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房似錦的“爭”:強悍外表、一流業績下的“工具人生”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房似錦,那就是“怒其太爭,哀其不幸”。在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中長大,小時被母親厭棄,長大被母親盤剝,房似錦是極其不幸的。

她什麼都要靠“爭”才能得到:命是爺爺爭下來的,上學也是爭來的,做房產中介每一單都在“爭”,爭客戶、爭房源,拼了命的在大城市裡立足。

很多觀眾一開始不喜歡房似錦,覺得誰都像欠她錢似的,最初來到靜宜門店,幾乎“搶”遍了每個下屬的單子。但編導就是要讓觀眾通過房似錦外表的兇悍,來窺探她內心的脆弱。

她害怕母親的電話,在母親眼裡她就是個供家裡取錢的ATM,是個不折不扣的賺錢機器。她害怕老闆翟雲霄一次次催促她幹掉徐姑姑取而代之的命令,在老闆眼裡她只是枚棋子。

她除了賺錢再找不到更高的人生目標,世界在她眼中只有單一維度,房似錦活得像一個工具,表面上她努力學習從農村走出來,積極主動的帶客戶看房簽單賺錢,但她不是一個豐富而完整的人,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賺錢機器”,成為母親和老闆的工具。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徐文昌的“不爭”:佛系店長的 “原則人生”

和房似錦一樣,劇情開始徐文昌也是不討喜的角色。先是“徐姑姑”這個女性化的綽號,再是軟弱的形象,店裡亂成一鍋粥,怎麼看怎麼是個混日子的和事佬。

尤其是看到後面,前妻出軌,他不吵不鬧,不和前妻爭財產,淨身出戶,不爭不搶。觀眾都替他打抱不平,更坐實了他軟弱的性格。

但很快,徐文昌的佛繫有了不同的內涵:

面對兩年不開單的從小住在壁櫥裡的朱閃閃,他選擇當成“吉祥物”;面對跳單幾百萬的客戶,他不急不怒,淡然處之;面對出軌後要給小三買房的闞先生,他選擇直接不做這單。

徐文昌的“不爭”,看似是佛系,但更是悲憫、止損和堅守原則,是一種更高級的人生智慧。

當然,佛系的背後是專業的老洋房業務功底,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還能養活門店員工。

與房似錦不同,徐文昌的人生不只是賺錢這個單一維度,他有生活、有品位、有人情味:他喜歡做飯,哪怕是租房也有煙火氣。他有做人做事的底線和原則:不原諒令母親自殺的出軌父親,拒絕前妻出軌求複合要求,放棄老客戶給小三買房的單子,不贊同老嚴全款給兒子買房……,在賺錢之上,還有很多比錢更重要的事。

這樣的徐文昌也影響著房似錦的成長。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房、徐代表了人的兩種心態:居廟堂之高的“入世”和處江湖之遠的“出世”心態

隨著劇情發展,這樣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慢慢走到了一起。這種“走到一起”不單單指他們從競爭關係到互相愛慕,更是他們代表的兩種人生態度的融合:房似錦的“入世”與徐文昌的“出世”。

“入世”是儒家的理念,人活一世要有責任,要擔當,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決心和氣魄”。而出世則是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人要坦然,不執迷,是“就算做不到,我也不傷心”的豁達。

很多人都對“入世”和“出世”的認知是片面的,認為入世就是積極追求名利,一定要“居廟堂之高”;出世則是淡然無為,有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風骨,二者是相互對立的。

其實儒家入世未必不超然,孔子一生未實現政治抱負,但他依然能擁有出世的好心態,“君子之任也,行其義也。”就是說,真正的君子,做他們該做的事,這是他們的道義所在,無所謂高官厚祿。

佛家出世也不是不在意。《六祖壇經》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說白了就是,每一個有心覺悟的人,他都不可能厭棄這個世界,逃避世界,獨善其身的修成正果。”

