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曾說過“素描影響了國畫的創作”,您怎麼看?

聖圖書畫


首先我覺得不是,不太認同這個觀點。

素描是學畫時的基本功,基本功打的好,可能按照理論講的那些話來說,型就比較準,透視也會準,明暗調的運用也會好。但是每個人在繪畫過程中都在成長,也在不斷的摸索,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可能有的人會一直聽老師的話,一板一眼的照搬全收,那樣沒有個人想法的人才會受一些影響吧。其他大多數我覺得不至於連自己想法都沒有。即便他們會遵循一定的理論去完成,但是後面肯定會不斷的有自己的新的想法,風格出現的。

反正我身邊都是學美術的人,每個人的風格都不同,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所以說素描雖然是基本功,會受一些啟蒙時的影響,但是每個人在不斷的創作過程中會有改變的。





木村小姐


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兩面性。徐悲鴻先生引進素描後,確實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但傳統的國畫韻味卻彷彿丟失了,甚至有的感覺是用國畫顏料一味的仿製素描樣式去作畫。雖然是一種創新,但過於強調素描基礎也未必是好事。我們國畫同樣可以練習造型功底,同樣可以勾勒草圖,為何不取之傳統,再創新呢?非要把素描強加於說是繪畫基礎,並且現在高考都是必須考素描而並非可以選擇國畫。我覺得陳丹青先生說的是有道理的,因為過於刻板的東西是很難打動人心的。素描引進也是有他的好處的,畢竟現在有很多油畫學者,油畫上還是需要講究一定的素描功底。對於國畫學者,寧願多進行一定的國畫創作創新。不應該把素描學的太死,靈活對待素描。陳丹青先生恨考前素描的形式,這樣說也不為奇。







藝起聊Art


中國畫在傳承筆墨線條基礎上,也應著重塑造形體的寫實,特別是某些形體局部的細節上的表現,更加的映襯出筆墨線條的神韻,而又在寫實中見到虛幻,從意境裡釋放出空靈,雖色彩芳華豔而不媚俗,略有幾分沉著蒼勁,真正美的是有藝術穿透力,扣動大多數人心動,但往往優秀而有創新藝術美的需要時間來消化。

正如焦點透視兼容多點透視,在經營章法是中國畫的精髓,打破常規性的焦點透視、那呆愣死板缺乏趣味性的佈局,能夠將筆墨線條,應用在各類形體上,分別使形體的真實性,更具備有中國畫的章法和特色,做到形體和意境深遠美麗,並不是愚昧的堆砌,而是大膽的留白和筆墨線條兼容色彩寫實,又不丟失造型體感美的方式,做足寫意神態,在中國工筆畫與兼工帶寫方面,所表現較為兼容素描功能,具備有抗衰竭走樣變形的底氣,是通過藝術的加工,萃取精華和仙氣,空靈與厚重的形式美更為傳神,讓人一看便知中國畫耐人尋味。

為何有的西畫不象西畫,中國畫不象中國畫,那是沒將新的中式國畫(傳統的精髓)滲透界定,新中式國畫的目的就是將西畫,整合滲透到傳統中國畫筆墨線條裡打下烙印,新的中式國畫更為鮮明爽朗亮麗,逐步走向更加廣泛的未來和世界,但素描在造型寫實方面起到必要性的作用。











竹林堡人


說“素描影響了國畫的創作”,那麼這個影響是好的還是壞的呢?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好的影響”。


第一,西方繪畫和國畫之間的主要區別。

素描和國畫,一個西式一箇中式,而且在各自的理論上也有所不同,素描在最初的時候主要是作用於記錄,也比如說最早的洞穴壁畫,裡面的內容就是為了記錄每天的生活或者某一些大事,和藝術本身並沒有關係。到中期還是隻用於配圖和說明,而它單獨作為藝術形式是在後期了。

那麼如果作為記錄和配圖說明的話,素描就要以“寫實”形式為主,能讓人一眼看清楚是什麼,所以寫實就是素描最為主要的特徵。


其實咱們得國畫在最初也是以記錄為主,這種方式一直貫穿始終,比如說到了明代李時珍時期《本草綱目》裡面還有大量的配圖說明,那是因為咱們得國畫形式比較單一,這主要原因在於工具。

咱們得繪畫工具一直以來都離不開毛筆、宣紙和水墨。當然早期的時候在絹和綾上面作畫主要是紙張製作技術還不夠完善,大家仔細研究一下就能發現,宋代以前的國畫主要是在綾上面的。


工具的單一導致國畫的藝術形式不如西方繪畫豐富,但是論道寫實咱們也不比他們差,咱們的工筆畫在具象方面也是相當的厲害。

第二,素描對國畫的影響。

素描進入國內主要還是在上個世紀,由徐悲鴻等一批留學國外的藝術家發起,後來被逐漸發展成現在美術教學的主要基礎內容,所以說起來素描在本土真正的普及也就這100年左右的時間。


素描以具象、寫實為主,這是咱們本土的國畫藝術所不具備的,當然工筆畫也能做到很真實,但是和素描比起來還是有一些劣勢,比如說攜帶性和易學性。素描理解起來非常簡單,這是國畫不具備的,所以它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和理解。

素描理論對國畫有一定的補充作用,傳統國畫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想要有所突破,必須又要一個新的形式,而和素描相結合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而且兩者最大的共同點在於對線條的運用。在本質上他們並非完全的不同,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人在研究兩者的融合。



藝術作為文化,它的多樣性本身不會起到壞的影響,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相互借鑑和融合的作用,所以說,我個人認為素描對國畫的影響是好的影響,謝謝!


