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1839年3月10日,被清道光帝委派禁菸的林則徐到達廣州。

在迎接林則徐這位欽差大臣的隊伍中,不僅有當地的各級官員,還有一部分外商,他們通常被當地人稱為“番鬼”。這個詞我們一聽就明白是貶義詞,“番”是“外國”的意思,譬如從美洲引進的“甘薯”我們就叫它“番薯”,“西紅柿”則被稱為“番茄”。而“鬼”就更加充滿貶義,“番鬼”這個詞是粵語方言,而“鬼”在粵語方言中也有疑心重等貶義。

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番鬼”最早是用來蔑稱葡萄牙人的,早在16世紀初期,剛抵達中國的葡萄牙殖民者在廣東沿海犯下的種種暴行,引起了人民的痛恨,所以稱外國人為“番鬼”。到了後來所有的外國人都被統稱為“番鬼”,到最後連這些外國人也默認了這個稱呼。具體到各國,還有各種獨特的叫法,比如英國人是“紅毛鬼”,美國人是“花旗鬼”,丹麥人是“黃旗鬼”等等。

在迎接林則徐的“番鬼”中有一個叫亨特的美國青年,於1823年就來到廣州,當時他才只有13歲,後來加入了美商旗昌洋行,在1837年成為該行的合夥人。雖然亨特後來返回過美國,但其後還是回到了中國,在廣州、澳門、香港等地活動,其在華時間長達四十年,並創設亨特洋行。

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亨特將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撰述稱《廣州番鬼錄》和《舊中國雜記》,因為他是當時廣州僅有的幾個懂中文的外國人,所以記述了大量廣州社會生活的點滴,當然也包括“番鬼”們在廣州的生活情況。

《舊中國雜記·外商在廣州生活之謎》

著名的廣州十三行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番鬼”在發動鴉片戰爭之前在廣州居住的唯一地方。廣州十三行並不在城裡,而是在郊區。

當時的外國人是絕對不能進入廣州城的,後來有個被英法聯軍擄走到印度去的兩廣總督葉名琛,就非常堅決的不許外國人進城。對於當時的外國人來說,城裡發生的任何事情他們都沒法瞭解,據說有次廣州城內起火,有很多外國人就聚集在城外往裡看,當然這也不是被允許的事情。

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當時有一個外國人就跟一個清朝士兵溝通,希望能往城裡看上一眼,看看到底裡面是啥子模樣。雖然清朝士兵聽不懂他說的話,但是很顯然他明白外國人是什麼意思,並且還讓外國人爬上牆往裡面瞅了一會。

據亨特說:“我們還一再被提醒,我們被容忍在這塊地方暫住,是由於天朝對遠來夷人的仁慈和憐恤。

每一個“番鬼”在茶葉貿易季節結束時,都必須離開廣州,乘船返回本國,至少必須撤往澳門;而且住在商館的諡號,不能離開比“牡驢尖”(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新商館前面的陸地伸入珠江的地腳)更遠的地方。每座商館只准許僱用八名中國人照料,擔任挑水、掃地、做飯等工作,而且由一名買辦管理一切。

雖然亨特在文中提到清朝對他們有很多限制,但他也提到了實際人數不受任何限制,而且只要給管理官吏一筆消費,就能免去很多的麻煩。

當時的很多外國人由於很好奇廣州城,他們有時會起很早,然後趁著夜色朦朧圍著廣州城牆底轉一轉。據亨特說他們當時也會跑到廣州城門去,但是那裡的官員會馬上出現,一面溫和地責備他們“

任性妄為,有違天子聖意”,一面和他們進行簡短而愉快的談話,接受他們遞上的雪茄,最後讓其返回商館。

《廣州番鬼錄·番婦到廣州》

外國人在廣州通商有一項限制就是外國女人不能來,至於為什麼有這項規定,據說是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外國女人就像鬼一樣,會吸走人身上的陽氣。

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在亨特《廣州番鬼錄》中就記載了1830年外國女人被帶到廣州的事情,這些在外通商的外國人,不能進城又整天憋在十三行裡,大家都是大小夥子所以很容易憋出火,家裡有妻子的也只能到澳門待著,所以他們有些人就偷偷將妻子帶到廣州,然後趁著半夜出來看看廣州城。可是不巧的是這件事被發現了,引起了人們極度的恐慌。

官員們也被弄得不知所措,只好四處張貼告示,命令婦女立即離開,一刻也不準停留,如果不走的話,那麼皇帝將收回他的憐恤,將所有“番鬼”都驅逐出境。

9時半,我們陪同前去看我們的時髦街道靖遠街,它的店鋪在那時已關了門,但有幾個中國人在旁邊經過,大叫“番鬼婆”!立即各家店鋪紛紛開門,並且打起燈籠。10分鐘之後,我們被團團圍住,不得不急忙奪路退回。

