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輸給競爭對手?原來是團隊裡“山頭”太多,3招可破局


鄰居老王最近很是鬱悶。

老王是一家建築工程公司的老闆,近一個多月來一直忙於市內一個大工程的競標。

本來經過努力,以為十拿九穩。可他萬萬沒想到,就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公司裡分管技術的副總臨陣倒戈,帶著幾個技術骨幹投向了競爭對手,而且將標書的內容也洩露給了對方,最後使他功虧一簣。

老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實際上這位副總和幾位技術骨幹早就結成了“小圈子”,經常私下裡在一起活動。

這次競爭對手為了能夠順利中標,極盡手段拉攏這位副總,副總與幾個小兄弟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於是就出現了開頭的局面。

其實在團隊裡,經常會看到類似這樣為了共同的利益而結成的“小圈子”、“小團伙”,我們一般也將其稱作“山頭”。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一次演講中說道:企業內最怕的就是裝,場面上啥都不講,私下其實是潛伏著很多暗流。

他認為,每個企業都會有“山頭”。每塊業務的負責人帶自己的隊伍,打自己的市場,因為個性不一樣,帶出來的人也就不一樣,就會形成“山頭”。

當企業內部有了“山頭”後,往往會屏蔽企業內部信息的溝通,遮擋企業高層的視野。所有的人則會隱藏在自己“山頭”的陰影裡,一座座“山頭”,變成了一個個“山寨”,隱匿其中的就有可能是綠林好漢般的“造反者”。


“山頭”在企業裡就象是人血管裡的病毒,不僅阻礙血液的流通,而且影響企業的整體機能,最終破壞的是企業的生態圈。

當“山頭”小時,影響力小;一旦“山頭”變大、變多時,即使老闆是“愚公”在世,也很難“移山”。

那麼,今天我們就針對企業中的這種“山頭”現象,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首先,“山頭”現象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其次,出現“山頭”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最後,應該如何來克服和解決“山頭”現象問題?


為什麼你總輸給競爭對手?原來是團隊裡“山頭”太多,3招可破局


01企業中“山頭”現象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我們所說的“山頭”,實際上只是通常的說法。如果按照管理學中的概念,應該稱為“非正式組織。”

切斯特.巴納德在《經理的職能》一書中指出:儘管組織千差萬別,但不管什麼樣的組織都有三個基本要素,即共同的目標、協作的願景和信息網絡。這三個基本要素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充分的。組織的產生、存續與發展,只有通過這三個基本要素的結合才能實現。

192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開展的一個著名的霍桑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非正式組織(Informal organization)是指人們在共同勞動、共同生活中,由於相互之間的聯繫而產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種無名集體,併產生一種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為準則和慣例,要求個人服從,但沒有強制性。

這種非正式組織,極容易在企業中形成一種私下的緊密關係,滋生出不同特點的群體,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山頭”。

而這種“山頭”往往有自己的利益共同體,常常會同企業形成對抗性。即使群體之間也會因為差異性,而產生衝突和矛盾。

那麼,企業中“山頭”現象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


1、各自為政,管理出現壁壘。


企業有了“山頭”,各自就有了隱蔽的空間,就可以遮擋高層的視野。在隱蔽的空間裡,自己在幹什麼,往往企業的管理系統掃描不到。這樣各個“山頭”為了自身的利益,就可以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那麼,對於老闆來說,看不清企業存在的問題,更看不清前面道路上的危險,使企業管理出現壁壘。


就象前面案例中所說的那樣,下屬倒戈,作為老闆竟然事前一無所知,原因就是被“山頭”所隱蔽。

2、排斥異己,組織運行不暢。

排斥異己是各個“山頭”常用的手段。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對“山頭”外的人不惜排斥打壓,各個部門、人員之間相互爭鬥,從而導致企業組織系統運行不暢。

