓋地膜是有好處的,可以阻擋雨水的沖刷,同時蓋上地膜後,地下溫度比較高,容易發芽。但也有不好,那就是蓋了地膜後,在花生生長的時候,如果它穿不透地膜,那隻能人工去破開地膜了,這樣是十分辛苦的。

我記得以前我就去做過,話說確實辛苦。不過大部分花生是可以衝破地膜的,只有少數出不了才需要。有的人就需要戳破很多,我來說下原因。



選地膜的時候選擇適中的厚度就好了,不要太厚了,不然花生鑽不出來,太薄了,蓋的時候也不好蓋。其二就是要把地膜拉緊,貼住土壤,每隔六七十公分左右用土壤壓在地膜上,這樣地膜就不會因為有氣而鼓起來,導致花生衝不破地膜了。如果花生沒衝破地膜,那就手動了,用一根食指大的竹子(一米左右,看個人身高而定),一頭削尖後用來戳破地膜。這樣就不用蹲著了,站著就好了。



在以前,我媽都是這樣做的,雖然辛苦,但也沒辦法,不能保證百分百的花生都能衝破地膜的。像我見過一些大面積種花生,他們都是用機器的,土是覆蓋到地膜上,讓花生有壓力,就可以衝破地膜出來了。現在我們家這邊少用地膜了,不想那麼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