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是被黑的最惨的人吗?

沧州老夫子


需要说明一点:女中尧舜指的是宋英宗宣仁皇后高滔滔,而不是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这是有着官方认证的。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而作为传奇戏曲《狸猫换太子》的主谋人,宋章献皇后刘娥一直都是一副奸妃虎母的样子,她以歌女出身,心机极重、城府颇深,因得宋真宗赵恒宠幸而入宫,可惜年岁已长,无法生育。

为了保证自己以后能够掌握大宋权力,所以将另一位妃子的骨血抱来自己抚养,换以一只剥了皮的狸猫,自此成为大宋皇后,逐步架空真宗皇帝,并在其死后独揽大权十一年,在元人的描述下,其奸险毒辣的形象可与汉朝吕雉、唐朝武则天“媲美”,是戏文中公认的权后。


一、虽然《狸猫换太子》之事只是演义的炒作,可空穴来风,刘娥在对待宋仁宗生母的态度上实在是让人不忍

刘娥本身也是出生于小康之家的,他母亲刘通是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的虎捷都指挥使,兼嘉州刺史,可是在征伐北汉时战死沙场,其母也一病不起,很快就蒙主宠召了,刘家就此式微,刘娥被迫投靠寄住外祖父家,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一过就是十年。后来刘娥与邻居,兼哥哥,兼丈夫的龚美一起闯开封,去当时繁华富庶的京师碰运气。

由于刘娥打得一手好花鼓,被当时微服出巡的襄王赵恒一眼看中,但因为赵恒老爹宋太宗看不起刘娥的身世,所以赵恒就找了个手下,让他认了刘娥为义女,把刘娥金屋藏娇了。一直到宋太宗去世,赵恒继位为宋真宗后才把她接进宫,这时间已经离刘娥入京过去了将近十五年,刘娥此时也已三十好几快四十了,早已不复当年芳华,而且也失去了生子的最佳时期。

在入宫后,刘娥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她急需摸到一张必杀王牌——子嗣:

  1. 宋真宗此时也很为子嗣烦恼:他连立的两任皇后都没有子嗣留下,其余嫔妃的子嗣要么就是夭折,要么就是只听雷声,不见下雨,赵恒心灰意冷到已经在物色宗室之子了;
  2. 为了争取在子嗣这块立于不败之地,刘娥找到了同样也是将门之后、家道中落的李氏,收为侍女,让其入宫侍寝,很快李氏就怀孕了,也就是日后宋仁宗赵祯;
  3. 李氏诞下儿子后,刘娥立即将其占为己有,并联手当时同样受赵恒宠爱的杨淑妃一起抚养赵祯,并严禁宫人和孩子接触,害怕他们嘴快说出真相,而赵桓对刘娥的初恋情结,也让他默认了这一事实,至于李氏,赵桓只是象征性封了她一个才人职位,算是弥补。

刘娥就凭着强夺李氏之子而登上了皇后之位,其兄龚美也水涨船高,补三班奉职,迁右侍禁,执掌禁军,并改名刘美,对外称为刘娥之兄,一跃成为当朝国舅。而苦命的李氏一直都以才人身份养于宫中,有子而不能见,有夫而不能近,凄凉困苦地过完一生。


到了赵祯继位十年后,李氏病重,临死前才得以进宸妃,此时的刘娥为了掩人耳目,竟打算以普通宫人礼将其安葬,多亏了宰相吕简夷据理力争,要求以水银灌棺,冠服敛之,一切都要以皇后礼安排,这位苦了一辈子的李氏才得以体体面面地入殓,而且此举也直接挽救了整个刘娥家族: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以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

从刘娥对待李宸妃的态度来看,足以证明刘娥手段之狠,天性之薄,强夺别人儿子,令母子数十年不得相见不说,甚至连李宸妃死后都不愿放过她,就连套像样的葬礼仪式都不愿给。

要知道李宸妃虽然诞下皇子,可执掌大权的始终是刘娥,李氏对刘娥不但没有任何威胁,反倒是她得以掌权的垫脚石,所谓无功也有劳,李氏功、劳皆有,生前死后却要遭受这样的待遇,着实让人怜惜,刘娥被小说影视一黑到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说完后宫,再来说朝廷,刘娥作为出身低微的歌女,饱受民间凄苦,可入宫后不但没有克勤克俭,反而极力揽权,打压异己,最后更有称帝代宋之举

