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出現了哪些信號要警惕?

健康叮鈴鈴


腸道的長度,約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也正因如此,導致腸道病變較為隱匿,往往不易察覺。

然而,腸道堪稱人體“保護傘”,它的保護作用一旦失效,疾病也隨之而來。

近年來,腸癌肆虐,發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

早期腸癌5年生存率80%,晚期則少至50%,已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

腸道發病隱匿,大多數沒有明顯不適,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

不過,腸道的癌變,也是“有跡可循”的,只要細心觀察,也不難發現。

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排便出現3種信號,及時查腸鏡

1、便便形狀改變

排便後,最好多看一眼,正常的大便,呈現出圓柱形條狀。

一旦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需警惕腸道癌變。

多是腸道內有腫瘤物質,壓迫糞便所致。

2、便中帶血

大便帶血,除了痔瘡,一定要警惕腸癌。持續性、慢性帶黏液便血,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需警惕腸癌。痔瘡導致的便血,往往出血與大便分離,一定要做好區分。

3、排便習慣改變

當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沒有糞便,只有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可能是腸道癌變了。還有可能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可能是腸道癌變信號。

3大習慣,加速腸道“病變”,最好一個也沒有

習慣1,久坐

長時間靜坐,缺乏運動,對於腸道來說,十分不利。

一方面,久坐,導致腸蠕動減弱,腸道代謝產物,易在腸內滯留,久而久之,刺激結腸粘膜和腸壁,損害腸道健康。

另一方面,長期久坐,機體免疫力降低,可導致內臟調節神經功能降低,對胃腸道的調節失常,使腸壁蠕動減慢,危害腸道健康。

所以,保護腸道,一定要改掉久坐的習慣。

習慣2,口味重

很多人的腸癌是“吃出來”的,導致病從口入。

舌尖上最誘人的味道,多是鹹、辣、酸、麻,烹飪方式多是煎、炒、燻、烤。

長期吃重口味的食物,也是導致腸癌高發的一個原因之一。

這類食物,會導致腸道中的壞細菌增多、好細菌減少,腸道產生的毒素增加,保護能力下降,增加腸癌風險。

所以,飲食上,一定要注意,清淡飲食,對於腸道來說,十分重要。

習慣3,多肉少素

肉類吃的多,蔬菜吃的少,也是現代人腸癌高發的誘因之一。

研究顯示,日食100克紅肉,患腸癌風險增加17%,進食30克加工肉類,患腸癌風險增加10%。

還有研究指出,每日食五份蔬果,患癌風險降20%。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葷素搭配,切莫貪食肉類。

養護腸道,減少癌變,堅持這樣做:

1、多喝茶,潤腸通便

水,是使腸道保持清潔、潤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喝水時,加點小植物,泡水代茶飲,可排腸毒,改善便秘,防癌變。

金藍菊根茶,泡水喝,可潤腸道,調菌群,促排毒,護腸道。

金藍菊,是從歐洲引進的“藥食兩用”的小植物,被《藥典》收錄。

其根莖,金藍菊根,藥用價值極高,洗淨後,切段,炒製成茶,泡水喝,簡單方便。

相關研究表明,金藍菊根富含菊粉,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保養腸道,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炎有不錯的幫助。

還有研究顯示,其提取物可促進有益菌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內微環境。

同時,還能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利於糞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預防和改善便秘。

因此,生活中,經常用其泡水喝,對於腸道健康,十分有益。

2、多蔬菜,補營養

肉類吃的多,蔬菜吃的少,也是現代人腸癌高發的誘因之一。

有研究指出,每日食五份蔬果,患癌風險降20%。

而蔬菜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誰,有益腸道健康。

膳食纖維,可以潤腸通便,促進腸胃蠕動,養護腸道健康,預防便秘。

因此,生活中,要注意,葷素搭配,適當多吃點蔬菜,切莫貪食肉類。

3、戒菸酒,減負擔

研究表明,抽菸的男性,患上直腸癌的幾率,比不吸菸的高34%。

抽菸的女性,患上直腸癌的幾率,比不吸菸的高43%。減少腸道癌變,要注意越早戒菸越好。

研究發現,大量飲酒,可能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

並且,酒精,能促進結腸癌細胞的肝轉移。預防腸癌,一定要戒菸限酒,切莫貪杯。

4、多運動,添加動力

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運動,可增強免疫力,有益健康。

慢跑,可使體內物質代謝增強,促進消化系統功能,改善食慾,避免或減少胃癌和腸癌的發生。每天跑10-15分鐘,也能夠幫助消化系統運作。

因此,養成跑步的習慣,也是不錯的護腸運動。

5、重檢查,完善腸鏡

即腸道檢查,包括直腸指檢、腸鏡。

臨床上,約80%以上晚期腸癌,是因未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直腸指檢,對腸癌來說,有很大的意義。

