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藝術知識(關注:baokuchina)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清 朱本《對鏡仕女圖》 故宮博物院藏

古往今來,中國女性臉上的妝容千變萬化,化妝品更是不知道更新迭代了多少次。

但化妝的方式永遠不變,那就是——對鏡梳妝。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清《胤禛美人圖·裘裝對鏡》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如今使用的水銀玻璃鏡,是從清代中期才開始廣泛普及的,而在此之前的幾千年裡,我們一直使用的都是銅鏡。

01 銅鏡簡史

銅鏡的原型,是一種叫做“鑑”的青銅盛水器。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春秋後期 蟠虺紋鑑 故宮博物院藏

“鑑”中盛滿水後,人們就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倒影,所以“鑑”在甲骨文中又寫作“監”,就是一個人趴在水盆邊的動作。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銅鏡,是距今約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主要遺址位於甘肅廣河縣齊家坪)墓葬中出土的七角星紋銅鏡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圖片來源於《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

齊家文化七角星紋銅鏡 直徑9釐米 厚0.4釐米邊緣的小孔用於穿繩隨身攜帶

從這枚七角星紋銅鏡不難看出,最初的銅鏡體型較小,裝飾也以簡單的幾何紋飾為主,整體上看較為粗糙。

春秋戰國時期,南方地區發現多處銅礦,青銅鑄造工藝隨之快速發展,銅鏡上開始出現大量精美的動植物紋飾,其中以龍紋、蟠螭紋、獸紋、四葉紋最具代表性。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戰國 蟠螭紋鏡 故宮博物院藏

漢代,銅鏡發展迎來第一個高峰期,銅鏡更為厚重,鏡鈕呈半圓形,在裝飾上出現了兩種典型紋飾。

一是從漢代六博棋博具上移植而來的“博局紋”,外國學者形象地稱其為“TVL紋”,博局紋經常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組合出現,形成四神博局紋。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東漢早期 博局紋人物畫像鏡 故宮博物院藏

二是將吉祥語作為銘文刻於銅鏡上,例如“見日之光 長勿相忘” “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 “常相思,毋相忘,常貴富,樂未央”等。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西漢 “見日之光”銅鏡 上海博物館藏

銅鏡發展的另一個高峰出現在隋唐時期:這一時期的銅鏡銅合金配比科學,鑄造工藝精湛,外觀除圓形外,出現了方形、菱花形、方形委角等多種造型。

裝飾圖案大多為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和神話故事等,紋飾清晰流暢,畫面充滿動感。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唐 月宮鏡 故宮博物院藏

此外,唐代還出現了幾種高奢銅鏡:奢華到皇帝都用不起的金銀平脫鏡,鏡背貼金的金背鏡,以及鑲嵌螺鈿的螺鈿銅鏡。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唐 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鏡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唐 金背瑞獸葡萄鏡 西安博物院藏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平螺鈿背八角鏡 日本正倉院藏

宋代,銅鏡這種奢侈品開始向民間大量普及,鏡型趨向多樣化,出現了帶手柄的具柄鏡以及盾形、瓶形、鐘形、鼎形等形態各異的異形鏡。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宋 人物紋柄鏡 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隨著玻璃鏡的普及,銅鏡最終退出了人們的生活。

02 銅鏡的好搭檔——鏡臺

帶手柄的鏡子直到宋代才出現,那在此之前人們都怎麼使用銅鏡呢?捧著嗎?