在宋真宗赵恒晚年,由于身体不好,权力逐渐落入刘娥手里,起用当时被人称为“五鬼”之一的丁谓以及翰林学士钱惟演等人,以瞒天过海之计,蒙骗当时重病在身的宋真宗,罢免宰相寇准,将其一贬再贬,赶去广东海边吃海鲜了。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宰相上寇准密议奏请皇太子监国,以谋泄罢相,用丁谓代之……引大臣决天下事,后裁制于内。

为了加强自己的家族势力,刘娥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效仿汉朝吕后、唐朝武则天之举,大力提拔刘氏宗亲,到后面更是只要是开封姓刘的,都能和皇太后刘娥和刘美攀上点关系,做官的做官、赚钱的赚钱,打着两人的旗号到处为非作歹,不受限制。

而因寇准被废而势单力薄的皇帝赵祯,此时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

  1. 他十三岁继位,十四岁结婚,可皇后郭氏却是刘娥选定的,赵祯喜欢的张氏只能被封为嫔妃最低一等的才人,到刘娥去世,宋仁宗亲政之时,还闹出了宋朝首例废后事件(郭后被废)和“生死两皇后”的闹剧(去世的张氏和在世的曹后);
  2. 按照惯例,皇帝大婚后就应该亲政,可刘娥却始终握着权柄不放足足十二年,到死前还不忘“托孤”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杨淑妃,要求赵祯尊其为皇太后,再度垂帘听政;
  3. 在刘娥的钳制下,赵祯已经十九岁了还无法亲政,朝廷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归政皇帝,可刘娥要么充耳不闻,要么直接把他们贬谪,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就在其打压的名单中。赵祯虽然不服,可刘娥毕竟是他的生母(此时赵祯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心理的苦闷可想而知。

在宋真宗去世后,八贤王赵元俨身为宋真宗的弟弟,宋太宗儿子,也是当时支持声音最高的辅政大臣兼宗室,可刘娥执意不让赵元俨触碰到自己辛辛苦苦才得到的权柄,将其踢出朝廷,让他在家修养,断了他执政的希望,只留自己一人行垂帘听政,万事都裁决于自己,早已成年的赵祯不过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而在龙椅上坐了十年之久的刘娥,年龄渐大,野心也随着增强,到后来更是有做宋朝“武则天”的想法,甚至已经付诸行动了:

  1. 在一次私下商议之时,刘娥故意问参知政事鲁宗道:“唐武后何如主?”(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幸亏鲁宗道不止是明眼人,更是聪明人,直截了当就怼回去:“唐之罪人,几危社稷”(唐朝的罪人,差点断送了整个大唐江山);
  2. 所谓上行下效,刘娥有称帝的意思,底下人肯定有好事者,就在刘娥问“武”之事不久后,就有人上书要立刘氏七庙,按规矩只有天子才有立七庙的资格,刘娥故意把这个问题留给群臣,只有鲁宗道直言不讳:“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如果立了七庙,那您老要找谁来做嗣君啊?)
  3. 一次赵祯和刘娥一起去慈孝寺,刘娥想着自己的车驾(大安辇)先行一步,意思就是要抢在赵祯前面,又是鲁宗道一言打消刘娥这个僭越的念头:“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不得已刘娥只能将车驾安排在赵祯的车驾之后出发。

就因为有鲁宗道这样的硬骨头在,刘娥终其一生无法往“皇帝”之位再跨一步,到后来像方仲弓再请求“以武后故事,立刘氏庙”、程琳献《武后临朝图》给刘娥等事,刘娥也只能将图扔掉,“大义凛然”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老娘我绝对不会对不起大宋祖宗)。

别以为这是刘娥无心称帝,实至是因为有鲁宗道这样的人在,让刘娥感到武后称帝已是千古孤例,大宋朝的政治环境是无法让自己改朝换代的,这才假装一下贤惠博名声而已。这点宋朝人看得是清清楚楚:

《上仁宗论废嫡后逐谏臣》——昔庄献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太弱,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盖赖一二忠臣救护之,使庄献不敢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

当然刘娥最后还是做了一把皇帝瘾,在大宋明道二年,朝廷要进行祭祀太庙的大典,可刘娥突然病重,自感大限将至,于是不顾群臣阻拦,执意穿上天子衮冕,和赵祯一起祭祀太庙。病来如山倒,在祭祀完毕后,刘娥很快就卧床不起,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可此时衮冕还在刘娥身上穿着,参知政事薛奎提议赵祯将刘娥的衮冕换回皇后服装,换好之后刘娥就咽气了。