精確的直腸指檢檢查,可以初步的確定肛門附近、直腸是否有癌變的性質。

而90%的腸癌,都是通過腸鏡檢查出來的,腸鏡檢查,是最準確的檢查。

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小馬嘚啵嘚


我是一名肛腸科醫生,每月在門診給病人做直腸鏡檢查時,偶爾會發現一兩例直腸癌的病人,就在上週碰到過一例,這位女性患者就是大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大便細軟。大便帶血。

這些症狀其實很像腸炎和痔瘡,所以很容易被忽視,被當地醫院當成痔瘡治療。因為當地醫院醫生有限,在經過兩次複診用藥後,便血、肛門墜脹無明顯好轉,仍予痔瘡栓、外洗藥物坐浴。但是患者只要停藥後就復發,來就診時,我們當即給她做了直腸鏡檢查,發現距離肛門口6釐米的地方有一巨大菜花樣腫物,屬於低位直腸癌,腫物輕觸就會出血,並且擋住半個腸腔,所以患者經常便血、肛門墜脹、還有大便細,因為大便被腫瘤擋住,每次只能通過一點。

當地醫院之所以三次治療,都以痔瘡處理,是因為他們做的是肛門鏡檢查恰改患者有混合痔,所以不願繼續深究反覆出血原因,從而耽誤了該患者寶貴時間,但是這是基層醫院的現狀,醫生水平、醫院設備都很侷限,還好該患者報告出來後,馬上安排住院,完善結腸鏡、病檢後予我院特有技術“腫瘤冷凍消融術”保住肛門,結合中藥、化療藥物灌腸後好轉出院。

其實直腸癌早期沒有症狀,上述的病人已經是中晚期了,腫物至少長了半年但是沒有症狀時,不特意去做腸鏡你是很難發現的。

可能大家會問,我們每年去做體檢啊,不是有腸癌的腫瘤標誌物CEA和CA199嗎,其實不然。某種腫瘤標誌物如果超出了參考值範圍,也不一定得癌。雖然說“腫瘤標誌物”絕大多數存在於惡性腫瘤中,但良性腫瘤、合併炎症感染狀態、暴飲暴食、女性病人處於月經生理週期時等情況,正常人群中也可能檢測出腫瘤標誌物。

為什麼正常人群中也可能檢測出腫瘤標誌物?

因為飲酒、進補、服用某些藥物、炎症疾病等都可能導致“腫瘤標誌物”超標。例如肝癌的標誌物是AFP,肝炎病人、妊娠狀態等生理情況下也會導致肝癌標誌物上升。炎症情況下,醫生建議過半月左右複查並動態觀察,結合其他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即使沒有癌症,但腫瘤標誌物持續異常,也可能說明身體在發出警報了——身體環境適宜癌細胞生存、免疫系統不能及時殺滅癌細胞、體內癌細胞偏多。提醒你要多注意身體!

雖然說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我們有上述症狀,還是得及時就醫,完善腸鏡排除癌症。

如何預防直腸癌?

