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村里安全,还是市里安全?

芷钰


疫情期间,村里跟市里都一样,做好安全防控,出门带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


人定胜天200289120


疫情期间,在家可能都会觉得有点无聊,但是我觉得,在这个特殊时期,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在家待着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在家不出门,能做的事情不多,总结就是三件事,吃饭-遛娃-睡觉。

先来说说吃饭这件事吧,相比我们小区群里天天讨论的猪肉吃不起,楼下已封锁,出入要登记,再不出门买菜,家里要断粮之类的烦恼,在农村老家的我们,完全没有这个烦恼,每天用柴火烧饭,油是家里亲戚送的菜籽油,菜是自家院子里邻居帮忙种的青菜,鸡蛋是家里养的鸡下的,每天都在享受着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小幸福…

城市里生活只要不出门的,不乱接触外人,只要不串门、不聚餐,在家都是安全的,保持家里干燥通风。



都市连锁莹姐


我觉得还是村里安全,我们村里外来人口少,每家每户的社会关系都很简单,空气好,吃的蔬菜是自己田里摘的,鸡鸭也是自己喂的,减少了很多外来接触的机会,并且我们村真的村干部真的很给力,动作也很快,疫情一发现初二就开始安排村里的干部和自愿者开始守村口了,进出要出行卡,每个路口都2个人守,早上8点到晚上8点,刚开始还到晚上11点,非常给力,现在疫情期间不出门不串门不给国家添乱,继续坐好14天的月子!



花熙亚姐


01 农村人口密度低,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小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94.7%,人口占53.4%。截止2010年,农村面积有8868577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2.38%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来,农村地广人稀,占全国一半的人员,却拥有着绝大部分的土地。这些土地围绕在村子四周,给村民和外界之间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而且农村人家的房子都比较宽敞,院子也比较大,具体到每个家庭,人员的密度也很小。

对城市来说,高楼林立,大厦鳞次栉比,人口集中,密度增高。将近全国一半的人口,却占据很小很小一部分土地。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城市居民住所面积都小,甚至有的在100平以下,再减去公摊和建筑面积,每个家庭的使用面积相对较小,从而使人口密度进一步增高。

这种人口高密度情况下给病毒传播造就了一定的机会,疫情防控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02 在环境方面,农村空气比较新鲜

疫情影响下,人们只能宅在室内不得外出。因为空间有限,人们长期待在室内会使空气质量下降。

当人体吸气时,外界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经气道进入肺泡内,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内,由组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肺泡内。

人体呼气时,膈肌及肋间肌松弛,胸廓依靠弹性回收,二氧化碳便经气道排出体外。这样一吸一呼,便构成了一次呼吸。人体正是依靠不停地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使生命得以维持。

城市居民每天宅在室内,空气相对比较密闭。虽然可以开窗通风,但城市高楼林立,空气流通及清新状况较差。而且每天闷在有限的空间里,会让人产生郁闷不适的心情。

农村这个情况就好得多。既便不出门,在院子里透透气也很好。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等院里的桃树开了花,柳树冒了新芽,生活在一片新生的春光里,人们的心情会好很多。

因此可以说,疫情之下,农村比城市相对安全。正是因为疫情,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田园生活,甚至想着等退休以后回农村过逍遥自在的日子。

的确,如果在农村弄一座房子,在院子里种上自己喜欢的花,再种上几样时令青菜。闻着鸡鸣而起,看着日落而息,未免不是一种惬意舒适的生活。

我是@红尘一朵莲,优质美文领域创作者,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评论。


红尘一朵莲


个人认为,在这种到处封路的情况下,当然是村里相对安全些,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与市相比,村里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小,甚至春节后也没人走亲戚、串门,可见农村老百姓觉悟也比较高。

二、在农村地方村委的大力宣传下,各家各户单家独院关门生活,且必要出行也基本没什么公共设施,这也大大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三、在农村,街坊邻里相对比较知根知底,张家儿子在哪里打工,做什么;李家媳妇是哪里人在哪里挣多少;赵家孙子在哪里上大学,什么时候回来的;一个个清楚的很,这种知根知底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对于外地归来人员更能快速有效的隔离。而城市邻里不相来往,甚至互不相识,给管控隔离人员增加难度。

四、相对城市的人口密集来说,农村人口就稀疏的多了,完全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再加上农村空气流动较快,有点病毒存活也没那么容易

五、年前,与城市人相比,农村老人喜欢备大量的年货,加上养的鸡鸭,种的蔬菜,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基本不会为了吃喝冒险出去。





迈脚前行


农村更安全无疑,但回答中很多人提到的农村流动量少人是错误的,春节期间农村的流动量其实不会比城市少,有可能更多;至于农村空气好那更是跟这次疫情无关。我是一个居住在农村,活动在城里的人,觉得农村更安全有以下几个理由:

1、农村人与人之间的透明度要高于城市。

首先,一个人是不是本村村民,一眼就会被别人识破,所以非本村村民很难在农村里蒙骗过关;