有丫鬟侍奉的當然可以選擇讓丫鬟捧著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明 《貴妃曉妝圖》局部

但沒有小丫鬟也不用怕,人們早就給銅鏡找好了搭檔——鏡臺。

顧愷之名畫《女史箴圖》中有一幕描繪的恰是對鏡梳妝:一人對鏡而坐,身後侍女為正在她做髮型,而銅鏡被系在一根杆子上高高架起,杆子下有一圓形底座,中間還有一個用來盛放梳子的方盒。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東晉 顧愷之《女史箴圖》

這根杆子+底座+方盒的組合就是鏡臺了。

由於當時高足傢俱還有沒出現,人們的起居方式都是席地而坐,為了讓銅鏡能與人們的視線平齊,鏡臺的身材很是頎長。

唐五代時期,高足傢俱逐漸普及開來,人們坐得高了,鏡臺的高度也就降低了,鏡臺的形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五代王處直墓中有兩幅壁畫,描繪了全套的男女梳妝用具,其中女式用具中就出現了新式鏡臺。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五代王處直墓西耳式壁畫

從圖中不難看出,這種鏡臺的外形很像一把椅子,此種形制的鏡臺稱為寶座式鏡臺。

後來,人們又在寶座式鏡臺的臺座下安裝抽屜,用來存放首飾和化妝用品。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明 黃花梨寶座式鏡臺 香港兩依藏博物館藏

除寶座式鏡臺外,鏡臺中還有一種參考屏風設計而成的屏風式鏡臺。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清 硬木五臺屏鏡臺 香港兩依藏博物館藏

王處直墓壁畫的男性梳妝用具中,還出現了一種外形類似三腳架的鏡架。比起鏡臺,鏡架的設計更為簡約,可摺疊,方便攜帶、收納和擺放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五代王處直墓東耳式壁畫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元 銀鏡架 蘇州博物館藏

為了方便收納首飾和化妝用品,人們同樣在鏡架下增添了臺座和抽屜,最終演變為摺疊式鏡臺。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明 黃花梨摺疊式鏡臺 上海博物館藏

03 從鏡臺到鏡箱

銅鏡的原理和今天的玻璃鏡相同,都利用了水銀。

但銅鏡上的水銀沒有封存,直接暴漏在空氣中,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因氧化而不再明亮反光。這時就需要磨鏡了。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清《磨鏡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所謂磨鏡,就是把一種用白礬、水銀、錫末等多種成分配合而成的“磨鏡藥”,利用磨的特殊工藝,附著在鏡面上。通常磨鏡的理想頻率大概是每星期一次。

但找人磨鏡是要花錢的,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日常使用過程中就必須注意保護。通常的做法就是把銅鏡裝進鏡囊或鏡盒裡,梳妝時才取出,儘量減少鏡面與空氣的直接接觸。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東晉 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古代女子用來裝化妝用品的工具叫做妝奩,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妝奩中都為銅鏡留出了一席之地。銅鏡、鏡臺與妝奩,則作為缺一不可的配套設施一起使用。

漢代時,人們發明了一種跟俄羅斯套娃一樣的套奩,《女史箴圖》中銅鏡下方的妝奩就屬於套奩。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西漢 銀釦彩繪雲氣紋漆七子奩


一直到了明代,人們受一種叫“文具”的生活用具啟發,把妝奩與鏡臺結合到了一起,一種全新的多功能梳妝用具——文具鏡匣(也叫文具鏡箱)

文具鏡匣的形式是一個櫃式的小匣,上有揭蓋,前面裝有對開的櫃門,其中安裝有多層抽屜,可存放各種小物件;匣外另裝提手。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清中期 黑漆描金嵌染牙妝奩 故宮博物院藏

文具鏡匣的最上層,就是專門收貯銅鏡的空間,有的直接利用箱蓋支撐銅鏡充當鏡臺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清中期 黑漆描金嵌染牙妝奩 故宮博物院藏

有的則將下面這種可摺疊的小巧鏡架,放入鏡箱頂層使用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清 黃花梨摺疊鏡架香港兩依藏博物館藏

如今,我們雖然有比銅鏡更清楚的玻璃鏡,有了自帶燈光的梳妝檯,但銅鏡、鏡臺、鏡匣中蘊含的那份精巧別緻卻再也回不來了。

《能橫卻月,巧掛回風——閨閣中的鏡臺與鏡匣》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對鏡貼花黃:古代銅鏡與時尚生活特展》


更多內容,請關注“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