其實直腸癌很大幾率是自身的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進展而來,而導致這類疾病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們的飲食問題,俗話說“病從口入”,下圖是我科室主任在職業生涯中總結出來的腸炎禁忌。

因為我們中國分山地民族(大米為主)、遊牧民族(羊肉、牛肉為主)、海洋民族(海鮮為主),每個種族飲食千差萬別,千百年來每個種族基因都已習慣當地飲食,任意種族去串門都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反應,首要表現就是“拉肚子”,我們的腸胃是最敏感的,這也導致腸胃是最先病變的地方,所以我們有胃腸道疾病後,就先恢復基本的飲食狀態,不可吃辛辣刺激之物加重疾病,每個醫生都會交代給病人回去後要忌口。

癌症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每個人都是帶瘤生長的,每個人身體都有癌症因子,所以當它出現的時候,不是想害你,它是想提醒你,現在開始要愛惜你的身體了,你要和它和解,要讓它聽你的話,腫瘤是身體的一部分,手也是身體的一部分,你可以隨意指揮手的伸縮,你也可以通過“器官對話”,讓腫瘤聽命於你,讓它停止生長,一旦這個和腫瘤的電話打通,你會無限收益。


肛腸科林醫生


在我國,腸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癌症。這不僅跟生活方式有關,還跟飲食方式有關。腸癌一般都是“拖”出來的,早期會有3個症狀,如果出現一個,勸你儘快去醫院檢查就醫吧。

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一旦出現3種信號就要警惕

1、便血

便血,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也是腸癌早期的症狀之一。一旦發現糞便的顏色,發暗發紅或者伴有大量的粘液或者膿血,且持續出現,並有逐漸增多現象,應當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和化驗。需要注意的是,痔瘡也會導致便血,兩者很容易混淆。所以,不論什麼原因導致的血便,都應該去檢查一下,不可掉以輕心。

2、排便不規律

每個人每天正常需要排大便1-2次,並且排便時感覺輕鬆順暢,解完大便會有一種舒適的感覺。如果是由於腫瘤物壓迫腸道,在解大便的時候經常會感覺不通暢,甚至很多天都不排便,有時排便還夾雜著血絲或者黏液。大便在外觀形狀上非常的不規則,有的呈細條狀。這都是由於腫瘤佔據了腸道空間所致,這個時候,一定要警惕腸癌,切不可忽視!

3、不明原因消瘦

很多人為了追求所謂的美而讓自己變得更瘦,但是找不到原因的消瘦其實是身體不健康的表現。癌細胞在體內生長消耗的養分很大,並且很多腸癌患者都有慢性出血的症狀。所以患者大都會有全身乏力,體態消瘦的情況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還會出現貧血、發熱、無氣力,這是升結腸癌的表現。

那麼,腸癌要怎麼預防呢?

1、少吃紅肉

如果一個人吃多了紅肉,就會使腸胃一直出去受到刺激的狀態,從而導致更容易出現腸道疾病。因此,如果想降低患上腸癌的概率的話,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一百克的肉。

2、補充粗纖維

人體每天攝取20-25克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腸癌的風險,也可以清掃腸道,調整腸道菌群環境,有效地緩解便秘。補充粗纖維可以多吃一些蘿蔔、蕪菁之類的蔬菜。

尤其是產自新疆柯坪的蕪菁,其中富含纖維素,而且蕪菁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皂甙、類黃銅物質、多糖都具有顯著的抗癌作用,蕪菁適用於腸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等各類癌症。但蕪菁產地遙遠,將其搭配猴頭菇、姬松茸、灰樹花等防癌抗癌食材一起打磨成蕪菁雜糧粉,腸癌的高發人群堅持食用,可有效補充膳食纖維,預防腸癌。

3、定期體檢

建議存在家庭遺傳情況的人群,建議40歲開始就要進行腸鏡檢查,每五年檢查一次,定期體檢,合理預防。對於不存在特殊風險的人群,建議從45歲開始進行直腸鏡檢查,將威脅降到最低。


桃之夭夭sky


結直腸癌是我國第三大癌症,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大約每10個癌症病人,就有一個是結直腸癌,早起發現可以手術治癒!

結直腸癌的治療要比肺癌、肝癌稍微簡單一些,因為大腸全長1.5米,切除一段不影響功能。所以要重視早期症狀,提高療效!

