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了楷書基礎,可以直接學行楷或行書嗎?

消渴止咳貼


這個沒有一個特定的界限,什麼叫打好了楷書的基礎,楷書的基礎什麼時候才算是打好呢?寫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有了好的楷書基礎呢?所以說這種表述是有問題,未必非要把楷書寫的非常好才去學習行書或者行楷書。

但是一定要掌握了書法的一些基本的筆法才可以去學習行書。這種筆法的掌握可以通過學習正書來掌握,這其中包括楷書、隸書和篆書。所以說,很多的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學習書法並沒有絕對化的套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的情況來看待。

通常來說,我個人是推薦以楷書入門學習書法的,學習行書也未必非要非常好的楷書的基礎,只要是掌握了楷書的基本的用筆,瞭解了一些書法的基本的筆法,都可以過渡到行書的學習中去。

但是,學習了行書並不意味著放棄了楷書,學習書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種自我的修養,學習行書的同時,也可以繼續練習楷書,二者反而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有利於書法水平的提高。

反觀那些楷書寫的非常好的人,行書未必就寫的好,因為把某一樣東西學習的太深了,很難走出來了,走不出楷書對自己的影響,所以一生只看到了一種可能,沒有領略的其它書體的風采,而且這樣的學習容易讓自己的字變得庸俗,因為缺少其它書體筆法的支撐,越寫越俗,越寫越倒退。

學習書法的方法靈活起來,路子也會越來越寬闊,不要固執的認為只有怎樣,才能怎樣,靈活變通才是最重要的。



不二齋


當然可以,而且大多數的書法學習者走得都是這條路。當然,終生專攻楷書的也有,或者不經過楷書系統練直接從行楷走起的也有,畢竟是少數。


楷書因其筆畫結構相對的獨立性,以及與其他書體之間較為緊密的技法通融性,通常被視為書法練習的入門書體,這是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的。楷書究竟是不是其他書體基礎的問題,在此不作議論,至少,楷書基礎好,對學好行楷乃至行草有促進作用。無論何種書法體式,其藝術內在均有共同的部分,具有相互通融之處。

書法由楷入行是多數書友書學的必經階段,楷書基礎好對入行入草有益,但並不是說楷書寫得好行書就一定好,或者行書水平與楷書水平成正比之類的。書貴以專,對哪種書體學得深練得多,哪一種書體則為更加精熟,這是規律。一般而言,楷書更多的是實用性工具性,也是最可學最易上手的,因此,行草大家一般楷書不會太差,但未必一定需要是楷書大家。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可以直接學行楷和行草的。

但仍然有些問題值得討論。

怎麼才算是是楷書基礎打好了?田英章,田蘊章二位老師的楷書基礎好不好?他們的行草書又怎麼樣?有人說他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楷書和教學方面了,這個說法基本不成立。因為按世俗所說楷書是基礎,他們二三十年前就打好基礎了,在楷書方面再不需要作什麼了,用二三十年時間水到渠成過渡到行書,應該順理成章,但事實不是如此。

我們知道,從中小學生到耄耋老人,書法圈寫一手中規合矩的精彩楷書的人不計其數,但有百分之九十九,不會寫行草。大多數連題款,都是楷書,這不符合傳統書法的書儀。說大家都不練行草,也不合邏輯。

我所知道的,許多楷書寫的相當不錯的人,練習行草書,因為入門學楷書,形成的肌肉記憶和思維慣性,怎麼臨習,都會帶著楷書的框框,去套行草書,習慣性的把行草書寫的字形一樣大小,筆畫一樣粗細,墨色一樣濃淡,而這些問題,無疑是行草書的大忌;更有甚者,面對行草法帖,根本就臨寫不進去,知難而退者也是比比皆是。

