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卫生室看病靠谱吗?

小萍子\n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就是到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我记得我小时候,去姥姥家过暑假,有一天我和小朋友玩了一会儿后,感觉头晕,难受。就自己去了村里的卫生所,卫生所的叔叔认识我,我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后,卫生所的叔叔说我中暑了,给了我一片药,让我马上吃了。然后我就去玩伴家继续玩了,可是到了他家以后,我特别困,就躺在他家炕上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一点不舒服也没有了,就赶紧回家吃饭去了。当时,还想,姥姥村里的卫生所的大夫真是“神医”。

其实,村卫生所在以前一直服务于基层的卫生健康,并且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后也必将起到更大的作用。那么在村卫生所看病靠谱吗?我想这是很多人的疑虑,张大夫就和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传统上我们认为村卫生所的医生可能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院校的学习,很多知识和用药都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和自学获得的,对于一些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学习和使用比较滞后,甚至一些大夫都是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其实,目前的现实情况已经有所改观,目前很多较年轻的大夫都是通过系统的医学院校学习基础知识、在正规的医院实习几年后、考取了执业医生证书或者助理执业医师证书后,才从事了村医这个工作。而且,我们的国家正在下大力气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学到更先进的医疗知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大部分的村医还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大家看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情比较轻的病,还是可以选择村卫生室的。

但是,村卫生室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设备很少甚至没有,更别说大型医疗设备,而且村卫生室的医生治疗大病和重病的经验不足,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大型的医疗机构。但是大家自己可能并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病情,此时,我们可以靠村医帮助,而且村医和上一级医疗机构都相对比较熟悉,对于您的转诊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因此,张大夫认为,村医,村卫生室,在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一般的感冒、发热等,有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就诊。但是大病、危重病等情况,或者村医认为您确有必要时,还是要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就诊。

基层工作不容易,在这里也向广大的战斗在基层战线上的村医致敬!


张之瀛大夫


我在卫生室干了近三十年,除了看病就是学习,我不仅有毕业证,而且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全科医师资格证,说句实话,当然不能以偏概全,我发现上级医院的某些医生,也许包括楼主,真的不如卫生室医师,无论技术,人缘,还是医德!他们看病离开检查几乎就是瞎子,开药一大堆,回家无效全扔了,我说的只是个别,总体来说,卫生室不如三甲医院,因为他们是在社会的最底层工作,检查设备少的可怜,只能靠经验,靠学习知识来诊病治病,我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施行心肺复苏,成功挽救一位七十七岁老人,因为是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一气呵成,直到心跳,呼吸恢复!我和上级急诊科主任聊起此事,他说真正这种病人抢救成功的几率很渺茫!所以,不要看不起卫生室人员,有时你不一定有他强!


天地人---秦


我看是村医努力与不努力学习的事,做了村医要对自己负责,多学习知识,为人民服务,对得起大众。我是一个乡村医生,现早己退了,七十二岁了,我在村卫生室工作,为社员看能做到不转乡医院,我不会看他们也差不多,直接转县医院或市医院。还参加江苏医学杂志的病案讨论,写论文投稿。在党的关心下,在钱信中当部长时连三年通知到北京上大学,家里没条件,没法深造。看看乡村医生,看病,防保,工作很忙,只要爱自己的工作,好好为患者着想,人民很欢迎。


刘清逸


看见你们的回答,你们基本对卫生室没什么了解,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好吧,我科普一下。

我个人至少不建议老人或小孩去村卫生室看病,原因3个:

1.很多较有效的药品没有,疗效,副作用方面天然劣势。你们有班傻x整天叫嚷看病贵,好吧,郭嘉就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其中那一级医院,配备药品品种,最高的三甲允许配备的品种是最多的,村卫生室,是不上级的,也就是配备药品最少的,你们要便宜嘛,只能吃陈年米,饿不死你。超出这个限制目录,卫生室连购买的权限也没有。

2,医生差。全中国最差的医生,医院都进不去的才流落到基层卫生室,有本事的医院早刮去了。而且基本是全科医生,什么是全科医生呢?大概理解就是全世界武功都学过一丁点,但无任何一种是精通的。而医院有对应的儿科,专搞心血管的,专搞糖尿病内分泌的,专搞骨头的,专搞耳鼻喉的,等等,越大的医院分科越精细,也就是说有对应的熟手工服侍你,专业,水平高。

3,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老鬼,早已闻到棺材香了,整体机能严重衰退。因此儿童,老鬼,有病程度不稳定,恶化快,来得凶猛,用药耐受差等不利的特点,除了上述1,2,点原因,卫生室没有抢救能力,没有大型设备辅助诊断,在卫生室看病风险相对较高。

你记得有那样便宜的东西是好的呢?