萬物皆明


中國畫和西方繪畫完全不同,透視不同,用色不同,筆法不同,情趣不同。中國畫講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油畫注重寫實或抽象,講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西畫必須學習素描,素描是西方繪畫的基礎,中國畫不一定學素描,寫意是中國畫的根基。


中國畫的傳承都是從先人的作品臨摹開始,學百家筆墨,成就個人章法。百年前的中國畫學人都沒有學習素描,尊重中國畫的法理,照樣出大家,齊白石沒學素描,黃賓虹沒學素描,試想下,如果他們學過素描,那還有他們嗎?


確是,自徐悲鴻先生開素描教育以來,中國畫品味不是那麼太正統,創作上也不是那麼重寫意,造型雖好,氣息差也!我想,陳丹青先生可能是從這方面考慮的。

我覺得,事情都有個正反面,學習山水花鳥可以不學素描,人物吧,還是得學學,造型重要啊。不管學與不學,中國畫的氣韻得延續,還得發揚光大。


陳莊水墨畫家


只要是寫實的畫,不管西畫國畫,都會客觀用到素描,中國畫畫人如果要做到準和像,也會自然用到素描,中國人物畫自古講究惟妙惟肖,如果需要肖,就需要準,準就需要素描。你不承認也不行。好像一個人很會寫文章,但又不懂語法,由於閱讀經驗太多,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暗合語法,只是他不知道而已。繪畫法則的運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為中國畫不要素描的人大錯特錯。陳丹青老師把中國畫的寫形寫意割裂開來理解,是形而上學。即使寫意的意,也是依形達意,不是無根之閣。

中國畫不是不需要素描,而不過是前人不知道有素描而已。實際上優秀的國畫都客觀用到了素描的法則。比如經營畫面、留白、構圖,都與素描實際相關。它的思路,它的陰陽、虛實、佈局等方法,都與素描理論中透視、比例、構圖等等理念不謀而合,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只是兩套學說所依沿的文化環境和意識導向不同,呈現出了不同的文化表達罷了。但如果你非要說中國畫是平面的,與立體感的西洋畫不同,我只能告訴你,中國畫筆墨濃淡的結構表達就是立體的,即使是平面外觀形式,也是厚度為零的立體,是立體的特例。無論如何表現,均在大道之中。





老吳文畫


陳丹青說素描影響了中國畫的創作,個人認為只說對了一半,應該說,一方面客觀上攝影等影像技術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畫的創作傳統,另一方面主觀上西畫的觀看方式、理論和表現方法改變了甚至同化了中國畫的創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素描學習在中國畫畫家中的普及,以及西畫理論權威對中國畫畫家徹頭徹尾的吞噬。這直接導致當代中國畫與傳統中國畫僅僅剩下材料和若干技法上的關聯,而在精神、理論和觀看方式上卻是撕裂的。換句話說,失去了傳統精神、傳統觀看方式和傳統理論基礎的當代中國畫在繪畫領域已經被邊緣化,甚至只是西畫的某種附庸而已。











性命幽觀


素描對國畫的影響,應該可觀去看。陳丹青說“素描影響了國畫的創作”,陳丹青說的沒毛病,但問題的根源不是素描的問題,還是畫家對國畫的認識問題。我不是學繪畫的,我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我想從書法的角度去解讀一下這個問題。

陳丹青的願意是,現代的畫家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素描的造型訓練上,當然這也不是畫家的問題,而是學校學科的設計問題。不管你學什麼畫,素描都是各種畫的基礎,更是結合各種考試製度,把素描的重要性捧的很高、很教條。

陳丹青想要說的是,“素描是基礎”這句話是錯的。他例舉了世界各國的藝術發展,素描也只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生髮出來的一種方式,延續了幾百年後,到18世紀變成了學院系統,然後傳到蘇聯,再傳到中國。

而埃及人、印度人幾千年前就可以把人和物畫的很像了,而中國畫千百年來也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現在的繪畫教學是過於強調素描,這樣就會影響到了對傳統藝術的理解和解讀。

