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各部分思維概要

排序即性價比排序(時間充分的情況下)


一、常識——分析思維


你沒看錯,就是常識。


因為常識是最被誤解最受歧視乃至無視的模塊


知乎上一面倒地認為常識蒙就行,反正——要考高分的又不是他們~


對於很多人來說,常識都是靠天收的狀態,近乎蠻荒。我們知道,開荒雖不易,收穫卻很多。參見大航海時代,兩牙黃金收到手軟的年代。


有的童鞋,行測75左右,挺不錯的,平時也頗以大神自居,可惜他們往往是理科男生,公考報名時崗位的專業要求對他們很不友好,所報崗位往往競爭很激烈,加上申論一般分不會太高,所以看著挺高的行測,總分就是差把火。


那麼為什麼他們沒法80+呢?就是因為無視了常識。即使只有0.5分一題(通常的分值猜測),多對6題,也是3分啊。公考中,0.1分有時都能決定上岸與否,何況3分。


簡而言之:常識做題有三個層次

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識,這部分不掌握,想分析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二是學會分析的思維——大綱明確指出“要求報考者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

三是瞭解猜題的技巧,命題者畢竟是人,出題時有所思維慣性,所以一些技巧可以在知識一無所知、分析一籌莫展的時候提高猜的正確率。


二、資料分析——選項思維

資料分析——時差的關鍵

行測在70上不去,往往就是速度不足,而行測速度最關鍵的就是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很簡單——小學生都能算對

資料分析很難——20題你能15分鐘內做出來嗎?或者放寬點,20分鐘?

相信做不到的童鞋還是很多吧。

很遺憾,你做不到,所以你雖然知道數量重要,但沒時間做;雖然知道常識能分析,但還是沒時間分析。

而別人,用資料分析省下的時間,多拿了5,6分。

你覺得,誰更能高分乃至上岸呢?


資料分析的關鍵點:

一是迅速通過核心詞找到數據;

二是牢記要分析而不是計算。


三、數量關係——關係思維、轉化思維


數量關係——分差的關鍵

行測65以下的,基本都是數量放棄

數量關係——關鍵是把握清楚關係:各個量之間的關係、題目信息與所求量的關係


四、判斷推理


圖推——六大思維,最基本的是整體思維

熟悉常見考點,注意各個考試的命題慣性。也是容易提速和提分的模塊。


定義——關鍵詞思維

抓關鍵詞


類比——橫縱思維(橫向對比選項,縱向對照題幹)

全面瞭解考點、學會造句法、選項一定要看全(現在常見多重規律)


邏輯——結論題瞄準論點、智推題把準信息


智推——葉落思維(葉落而知秋) (落葉,秋之兆也;葉落,知之易也)


五、言語理解

言語實際上是最講究思想的,很多資料在思想上就有偏差,所以,很多同學會發現,自己言語陷入了越做越錯的怪圈。

這裡先簡單點下思想,後續會詳細講解。


選詞——內外兼修(內看詞義側重,外看語境契合)

片段——尊重原文(實際很多幹擾項都是在背離文意或自由發揮)


最後,簡單說下:

向資料要時間——資料是能否提前做完的關鍵

向數量要分數——數量是能否高分的關鍵

向常識要福利——大部分人只會選常識,不會分析常識

向邏輯要自信——邏輯正確率是可以很高的

向言語要狀態——最開始建議做言語以進入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