用户62651882500


才无忌大夫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村卫生室看病靠谱吗?

一,村卫生室的作用。

一线临床医生在现场,

在现场,我有发言权!

四十多年的所闻所见,深深体会到乡村医生的作用重大;他们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从村卫生室的设立至今,村卫生室在全国医疗卫生网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在最平凡,最基层,待遇最差的岗位上的乡村医生们,实实在在解决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出生的人,有在村医看病的经历;

年老体弱的患者,腿脚不方便,上大医院需要子女服侍,耗时耗钱,因此更优先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原因是:便宜、便宜,方便、方便!

在防疫,疾病普查,健康管理等事务上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医生走家串户!



二,村医的水平什么样?

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接触的乡村医生几百个是有的,对他们的医疗水平感悟颇深。

其中大部分乡村医生能胜任本职工作,他们都是天然的全科医生。

他们的能力范围:

诊断阑尾炎;做些外科小手术,清创、缝合、包扎、换药;

静脉针技术不比一般护士差;

对胃炎、胆囊炎、肠炎等能有效处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尿感、妇科病、常见传染病、皮肤病等有一定诊治技术;

有不少的乡村医生会开中药方。

对危急诊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

如上所述: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看病,还是很靠谱的。



三,乡村医生的现状。

随着老一批乡村医生的退休,一批中年乡村医生成为了业务骨干。

并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样,这些乡村医生无从业素质,无从业技能,无岗位培训和继教。

在他们当中,有不少卫校、专科毕业的,有不少中专生大专生;不少人有助理执业医师证、执业医师证;有不少人有主治医师职称;他们经历了多轮不同级别的培训;他们和那些“上级”医生一样拥有继教证。

由于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服务的追求提高,现今乡村医生的医疗活动在下降。

病人都涌进三甲医院了,分分钟的医疗服务质量合高吗?

大卫生服务政策导向,让乡村医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孕管、家庭签约,随访,慢性病管理,精神类疾病登记,资料上报等事务上。

不管怎么说,乡村医生和专科医生一样都是医生大家庭的成员,都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终生的。



四,分级诊疗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乡村医生是分级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不要荒废了乡村医生的诊疗技术。


才无忌大夫


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些人会不高兴,但是该讲的事实还是应该讲出来,让大家自己分辨。

在村卫生室看病,我认为不怎么靠谱。

1 利益驱动问题

输液打针可以说是基层卫生室、私人诊所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基层卫生室的诊费收入约等于没有,检查收入也是零,口服药价格透明,赚不到什么钱,对于很多诊所来说,输液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现在大家都知道动不动就输液对健康是不利的,能口服的就最好不要输液。国家的大政策也在逐步限制医院输液,许多大医院甚至已经取消了门诊输液室。但是私人门诊,基层卫生所,管制还没有那么严,限制他们输液,那几乎就是要他们关门。这里面有体制原因,不能全怪医生。但是从病人的角度来看,一点感冒就去输液显然是不对的。

2 医疗水平问题

我国的医生医疗水平可以说是参差不齐,高的可以比肩国际水平,低的连达到及格线都很勉强。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村卫生所的医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医学教育,在基层单位也缺乏进修、学习、职业再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近年来开始改善,近几年我经常与一些村医接触,为他们讲课,有一些人爱动脑,勤奋好学,进步也会很快,也有一些人安于现状,水平很难再提高。碰到什么样的医生,全看你的运气。

3 质量控制问题

大医院有比较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卫生、消毒等各方面更有保障,连药物使用是否合理也有人监管。基层卫生单位现在在这方面显然是缺失的。对于个体的村医来说,一来加强质控只会增加成本,却无额外效益,二来也不一定懂得如何质控。

举个例子,大医院早已经实现了抗生素分级管理,高级抗生素,级别不够的医生是没有权限开的。但是我在门诊经常能看到乡卫生院转来的病人,用着三代头孢,只能暗暗伸舌头,因为我们的门诊病人,是基本不让用的。

基层卫生所存在的问题不是村医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医疗系统的体制有问题。医改还在进行中,现在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基层卫生单位的建设,将来这些情况有可能逐步会改善。

当然,我所说的只是我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有可能以偏概全。中国那么大,也许许多地方的情况和我说得不一样,欢迎大家指正。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每天学习更多实用医学知识。


