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太行山“七彩林帶”——河北春季植樹造林見聞

新華社石家莊3月9日電題:打造太行山“七彩林帶”——河北春季植樹造林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昆

早春時節,在河北省涉縣臺北村的玉皇腦山上,活躍著一支百餘人的“夕陽紅造林服務隊”。他們平均年齡65歲,扛著鐵鍬和鎬頭,正為下一步種植各類果樹、打造玉皇腦花果山做著準備。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河北各地戰“疫”不忘忙綠化,掀起春季植樹造林熱潮。

防疫綠化兩不誤

“戴好口罩,分散開點兒,忙完了最後都消消毒啊!”磁縣時村營鄉時村營村,大型農機忙碌地工作著,十幾名幹部群眾運苗、栽樹、填土、澆水……磁縣政府在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科學有序推進春季植樹造林工作。

任縣隆南線東側植樹造林現場,200多名植樹工人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栽下國槐樹苗。任縣林業局局長趙建紅表示,為破解年年栽樹不見樹的難題,任縣建立了“種、管、護、營”四位一體儲備林建設機制,確保種得活、留得住、效益高。同時,成立森林防護隊伍,配置巡邏車、航拍儀等專業設備,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肅寧縣境內現有大小苗木企業60多家,苗木面積6萬多畝,是河北省規模最大的彩色苗木基地。“往常彩枝接穗10釐米的要賣2元左右,現在免費提供給需要的同行。”肅寧縣林木種苗協會會長王爭強說,面對疫情對苗木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整個行業抱團取暖。

綠化苗木備齊待種

在北方濱海生態高地北戴河新區,各類綠化苗木齊備待種,新一輪綠化造林會戰箭在弦上。

在北戴河新區國有渤海林場,洋槐苗和松樹苗一起栽培的苗圃裡,黑松育苗床被技術人員打理得平整如鬆軟的地毯。渤海林場黨支部書記宋國濤表示,這種育苗方式可大大提高單位面積土地育苗率,節省育苗成本。

替河山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建設綠色生態家園的堅守和執著,已經成為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

渤海林場洋槐、黑松、白皮松、銀杏樹、海棠等樹種樹苗待字閨中。而北戴河新區另一大國有林場團林林場,近千畝苗圃全部完成厚達三四十釐米營養黃土墊土,黑松栽植穴全面換土,苗圃基地排水系統全部完成重建,使苗木培育保水保墒能力進一步提高。

團林林場場長趙志坡說:“我們的黑松、金絲柳、垂柳、速生柳、饅頭柳、楊樹、海棠等多品種優質苗木,可為沿海林帶更新提升和城鄉綠化提供有力的優質苗木支持。”

太行山麓補缺口

位於太行山東麓的邢臺縣,石漠化荒山、廢棄礦山、亂石河灘,一場植樹造林“大會戰”正如火如荼展開,一株株樹苗紮根生長。

“上山遲幾天不用怕,咱們抓緊時間趕工程,種一棵樹就得保證活一棵。”邢臺縣南石門鎮姚坪村西的大善嶺和馬地溝,造林隊長郝景香組織100多人的植樹大軍,在綠化斷帶地帶栽植樹苗。

受疫情影響,這支專業造林隊伍正式開工比原計劃晚了20多天,擔心隊伍中的“好手”難以及時返回崗位,郝景香提前兩個星期就開始物色、培訓新兵上崗,充實造林力量。

郝景香一邊給隊員們提要求,一邊鼓勁加油。“正是種樹的好時候,大傢伙加把勁兒,再硬的石頭山咱也能讓樹苗紮根成活。等過兩年來看,這片石頭山全都綠了。”

“專業造林工程全面施工,讓這片滿是石頭的山場充滿生機。”邢臺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文學表示,今年將再完成人工造林2.1萬畝,力爭把淺山丘陵區“綠化斷帶”打造成太行山“七彩林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