通常企業需要基於發展戰略,去進行組織系統的設計和運行,如果組織系統出現運行不暢,即使戰略思路清晰明確,也難以支撐戰略實施的協同,從而導致發展戰略難以落地執行。

這就正如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東流》文章中寫的:華為當時山頭林立,主義盛行,真不知道該朝哪兒走。當很多企業稍稍有一點兒基礎,有一些財富的時候,英雄們的那種英雄情結所衍生的慾望、野心和利益集團之間的那種貪婪的訴求,就常常把這個組織撕裂了,把這個組織的團隊精神和凝聚力扭曲了。

3、拉幫結派,工作效率下降。

拉幫結派是“山頭”現象的外在表現形式。企業中各個“山頭”之間往往為了各自的利益,搞團團夥夥,搞體系、派別,經營自己的“小圈子”。也經常會出現“山頭”之間相互排斥和爭鬥,使得企業內部關係僵化,相互掣肘,必然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宿文淵在《給你一個公司,你能管好嗎》書中指出:“人們總喜歡與和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在一起,在職場常體現為三兩成群的小團體,而這種團體多了,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書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小米進市場部不久,就發現在這個十來人的部門裡,有一個三四個人的小團體。這幾個人幹活配合默契,但對這個隊伍外的人則多少有點不配合,有時甚至暗中使絆。而那個團體的核心人物,無形影響似乎比經理還大。


的確,企業中的這些“山頭”雖是無形的和非正式的,但是對每個員工產生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不亞於正式有形的組織。

比如,你工作過於積極,一些人就會排斥你,在工作中給你製造障礙,逼迫你與他們“同流合汙”,你只能隨大流,這就是“山頭”產生的作用。

4、利益交換,競爭能力弱化。

利益交換是“山頭”現象的本質特徵。企業內部出現了“山頭”,他們會不惜犧牲企業的利益,來獲得自身的利益。如果在企業運營中,一旦觸及了他們的利益,必然會竭力阻礙,造成運行出現梗阻,最終使得企業的利益受損。

企業的利益實際成為了各個“山頭”手中可以利用的資本,必然影響整個團隊的效能輸出,企業的競爭能力則會弱化。

總之,在任何一個企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山頭”現象。他們不是從工作需要出發,而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培養個人或群體的勢力,拉幫結派,排斥異己,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內耗,影響著整個企業的運營和發展。


為什麼你總輸給競爭對手?原來是團隊裡“山頭”太多,3招可破局


02出現“山頭”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傑克.韋爾奇說過:“一個人,重要的不是你的專業技能,不是你的社會經驗,而是你的思維方式。你是出類拔萃,還是碌碌無為,歸根到底,來源於做人的思維方式。”

企業中“山頭”現象的出現,既非必然,但也不是偶然。除了與企業的發展歷史、企業運營的機制、企業管理的模式等相關外,更重要的還是人。

縱觀企業中存在的林林總總的“山頭”,無不都是由人來發揮著影響和作用。

這就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企業管理,最重要的是人的管理。


那麼,這裡我們就重點從“人”的角度,來分析企業中“山頭”現象出現的原因。

1、“本能理論”:人的本性中具有破壞的力量

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從本能出發解釋人的行為動機。他認為,人有兩種本能:一種是生的本能,代表著愛和建設的力量;一種是死的力量,代表恨和破壞的力量。

不難解釋,一個企業從創業到輝煌,往往是靠無數人的血汗和打拼造就而成的。當輝煌最終歸結於某個人或幾個人時,那麼其他人必然會出現心理的失衡。他們能做的就是另立自己的“山頭”,培植個人的勢力,也想成為“英雄”,逐步形成“個人英雄主義”文化。

這就正如田濤在《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中所說的:企業組織是一個人為的組織,是由人構成的。人有人性,人性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人性會給我們組織帶來一個我們稱之為“組織黑洞”的東西,這種病是源於人性的。

2、“驅力理論”:利益的驅使

心理學認為:如果人的慾望在真實生活中受到了壓抑,那麼,他就會在幻想中去創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他用一種新的方法重新安排那個世界的事物,來使自己得到滿足。

