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画家里最佩服两个

国画李老十,油画忻东旺

忻东旺从自学到求学,从成名到卓有成就,如果从他跑到一个县级文化馆学画算起,前后不过三十多年时间,如果从他开始参展(1989年以六幅水彩画参加“第六届新人新作展”)算起,也不过二十多年时间。但这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艺术历程却是一个多大的跨越啊!他一无家学可承,二无文化背景可靠,硬是从一个农村娃、一个浪迹乡间、靠画“坑围子”维持生计的民间画匠,一步步艰难跋涉,做搬运工、油漆匠、包装设计员、幼师美术教员……一步步登堂入室,进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师行列,成为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油画大家之一。

析东旺的艺术成就还不只体现在他具有高超的写实技巧,更体现在他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忻东旺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边缘人的关注。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他以肖像的方式为这些弱势群体造像、立传,从而揭示出这一被边缘化的族群本有的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这些作品所显示出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力量,足以使每一个有良知的都市人去反省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自己。忻东旺以他的作品赢得了他在中国画坛毋庸置疑的地位,他无疑是新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和一面旗帜,他为他农村的父老乡亲、为浪迹城中的农民工兄弟、为一筹莫展的下岗工人建立起一个形象的长廊,将不仅是中国油画史中的杰作,也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缩影。

——贾方舟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那时我非常迷恋安德鲁·怀斯的画,从他的画册中看到有干笔水彩的注释。虽然我不清楚什么叫干笔水彩,但是想当然地以为就是挤干了笔上的水分,轻轻地在纸面上扫过,可以不厌其详地刻画细节。画中的老人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一位退休教师,逢人便讲他要发明机器人。“文化大革命”时受了刺激,据他讲是由于谈恋爱被人告发结果坐了许多年的牢,平反后被分到清华大学,后来不知怎么又被下放到山西临汾。说是英语教师,但他上不了课,后来一直是闲散人员。

一个人生活在单身楼里,寂寞之极就有了发明机器人的“怪念头”,并常常挂在嘴上。美术系请他当模特儿,他特别高兴,因此也就有了我这张水彩画,我称他professor,因为这是他的一个幻觉。我离开几年后,听说他那单身楼宿舍的门很久没有打开,直到一股异臭味飘了出来…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的街头车站突然到处充满了肩扛行李手拿工具的农民,他们焦虑的神情显然没有给城里人带来愉悦。在司空见惯中我渐渐有了一种来自心底的追问:农民怎么了?城市怎么了?社会怎么了?一种莫名的使命感袭上心头。

在城市建设的轰鸣中,他们似乎同砂石一样搅拌在这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他们竭尽全力以博得自己希望中的收获,但无论如何也舍弃不了肩头沉重的包袱。因为这包袱是他们心灵着落的地方。在他们惊诧的目光中充满着希冀,从他们竭力克制的激动中流露出迷悯,无奈的等待略感凋长……烈日炎炎他们躲在高楼遮挡的地方,似乎在阴凉中可以保全他们对幸福的退想。无往的寄思可谓众志成城。

画面中的笔触是来源于民工用抹子腻墙一样的感觉,这正好发挥了油画材料的物质美感,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增强了油画写实的表现力。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画中人是我原在单位山西师大的两名学生,由于学校的所在地是一个较闭塞的小城市,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沉闷,当我提出来要画他们时,从他们脸上掠过一丝难以觉察的兴奋,这就是这幅画的开始。他们正襟危坐,我怀着莫名的酸楚追惜着他们人格中的尊严;从他们那种青春躁动与闭塞绞争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一种幢景又失落、渴望又茫然的神情,我极其庄严地运用每一笔颜色,构筑这对画地为牢的叛逆。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这是我家乡的堂弟二平,勤劳而安勉。阔别多年,自然有了些许陌生,当我们面对面坐下来画他时,那嘴角难以觉察的微笑是夹杂在胭膜中的新奇,稠密的头发像生长在肥沃的土地里般丰厚,浓黑的眉毛仿佛传达出一种固守的信念,而他锐利的目光则似乎想穿透我看到外面发生的一切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打我记事起他总是被别的孩子们打哭,他打架时一手抱头用屁股对着人家,另一只手应战,其实只够得着拍打自己的屁股。不知是天生懦弱,还是因为地主出身,总觉得他该打;又同情他不该打,不过该不该打全由贫下中农家庭的后生们决定,像我们成分不好的孩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权力的,更没有那种欲望。他属猪、口吃、皮肤白,怎么看也像“阶级敌人”。

