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锦州,韩先楚跑到师指挥所,师长吃一惊,韩:这是纵队指挥所了

从吴焕先到林彪,韩先楚军旅生涯中的每个导师,都在教导他"到前边去"。

从鞍海战役到辽西会战,若让他总结经验,几乎每一战都少不了"到前边去"。"到前边去",是韩先楚战争年代讲得最多的话之一。

在血与火中,他需要士兵看到他,知道他和他们在一起。没有什么比这种语言更能激励军心士气的了,但这并不是促使他亲临前线的最重要的理由。

打锦州,韩先楚跑到师指挥所,师长吃一惊,韩:这是纵队指挥所了

战争中没有先下定决心、制订计划,再使实际情况符合决心、计划的事,而是要力图使决心、计划符合实际情况。而实际情况常常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如今信息时代,战场瞬息万变,瞬间即可传递到指挥中枢,指挥员即可随机处置,靠前指挥的作用无疑是降低了。

但在韩先楚那个时代,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不可能在个远离前线的什么地方获取的。一个战役、战斗指挥员只有亲临前线,才能尽快地捕捉到第一手情况,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决断。特别是对于他这种崇尚进攻的将军,这一点就尤显重要。

打锦州,韩先楚跑到师指挥所,师长吃一惊,韩:这是纵队指挥所了

打锦州外围据点时,两个重点大疙瘩和配水池,后者刚打下来,敌人还在反击呢,他就跑去了。7师师长邓岳上来后,一见到他,吃了一惊:韩司令,你怎么跑这来了?这是我们师指挥所的位置呀?见韩先楚只管用望远镜观察大疙瘩,邓岳嘟嚷起来:你把纵队指挥所安这里,让我们师指挥所往哪放?

韩先楚头也不回:你放哪里我不管,反正我就在这里了。

打锦州,韩先楚跑到师指挥所,师长吃一惊,韩:这是纵队指挥所了

他渴望出现在他的每支部队及他们占据的每一个阵地面前,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就择其要点。同时,他也希望他的一级级部下也都能尽量靠前指挥,并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他们到前边去。

大疙瘩是日伪时期修筑的钢骨水泥大碉堡,上面堆积两米左右厚的泥土,远远看去就像个凸起的大蘑菇。8师24团打了一天,伤亡很大,敌人伤亡也不小,可那大疙瘩里的火力却丝毫不减,真他妈的见鬼了。韩先楚估计那后面可能有条交通壕,但从正面看不到。现在,他站到大疙瘩左侧大约700米左右的配水池,一切立刻尽收眼底。果然,大疙瘩背后有条交通壕通往城内,兵员、弹药补充,伤员后送,人出人进挺活跃。

打锦州,韩先楚跑到师指挥所,师长吃一惊,韩:这是纵队指挥所了

韩先楚转身对尹灿贞道:马上给8师打电话,派一个连从侧后插过去,到大疙瘩后面把交通壕截断。

如果不到前边去,不能发现那条交通壕,就那么硬啃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有多少鲜血流失?而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在猛攻塔山,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正猛攻黑山,因为这个大疙瘩而延迟对锦州发起总攻的时间,那在全局上会造成什么样的被动和损失?

打锦州,韩先楚跑到师指挥所,师长吃一惊,韩:这是纵队指挥所了

谈到新开岭战役的胜利,他讲"咬牙"。这两个字是非常关键的。可他若不是一直都在前指,了解情况,他敢咬牙吗?若不是亲自爬上老爷岭侧翼山丫口,发现老爷岭北坡上的敌人预备队,在发起总攻后不久就用炮火将其歼灭,我军攻上老爷岭后,会不会被反击下来?

打梅河口,炮团炮弹打光了,攻击受阻。福将韩先楚到前边去,途经刚打下来的火车站,竟然发现一车皮炮弹。

打锦州,韩先楚跑到师指挥所,师长吃一惊,韩:这是纵队指挥所了

其中确有偶然、运气的成分,可若不到前边去,就在敌人炮火射程之外的那种指挥所待着,这偶然、运气又从何而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