中國畫與書法是同源的,都講究墨和線條的運用,而素描的學習,則影響了毛筆的線條表現力。

關於陳丹青的說法,引起了業界的很多討論,我個人認為凡事沒有絕對的,國畫的問題不在於素描,而在於你怎麼對待素描。

如果中國畫的技法中融入素描的技法,對於國畫在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方面會非常有幫助的。而通過素描的學習,提高畫家的造型塑造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把中國畫的筆墨關係中借鑑一些素描的技法,一定會豐富畫面的語言。

而對於素描影響了國畫的線條表現能力這個問題,冷軍的說法是非常好的,冷軍認為現代中國畫家的問題不是素描學的太多了,而是缺少了書法的練習。古代那些大畫家,基本上書法也是很高水平的,中國畫有擅畫者必擅書一說,書畫同源。

目前學習國畫的人在求學的過程中對素描的重視要遠遠大於對書法的重視,這是中國美術教學造成的,這才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書法練習的缺失才是當代中國畫發展的最大短板。問題不在於是否學習素描,而是太多人過於輕視書法。


翰墨今香


陳丹青先生認為“素描影響了國畫創作”,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

作為一位自由的藝術家,陳丹青先生不止一次的強調素描基礎的重要性,強調藝術和自由發揮而不是程式化創作,對於西方油畫藝術來說,基於紮實的素描基礎才能創作出好的油畫作品,這是一切的基礎。

而國畫作品從出現開始一直都是基於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為代表,可以這麼說國畫最重要的是線條,也就是線條的生動性。中國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

中國獨有的國畫技法裡其實也有類似素描的明暗技法。這種技法常常可以在一些工筆花卉中窺見一般。但是根本上還是與西方的素描觀察方法不同。

所以說用素描來創作國畫在傳統的中國畫中是很難見到的。陳丹青先生這麼說是因為他本身認為國畫應該遵循古法、遵從中國人本身的氣質意蘊,這樣才是真正的傳承國畫。而不是利用素描來表現中國畫的氣質,這與國畫的初衷背道而馳。這就是為什麼陳丹青先生說“素描影響國畫創作”了。

但是,作為藝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代中國,很多藝術家都在做新的嘗試探索,也出現了許多有素描氣質的國畫作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新的發展,無論是遵循古法還是與中西合併,我們都應該抱著開放的態度,畢竟藝術本就不能遵循太多章法而忽略人的思想精神氣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立場,立場不同所以看法不同。




薇薇藝術手繪


陳丹青說的沒錯!素描是影響了中國畫的創作。素描並非是中國畫體系中的東西,它是西方繪畫藝術體系中的一部分,本是一個基礎性的技能,是培養初學繪畫者的造型能力的,後來也成為了一個畫種。

陳丹青說素描影響了中國畫的創作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中國畫有自己的繪畫藝術的體系,而素描不是中國繪畫藝術體系中的東西,所以影響了中國畫的創作是自然的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現在的繪畫教學中把素描作為了必修課,學習中國畫也是如此,這是錯誤的,是教學上的錯誤。可以這麼說教學上的錯誤幾乎毀了中國繪畫藝術的民族特徵和藝術個性。中國繪畫藝術體系中的基礎練習是白描,白描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造型基礎,也是學習中國畫之中的造型練習的基礎,它即是中國畫的基礎技能,又是一箇中國畫的獨立的畫種稱為白描畫,其根本點就是用線條來塑造形象,在白描畫上歷史上有大家大作,如吳道子,李公鱗等等,他們為中國畫的白描畫創作出非凡精彩的經典之作。

中國畫的個性風格是以線條表現物體形象,在漫長的歷史上形成了中國畫的獨自的風格個性,創造出來獨特的中國繪畫藝術的非常精彩的美!這個美具有世界性的代表性,中國繪畫是世界繪畫藝術之中的傑出的一個代表,代表著東方繪畫藝術的最高峰,也是東方繪畫藝術的代表!由於藝術對個性化要求比較高,所以藝術要堅持保持自己的個性風格就非常的重要,因此,對於很多中國繪畫教學之中棄白描或輕視白描,而把素描作為了基礎課頂替了白描,由於素描與白描的根本不同性,白描以毛筆和墨畫的線條為主,而素描以鉛筆炭條畫面為主(素描以光線為視覺形象的根據,這是西方繪畫藝術之中的基礎)

我們要知道中國繪畫藝術的學習,必須也應該以中國繪畫藝術的基礎知識來學習練習,學中國畫卻用西方油畫之基礎課的素描課來作為了中國畫的基礎課?這顯然是不對的!必須也是應該用中國繪畫藝術的基礎課白描才行啊!這是一個原則,我認為一切中國繪畫教學必須更改錯誤,必須以白描為主要的中國繪畫教學的基礎課。否則,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影響將會是不利的,其傷害性有可能是根基性的,可能破壞中國繪畫藝術的藝術個性風格,可能羊不羊狗不狗的樣子。

我希望中國繪畫藝術保持自己的個性風格保持本質本色的傳承下去,千萬別在我們這一代把中國繪畫藝術的根基給毀了,那就是犯罪啊!祝願我們中國繪畫藝術永遠保持自己的風格特點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