結直腸癌的早期信號,常見有4個:

1.大便變細和大便習慣改變

癌細胞早期起源於腸黏膜,並逐漸增大,可向腔內突起,擠壓造成大便變細和排便習慣改變。

2.反覆腹疼腹脹

腫瘤可以引起局部疼痛和不完全性腸梗阻,出現腹脹和腸鳴音亢進;當腫瘤較大時,可以在腹部摸到包塊。

3.反覆大便帶血,甚至貧血

腫塊質地比較脆,容易發生摩擦出血。大便帶血常見的原因是痔瘡和結直腸癌,反覆發作可以引起貧血。

4.不明原因的消瘦

腸道是消化吸收營養的場所,腫瘤發生影響腸道功能,反覆出血,還有腫瘤慢性消耗可以導致體重減輕。中老年人應該養成每週測量體重的習慣。

不應忽視的十二指腸癌

在胃的下方有一段腸管,長度大約是12個手指的寬度,這裡的癌症也不算罕見,常見症狀是上腹疼和胃梗阻。

這位病人因為胃脹和上腹痛做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下段梗阻,胃鏡檢查確診為十二指腸腺癌,CT評估沒有遠處轉移和周圍侵犯,具備手術條件:


病人在兩年前成功手術切除,今年複查情況挺好。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5位,說明它的愈後比其它高發癌症要好一些,早期發現至關重要,結腸鏡病理檢查是診斷的金標準。


影像科豪大夫


腸癌根據發生的部位,分為小腸癌、結腸癌與直腸癌。其中,結腸癌與直腸癌是最常見的腸道腫瘤,且近年發病有上升趨勢。那麼,出現哪三種信號,應警惕結直腸癌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一、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是腸癌的常見症狀,但便血並非一定由腸癌所致,非腸道部位如食道、胃、等部位也可引起便血;即使出血發生於腸道,也並非由腫瘤所致,非腫瘤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等也可引起血便。那麼,如何識別便血由腸癌所致呢?結合血便的顏色與性狀,可作出初步判斷。

從口腔開始,消化道依次經過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直腸以及肛門,不同部位的出血,便血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食道、胃、十二指腸等部位由於距離肛門較遠,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較長,紅細胞被破壞並與腸道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使大便呈黑色,但常見於出血量50ml以上的患者;結腸、直腸、肛門等部位由於距離肛門較近,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較短,主要表現為暗紅色血便或鮮紅色血便。

因此,結直腸癌所致血便主要表現為暗紅色。這是因為結腸與直腸等部位出血後,血液與大便混合,大便中除開血液,還有腫瘤部位感染所產生的膿液或黏液,也稱為黏液膿血便。與直腸毗鄰的部位肛門,容易發生痔瘡等疾病,痔瘡所致出血與結直腸癌容易混淆,如何鑑別呢?痔瘡出血主要表現為鮮紅色,血液與大便通常不混合,主要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或便後滴血,部分患者則表現為擦紙帶血。

二、排便習慣改變

僅通過大便帶血,很難判定由腸癌所致,若結合其它症狀綜合判斷,更有利於腸癌的篩查。排便習慣改善是結腸癌最早出現的症狀,大約60%-70%的直腸癌患者也可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排便習慣改變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便意頻繁。其中,結腸癌患者還可能出現腹瀉、便秘、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症狀,出現腸梗阻時可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直腸癌患者還可能出現肛門下墜感、大便不盡感等症狀,直腸狹窄時輕者可表現為大便變細,重者可出現腸梗阻。

三、腹痛

結腸癌早期即可出現腹痛,直腸癌腹痛通常出現於晚期。結腸癌所致腹痛定位通常不準確,這是內臟疼痛的典型特徵,但卻可持續存在。因此,若腹痛疼痛反覆發作,說明可能已經發生了腸道器質性病變,包括炎症或腫瘤。但部分結腸癌患者並非以腹痛作為早期表現,而是表現為腹脹或腹部不適,只不過症狀輕微不易引起重視。當然,結腸癌發展到晚期,出現腸梗阻時也會出現腹痛。直腸癌早期通常不易出現腹痛,一旦出現腹痛,意味著已經進入到晚期,與結腸癌所致腹痛不同的是,直腸癌所致腹痛位於下腹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種信號雖然是腸癌的常見信號,但並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現;其它良性炎症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炎等也可出現這些信號,因此出現相關症狀時,應就診專科醫師完善腸鏡、腹部(增強)CT等檢查進一步明確病因。

綜上,腸道腫瘤可出現解暗紅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症狀,由於其它良性疾病也可出現相關症狀,因此重在完善腸鏡、腹部CT等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以早發現、早治療。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我接觸過很多晚期腸癌的患者,要麼害怕疾病不敢來體檢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要不家裡沒錢身體實在扛不住了才來看病,要不症狀太輕微以至於不重視……