外國人進城?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關於外國人要求進廣州城的事情要從1843年說起,當時英國特使璞鼎查要求進入廣州城,結果廣州輿論大譁,欽差大臣耆英只得以“民情仍復猜嫌未釋”為由拒絕了璞鼎查的要求。

1845年,英駐華公使、香港總督德庇時借英人馬爾丁、傑克遜等人被廣州民眾圍攻毆打一事,再次提出進程要求,並以不交還舟山、動用武力相威脅。

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耆英雖然是皇族出身,但與皇帝並不親,所以他很為難,只好上奏稱:

“若不允所請,恐未必即肯退還(舟山)……驟準夷人入城,又恐易滋事端。”

耆英這話啥用沒有,說來說去一句話就是我也不敢決定,皇帝你看怎麼辦吧!道光帝說這簽署的《南京條約》也沒有讓外國人進城這一條呀,你還是好好和他們解釋一下吧。

要是解釋有用的話,這世界上也沒矛盾了不是?耆英左解釋右解釋上解釋下解釋,翻過來調過去也說服不了英國人,最終迫於壓力還是妥協退讓了。可是這樣一來民眾又不同意,反過來撕毀耆英的告示,甚至燒燬了阻攔他們的廣州知府劉潯的官府和衙門。

這時候道光帝和耆英都有些慌了,堅持英國人進城不是條約上有的,要求英國人別生事端。英國人一看這樣硬進也不行啊,萬一被民眾撕碎了也沒地方說理去,於是德庇時表示暫緩入城。

兩年後的1847年,德庇時以佛山群眾毆打英人為藉口,率20餘艘兵船以武力要挾,要求入廣州城。耆英又左右為難,就腦袋一拍使了一招緩兵之計,他說:“自今日為始,過兩年即為英官民進粵城之時。”這話雖然說出去了,也得到了道光帝的讚許,可是兩年之後怎麼辦額?

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1849年,英國公使文翰率軍艦至虎門,要求履行兩年前的約定,放他們進廣州城。此時的兩廣總督是徐廣縉,他親自到了虎門和文翰談判。文翰表示:“如百姓不欲其進城,情願助兵彈壓。”聽聽這話說的,要是你們百姓不同意,我們可以出兵幫你們揍你們的國民。

徐廣縉同樣很為難,於是他也把鍋甩給了道光帝。道光帝對此頗為頭疼,他就膈應外國人進清朝國土這件事,他後來寧願多給外國人賠款也不想讓外國人在京設大使館足以說明一切,他已經對英國人進入上海、福州耿耿於懷了,所以他就想否定兩年前的約定,但是他又想自己作為大國也不好言而無信,於是他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先讓英人入城“瞻仰”一下。

但是此時的徐廣縉又重新對如成問題的利害關係作了考察,他發現廣州人剽悍啊,以前和外國人結下的樑子現在還都記著呢,現在搞了一個十萬人的民兵保衛隊,說是御匪,其實就是防夷人。而且英國人進城也是居心叵測,極有可能是搶我們庫銀來的,所以他在給道光帝的奏摺上說道:“英人進城一事實屬萬不可行。

在清朝外國人要想進城有多難?廣州人來告訴你

道光帝也覺得阻止英國人進城應該挑不起戰端,於是就命各地炮臺縝密嚴防,徐廣縉、葉名琛練民兵,團結民心做好防備。看,這時候葉名琛就出來了。他們也確實做了一些工作,但只能用杯水車薪來形容了。

果然,英國人當時還真就抽不出兵力進攻廣州,於是這事暫緩作罷。

廣州人為什麼不願讓英國人進城,我覺得用1849年“錦聯堂公啟”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聞英夷有入城之議,不勝駭異,向來外夷數百年來,未聞進城。”

用英國人的話是:

“經過連續幾個世代,廣州民眾更加養成了一種傲慢積習,認為本城是神聖不可侵犯之地,不容許褻瀆聖靈的外國人踏進來。”

褻瀆聖靈說的倒是過了,但這片土地是神聖不可侵犯之地卻也沒錯。外國人想要進城通商的意願不見得錯,但用武力脅迫絕對是錯的。廣州人固守偏見不準外國人進城不見得對,但用武力捍衛神聖不可侵犯國土絕對是對的。

參考文獻:《籌辦夷務始末》、《鴉片戰爭後的中英抗爭》、《廣州番鬼錄》、《舊中國雜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