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爱新觉罗·韫欢,为何比溥仪更受人尊敬?

醉憙欢


中国有句老话: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没有“末代皇帝”这个身份做背书,溥仪最多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落魄贵族。权力与他无缘,傀儡皇帝与他亦无缘;或许,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泯然众人矣”!

不幸的是,溥仪在动荡中登极,逆时代而上、成就逊帝之基业;在众人指责中,枉顾人心再度复辟登极,不到一周再度下野;日本侵略东三省,溥仪如丧家犬一般,跑到日本人的地盘当孙子,第三次成就“帝业”,当上了日伪满洲的汉奸。

这样一个倒行逆施的末帝溥仪,谈不上让人尊敬。

换句现在很流行的话,应该是:“能吃几碗干饭,心里就没一点儿B数?”很多人一辈子倒霉就倒霉在,没有自知之明!恰如溥仪这样的…

溥仪生在王侯之家,父亲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爷爷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他当上皇帝时,大清国气数已尽,故而,只当了三年皇帝,就麻溜儿地被人推下去了。

讲道理,帝制被推翻之后,中国进入民国时期,本应人人平等!

根据北洋政府与前清之间的协议《优待条例》,溥仪与他的家人仍然保有尊号;北洋政府应以外国元首之礼对待溥仪,这无疑在暗示:在这人人平等的民国,爱新觉罗一家仍然过着人上人的日子。

溥仪的老爹载沣该娶照样娶,该生照样生,反正都是北洋政府出钱养着。溥仪的兄弟姐妹不是被封为亲王,就是被封为格格,似乎,大清仍然在喘气一样。

1921年,溥仪的七妹韫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生。

韫欢就如叼着金钥匙出生的一般,打一生下来,就接触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照顾、最顶级的资源。

不过,韫欢与她的哥哥姐姐有一点不一样:她从来没有感受过母爱——她出生的第二年,母亲就因病去世(其实是自杀)。

因此,韫欢有更强烈的自尊心。

要知道,在民国那个乱世、尤其是日军侵华之后,全国上下对爱新觉罗家族相当鄙夷!但凡沾着“皇族”二字的人,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故而,很多满族人为了混口饭吃,纷纷更改满姓、换成汉姓继续生活。

这一切,韫欢自不必为生活操心,因为他们一家是由政府养着的;即便政府不养了,凭借偌大的家业,也要比绝大多数人过得舒坦。

在家里是这样,在学校就有些不一样了!

学校里什么样的人都有,虽然同学们不敢直接说出来,但是各种冷眼儿、白眼儿盯着她,韫欢也能感受到来自“阶层”的恶意。

从那时起,韫欢便对自己的出身有一种“负罪感”。

人呐,一旦有了负罪感,往往会产生两种情绪:要么是破罐子破摔,要么想办法拯救。

韫欢选择自我救赎。

1950年,30岁的爱新觉罗韫欢改名金志坚,意思是自我救赎之志比金坚;为了向人民证明她摆脱阶层的决心,韫欢“自降身份”嫁给一名平民汉人为妻,成了第一名嫁给平民的“皇族格格”。

同年,受过良好教育的韫欢自愿成为崇文区精忠街小学的一名教师。而他的大哥溥仪,则在这一年被引渡回国,成了战犯管理所的一名犯人,接受人民的改造。


自幼被人伺候的韫欢,在她的教师岗位上又做的如何呢?

上世纪90年代,一名50多岁的金志坚的学生这样评价:

“金老师教了我一年多,但让我受用终身。要用一句话概括她的人品,就是出奇的善良。她从来不发脾气…在她眼里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

很难想象,这真的是一名前清格格吗?一点大小姐脾气都没有,而且还对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这样的老师,即便如今又有几个?