所謂的驅力理論,就是當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在內部產生內驅動力刺激,最終使需要得到滿足。

企業裡每個“山頭”的出現,說到底都是為了獲得利益。這些利益中,有的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形成自己的勢力,有的是為了保護既得利益,還有的是感到分配不公,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更有甚者是為了便於利益的交換。

說到底,利益是“山頭”的根本。沒有利益的驅使,所謂的“山頭”自然會土崩瓦解。

3、“螃蟹效應”:相互掣肘

“螃蟹效應”:當把一隻螃蟹放在不高的水池裡時,很快就能爬出來。但當把幾隻螃蟹放在裡面時,就會一個在上面,而其餘在下面的就會拼命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上來。

螃蟹的特質是霸道。如果在缺乏公平公正而且沒有引入競爭機制的用人環境下,當一個企業中有螃蟹得勢的時候,往往會打破原有的平衡。或者,如果一個團隊中的成員在年齡、能力、專業和性格上缺失科學的組合,彼此勢均力敵,相互掣肘,再加上機制不夠完善,那麼螃蟹效應的出現就是必然的了。

這就正如凱文.凱利在《失控》書中所說:“均衡即死亡,要有科學的組合,不然組織也就失去了活力。”


為什麼你總輸給競爭對手?原來是團隊裡“山頭”太多,3招可破局


03如何克服和解決“山頭”現象問題?


去年底,浙商總會秘書長、湖畔大學顧問鄭宇民在湖畔大學第8期商業沙龍上說:“山頭是形態,山頭主義是價值觀。不能讓個體的生存形態演化成企業共生的生態。”


1、加強團隊建設,形成凝聚力。

團隊的建設是一個企業基業長青的重要條件。

泰曼.特爾瑞在《狼道:探索狼的團隊與合作智慧》一書中說:“狼從來沒有忘記,相互依靠是族群存繼的根本——合作、交流、忠誠和堅韌。”

關於團隊作用,《哈佛商業評論》曾引用一個例子:

摩西曾經問教徒:“給你一滴水,怎樣才能讓它不幹?”信徒們沒有答上來。摩西說:“融入大海。”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才能有所作為。同樣,一個人也只有融入團隊,才能生存成長。

團隊形成凝聚力,主要包括團隊對成員的吸引力,團隊對成員的向心力,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在高凝聚力的團隊中,員工和團隊雙方互相認同和接納,員工獲得了尊重,他們的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發揮,也更有活力。


  • 共同目標

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在《賦能:打造應對不確定性的敏捷團隊》中提出:“團隊目標決定個人成敗,團隊成員也必須明確知道到底什麼是正確的事。團隊成員必須全都向同一個目標努力。”

目標可以凝聚人心,使團隊成員之間的心緊緊掛靠在一起。目標還可以激發動力,使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去努力。目標更是行動的指南,使團隊成員知道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讓每個人明白正在乾的事情的意義。

  • 利益機制

逐利性是每個人的本能。任何一個團隊,僅有共同的目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建立利益機制,將利益與每個人的行為捆綁在一起,使利益成為實現共同目標的驅動力。

  • 情感紐帶

麥肯錫前任總裁顧磊傑就非常強調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紐帶,他認為:“團隊成員相處得好,團隊就會表現得更好,其成員也會感到很愜意,這是一條真理。作為團隊領導,應該努力促進團隊聯繫,只要保證它別變成令人乏味的事情就成。”

團隊成員之間,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固然重要,但人是感情動物,相互之間的情感聯繫和交流尤為重要。

麥肯錫一直強調夥伴合作,倡導合作精神,在業績評估中明確提出評價“3個能力”,即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培養他人的能力和更好為客戶服務的能力。


