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祕術”

天冷加衣,事到如今,曾經風一樣的年輕人也終於活成了爸媽曾經想要的樣子。秋衣扎進秋褲裡,秋褲扎進襪子裡。說句老實話,最近聽到的最為正確的一句忠告就是——秋褲別脫!

這是多麼蕩氣迴腸而撕心裂肺的呼喊,得出這條經驗的主人一定吃了不少苦。

眾所周知,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而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沒錯,北方人過冬靠暖氣,而南方人過冬則靠一身正氣。

那麼問題來了,古人過冬靠什麼?難不成都靠抖動取暖的?

當然不是。

老祖宗的智慧豈止於此。

韓愈就寫過“悽風結衝波,狐裘能禦寒。”顯然,在禦寒的第一步,無論古今都是一樣的,一條秋褲貫穿古今,爹媽催促必不可少。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接下來進入正題,在古代的皇帝老爺們,是如何過冬的。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在這個寒風蕭瑟的點,尋常草民只能加爐添火,關門掛簾。而對於住著三百平米旅遊別墅大房的皇帝老爺來說,過冬,屬實讓人抓禿了頭髮。

“房子太大,也未必是什麼好事啊”

然而中國的能工巧匠何其之多,難不成還真能讓皇帝老爺瑟瑟發抖但卻無動於衷嗎?魯班後人顯然對此是拒絕的,於是經過數千年的摸索,一整套宮廷防寒體系就形成了。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 宮廷防寒秘術第一招——“花椒塗壁”

對於皇帝老爺來說,花錢無所謂,重點是要暖。於是工匠們提出了一個奢侈的計劃,將淡粉色的花椒花瓣研磨成粉,摻於泥中,塗於牆上。這一招不僅奢侈,而且還有效。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花椒塗牆”有效的提高了牆體的保溫效果。而且還有著美好的寓意,花椒多籽(子),祝願皇帝和嬪妃們多子多孫、開枝散葉。也因此,皇后寢宮被稱為“椒房殿”。

石崇、王愷爭富的時候,石崇就為自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花椒房,此類房屋,不僅保暖性能優越,更常年帶有花椒香氣,一時間豪富之家競相模仿,蔚然成風,是當之無愧的富貴人家防寒秘訣。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上圖_ 古代的龍紋空心磚


  • 宮廷防寒秘術第二招——“空心火牆”

“空心火牆”也稱“夾牆”“火牆”,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就可見人世。具體做法呢,就是將皇帝老爺的瓊樓玉宇做成空心之牆,內設煙道,寒冷時就由雜役掌火,熱氣順著煙道,傳至牆體,一時間屋內蔚然歸春,可謂暖矣。這一做法後來漸漸傳入民間,就成為了“火炕”。

不過此法也沒有那麼美妙,一是常年掌火,隔三岔五就要搞一次走水失火,損失甚巨。二來爐灶生煙,易中“煤毒”,今稱一氧化碳中毒。《景嶽全書》就提過,“人睡火炕,煤多熱於室內。惟其房之最小而最密者,最善害人。”當然,宮廷巧匠豈是這麼容易就認輸的男人?他們還有招呢。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上圖_ 養心殿東暖閣,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處


  • 宮廷防寒秘術第三招——“暖閣”

“暖閣”也同樣是“火道”的一種利用方式,首先在室內地面、炕面之下,修築煙道,兩側多有輔煙道與之相連,時稱“蜈蚣道”。隨後,就要細細的安排排煙通道,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很多閣樓上有銅錢型的小孔,這就是工匠所設的排煙孔。

以上工程完畢之後,蓋以青石,覆以黃土,鋪以金磚,砌以火炕,建以火牆。至此,整個工程才堪堪結束。形成了“暖閣”供暖體系。

“暖閣”的出現,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機構——“惜薪司”。一司共有三處,曰“熱火”,曰“薪碳”,曰“燒炕”。職責明確,保證皇帝老爺和后妃們能圓圓滿滿溫溫暖暖的過新年。

不過,即使如此,諾大一個紫禁城,每年的炭火消耗屬實是極為恐怖,單靠“手提肩挑”怎能運送如此炭火?

於是皇帝嬪妃,乃至皇子公主們,都有自己的“炭火”份例。要算著日子供暖,慘矣。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上圖_ 清雍正黑漆描金山水樓閣圖手爐,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上圖_ 清 銅烤藍花卉文字紋三彩手爐


  • 宮廷防寒秘術第四招——“手爐湯婆”

以上豐富的集體供暖手段,還無法滿足皇帝嬪妃們多樣化個性化的供暖需求,因此,能工巧匠們還創造了豐富的“輔助供暖體系”。包括“燻爐”“手爐”以及“湯婆子”。

“燻爐”的起源可謂是由來已久,早在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它的身影,而在宮廷,其多為琺琅所制,所謂“御燻爐兮長不暖,對巵酒兮憂恆滿”,可見,早自大唐,就已經有使用大型燻爐來提高室溫的先例了。

當然,精緻的嬪妃們更中意小巧玲瓏的“手爐”,這東西,今稱“暖手寶”。手爐又稱“捧爐”或者“袖爐”。據說是隋煬帝楊廣南巡時為了不受寒涼,命令工匠打造的。爐身分內外兩層,以免燙手,明清以來,手爐發展進入繁榮時期,圓型、南瓜型、六角形等等多種多樣的手爐,總有一款和您心意。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上圖_ 朱雀銅燻爐


不過,“燻爐”和“手爐”都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陷,所謂“半夜清香入夢來,從此燻爐冷。”

顯然,當夜幕降臨之後,“燻爐”和“手爐”就無法為屋主提供長久的熱量。這個時候,還是要看“湯婆子”也就是“湯媼”。這東西,今稱“熱水袋”。但古時多為銅質,內注熱水,隨後封口,就能給您長久的溫暖,那滋味,小時候用過熱水袋的朋友們都有體會。

古代寒冬裡,皇宮都有哪些防寒“秘術”


  • 宮廷防寒秘術第五招——“畫九”

畫九,民間版稱“數九”。所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在極為寒冷而又缺少禦寒手段的古代,農民伯伯們只能在蕭瑟的寒風中一天天的盼著春來大地,數九,正是這一期盼的具體表現。

當然,宮廷版的“畫九”或者“寫九”要更為高級一點。“寫九”使用“雙鉤描紅畫”,大多是印有“亭前垂柳珍重侍春風”的字樣,九個字都為九劃,一日一劃,九九八十一,可見耕牛滿地走。

沒錯,防寒秘術的最後一招,就是從心裡安慰自己,“冬天就要過去啦!”以此來抵抗涼涼冬日帶來的“負能量”。

“冬來無恙,你我安好”

參考文獻:

[1]《景嶽全書》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明公史》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國朝宮史》清嘉慶十一年內府鈔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