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記得那位跨越世紀的藍色踐行者?

生活在20世紀初的人,想象不到四、五十年後出現了強大的自動計算機器;

生活在20世紀50年代的人,也想象不到二、三十年後這種計算機器會得那麼小還進入了千家萬戶;

而生活在80年代的人,更想象不到十幾年後計算機已經可以隨身攜帶而且功能更加強大;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否想象過即將來臨的會是什麼?

今天的人們見證了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在這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中,最具代表性的數字產品莫過於電腦,暫且不去展望未來,讓我們先回到過去,去看一看電腦的早期時代。

從機械到電子

早期接觸過計算機的人對這樣一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它就是對電腦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IBM公司。

你是否還記得那位跨越世紀的藍色踐行者?

IBM的藍色徽標

這是一個從機械時代到電子時代,歷史跨越19、20、21三個世紀的老牌科技公司,在《浪潮之巔》(後面簡稱《浪潮》)中,吳軍博士稱其為“藍色巨人”、“科技界的常青樹”。IBM也是從機械時代走過來的曾經站在IT行業浪尖,並至今依然屹然挺立的唯一一家科技公司。

IBM緣起於20世紀初的CTR公司,這是由三家小公司合併而成,分別是C(Computing)計算尺公司、T(Tabulating)製表機器公司、T(Recording)國際時間記錄公司,而其中的製表機器公司創立於19世紀末期,為美國國家統計局生產一種鋼琴大小的自動製表機,這種製表機使用穿孔卡實現了最原始的編程和控制功能,同時運用電氣技術實現了自動化計數的機電裝置,在當時,一臺製表機可以代替500個人的勞動。

你是否還記得那位跨越世紀的藍色踐行者?

機械的自動製表機

在1924年,加入CTR十年的老沃森將公司名更改為IBM,所以說IBM的歷史也就是從19末期開始的。

由於最初的製表機就是用於政府的人口普查,所以IBM在誕生之初的幾十年裡,就鎖定了它的主要客戶為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如《浪潮》所說,這是一個公司的基因。

沃森家族是IBM的靈魂,一直到二戰結束,老沃森的經營和管理才能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也正是因此IBM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中逃過了一劫,在戰爭期間及前後,IBM向政府出售了大量的製表機,還參與了軍工製作。

二戰的結束同時開始拉下了機械時代的大幕,也就在這個時候,老沃森的兒子小沃森執掌了公司,並開啟了IBM的電子時代。

數字革命領袖

20世紀的前50年,是機械科技迅速向電子科技轉型的時期,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通用計算機的一部誕生史,在這50年裡,各種革命性的理論、技術和發明層出不窮,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從邏輯電路到電子技術,同時也在戰爭的驅動下,進一步增強了對高速計算的需求。

你是否還記得那位跨越世紀的藍色踐行者?

第一臺現代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現代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誕生之後,這臺佔地170平方米的龐然大物宣誓著數字革命開始了。

1952年小沃森成為IBM總裁之後,敏銳的看到了未來生活中計算機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於是帶來著IBM進入了數字科技的浪潮之中,在接下來的30年裡,IBM成為了數字革命的領導者,而且把計算機從政府帶到了社會,把計算機的功能從科學計算轉到了商業應用和人們的生活中。

在IBM引領計算機發展的30年裡,電子科技也繼續著一次次的革命性變革,當年讓人驚歎的電子管已經逐漸落伍,晶體管成為了其替代者,而後,晶體管又被集成電路替代,進而又出現了大規模集成電路。

你是否還記得那位跨越世紀的藍色踐行者?

集成電路板

科技似乎剛剛完成從機械到電子的起飛,轉眼之間,就已經鵬程萬里。

在這30年裡,由於計算機的造價極高,所以主要使用者還是政府和軍方,此外也只有大型銀行和跨國公司這樣的企業才負擔得起,而所有這些都成就了IBM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

個人電腦時代

在IBM如日中天的時代,在不起眼的舊金山灣區,一股在未來引領IT行業,並對這位藍色巨人造成巨大沖擊的力量正在孕育當中,這力量更像是數字浪潮之下一股強勁的暗湧,即將在未來掀起層層巨浪,這便是硅谷。

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微軟和蘋果為代表的新一代IT科技公司誕生了,1976年,蘋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面向個人的電腦。

IBM依靠強大的基礎很快研製出了IBM PC,由於當時IBM強大的影響力,IBM PC也成為了後來大家熟知的個人電腦的代名詞。

你是否還記得那位跨越世紀的藍色踐行者?

IBM PC

這個時候由於科技的高速發展使計算機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IT行業的門檻也不再讓人望塵莫及,在20世紀80年代,硅谷的興起以及IT領域迅速崛起的各股力量不斷在衝擊和蠶食著IBM的領地。

《浪潮》中對此進行了分析:“IBM的基因、反壟斷的後遺症及微軟的崛起。”

IT行業的變化和數字科技的發展速度一樣,稱霸30年的藍色巨人在10年之間就被衝擊得風雨飄搖,幾乎動搖了根基。儘管IBM最先研製出通用的個人電腦,但是卻在新一代的數字浪潮中被眾多後起之秀趕超。

巨人的蛻變

1993年,IBM史上又一位傳奇領導者郭士納臨危受命,讓這位藍色巨人得到了復興,郭士納針對IBM的公司背景和特性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改革,最終在21世紀初完成了改造。

IBM從一家硬件製造公司蛻變成了一個服務性的技術公司,而且從始至終,IBM一直牢牢控制著美國政府、軍隊以及大型公司和銀行的業務,如果說錯過個人電腦引發的互聯網浪潮是由於IBM的保守,那之後的復興也可以說是IBM的穩固。

也正是因為錯過了互聯網浪潮,IBM在21世紀頭十年的網絡泡沫和經濟危機中幾乎沒受到什麼影響,在之後到現在的發展中,IBM一直穩健的前行。

藍色巨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不斷優化自身,從機械時代走入電子時代,在一次次的數字浪潮中謹慎地踐行著科技的變革,從雲計算到人工智能,IBM一直保持著長期的競爭力。

你是否還記得那位跨越世紀的藍色踐行者?

2014年IBM發佈Watson Health,開展人工智能領域

今天,IBM並沒有過氣,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公司,旗下的當今工業界最大的實驗室IBM Reserach是世界第一的專利申請大戶。

這是系列的第二篇,本系列一方面是以《浪潮之巔》(簡稱《浪潮》)讀後感的方式來總結和記錄自己在學習本書過程中的理解;另一方面結合不同時期背景下的科技進展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第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