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和李绂都是雍正的亲信大臣,地位相当,为何在后来的较量中以李绂失败告终?

冉之酉色


田文镜和李绂,恰好代表了两类人。

田文镜是监生出身,没有功名,但做事雷厉风行,执行力极强,属于实干派的代表。

李绂呢,不仅是进士出身,更因为文章出众,被尊为清流的领袖,属于清流派的代表。

李绂败给田文镜,不过是清流败给了实干派而已。

史料中的各种迹象表明,雍正内心是厌恶清流派而倚重实干派的。

为何?因为雍正是个实干的皇帝,做皇子时就办过很多差事,对于民间疾苦,对于清廷的吏制弊端,心中早就门儿清。

但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对于现实的了解未必有雍正透彻,因此有时会让雍正觉得迂腐,不堪大用。

雍正登基后,立即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进行了很多改革。比如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从本质上,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对百姓很有好处的。但又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火耗归公,就触及了官吏的利益;比如摊丁入亩,就触及了大小地主们的利益。

如果说以上这两条改革措施,还没有让清流派大力反对的话,那么“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改革措施一祭出,就让清流派大跌眼镜。

为什么?因为以前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是不需要纳粮当差的,如今却和普通百姓一样需要纳粮当差。这触及了读书人的利益,而清流派正是读书人的代表。所以,他们极力反对,甚至闹出了读书人科场罢考的事情。

而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巡抚田文镜,坚决不让步,即便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把新政推行下去。

这一切,雍正皇帝都看在眼里。

田文镜推行的是雍正的新政,而李绂带头反对的,也是雍正的新政。换作是你,是支持田文镜还是李绂呢?

如果雍正杀了田文镜,平息李绂等读书人的怨气,倒是药到病除,但以后谁还敢替雍正推行新政?

而且,田文镜虽然行事暴戾,但终归是出于公义;而李绂等人虽然打着孔圣人的道德招牌,却只是为了维护自己人的利益。两相对比,雍正当然会支持田文镜而打压李绂。


趣谈国史


在雍正继位初期,有两位大臣最得他的信任,他们就是田文镜和李绂。李绂和田文镜堪称雍正帝的左右臂膀,然而这对臂膀相处的却不太和谐,最终甚至左右互搏,互相在雍正面前弹劾对方。而这场影响深远的“斗法”,最终以李绂的惨败告终。

论忠心程度,李绂不输田文镜丝毫,即使是年羹尧最为得势时,他也没有答应年羹尧的拉拢,始终站在雍正帝的身后;论能力,李绂刚正不阿,勤政爱民;论名誉,李绂是文官泰斗,深受百姓爱戴;论官职,李绂是直隶总督,但田文镜只是河南巡抚。不论从哪种角度来看,李绂都比田文镜更有优势,然而李绂却败了,败得差点被斩于街市。那么,李绂为什么会败给孤立无援的田文镜呢?

其实,田文镜孤立无援是相对的,他孤立无援的原因,是他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实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触犯到了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以读书人为代表的多方势力的反对。然而田文镜却不是没有底牌,他的背后,是支持他的雍正帝,换言之,田文镜是雍正的代理人。

再说李绂,他作为文官之首,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看似权势滔天,深受雍正信任,然而这些身份同时也是他的软肋,让他失去主动权。李绂参田文镜本就带着赌气的成分,当他看到被田文镜革职的大多都是科甲出身,顿时心生怒意。作为读书人代表的李绂开始搜集田文镜的罪证,随后呈给了雍正帝。

李绂本以为雍正会大发雷霆,但雍正却只是将弹劾的奏折转给田文镜,然后留下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评。久经官场的李绂顿时明白,田文镜,皇上无论如何都是要保的。然而还没等李绂做出下一步动作,田文镜的反击就开始了。田文镜上奏弹劾李绂,说李绂是在庇护科甲出身的同年官员,这是在结党营私。而且,还没等李绂做出反应,浙江道监察御史谢济世又上书弹劾田文镜,这使得雍正更加相信,朝廷里的确存在一个科甲朋党。

于是,雍正帝下令,将李绂革职,交由刑部审讯。李绂两次被押往西市,刽子手将刀放在他的脖颈上,雍正问他道:“此时知田文镜好否?”李绂正色对曰:“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刑部在抄李绂的家时,发现他生活简朴,积蓄甚少,十分清廉。雍正帝知道以后,将李绂赦免。

其实,从两次囚决而不斩可以看出,雍正是不忍杀李绂的。雍正革李绂的职,还要作势杀他,其实是在给其他人看,表明他支持田文镜,决心改革的意志。李绂本人对于改革可能没有多大敌意,他还在雍正改革时出过许多力,但他替阻碍改革的读书人说话,就已经不自觉的站在了改革的对立面。所以,李绂在与田文镜的斗争中失败,根本原因不是雍正对田文镜更加宠信,而是他阻碍了改革,阻碍了雍正帝的千秋大业。


初七


只是个人的一点想法,主要还是田文镜兢兢业业为朝廷工作,李福是文人领袖,两袖清风,但后来被搅和近朋党一案,雍正是绝不允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