入世和出世就像從珠峰兩側登頂,最終還是會殊途同歸。就像房似錦和徐文昌,從矛盾衝突,到最後彼此欣賞,他們活出了兩個不同的人生版本。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1、兩種不同的人生版本:出世與入世只是優先級不同

大丈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句話可以幫助我們解讀這兩種不同的人生版本。

出世的人,他們的人生版本優先級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種從內到外的修煉。

翟雲霄曾對徐文昌說,安總希望他去總部負責成立老宅分部,徐姑姑婉拒說:我對廟堂沒有興趣,我就管好我的門店就好。

在出世的人眼中,給我什麼活兒,都能幹出彩兒。哪怕“處江湖之遠”,也不影響修身,他們對外界環境的依賴度很低。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積極向上,隨波逐流。在劇中,徐文昌是老洋房業務的專家,他說,為什麼很多人做不來老洋房業務?就是太磨人,不少老洋房的買賣週期在三五年,很多中介心急,耐不下性子來。

這正是“出世”心態人的優勢,他們可以幾年磨一劍,做時間的朋友,所以這樣的人未必在職場混的差,從內而外的修煉之路,雖然看起來有點慢,但他們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固。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然而,對入世的人,他們的人生版本優先級是:平天下>治國>齊家>修身,這是一種從外到內的探索。

房似錦的經典口頭語是“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我的字典裡沒有放棄二字”。她以最嚴苛的方式要求自己成長:賣出更多的房子,賺到更多的錢。

入世的人甚至可以說是按照外界和別人的需求“定製”自己的,老闆需要我是什麼樣,我就去努力;家庭需要我是什麼樣,我都要做到。他們強烈依賴外界對自己的要求活著,就像房似錦,不開單就渾身難受,生病了也不能讓自己停下來。

當然,入世和出世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我們活著世上,本就無法正在的“出世”,但如果能在入世中,加入出世的心態,可能會活的更好。

這也就是房似錦來到上海靜宜門店後,成長和蛻變的底層邏輯,她依然努力開單賺錢,但在努力之外,她有了更多新的追求。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2、到底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只有工作的人生不完整。

房似錦在來上海之前,簡直就是翟雲霄的mini版,廢寢忘食的工作,爭名逐利,一心要往上爬,要證明自己,但來到上海靜宜門店之後,她慢慢被徐文昌和同事們“同化”。

一個人的變化最先能在服裝上表現出來,她的著裝從標準中介的西服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先是顏色的多樣,從萬年不變的黑色到灰色、藍色,再到穿裙裝,在朱閃閃的關心下,開始研究口紅色號,女性元素越來越豐富,標誌著她人生內容的多樣化,關注點也不再只有賺錢。

房似錦的善良也慢慢被發覺出來:她組織店員聯手幫985拿下第一單,她幫助朱閃閃開單,她拒絕和風水大師魯大師合作欺騙客戶,不賺昧良心的錢。她在店裡從不受歡迎,到成為這個店的靈魂人物,她的人生不再只有自我成長,還在影響著周圍的同事,為客戶更全面的著想。

房似錦這個人物越來越飽滿,觀眾自然越來越喜歡。《安家》在人物的塑造上都是使用“先抑後揚”的手法,讓人物的厚度逐層豐富,把人物在成長中的蛻變刻畫的淋漓盡致。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安家》的現實意義:每個人都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一邊積極“入世”,一邊努力“出世”,不斷成長

《安家》這部劇的劇情固然有很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編劇做了戲劇化的處理,但藝術本就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對於劇中人物的解讀其實也是如此。

編劇六六從《蝸居》開始,就在小人物身上挖掘深刻的現實意義,《蝸居》裡姐姐海萍代表著積極的奮鬥型人生,妹妹海藻代表著依附權貴的寄生型人生,姐姐買房創業,妹妹失身成為小三,但其實姐姐所有資源都來自妹妹的情人。六六擅長在在人物表面行為下呈現出反諷的意味。