总结:北宋章献皇后刘娥,这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传奇女子,一方面她任人为亲,贪恋权势,甚至有代宋称帝的举动,可另一方面,她对于后来的北宋仁宗盛世有着推进作用,对宋仁宗的性格也有不小的影响,可以说赵祯能成为千古一帝,刘娥是有一定功劳的

刘娥死后,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极力抨击刘娥执政之失,要求赵祯废其为庶人,废除皇太后封号,另一派则力求稳定,希望政权能顺利过渡,何况刘娥执政十三年,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动手不利于局势的缓和。

此前被刘娥打压的范仲淹,在刘娥死后被赵祯恢复名誉,召入朝廷为右司谏,赵祯因为两派之争而犹豫不决时,范仲淹上言刘娥虽然专政多年,可是她终究没踏出最后那一步,而且对待赵祯也确实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职责(这是实话,刘娥对赵祯始终是当亲儿子养的),希望朝廷还是不要多加追究,以成全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美德。

而赵祯由于生母李氏葬礼得当,加上范仲淹的进言,以及两人十几年来的感情,所以并没对刘娥进行秋后算账,甚至于对刘氏宗亲也还不错,刘美之子刘从广还娶了泾王赵元俨的女儿,继续保持着皇亲国戚的身份。

这一桩桩一件件,也足见证明刘娥还是一个听得进话的人,比如吕夷简劝她善待李氏、钱惟演劝她要好好对待赵祯,不要因为非亲生就有所隔阂、鲁宗道劝她不要称帝等等,这些刘娥都听了,虽然有点违心,可事后也没对建议人做出任何处罚。

刘娥不像吕后、武后那样霸道专横、万事唯我独尊,反倒是一位善于纳谏,勤于思考的政治家,在她身后,刘娥不但自己深得赵祯的尊崇,刘氏家族也不像吕氏那样被清洗殆尽,所以清代蔡东藩说刘娥,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此评价可谓得当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清朝以前,史学家公认的三大女主是“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宋之刘后”

刘后就是刘娥。 如果算上清朝的慈禧太后,算是四大女主。

史学家评论刘娥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出身贫寒,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宋真宗当时还是韩王的妻子。刘娥很得宋真宗的欢心,即位后就被封为皇后。刘娥行事颇为谨慎,没有根据的话从来不说。处理宫闱之事来也是得心应手,宋真宗的其他妃子都很服她。更关键的是。刘娥对于朝政也有自己的见解,真宗处理奏章,她时常服侍左右,偶尔还能提几句意见,真宗对她是愈发的信赖。

作为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嫡母后,她一直都在为这个国家着想,可谁能想到,却被编排成这个样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还要从皇帝下的旨意说起。看过小说的都知道,刘妃和李妃同时怀了身孕,可谁知道在这个时候,真宗竟然下旨说,谁先生下儿子,就立谁做太子,做皇后。

历史上根本没有狸猫换太子这个事情,完全是包公案等小说黑刘娥的。

刘娥对宋仁宗生母李氏也非常好。李氏本来就是刘娥的侍女。

刘娥完全可以学武则天,直接当皇帝。 但刘娥听了大臣们对武则天的评价,放弃了。

刘娥是中国历史上除武则天外,唯一穿上龙袍的女人。


历史旅行者


个人觉得刘娥被黑的很惨,但是被黑的最惨的绝对不是刘娥,而是武大郎和潘金莲。

首先我们要先认识一下刘娥这位传奇女子,他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的女主,她临朝时颁发的很多政策,促进了北宋的繁荣,增强了北宋的综合实力,可以说他的才华不下与于吕后,武后,但有大臣们想让他仿武则天继大统之位时,却被她多次训斥。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盛高,有武吕之才,无武吕之恶是对她一生最好的写照。

至于她被黑,是因为流传在民间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使得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这与历史上的刘娥相去甚远了。个人觉得刘娥被黑的太惨了。

而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了解。要论被黑的惨,就他们俩人吧





你离开了南通


刘娥是女中豪杰,有宋以来最伟大的女性政治家。今天,我们想起刘娥,只想到《狸猫换太子》中的恶毒的刘妃,其正面形象,很少流传。但他又不是被黑的最惨的人。

刘娥,她从一个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由一个离婚女人奋斗成为宋朝第一个穿着龙袍临朝称制的女主,宋真宗赵恒皇后。刘娥称制,史称:“威振天下”。后人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纸币)、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人就容易犯错误,何况是一个掌控天人的女人。刘娥曾打压名相寇准(就因为寇准不同意立她为皇后——公报私仇。以权夺子(抢后宫所生儿子,后来的宋仁宗,占为已有)——但是犹如亲母待之。后刘娥死,虽仁宗得知真情,仍感恩之,厚待其家人。后人,可能是羡慕嫉妒恨,编了个什么《狸猫换太子》,使刘娥名声严重受损。

刘娥的被黑,主要渊于封建社会的传统礼教。一些人认为刘娥临朝称制是牝鸡司晨(意思是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是对妇女的极大侮辱。花木兰说的好:“谁说女子不如男”?

