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被打掉履带以后,还能跑得更快的坦克,为何在战争中没落?

1936年,曾经从事BT坦克改进研究工作的科什金,作为哈尔科夫设计局的领导人,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天才型人物组成的设计组。

那辆被打掉履带以后,还能跑得更快的坦克,为何在战争中没落?

哈尔科夫设计局的领导人科什金

负责动力系统设计的是他的副手和老朋友亚历山大·莫罗佐夫,他曾设计出了新型的V-12柴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已在BT-8坦克和“伏罗希洛夫”火炮拖车上使用。悬挂系统设计小组由尼古拉·库切伦科和瓦斯赫夫领导,他们曾参加了T-29-4坦克计划,这是一项在比BT坦克更重的中型坦克上进行克里斯蒂悬挂装置试验的计划。装甲部分由塔西诺夫负责,他曾在科什金的前任费尔索夫的领导下,参加了哈尔科夫工厂的BT-IS和BT-SV试验坦克的设计工作,BT-SV计划首次将斜装甲增厚到了25毫米。

1938年5月,该设计组向苏联人民国防委员会提交了一辆木制的A-20坦克模型。但他们对A-20坦克的设计计划持有怀疑态度,特别是对车轮/履带两用系统。科什金认为这种系统徒增重量,没有必要。作战实践也表明它毫无意义。

那辆被打掉履带以后,还能跑得更快的坦克,为何在战争中没落?

A-20坦克

科什金认为,装甲厚度至少要达到30毫米才能经受住当时及未来的威胁;45毫米火炮的威力也不够,要击败具有相似防护能力的敌军坦克,需要配备更大口径的76.2毫米火炮。他在一次斯大林参加的介绍会上强烈地提出了这些观点。很显然,斯大林对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最高军事委员会允许哈尔科夫工厂建造两种坦克样车,一种是A-20,另一种是加强装甲和加强火力型坦克,编号定为A-30。

关于车轮/履带两用系统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哈尔科夫设计局坚信,履带和车轮不必要的结合过度地增加了坦克的重量,由此而引起的技术复杂性也将会影响其大规模生产,而且,在坦克的保养方面也会带来许多困难。实践表明,简单的装备更易于苏军士兵操纵。

因此,按照他们自己的这种创意,科什金和莫罗佐夫以A-30样车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更重的纯履带行驶的中型坦克,科什金向最高军事委员会所提的建议也在这款坦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1938年8月,他们在一次中型坦克设计会议上提交了这种重19.2吨、编号为A-32(也称为T-32)的坦克设计图 样,并受到了肯定。最高国防委员会及斯大林批准了这一方案,并要求尽快展开A-32坦克样车的生产和评估工作。

那辆被打掉履带以后,还能跑得更快的坦克,为何在战争中没落?

A-32坦克

A-32坦克样车获得批准的过程表明了斯大林易变的性格及个人独特的影响。最高军事委员会曾对A-32大加批评,因为它没有采用车轮/履带两用系统。但是,斯大林看到了科什金论点的必然结果,那就是弃用车轮/履带两用系统而节省的重量可以用来增加装甲的防护力,所以,他支持A-32这种设计。A-32设计的通过意味着哈尔科夫设计局同时进行的共有三种方案,即A-20、A-30和A-3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