二十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面对他时憋态中隐藏着一种生命的侥幸。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桃熟季节本该是夏季里人们享受天地恩赐最飘然欲仙的时候,因为这时的桃子既好吃又便宜,市民们可以随处得到这样的满足。在一条破烂的街巷里我被这卖桃人所吸引,但见他立眉环眼红黑脸膛、翘须卷发赤膀祖胸,臂上还刺了两条栩栩如生的小蝎子儿,不由得使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想这是何方好汉竟落如此地步。再一看他脚下高低不平的地上放着两筐鲜美的久保大鲜桃,散发着阵阵香气,我条件反射地咽了几口唾沫便也定下神来。卖桃人见我向他走来嘴角现出惑态的笑容,我如释重负般地长舒了一口气。经过一番周旋,桃包在我身上被学生们买掉,人得留在画布上!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正值仲夏。我们面前的模特是一位来自湖南和班上学生年龄相仿的小伙子,是属于独闯江湖的一类。显然他不甘沦为建筑工地上的小工,青年人特有的希冀使他游离于现实与幻想之间。来美院做模特只是权且为之,他们更希望在电影厂的大门外能够徘徊到自己的梦里。

在他的窘态中我读到了强烈不逊,在炎热的夏季,男子肖像模特露个光膀子本也是很自然的事,可这位小伙子把这一要求和他本来就是穿着短裤的装束一并“打包”申明为“半裸的模特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合理性。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这位大爷交叉的双臂是他不经意的习惯性动作,我感到在符合画面形式的同时又意味十足,而他的笑则令我彻底激动了。一方面我激动于这种笑包含着对他身世的淡定与乐观;另一方面我激动于这一笑让我脑海里闪现出汉俏般的朴真。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在一家古典老家具修复工厂里,我见到了一位特别爱干活的杂工。想画他是因为他红扑扑的脸月所散发出的一种敬业气息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老陈是山下村庄里的人,他骑自行车蹬爬坡路上来,是在旅游区找些活干。老贺还真结实,站在地上一声不叽,这让我好生感动,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派。老陈是满目的凋长,我逗他笑,却更露上几分凄然。老陈爱说,反复述说着他大爷是老革命,结果残废军人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他大娘认为没用放在灶里给烧掉了。好不遗憾呀。所以老陈总思筹着找县政府谈谈,还希望得到我这个大学教授的帮助。听着老陈的叙说我也为他凋长起来。有一天,老陈忽然有些焦躁,原来是我那朋友的嫂夫人对着他夸耀我是名画家,一幅画能卖很多钱之类的赞誉之词,结果老陈终于按捺不住失衡的心态向我说:“忻老师,我看这样吧,咱们也别找别人儿了,这画卖了钱就咱们三人三一三剩一分了吧。”我本想他是在开玩笑,但又发现他很正式的样子,我想我当时的表情一定和画中的老陈差不多。

老贺喜酒,不顾穿戴,外面天已经很冷了,但他还是赤脚穿一双布片鞋,身着暖白色羽绒服,看上去很暖和,但老贺说里面装的是鸡毛。我顿时为他打了个寒战,随即才觉得那脏了的暖白色布面下的凸凹不平,有的地方干脆薄薄的连鸡毛也空了。比起老贺,老陈穿得暖和得多,因为我毫不怀疑那光滑滑的鲜蓝色布面下填充的是鸡毛,再说老陈这发着亮光的羽绒服里还套了许多层衣服,但老陈的脸上却有散不尽的寒意,难道那柔软的亮光蓝里面不是鸭绒?但肯定不像是鸡毛。不管怎样反正他们身上基本上都是现代化的装束了。我本想捕捉些受城市影响较强地域农民的精神面貌,如期而至的却是这冬日的孤寂。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这是令我感动的一次写生。碰见他是在西藏拉萨的大昭寺。一个穿着破烂的年轻喇嘛正在围绕着大昭寺一圈又一圈地磕着长头,他脑门触地磕出了灰色的大包。我为这种度诚的信仰所震撼。陪同我的藏族画家朋友才让随即掏出些零钱给他,他坦然地收进衣袋。我请才让问他可不可以请他画肖像,并说明报酬,他欣然答应,等继续完成他一天要完成的磕长头后跟我们回宾馆。当他走到宾馆大门前向门卫请示是否可以进去时,我忽然热泪盈眶。他们以最谦卑的身躯托举着最高贵的灵魂。