郑医生百嗑


我国农村卫生室建制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如果不靠谱能生存到今天吗?在我国早期医院稀少,医疗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农村卫生室承载着农民普通疾病丶季节性等等疾病的治疗与防预重任。在农村,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农村如果没有村医,疾病的死亡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我们农村,村医是十分受人尊重的,其职业和乡村教师一样是德高望重的,而收入和教师是无法相比的。村医普遍能吃苦耐劳,不分白天黑夜丶风雨暑寒只要有患者家属敲门,就会闻声而动。拌随着他她的就是一只红“十"字药箱,一根打狗棍。

尽管村医是医务人员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少的从业者,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农村大人小孩的各种病症中,村医是不分科目的,只要接触到患者通过望丶闻丶听丶把脉后就会马上作出治疗方案。或输液,或打针,或服药,对有些疑难重病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会建议马上去大医院治疗,从不延误治疗时间。

农村卫生室只能加强管理,重视扶植。对村医不仅政治上要关怀,生活上要帮助,待遇上要逐步提高,营造让村医能留得住,不想走,不愿走的良好环境!


甘肃老王666


如果我是村医就会告诉你一些方法,不吃药也不打针,而且效果超级好,而且下次感冒也不用来了,但是以后会更多人来,但不是看病,而是聊天的多,你认为对吗…

但是我不是村医,吹牛,呵呵

不用药能治小儿感冒的才算是村医,中医就是神奇。

一个合格的村医,一般都比医院的院长级医术差不了多少,如果不是哪就是卫校生,没多少技术的,生意惨淡。

如果说伤害,用药在那都一样,医院更加小病大治,卫生所总是好过。


江氏民间中医


我是一名乡医,我说的话可能代表了一部份乡医的心声。

乡村卫生室在医疗机构里只是承担一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禁止做出超过本身机构能力行为的事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法律法规明确乡村卫生室只能做一些基本的输液(现在是友情提示不要输液,还没有强制执行),卖药,普通的感冒,为老百姓免费量血压,血糖监测疫情,然后就是公共卫生项目,写档案之类的。这就是乡医所能干的事情。举个例子多年前看电视新闻报道了一个卫生室治疗烧伤赔偿得案例,因为一个小孩烧伤特别严重,第一次去,乡医看到病情严重不接,后来找朋友拖关系求着乡医接了,一个吊瓶下去感染控制不住了,(乡村卫生室基本药物没有好的消炎药)。小孩家父母马上翻脸说这个乡医给治坏了,上告,打电话电视台来曝光。转到某医院给控制住病情然后就是赔偿,大概三十几万吧。最后的结论就是不违法但是超出了乡村卫生室的治疗范围。那个求情的人躲着不见了。

这就是乡医。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医生。每个乡医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特长的病历。然而一旦出现事故,倒霉的是乡医。为了保护自己小心翼翼。还得背负骂名。一个感冒都治不好,庸医,光赚钱不好好看病。

我就遇见过一次左氧氟沙星过敏的患者,吓得我浑身冒汗,腿都软了。好在我输液之前都会有一只防过敏的药物(当年实习的时候带队老师说一个吊瓶配一只地塞米松解药防止过敏)从那以后停止输液,干我的中药加针灸。每次剂量小点,疗程长点,我安全。唯一对病号不好的就是吃药时间长,花钱多点。最后也管用。因为在这个行业的今天必须保护好自己才能长久的做下去。

请各位能体谅乡医,理解乡医的苦衷。世界上没有万能的神仙也没有万能的乡医。乡医是社会最底层。当然也有已不份乡医本质确实不好。这也有很大的关系,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人无完人。找乡医看病没问题的。


一个小乡医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应该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病的预防和医疗上。同年9月21日,中央批转了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这就是农村卫生室的由来。半个世纪来农村卫生室担负着全国农村初级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的主要工作。全国一百四十多万村医坚守着卫生健康事业。开始叫赤脚医生,边种地边看病,没有工资,缺医少药,有的还利用山区中草药,为广大群众治病。使得我国人均寿命,从建国初期四十多岁提高到2017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6.7岁。这些成绩与村医的努力离不开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不论大小病,看病都去大医院,一些年轻人觉得村医看病不靠谱,其实不对的,这些年来我国的分级医疗做的不好,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十八大以来随着医改的进程,分级医疗也逐步推开,看病要先去诊所村卫生室。小病立即治疗,大病通过对病情初诊,转入相应的大医院。另外国家加大村医的投入和建设,从人员培训,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使得村医水平相应提高。这样使得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才能为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