至于谁是被黑的最惨的呢?陈世美!下次,咱们再接着说。


吴建彬626


要说刘娥是被黑的最惨的人吗?也可以算是“言过其实”了。

刘娥是北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其形象在后世被人“黑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狸猫换太子》当中,刘娥是与正面角色包青天相反的“奸妃”角色,随着艺术作品的加工和传播,刘娥的形象也就逐渐“黑化”了。

不过,这位在《狸猫换太子》当中反面角色,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却并非那般恶毒。

虽然其利用丁谓和曹利用等势力,将宰相寇准为首的大臣势力击溃,最终得以临朝专政的过程,受到后世之人的针砭,但相对于历史上临朝的女性来说,刘娥其实并没有太多被黑的地方。

宋朝刘娥的临朝称制,与汉代的吕后和唐代的武则天并称,但是世人称刘娥只有“吕武之才”,却没有“吕武之恶”。也就是说刘娥虽然能够像这两位“女王”那般有作为,但却并不如吕后和武则天狠心。

具体表现在关于是否“称帝”这件事上:

刘娥临朝称制之后,有个小臣上表称让刘娥“依武后故事”,也就是让刘娥学习武则天称帝。并且,还有个大臣叫程琳,也献给刘娥一幅《武后临朝图》。

这两件事情都是当时依附刘娥的臣子们,鼓动刘娥取而代之称帝的事例。不过,刘娥对于大臣们的推举却是持反对意见,还声称“不作此负祖宗事”,也就是不去做对不起皇室祖宗的事情。

仅有这件事情来看,相比较于汉代吕后培养诸吕势力,武则天代唐称帝,刘娥所作所为,的确要“良心”的多。

虽然在刘娥临朝听政的时期,宋仁宗一直是受到她的挟制,刘娥一直到死都没有归政于宋仁宗。但刘娥作为中国古代少有的女性政治家,其所作所为并非,在真实历史当中,并非如艺术作品当中那般“黑化”。



苏小衿


说起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很多都不知道她是何许人也,但谈起《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里面那个心狠手辣的皇后就是刘娥。但那也只是戏剧中的形象,历史上刘娥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辅佐宋仁宗开创‘仁宗盛世’,被后世史学家誉为女中尧舜。


刘娥出身悲苦,从小就失去父母,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她天生聪慧,在外婆的教授下读书识字,学习才艺,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歌女。因为家境贫困,在十几岁时刘娥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后来,俩人流落到北宋的都城东京,靠刘娥在街边卖艺唱歌为生,由于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龚美打算把刘娥卖掉。被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恒手下知道了,惊慕于刘娥的才貌出众,于是就买下献给太子赵恒。赵恒对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刘娥是一见钟情,从此俩人亲亲我我,难舍难分。



这事很快被宋太宗知道,下令将刘娥驱除太子府。但赵恒舍不大刘娥,就把她藏于手下的家中,并常常去和刘娥私会。直到刘恒当上皇帝,才把刘娥接进宫中。后来,皇后病逝,宋真宗赵恒想立刘娥为后,但因为刘娥无出,遭到大臣的激烈反对,立后之事一搁就是五年。期间,俩人上演了一场借腹怀子的大戏。宋真宗先临幸刘娥侍女李氏,等李氏怀孕生子后,孩子直接交给刘娥扶养,对外宣称这是刘娥生的孩子,刘娥因此顺利当上皇后,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由来。


宋仁宗赵桢虽不是刘娥亲生,但刘娥对他视若己出,情同母子。在刘娥的精心调教下,宋仁宗赵桢从小知书达礼,仁爱孝顺。对于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刘娥非但没有加害她,相反礼遇有加。让宋真宗封她为妃子,死后还按照皇后之礼下葬。刘娥死后,仁宗得知真相,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牵引棺材为刘太后出葬。

刘娥才识过人,通晓古今。当上皇后,统领六宫,从没有出现过大的过失,深受真宗赞赏。她还积极协助真宗阅批奏章,处理政事,成了当之无愧贤内助,使宋真宗越来越离不开她。1022年,宋真宗驾崩,11岁的小皇帝仁宗赵祯即位,遵照真宗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刘娥正式临朝称制,掌管朝政长达11你年,直到1033年病逝。