话说,在解放初期,韫欢有个学生是装卸工的儿子。这个娃有爹没娘、没人疼养,因此特别调皮捣蛋。有一次,他竟然将坐在他前面一位女学生的辫子剪掉,女学生又气又羞,就哭着跑过去告诉了韫欢。

韫欢了解情况以后,并没有斥责这位男孩儿,而是打算找这位男生的家长沟通一下。

男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打!当着韫欢的面,家长就要对男生进行“家教”,所谓的家教,当然还是打。眼瞅着家长越打越凶,韫欢不顾自己怀孕的身体,赶紧跑过去阻拦,甚至用身体当着这个调皮的男生。家长见状,赶紧收了手,并向韫欢道歉。

事后,韫欢觉得这件事错在自己,是自己的工作没有考虑周到,致使学生之间起了矛盾。

这件事以后,金志坚对待学生更加一视同仁;作为回报,她的学生对她更加尊重,全然没有想过她过去“皇族身份”。

韫欢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1959年,韫欢成为精忠小学教导主任;1968年,韫欢出席参加全国群英会;1975年,韫欢获得国家“模范教师”这一荣誉称号。

这一切,都是韫欢应得的,也是人民对她付出所给予的回报与尊敬。

(抱狗右边是韫欢)

从新中国建立以后,韫欢就放弃了优厚的“皇族津贴”,自愿投入新中国建设中。结婚那年,父亲载沣送给她一套四合院,供她生活起居。不过,韫欢并没有接受,而是送给了人民政府,自己则乐守清贫、甘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这样的清贫日子,一直坚守到2004年。

2004年8月9日,韫欢因病去世,享年83岁。临终前,韫欢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我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我能够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

这样的满清末代格格,怎能不让人尊敬?而世人对她的尊敬,并非源自出身,而是她一生默默无闻的付出。


祗树


我是历史小明王,我来回答。

韫欢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妹妹,也是满清最后一位格格,她出身于王府,父亲是摄政王,伯父光绪是皇帝,大哥溥仪也是皇帝,后来由于满清王朝的腐败无能退出历史舞台,这位年纪懵懂的女孩也踏上了一生坎坷的生活。

由于满清对老百姓的压榨已经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虽然清政府倒台之后虽然民国不予追究,但是百姓可管不了那么多,大家对这群曾经的恶狼可是抱着深深的仇恨的,如今它们失去了牙齿是时候该报仇了,满清皇室成员为了躲避这种危险纷纷更改成汉人的姓氏,爱新觉罗·韫欢就改成了汉姓称“金志坚”这个名字几乎伴随了她一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待所有八旗子弟都采取宽厚态度,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百姓们对他们也逐渐忘记了仇视,金志坚由于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见国家经过多年战火不少儿童都不识字,就跟好友李淑芬一起开办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坚志女子职业学校”承担起了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而且被邀请跟她的学生们一起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人民教师,她也是唯一一个嫁给了汉族平民百姓的格格。

此后的几十年她风雨无阻一直在教师这个岗位尽职尽责,直到1979年退休,后来就过上了养老的日子,直到2004年病重然后出世,享年八十三岁,虽然她出身于满清皇室,但是她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百姓的事情,而且这一生都在传授知识,所以她是值得人民尊敬的。


历史小明王




爱新觉罗.韫欢是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的第七个女儿,也就是爱新觉罗.溥仪最小的妹妹。溥仪比她大十五岁。

溥仪三岁就被送进宫去登基,只在成年时出宫见过这位小妹妹一面,可以兄妹俩几乎是陌生的。



韫欢26岁时进入了四哥爱新觉罗.溥任的学校工作,第二年与朋友创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从此投身教育事业。

韫欢在29岁时改名为金志坚,被政府正式吸收为公办小学教员。并与比自己年长两岁的乔宏志结婚,成为家族姐妹中唯一嫁给汉族平民的人。


她一生兢兢业业,多次获得模范教师称号,为教育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得到很多人的尊敬。

2004年,清朝最后一位格格,83岁的韫欢在弥留之际说:“我知道我的家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民族的罪人,我的一生能够有机会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

这些就是爱新觉罗.韫欢,比爱新觉罗溥仪受人尊敬的原因!