得益於目前檢查手段的先進性,好多早期的腸癌,其實前期只要稍微重視一下身體的改變,基本都能早期發現。



一旦出現以下徵兆,必須警惕患腸癌風險,寧可花錢體檢買平安,也不要花錢治病

1、中老年人近期出現不定時的腹痛

40歲以後更容易有腸癌風險,平時如果一直沒有肚子痛,而近期出現反覆陣發性腹痛,則要警惕腸癌風險。比如比較高位置的腸癌,早期腫瘤可造成腸管局部梗阻,引起胃腸排空障礙,往往出現比較輕微的腹痛症狀,有這樣的症狀,必須要提高警惕。

2、中老年人出現大便習慣改變

比如以前經常一天固定時間範圍排便1次,而近期出現排便時間改變,平時早上排便現在變成晚上排便,甚至隔一天或幾天才大便,這有可能是腫瘤堵住了部分腸管,造成大便排空延遲引起,需要提高警惕。

3、中老年人出現大便性狀改變

比如以前軟硬適中的黃色大便,現在出現大便變細條、變成顆粒狀“羊屎”、大便中帶血、大便中帶粘液、大便不成型帶濃烈腥臭味等等,有可能是因為腫瘤出血、分泌粘液、壞死等原因造成,都要提高警惕。

4、中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下降

特別是右半結腸,早期症狀往往不夠明顯,容易混淆或忽略,因為這地方的大便還是剛從小腸消化過來的食糜,還沒成型,所以一般不會引起梗阻,但容易出現腫瘤慢性出血,吸收的營養都不夠腫瘤生長所需,以至於體重下降。所以近期出現貧血(有面色、口唇、指甲床變蒼白,身體乏力等症狀),體重下降等症狀,也要提高警惕。

PS:早期腸癌的治癒率還是比較高的,大多數人都能活過5年,甚至10年內不復發,但關鍵是要發現得早,有問題不來醫院腸鏡體檢,很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它和其他的癌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早期的症狀不明顯或者是出現症狀時不被人重視而忽略掉,最後拖成腸癌晚期。


大便性狀的改變。腸道是大便排出體外的必經之處,而腸癌可是該處出現了癌變。由於癌症細胞是無限制的增長了,它會逐漸形成一個腫瘤體,這個腫瘤也會影響大便的排出。如糞便被排成細條狀、扁平條狀等,有時患者會出現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症狀,同時總會有大便沒有排完的感覺。

便便顏色改變。大便正常顏色以黃色為主,食用色素食物時,糞便的顏色會改變,但不會受到影響。 但是一旦腸癌出現,腫瘤可能在腸道中分解,導致糞便變成棕色。 當排便排出時,與腫瘤的摩擦也會使排便表面出現血痕,通常為一側。 在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就需要高度重視,最好是及時檢查,然後作出對應的治療。



腹部疼痛。腹部疼痛我們都經歷過,而腸癌早期的腹部疼痛也是不明顯的,這種疼痛是相對來講是輕微的,發作時間也相對較短。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誤認為是消化不良等其他原因導致的。

李醫生堅持用最簡單的語言與大家分享醫學知識,為大家提供方便。關注李醫生告訴你,一起探討和學習健康知識,有問題的可以在留言區評論。你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李醫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李醫生告訴你


首先腸癌最常見的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一般發現都是到了中晚期,中晚期腸癌很治癒,因此一些腸道細微的症狀如果不重視,將會錯過最佳治療期,腸癌主要是各種因素導致的腸道粘膜上皮細胞異常癌變。

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早期腸癌有那3種症狀?