在宾馆的房间里我毕恭毕敬地画着这颗质朴纯净的心灵,从他的口中得知这是他第二次从四川藏区磕长头来拉萨朝拜了。每一次都是历尽千难万险耗时一年几个月的时间用身躯丈量而来,但他精神的历程或许才刚刚启程。

《回乡》掠影一忻东旺一文一画

在课堂上画画总是充满了挑战性,我事先准备了画一个人的画框,却偏偏当场相中了两个人,又不愿意接受用别人的画框。我选中的是一老头,一大妈,正酮酿着如何把二位“组装”在一起,咳!没想到人家本来就是老俩口。是老俩口吧,却又偏偏拧着劲儿,说是一辈子不和。我这又非得把他们画在一起不可,两人说从来没有挨得这么紧坐过,即使这样我的画布还是显小。他二位是矛盾,谁知我这儿也别扭着呢!怎么办?我的性格中向来就有孤注一挪的缺点,画吧!让大爷尽量再向大妈靠靠,可是椅子脚实在承受不住了,不管它了。先让大妈在画布上找个合适的地儿坐下,剩下的空间就是大爷的了,横竖也不能把他老人家画外面去。瞧!这地儿紧的,照大妈说,他们在家也不多说话。得!我也保持现状吧。

谈笑间,就把这老俩口归置在一起了,还别说,大爷觉得通过这次画像老俩口的关系还有可能解冻冽。如果我的画再画好了,那不就是“功德”无量了吗?哈哈!玩笑开个不停,但我脑子里的弦儿可丝毫没有放松,说笑是为了让二位老人不感到压抑。大妈一到课间休息完总是指挥着老头,嫌他笨拙,而老头总是嫌她多嘴,“我听老师的!”坐定后各自都极为庄重。大妈感觉总是气儿不顺,大爷似乎总感到厌烦,他闭着目,拧着眉,仿佛用胳膊捕捅老伴,轻声呵斥:“别说了,别说了,就你事儿多”,生怕惹来什么不是。可大妈愤世嫉俗,好像有满腹的委屈,她那银白色的卷发似乎窝藏着很多原则性的看法,蜡染半袖说明大妈还是个具有浪漫气质的人,总之,

这大妈看上去就是一位有教养的市民,她的眼镜和那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更是增添了几分心眸的锐利,但她脚上的丝袜却让人不得不同情她的处境。

我在整个画面到处闪现着凌厉的锐光,是为了传达一种现代的敏质和人性的侧隐。我把人物的表情和心理,尽可能地揉搓在每一个笔触中,我力求笔触下建立的不仅仅是形与色,更是捕获了魂。我常常用不同的笔法或刀法,随同油画颜料的质感,在速度与力度的“逼迫”下惊现出由内至外的生命表达。我追求形象图式的完整性,而减弱明暗现象的对比,以色彩的冷暖演绎着形体的逻辑,这是油画传统的本质。我认为艺术从来就没有反叛,只有继承和发扬。如果有反叛,那反叛的一定是庸俗的桂楷。

全画除了个别衣服,如老大爷的白背心,剩下的都是画了两至三遍,多层画法的好处是能使色彩更沉静,可以画出物象的色泽。“色泽”的概念不同于色彩,而是物象的光泽,这种光泽也不是物象或颜料层的光亮度,那是种诸如肌肤上“细油皮”和布料表层的反光色,我无法很准确地用文字形容它。这种感觉是用媒介调白和其他色形成半透明的效果薄画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不能期望多层画法的步骤,放松第一次的专注力,一定要使每一步都尽力往最终效果去画,那么下一步的效果才能有基础可依托,否则我们的感觉便不会做到敏锐和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