溥仪和韫欢两个人毫无可比性,兄妹俩的人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溥仪一生经历了三次登基,又经历三次被迫退位,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离婚皇帝,也是从未掌过一天国家政权的皇帝,从未受过百姓的尊敬和拥戴。


(文中图片来原于网络)


曼荷本尊


2004年,这位最后的格格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
83岁的她,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面对死亡,她对自己的家族进行了一番审视,认为它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而她能够为人民做出一点贡献,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这或许就是她比溥仪更受人尊敬的原因。

金志坚原名韫欢,她的姓氏是爱新觉罗。

出生于1921年的她,是载沣最小的孩子。在她之后,皇室再也没有新生儿降生。而作为幼女,韫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从她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韫暖氤氲,低笑尽欢。前一句描绘了温暖水汽弥漫的样子,后一句则充满了小女儿的婉转明媚,从中也可以看出家人对她未来人生的期待,不过“平安顺遂”四字。

如果一切没有变化,那么相信这位小格格必然会在千娇万宠中长大。可惜,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韫欢的身世,给她的一生平添了许多波折。

溥仪曾经作为皇帝的经历,让他成为了许多势力想要掌握在手中的棋子。

在之后的岁月中,他几经废立,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日本掌控下成为伪满洲国皇帝,进而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更是让他被国人唾弃。

而作为他的妹妹,韫欢是不幸的,虽然没有像溥仪那样身不由己,却也因为自己的身世受到了歧视。

作为曾经的贵女,没有人胆敢求娶她,也很少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因为是女孩,所以并没有什么势力想要掌控她的人生,给了她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经受过如此巨变,生活充满坎坷,韫欢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并主动将自己继承的财物上交给国家,还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终于,在1949年,也就是韫欢28岁之时,经过朋友的介绍,她认识了当时31岁的乔宏志。如果是在以前的清朝,两个人身份悬殊,又分属不同民族,根本不可能缔结婚姻。但是在新时代,两个人抛开了一切束缚,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韫欢是幸福的,她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惜,命运的残酷并没有放过她。七年后,乔宏志去世,她又一次陷入孤苦之中。

面对命运的捉弄,韫欢选择了坚强。

丈夫去世后,有关部门想要为韫欢提供帮助,却遭到了这个坚强女子的拒绝。

当时的她,一边拉扯着年幼的孩子,一边坚持工作。不是不辛苦,但是她已经决定忘记自己的身世,也就不想再因为这层身份而获得什么好处。

1959年,溥仪经过特赦出狱,暂时无处可去的他,到韫欢家暂居。其实两人虽然是至亲,但是因为彼此的经历,并没有相处过多长时间,感情也不一定有多么深厚。但韫欢的一生,却被自己这位哥哥深深影响着。

如今两人再次相见,韫欢在喊出一声“大哥”后,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有大哭而已。

临终之时,她说出了溥仪不敢说出的话。

2004年,这位最后的格格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

83岁的她,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面对死亡,她对自己的家族进行了一番审视,认为它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而她能够为人民做出一点贡献,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也许,正是因为她独特的立场——身为皇室成员却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优待,反而历经坎坷,才让她既能体会其中的辛酸,又能够从一个较为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家族。在时代的浪潮之下,这位最后的格格,也不过是一个只能随波逐流的可怜人罢了。或者说,比起那些在乱世失去自己性命的人,她已经足够惹人羡慕了。


照见古今


在谈到溥仪时,大部分人的态度是可怜加可恨的,而谈到溥仪的亲兄妹韫欢时,则是尊敬为主。这里面的原因,溥仪作为满清末代皇帝,日本人占领东北以后,还甘当日本人傀儡,帮助其建立伪满洲国。而韫欢在这个问题上,则是坚决抗日,她也清晰的认识到了满清给中国代来的灾难,带来的退步,临终之前亲口说了溥仪不敢说的话。