為什麼你總輸給競爭對手?原來是團隊裡“山頭”太多,3招可破局


2、建立富於競爭的用人機制

人是“山頭”現象的始作俑者。在不公平、不合理或者缺乏競爭性的用人機制下,一些不安分的團隊成員就會跳出來,用個人的理念和行為將團隊的一部分帶向歧途,拉幫結派,小團體對抗則不可避免。

所以,在企業用人中,必須充分引入競爭機制,體現優勝劣汰的原則,將每個人都置於一個公開透明的競爭環境中,各展其能,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從根本上使那些喜歡投機取巧或在暗地裡搞小動作的人失去市場,從而也使那些團伙、圈子乃至山頭沒有滋生的土壤。

在華為、海爾、騰訊等企業中,有一種共同的用人機制,即“賽馬機制”。同樣的項目,同時安排兩個內部團隊來做,誰做得好就用誰的,誰做得差就被淘汰。

海爾集團張瑞敏曾經說過:“給你比賽的場地,幫你明確比賽的目標,比賽的規則公開化,誰能跑在前面,就看你自己的了。”

多年來,海爾建立了一系列“賽馬規則”,包括三工並存、動態轉換制度、在位監督控制、屆滿輪流制度、海豚式升遷制度等。這些富於競爭的用人機制,可以有效地解決內鬥產生的各種不良後果。


為什麼你總輸給競爭對手?原來是團隊裡“山頭”太多,3招可破局


3、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

原索尼高管天外伺郎曾發表一篇《績效主義毀了Sony》的文章,指出在績效考核中,為了各自部門的利益,不顧影響公司產品的技術、質量和效益的問題。

績效考核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如果只看最終結果,而忽視考核的過程控制,容易造成為了利益拉幫結派,相互惡性競爭,無形中只會助長“山頭”的產生。

那麼,應該如何來進行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

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通過實驗發現: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的潛能只能發揮出20—30%;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讓核心員工把另外的70—80%的潛能也發揮出來。

從威廉.詹姆斯教授的發現來看,激勵是對人的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勵又是企業激勵機制中最重要的目標,也是目前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相對於內在激勵,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比較容易衡量其使用的效果。真正發揮好薪酬的激勵作用,就達到了企業與員工雙贏的目的。

這裡,我們可以採用“目標與關鍵成果體系”的考核方法。

目標與關鍵成果體系(Objective&Key Results, 簡稱OKR):就是為確保達成企業目標的關鍵結果分解與實施。


OKR在落實績效管理的操作上,強調管理過程的溝通和控制。

  • 強調工作目標。首先是制定目標,並讓每個員工都瞭解公司的目標是什麼,每個團隊的目標是什麼。每個員工也都自己訂立目標,並公佈給大家看,可以點贊,形成團隊氛圍。
  • 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從公司到團隊,再到每個人的目標,需要對照協調,保持目標一致。個人目標不能偏離整體目標,目標要一致。
  • 目標量化。目標能用數據說明的,就不用文字來表達,儘可能地量化。
  • 鼓勵挑戰目標。OKR不強調目標100%完成,能夠達到70%屬於比較好的,鼓勵挑戰目標的完成結果。
  • 實時跟進。除了日常溝通外,月度要確定如何達成OKR,季度可根據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在調整OKR時,工作目標不變,關鍵成果可變。

OKR是績效考核管理的一種應用,核心是溝通和過程管控,使績效考核體系更加公開透明合理。


為什麼你總輸給競爭對手?原來是團隊裡“山頭”太多,3招可破局


結語:

“山頭”在企業中就象是人血管裡的病毒,不僅阻擋血液的流淌,而且影響企業的整體機能,最終破壞的是企業的生態圈。

本文針對企業中的這種“山頭”現象,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首先,“山頭”現象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其次,出現“山頭”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最後,應該如何來克服和解決“山頭”現象問題?


在如何克服和解決“山頭”現象問題上,提出了3個方法:

1、加強團隊建設,形成凝聚力;

2、建立富於競爭的用人機制;

3、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

通過這3個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中“山頭”現象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