不寫楷書,直接寫行草,甚至大草,寫的很好的人,也不在少數。這也是事實。

這都是明擺著的事實,受世傳俗說的影響,不願承認罷了。

其實,五種書體,相通之處並不多,甚至有截然不同的種種技法。學習一種書體過關了,要自然而然的過渡到另一種書體,不另起爐灶重新學習,根本就辦不到;不但辦不到,尤其是學了規範的唐楷,所形成的框框,對學習行草書,反而是一種桎梏。比如:

行草的章法錯綜變化,墨法的乾溼濃淡,結構的同字不同形,筆速的快慢及跳宕等等,楷書中幾乎沒有,必須從頭學起。

行草書技法中有許許多多的複雜對比關係,在楷書中根本不存在。比如:

錯位,欹側,縱橫,繁簡,穿插,收放,大小,粗細,輕重,正反,連斷,開合,向背,虛實,聚散等複雜而豐富多彩的對比關係,楷書中不存在,當然也就學不到。不但學不到,學楷書形成的書寫習慣,進入行草學習,反而需要費盡周折,才能形成新的書寫技能。

我自己親身經歷過從楷書到行草書的學習過程,深有體會。

毫無疑問,無論有無楷書基礎,都能學習行草書。只有怎麼才能學好行草書,是個大問題。

立志打通五體,開宗立派的仁人志士,另當別論。

一孔之見。歡迎批評指正,討論留言。


快樂書法營


首先,如果楷書的基礎打好了,寫行書或行楷書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也要注意:行書不是楷書的快寫。楷書有楷書的要求,行書有行書的要求。

第三,可以用行書的筆法寫楷書,但不要用楷書的筆法寫行書。學習行書首先要解散楷法。

第四,學習行書建議用墨跡版的字帖,這樣的字帖筆畫的來龍去脈都能看得非常的清晰,便於學習。





度道書法


學習不能機械,如果楷書的基礎完全打好再學行草,恐怕很多人已經被楷書寫死手了!


個人感覺現在的很多人寫行書很規矩,很嚴謹,看上去感覺挺好,可是就是缺少一些味道,什麼味道?就是逸縱之趣!所謂楷書要像行書寫,楷書都需要動感,而行書像楷書寫,並非是像楷書的規矩,嚴謹,而是凝重!這種寫字風格就是唄楷書禁錮了手腳,難以放開了!


學書之初學楷書是基礎,學習楷書有了一些根基了,就要學行草,就是避免被楷書禁錮了手腳,不要小看這種禁錮,它可能是你一輩子的夢魘!

書法是件很矛盾的藝術,需要穩重,更需要縱逸,需要迅捷還需要雄渾,遒勁,只有解決了這些矛盾,你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高!


一笑貫長天


楷書是四大書體之首,隋唐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建立與刻版印刷書籍的普及,楷書的地位不可動搖,唐代楷書名家的作品,特別是顏、柳字帖是孩子啟蒙的範本。

學習楷書的好處一是規範,行書、行楷是楷書的快寫,清楚了源頭,有利於行書字法結構的學習;二是手感,楷書要一筆一畫的寫,對於手、眼、腦的協調性要求較高,楷書的練習有利於手感的提高。但是行書畢竟不是楷書,無論行楷還是行草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從上面智永千字文中的楷書可以看到,唐代以前的楷書寫的自然靈動,與典型的歐陽詢、顏真卿那種規矩、刻板的楷書有很大的不同,學唐楷的書友從楷轉行可以先考慮寫寫智永的千字文,感受一下靈動的筆法。但真正開始學習行書,入門學的範本首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聖教序集王字大成,並且在翻刻的過程中進行了優化,從學習的角度說比直接學二王摹本墨跡更好。