《安家》這部劇同樣有極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它是通過一個房產中介門店的視角去看待百態人生,這和上世紀很多室內情景劇很像,比如葛優主演的《編輯部的故事》,都是透過一個小辦公室,看到更多人的生活。這樣的好處是形成一個“切面效應”:買房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中介就從這個切面看到不同人的小世界。

《安家》裡的每一個買房客戶都有自己的故事:婚姻的、親子的、事業的、成長的、奮鬥的、親戚的、主僕的……就像一個萬花筒,看透世間百態,品讀百味人生。

不管是外地人宮醫生夫妻,還是賣包子的老嚴夫婦,亦或是中年出軌的闞先生,或者霸佔人家房子不走的龔家表姑太太一家,每個人都活在理想和現實裡,理想很豐滿,現實又很骨感。

每個人都很努力的賺錢、買房、奮鬥,但是錢並不是快樂源泉。有錢的人有他們的煩惱,沒錢的人也有他們的快樂。

不僅如此,中介門店裡的每一個人也都活在理想與現實之中:王子、985、閃閃、小樓、老油條,都在變化、成長。

他們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每天就著辣椒醬嚥下白米飯,吃同事剩菜剩飯的小樓,把賺到的所有錢都寄回家;985是名牌大學畢業,卻不願意回到縣城找份安穩工作,非要在大上海從最底層做中介;老油條看似滑頭,卻是個拼命賺錢給孩子的單身父親,誰有比誰過得更好呢?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遠處看,誰的嘴角都會肆意上揚;近處看,誰的眉頭都曾深深緊鎖。這就是生活,真實的生活,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真實的生活。

我們一邊在現實裡積極的賺錢,一邊用理想驅動自己前行,一掃現實的困擾和陰霾。理想和現實本來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很難割裂開;就像出世和入世的心態,也常常合二為一,唯有融合兩種心態,才能獲得持續的成長。

入世的心態幫我們積極改變現實。人活在世,必有一份責任和擔當,也必須要有一技之長。房似錦無疑是小樓和閃閃的事業導師,房似錦對中介行業的熱愛,影響著這兩個年輕人的職場之路,教會他們一直做事的態度,也讓他們找到打拼事業的動力。

出世的心態幫我們在遇到挫折時,依然笑對艱難。人生之路不可能 一帆風順,我的一位老師曾和我講,“順境裡多賺錢,逆境裡多看書”,不要抱怨,抱怨不能改變的事,有那個時間要做有意義的事。

這點上徐文昌無疑是房似錦的事業導師和人生導師。在面對幾百萬佣金跳單後,徐文昌平靜的說“跳單了”,而房似錦卻大為難過、氣氛。

入世容易,出世難,更難的是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業。

在如今的職場上,很多人因為工作而過勞死,他們或者把工作看做生命唯一,或者為了名利已經停不下來,更有甚至一旦被裁員就厭世,甚至自殺。

入世太深,人就會失去對得失的平常心。“進得去”,也要“出得來”,理性看待得失,讓遭遇的每一件事、相遇的每一個人都成為人生中的財富。

《安家》:“入世”的房似錦和“出世”的徐姑姑,如何殊途同歸?


結語

《安家》這部劇原本是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人》,但《安家》相較原來的職場劇,增加了更多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徐姑姑的人設太完美,房似錦更像是現實的縮影。

劇中徐姑姑對房似錦說的:“你無法選擇你的家庭,但這個魯大師,你有選擇權”。我們一邊積極入世,賺錢討生活,但依舊保有內心的原則,用出世的心態看淡一切得失,用溫柔的方式對待這個世界。

願你我都能從這裡得到啟示,在職場和生活中活得更加積極,也更加豁達。

我是楠楠,8年互聯網市場營銷經驗,得到APP品牌營銷課助教老師,堅持創作6年,原創百萬文字。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您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