第二,外出村民的情况比较透明。一个人即使平常不在本村,但其在哪工作,在哪学习,即便难以做到全村人都清楚,但是周边邻居基本掌握,所以在农村一个人很难去隐瞒自己的活动轨迹,非常容易找出需要被隔离的人员。

2、农村更容易防控

基于第一点说的透明度更高,带来的就是更容易控制外来人员的出入。春节期间城市往往会变成一座空城,人员接触会比平常少了很多很多,但农村亲朋好友之间的走动会非常频繁。但是这次疫情的爆发几乎每个村都采取的封村行动,再加上村口当值的都是本村村民,让春节期间的走访几乎成为了不可能,使得人口流动几乎就局限于本村。

3、农村的防控比城里更严格。村长大喇叭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村口卡点的管理的严格程度也一点不亚于城里的小区门卫。

4、物资采购到频度也要少于城市。

其他的原因还很多很多,作为本次疫情的人传人作为传播方式来说,专家划分的ABCD四类人员,在第一条提到的高透明都前提下,农村的安全就要高出城市很多。


懒人水培


我认为农村安全

就以我们村为例,我们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湘南村。最早在1月26,也就是大年初二我们村就开始设卡,禁止一切拜年的车辆进出本村。因为我们村的周围都是别的自然村,路路都通,所以人们不理解,觉得把路断了,不方便,还争吵过很多次。

可随着新闻里报道的疫情越来越严重,大家都很理解了。从一开始都是党员干部,到村民自发组织,24小时,三班制,检查,询问,测温,记,有章有法。不理解就让女士先去沟通,还不行,男士出面。。。冲卡一次都没有,因为代价太大。

村里把提早到来的外地务工人员集中隔离在一个村外的青年旅舍内,定时送餐,消毒,定时测温,有刺头就要顺捋毛,据说烟也送,只要好好隔离,办法有的是。

随着温州疫情的大爆发,以及在我们本镇也出现了一例病患之后。大家的神经也抽得越紧了,村里的年轻人就是值班的主力了。很多人踊跃报名,村里的其他人,捐取暖器,泡面,八宝粥,口罩,手套,还捐了5个凉棚。一开始村里的进出口多,足足有6个,每个都有至少两个人值班,可疫情加重后,就把一些小的出口全部封死,不用多想象,就是跟围墙一样的封死。只留下两个出口,一个检查经过本村的车辆与人,一个检查进出本村的车辆与人。每个进出的人都要提供村里下发的出门证(一家一周两张用于采购必须)。

这样下来直到今天,2月16日,明天杭州市回复公交与地铁了。我们要开始复工了。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换来村里人的安全。还能唤醒大家的爱国心,凝聚力,在万般无聊的春节里也变得很有意义。





那摩二


现在有很多的农村人,抱着以前的老规矩,还有以前不良现象不放。

跟着社会发展进步走的农村人大多数人入户城市,在反省改变自己落后的一面。

疫情面前,表面上看农村比城里完全,可现在的农村,有不少人抱着以前的老规矩不放,没用脑,专用嘴,在疫情面前,自己尊守上面讲卫生,不串门。不走亲。有人总要干出点不见倌才不落泪的事。

城里人本来就不串门,不走亲,生活习惯上比农村人讲卫生。对疫情的发生有先天上的优势,小区干部怎么讲,就怎么尊守也不难。本来就有不串门的习惯,出门回家洗手,这事平常天天做的。疫情面前的习惯平时生活中多有,就是少出门的事。

在疫情面前农村没有比城里人占优势,就是农村人还没有改变有的不良习惯。


谈笑看红尘2


疫情期间,没有农村和城市,全国人民都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宅”在家,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呆在家里,让病毒无人可传,自然消亡。前期因为这种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的相互解除,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当前,疫情在全国各地均有出现,那么,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唯一安全的就是家里,减少与人接触,我们身边的人,不管是亲戚朋友,都有与人接触的经历,都存在一定的接触风险,这个是没有地域区分的,只要你携带有病毒,就很可能会造成和你接触的人染上。我们区上爆发了第一例新冠病例,就是从城里回到咱们镇上的,因为自身认为没多大问题,于是到乡下走亲戚,结果在确诊后,许多接触的人都被隔离。

前两天看业主群里的业主们,许多都打包回乡下了,但同样在抱怨觉得不安全,在城里还好,至少呆在家里,基本不会有人员走动,孩子在家里安静的耍着玩具。可是回到农村呢,因为农村家庭都是完全开放的,时不时会有村民路过你家或者过来闲谈,另外,孩子只要回到农村后,那便是脱缰的野马。


PoWer


疫情期间,农村相对比城市安全。毕竟在农村人流量少,空气也好。

在农村还不用出去买菜买米,家里大把东西吃。在城市没米要买米买菜,人流量也多,特别城市菜市场人群混杂。所以说,农村当然比较安全。

最后还是说一句,不管在那里,天天呆家里最安全。少出门,勤洗手,必要出门戴口罩,家里卫生常搞好,常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