楷轉行要特別注意幾點,一是行書的的用筆靈動自然,學行書要忘記楷書的用筆,特別是起收筆和轉折彎鉤,筆法上完全不同;二是筆順和結構也有所不同,要仔細讀帖,認真體會總結,最好是找個好老師,也可上網看看名家的臨帖教學視頻;三是練習方法要對路,字不能寫大了,原大或比原大稍大一點,寫大了筆法就變了;筆用兼毫中楷就行,太大太小都不好;紙要用毛邊紙或半生熟,不能用生宣,不能跑墨,否則線條質量寫不出來。臨帖先練單字,然後練上下關聯的兩三字,再寫一行兩行,初級階段不要整頁整篇通臨,沒有意義,不利於強化大腦記憶,主要是找字帖裡一兩行精彩的反覆寫,寫好和原帖對比。


張偉評論


一般認為,學習書法,先學楷書,再學行書。不過,對此我有一些疑議。

一、難道不能同時學習楷書和行書嗎?

行書和楷書的筆法和結體,並無太大的區別,無非行書筆畫更簡省,筆畫變短變圓,書寫更便捷、更快速,所以同時練習不存在問題。

書法大家潘伯鷹先生就主張,在練習楷書的同時,可以練習行書或草書,這樣能更好地理解筆法,提高學習效率。

二、學好楷書就一定能學習行書嗎?

學過《九成宮》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在練習歐楷後再學行書,真正是痛不欲生。

歐體、顏體、柳體這類字,法度嚴謹,由這類楷書向行書過渡,若沒有名師指點,靠自己琢磨,其實是很難的。



這時候,可以通過練習褚遂良、趙孟頫的楷書來過渡。褚遂良的字筆意靈動、跳躍,有些字已經接近行書。而趙字則簡化了筆法,也是一種由楷向行轉化的選擇。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首先,打好了楷書基礎是可以直接學習行楷、行書,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是否一定應該先學好楷書再學習行書或者行楷呢,我認為未必。行書、楷書在筆法上很大程度上有一致性,但是楷書更加工整、法度嚴謹、中規中矩,而我們的著名四大楷書歐、顏、柳、趙在筆意、線條、體式、筆式上又有其不同風格特點;行書在筆法上與楷書有一致部分,但是打破了楷書的工整端莊,更加流暢簡潔,甚至更加入了一些草意,在行雲流水的字裡行間給書者揮灑情緒的空間更大、也更講究墨法、章法的學問。

至於先學楷書以楷為基礎學行還是先學行書再學習法度嚴謹的楷書呢?我認為都未嘗不可,要知道在書法的演變史上,行書可是幾乎生在楷書前面的呢。書法是一門應用學科講究技術性和藝術性,但是技術性肯定是首先重要的,要打好堅實的基礎再尋求集大家風範追求創作變化的藝術方向。那麼如何打好這個基礎呢,就是要用大量的時間臨帖,臨古法!至於不論先寫楷還是先學行,都要從這方便著手讀帖、析帖、苦臨。

如果選擇先學習楷書,建議可從趙開始學習,習其早期一點的作品,如《三門記》。趙的楷書較其他楷書更加有書寫性,講究上下筆的呼應、顧盼關係,行書可以選擇其《歸去來辭》或《洛神賦》。選帖儘量選擇原版或或放大版帖。市面上出的很多帖都是經過了印刷修補字,失去原味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參考。






魯成書法課堂


我個人覺得是可以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結合書法字體的演變,分別是篆、隸、草、真、行,真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楷書;

其次:今人學習書法一般也都是從隸書或者楷書入手,對書法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對字體的結構、線條的變化、用筆都已經知曉;

最後:行書寫起來會有牽絲縈繞,一般連筆較多,也更講究節奏,只有具備一定的基礎,寫起來才更好把握,更上手;




以上只是結合自己的經驗之談,謝謝😀️


老院大門一號


這個問題,楷書打好基礎了肯定是可以學習行草書的。

其實楷書是最吃基本功的書體,無論你怎麼寫總有啊滿意的地方,寫好融不進沙子。

楷書寫不好,只要有基礎自然是可以去學習行草書的,不過建議不要放棄楷書的臨寫,最好能做到相輔相成,互相借鑑,共同進步。祝書藝大進!

分享兩張本人拙作,與友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