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滇軍名將統領駐粵聯軍,廣州城的“三楊開泰”

陳炯明,廣東海豐人,粵系軍事將領,中華民國時期軍政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大一統"的政治綱領不合。陳炯明自1922年冬退據粵東和東江一帶後,一直和廣州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府相對抗。1923年孫中山組織聯軍把陳炯明逐出了廣州,但其仍盤踞東江潮汕一帶。1924年冬,他乘孫中山北上之機,自封為“救粵軍總司令”,糾集洪兆麟、林虎等部號稱十萬,實際上大約五萬人企圖在廣東地區對抗國民政權。

雲南滇軍名將統領駐粵聯軍,廣州城的“三楊開泰”

楊希閔

一,“三楊開泰”的形成

1925年1月15日,國民政府發佈《東征宣言》,正式向陳炯明宣戰。1925年2月,廣州政府集中力量,發動徹底消滅陳烔明叛軍的第一次東征。國民黨中央領導楊希閔再度擔任東征聯軍總司令,統轄廣州政府下的許崇智粵軍、譚延闓湘軍、劉震寰桂軍、樊鍾秀豫軍、楊部滇軍以及中央直屬建國軍朱培徳部等,兵力超過10萬人。當時楊希閔成為廣東最顯赫的人物,統轄各省駐粵軍有13個總司令之多。在駐粵聯軍總司令部的上空,總司令楊希閔的“楊”字帥旗抬眼可見。楊希閔和他的左膀右臂,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池生、第二師師長楊如軒系雲南講武堂同學,在四川曾並肩作戰,患難與共。楊希閔和楊如軒又是賓川小同鄉,“三楊”私交深厚。“三楊”在廣東顯赫多年,因此,被當地人民戲為“三羊(楊)開泰”。

雲南滇軍名將統領駐粵聯軍,廣州城的“三楊開泰”

楊池生

二,“三楊”何許人也?

楊希閔(1886~1967年),字紹基,孫中山大元帥府駐粵13省聯軍總司令、陸軍上將、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省賓川縣平川街人。雲南講武堂丙班畢業,曾參加過雲南辛交“重九”起義、護國起義。楊希自18歲應募投人新軍,從士兵到排長、上尉參謀、連長、營長、副團長、團後又謀長、西路討賊軍滇軍總司令兼第三旅旅長、師長滇桂討賊聯軍總司令、中央直轄滇軍總司令、廣州衛成司令兼中央直轄第一軍軍長,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37歲就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並被孫中山任命為聯軍總司令,統率支持孫中山的13個省的駐粵軍隊,成為當時廣東最顯赫的人物。

楊池生(1891~1962年),國民黨陸軍中將,雲南昆明人。雲南講武堂畢業。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起義、北伐戰爭,歷任滇軍團長、旅長、國民革命軍師長等。1928年率部攻打江西蘇區,任前敵總指揮,後被調往南京任軍事委員會參事。

楊如軒(1895-1979年),國民黨陸軍中將,雲南賓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起義、北伐戰爭,曾任滇軍團長、旅長、國民革命軍第27師師長兼贛東警備司令等。1928年率部攻打江西蘇區,戰敗受傷,後被調往南京任參議院參議。

雲南滇軍名將統領駐粵聯軍,廣州城的“三楊開泰”

楊如軒

三,楊希閔成為國民黨中央領導

滇軍長期留在廣東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政權,成為孫中山廣州政權的主要支柱。孫中山先生對滇軍官兵甚為倚重,對楊希閔恩禮有加。如在大本營開重要會議時,楊希閔的席位最接近孫中山和蘇聯顧問鮑羅廷以及廖仲愷等。從1916年到1925年,滇軍駐廣東達10年之久,駐廣東滇軍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安定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人和第三國際的參與和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楊希閔以特定代表資格出席大會,滇軍將領李烈鉤、楊希閔等被選舉為僅由24人組成的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成為國民黨中央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