1、下腹部疼痛不適,這種症狀是很多腹部器官病變嗯體會出現的,主要是由於腸癌組織的增大會壓迫相鄰近的神經,從而導致出現下腹部陣陣巨痛感,而且晚期腸癌會轉移到相應的組織器官,導致出現各個部位的疼痛。



2、大便次數異常,大便不成型,這是腸道疾病多見的症狀,但也是腸癌的主要症狀,主要是由於腸道腫瘤生長,導致腸道敏感性增高,而且腸道功能紊亂,所以會刺激腸道出現一陣陣便意,但有時無便或是大便呈模糊狀。


3、大便逐漸變細,而且還會出現血便,這主要是由於正常腸道內排除的大便是呈香蕉型且粗細都是正常的,但是由於腫瘤不斷增大,導致腸腔被堵塞,而排除的大便受擠壓導致出現大便變細,還有就是大便摩擦腸道腫瘤表面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現血便。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腸癌早期症狀?腸道是人體的消化器官,就是從胃的下口一直到肛門,這一段空腔臟器都是我們所說的腸道。腸道可分為大腸、小腸,再細劃分的話,又可以將小腸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大腸分為盲腸(包括闌尾)、結腸、直腸。

這其中最容易發生癌變的就是大腸的直腸部分,也就是和肛門鏈接的這一部分,所以平時就默認所說的腸癌就是直腸癌。直腸和其他的腸道有所不同,直腸位於盆腔,而其他的腸道大部分都在腹腔。


另外一點,腸道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而直腸的作用則是輔助排便。直腸在消化系統的作用,類似於膀胱在泌尿系統的作用,當消化系統不斷的產生大便到直腸之後,大便量足夠時,刺激直腸,直腸就會產生便意,從而排便。

所以如果發生直腸癌,影響最大的就是排便。如果要選出三個最典型的症狀的話,那就是:大便質地改變、大便帶有分泌物以及直腸刺激徵。

1、大便質地改變:是指大便的形狀因為腫瘤的存在,所以逐漸變細,有的會出現大便稀薄。

2、大便帶有分泌物:是指大便帶有膿液、血液等物質,這是因為腫瘤導致周圍毛細血管破裂,所以出現出血。

3、直腸刺激徵:因為腫瘤一直刺激直腸,所以就給直腸造成“需要排便”的假信息,所以就會感覺一直有便意,並且有大便排不盡等等感覺。

以上三個症狀應該是直腸癌比較有代表性的症狀,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現下腹部疼痛、小便頻數、腸鳴音亢進等症狀。如長期出現類似症狀,並且在改善飲食和作息後仍然不能緩解的話,要引起重視,儘早看醫生。


張浩醫生


擁有健康的理念有時比擁有億萬家財更重要。2004年,叱吒商界的億萬富翁王均瑤,平時肚子痛沒有重視,三個月以後再去醫院檢查發現已是腸癌晚期,願出億萬家財來治療也無濟於事,三十八歲就去世了。


腸癌主要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近年來其發病率越來越高,但是人們對結直腸癌預防與治療知識又遠遠不足,導致了其被發現時一般都比較偏晚,影響了其治療和預後。因此,對於結直腸癌我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是注重預防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而不僅僅是身體有信號了再去發現和治療。

一、腸癌的預防

一是限制熱量攝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生活中要避免出現大量飲食“三高一低”食物,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以及低纖維的食物,因為他們會增加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


另外,要儘可能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水果、蔬菜,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西蘭花、香蕉及西紅柿等,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致癌物與腸道粘膜接觸的時間。

二是選擇健康的烹飪方式。烹飪還是蒸的好,長期吃油炸、燒烤和高溫烘焙的食物,也不利於腸道的健康!


三是合理的運動。每天30至60分鐘的有氧運動,維持合理的體重,避免肥胖,可以有效的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


二、如何早期發現腸癌?

一是關注重點人群,定期腸鏡檢查。臨床實踐已經證實,腸癌的好發人群有以下五類人:

1.30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包括便血、粘液便或腹痛等;

2.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及遺傳性結腸病者;

3.有膽囊或闌尾切除病史者;

4.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及血吸蟲病者;

5.有盆腔放療病史者。


二是關注大腸癌早期的三個信號,並及時就醫診療。

1.大便習慣改變。原來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現在突然發生變化;另外,大便次數由每天一次突然變成每天數次;還有就是經常出現腹痛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等情況,都屬於大便習慣改變,需引起高度重視。

2.大便性狀改變。大便性狀改變是指出現粘液便、血便、隱血便或者大便變得細條等情況,這些都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3.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有不少腸癌的早期會因為飲食減少及便血,而無明顯原因的出現消瘦和貧血,需要及時的就診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