韫欢1921年生于醇亲王府,当时虽然已经发生了辛亥革命,但是清朝皇室依然还能住在紫禁城里面,她们也拥有被各个军阀承认的正统封号,韫欢就是这最后一个被册封的格格。因为在姐妹中排行老七,因此她被王府内称作七格格。

等到她三岁那年,就独自完成了王府礼节,第二年奶奶刘佳氏去世,大姐韫媖因急性阑尾炎去世。年纪小小的韫欢,就不得已开始品尝这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之痛,这也形成了她后来波澜不惊、清淡自如的性格。韫欢七岁的时候,全家去往天津。

韫欢虽然是溥仪的亲妹妹,但他们俩小时候几乎没在一起生活过。后来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皇宫,很快移居天津张远,后来又成为东北伪满洲国的皇帝。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沦为战俘,最终因大赦而成为普通公民。虽然韫欢不像她哥哥那样受人关注,但她的过去还是使她在新社会过得比较艰难,没有婚姻,朋友也很少。

但与溥仪不同的是,韫欢对于世事非常看得开。她把祖传古董和土地契约都交给了国家,然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人民教师。

1959年,溥仪被赦免出狱后,去韫欢家暂住。从小时候分开,到这一年的再相遇,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30多年,这个时候韫欢已经四十多岁了,两人相见,无语凝噎,泪眼朦胧,饱经沧桑的韫欢终于第一次唤了溥仪一声大哥,当场落泪。

成为人民教师以后,韫欢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学生们在她的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她也获得了许多荣誉。鉴于她的出色表现,组织把她介绍给了一位名叫乔宏志的老师。乔非常喜欢温文尔雅的韫欢,不介意她的出身。此外,韫欢也对乔宏志比较中意,于是两人就结婚了。婚后,两人关系很好,很快就有了孩子。也许生活注定是坎坷的,七年后她的丈夫因病去世了。

这件事情,对她的打击非常大,之后韫欢便独自一人抚养孩子,依然默默的教书。1967年,大哥溥仪病死在北京,韫欢1975年得以担任北京227中学的副教导主任,四年后卸任。

2001年小儿子乔岱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年老的韫欢病情越发的严重起来,等到2004年的夏天终于支撑不住因病住院,病情迅速恶化,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人世,而数百位吊唁者则是在八宝山人民公墓向她告别。

在韫欢离世前,她讲了一段让很多人都落泪的话:“我的家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这一生能够有机会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

大家都说“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清朝残酷血腥的压迫式统治,将中国拉入了深不见底的深渊,以至于近代各种被虐。但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都不会这样去说,韫欢的这段话,正史至今也不敢记载。


海佑讲史


爱新觉罗·韫欢,又名金志坚,小名姞。醇亲王府七格格,也是末代摄政王载沣的第七个女儿,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妹。在末代皇族中,韫欢时候一个独特的存在。韫欢投身于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来赢得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也是满清末代皇族中唯一主动嫁给汉族平民的人,在她临终前更是代替整个家族向整个民族道歉。因此她的一生受到了后人的尊敬。

韫欢性格人品的养成,功劳在于她的父亲曾经的摄政王载沣。

韫欢出生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民国10年(1921年)。延续200多年的清王朝已经宣告灭亡了10年,距离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还有3年。而曾经的摄政王载沣此时不过年近40,却早已回到醇亲王府中安享晚年了。

载沣自从卸任以后,一直闭门不出,他对末代皇族的处境实际上是有清晰的认识的,他非常明白末代皇族在军阀和帝国主义之间就是一颗棋子,一个幌子。因此他极为低调,也从不参与宗社党、叫嚣复辟。

韫欢在7岁之前,在醇亲王府里除了完整地接受了礼仪教育之外,还接受了浓浓的父爱。直到7岁的时候和全家一起移居天津。在天津,韫欢进入了英国人创办的学校读书,受父亲载沣的影响,生活极为低调。