在刘娥实际统治北宋的11 年时间里,她有三大政绩最为后人称道。一:是帮助宋仁宗稳定政权。仁宗即位,母寡子幼,权臣丁谓、曹利用等人想架空刘娥母子。刘娥隐忍不发,暗中联合王曾等朝臣,搜集他们的不法证据,将他们一网打尽,贬出都城东京。二:停止劳民伤财的"天书运动"。宋真宗生前为了封禅泰山,人为搞了"天降神书"的闹剧。在全国各地大造宫观、道场活动,弄得鸡犬不宁,民怨沸腾。刘娥临朝称制后 ,立即下令中止。三:发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经济发达,由于金属钱币携带不方便,极大阻影响贸易的畅通。1023年刘娥下令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 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官方纸币—交子,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大大促进了宋朝商品贸易兴盛与发展。

刘娥临朝称制后,大权独揽,说一不二。曾问过朝臣:“女皇武则天是什么样的女主?”言外之意,是想效仿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帝。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几危社稷!”刘娥听后默不作声,自此,再也不提此事。但是,刘娥对龙袍的崇拜并没有停止。仁宗即位不久,她就不顾群臣反对,身穿皇帝龙袍,接受宋仁宗和群臣所上的皇太后尊号。1033年,刘娥身患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又身穿龙袍,参加祭祀大典,成为历史上皇太后穿龙袍、祭先祖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就在这一年,刘娥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月,还政于宋仁宗。


一代才女刘娥就这样走完她传奇的一生,享年65岁。史学界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洛水清风


刘娥被黑主要是《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流传太广了。而且你看这个故事名字很惊悚很吸引人。大家都有好奇心,看完以后自然就记住了故事那个恶毒阴狠的女人。

其实,刘娥对仁宗的亲生母亲还算不错,在她死后以嫔妃之礼下葬的。

仁宗亲政后,有人挑唆说太后当年对您生母不好,可能还害死了她。仁宗命人开棺了,看到母亲以嫔妃之礼下葬的,对刘娥只有感激。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小卒过河拉大车


宋真宗的皇后,在狸猫换太子中被黑的那叫一个惨,心狠手辣,为了争夺皇后位置真是不择手段。但事实上是,宋真宗本来就是要立刘娥为后的,只是刘娥不能生育,所以才找了刘娥身边的一个宫女,就是后来的李宸妃。并且对仁宗赵祯视如己出,关怀备至。而且李宸妃去世后,以先皇皇后之礼下葬。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战斗大黄蜂


中国历史上,谈得上专权的女人只有汉朝吕后、唐朝武则天、宋朝刘太后和清朝的慈禧太后,历史上对他们褒贬不一。吕后残忍狠毒,人彘的故事流传千年;武则天直接改朝换代,尽杀唐宗室,连自己的亲生子孙都不放过;至于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四十余年,骄奢淫逸,把清朝折腾亡国。真正在正史上留下好名声的只有刘娥刘太后,史学家评论刘娥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出身低微,一生坎坷,误打误撞的成为了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围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后来在宋真宗病重之际,刘娥把持了朝政,宋真宗去世后,刘娥临朝称制,“军国重事,权取处分”,掌握了实际的权力,但是她一直都坚决不称帝,而且“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刘娥自己没有儿女,但将宋真宗唯一的儿子宋仁宗赵祯视为己出,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刘娥死后归政于宋仁宗,而赵祯更是开创了北宋的盛世,对臣对民都非常的仁厚宽和,是为一代明君。

刘娥唯一的污点就是在世时未告知仁宗亲生母是亲李辰妃,仁宗一直以为刘娥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李辰妃)所出也”。但刘娥对李辰妃家人照顾有加,死后也超规格予以厚葬。可能古代文人看不惯女人大权独揽,所有就想办法来黑刘娥,于是就有了《狸猫换太子》中的坏女人。因为文化作品流传广,百姓真正读书的又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娥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心狠手辣陷害忠良的女人了。实际上宋仁宗知道真像后,对刘家的恩宠比刘娥在世时还要隆重,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宋仁宗已经原谅了这位养母。


向往一树繁花


刘娥北宋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开创了北宋女性掌权摄政的先河,辅佐养子仁宗开创了仁宗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功在千秋被称为一代贤后,也被称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可惜也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女性之一,因传说中的“狸猫换太子”被严重抹黑长达千年之久,被后世有些人打上了“狠毒”皇后的标签,抹杀了她的一世功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