并且也是因为受到父亲载沣的庇护,韫欢有幸和自己的六姐韫娱和四哥溥任,没有像其他兄妹那样被日本人强迫迁往了伪满溥仪的身边生活,因此也躲开了悲剧人生。

自1947年,26岁的韫欢时进入了四哥爱新觉罗.溥任创办的北京竞业小学,从此投身教育事业。1949年,28岁的韫欢经好友教育家李淑芬的介绍与比自己年长2岁的山东籍北京四中政治老师乔宏志结婚,成为家族姐妹中唯一嫁给汉族平民的人,也是兄弟姐妹当中第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人。

1950年,29岁的韫欢改名为金志坚,被政府正式吸收为公办小学精忠街小学任教师,后来升任教导主任,此后韫欢在这个岗位上奉献了半个世纪,一直到1979年退休。

韫欢的一生与溥仪的交集非常少,一直到1960年,韫欢和大哥溥仪等兄妹们团聚,平生第一次叫了溥仪一声“大哥”。

而韫欢的6个姐姐,各自人生、悲欢离合,画风各有不同,但都成了溥仪的牺牲品。

可以说除了韫欢的6姐韫娱(溥韫娱),也是自己选择了普通的爱情,嫁给了画家王爱兰(完颜雍的后人)外。其他5个姐姐都为溥仪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和毕生的幸福,成为了溥仪笼络各种势力的政治牺牲品。

溥仪逊位之后,独自住在紫禁城,为了笼络内务府,自己娶了婉容,还让大姐爱新觉罗·韫媖嫁给了婉容的哥哥郭布罗·润良,结果17岁时就因为阑尾炎去世了,连个后代都没留下;

将三姐爱新觉罗·韫颖(金蕊秀)嫁给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生两子一女,后来,丈夫郭布罗·润麒失踪,她独自一人在小区管理部门度过余生;

溥仪为了笼络宗社党人,将二姐爱新觉罗·韫和(金欣如)嫁伪满州国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后来到了东北,在日本人和宗社党支持下,成立了伪满政府。

而四姐爱新觉罗·韫娴(金韫娴)嫁给了溥仪的同学、日本人培养出来的蒙古贵族赵琪璠,最终,赵琪璠逃往台湾,留下韫娴一人在大陆独自拉扯孩子;

五姐爱新觉罗·韫馨(金蕊洁)嫁给清朝大臣之子万嘉熙,1945年后被苏联红军抓到西伯利亚搞劳动改造。多年后万嘉熙回国当了个翻译,韫馨在一家饭店当个收银员。

韫欢的一生平凡且简单,但是她比“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溥仪更受人尊敬。

溥仪一生三次被迫退位,却终究对帝位不死心。被各种野心家和帝国主义当作木偶操纵大半辈子,牺牲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却没有对自己的前半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直到后来被改造,才大呼“还是做个老百姓好。”

而反观韫欢在弥留之际说:“我知道我的家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民族的罪人,我的一生能够有机会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韫欢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2004年了。



宇宙里的银杏树


民国三十七年,也就是1948年,这时候的韫欢已经27岁了。她和自己的好朋友李淑芬合作,一起开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名字叫“坚志女子职业学校”。

半个世纪以来,她在精忠街小学任教,还先后在二二七中、区教育局教育培训班等地方执教过,还被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崇文区委员会,任常委。对待教育事业,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身边同事的眼里,她的敬业精神一直被认可称赞。她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出色的贡献,获得了各种“模范教师”的头衔。

她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 她用她自己的能力服务于人民与社会


考古一哥


绝少有人知道这个格格,更何谈尊敬,又有多少人尊敬溥仪呢!

知道她的人可能会佩服她!这份勇气吧!谁知道吗!!!


擎天柱2323


两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无可比性


若水3171


生活环境和自身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