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一个农民,一个生活在渭水南岸的农村妇女,20多次进京,9次受到毛主席、13次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标兵,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她一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勋章,她就是植棉能手、渭南县双王乡八里店村的张秋香。

「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临渭区自元朝以来,都是棉花种植的重要地区,特别是自清中后期,政府推广棉桑作物技术以后,棉花的种植面积扩大。解放初期,棉花作为战略物资,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号召农民大力种棉花。可当时棉花作务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亩产皮棉只有三、四十斤。这个时候,张秋香从棉花地里走了出来,那时她串连了村上的妇女,组织起全县第一个棉花作务小组,她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开创了棉花可以提早播种、移栽补苗的新办法。她不断地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用好辩证法,看天看地务棉花"的成功经验,保证了棉花"带大桃入伏,保伏桃满腰,争秋桃盖顶"。短短几年间,棉花产量从三、四十斤,到突破五十公斤,再到105公斤,翻了两番,这是科研工作者都做不到的,在农业社初期,务棉经验在全省、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唯张秋香一人。

「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1958年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期间,周总理与张秋香等八位代表的合影。在北京开会期间,八位代表被通知到国务院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总理问秋香:“听说农村棉花无人采,豆子玉米没人收?"秋香回答说:"壮劳力都去炼钢铁,老婆老汉弱劳力在家搞秋收。"座谈会后,总理把秋香拉在自己的右手边,和其他几位劳模一起合影留念,充分显示了周总理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对张秋香的关爱。

「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文化大革命初期,张秋香被诬蔑为“假劳模",棉花作务组也被解散。1974年冬,中央召开棉花生产会议,周总理重病缠身,没有参会,但对会议非常关切,要求派几个代表相见。会上拟出一个名单,总理看后问:“怎么没有陕西的张秋香?"工作人员回答说:“秋香有问题,还没解放。”总理生气地说:“一个农村老太婆,棉花务的那么好,把全国都带动起来了,能有什么问题?赶快安排她参会。"北京很快和渭南联系,渭南县委立即派人到八里店去接张秋香。初冬时节,傍晚时分,渭河岸边的八里店炊烟袅袅,工作人员赶到她家,远远看到墙上挂着一个棉花树标本,上面结满了硕大的棉桃。房檐下,张秋香坐在小凳子上拉着风箱,头上扎着白帕帕,棉裤破了一尺长的口子,用针线撩在一起。工作人员说:“张书记,总理让你到北京去开会哩。”她说:“对。我收拾一下。"然后进屋套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出来后从灶口拿了两个烤好的馍,用套袖打了下灰,装进口袋,说了声:“走。"工作人员说:"你不用拿,路上吃的都有。”张秋香说:“我就不给大家添麻烦了。"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很快她进京参加了会议。

「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当年,有记载的两次张秋香务棉经验现场会,先后有三十万社员前来参观秋香丰产田,极大的推动了务棉新技术的推广。1989年9月,她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老年的张秋香,当别人问她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时,她说:“我是一个普通农民,做了点成绩,也是党组织的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我没有什么,总理还十几次把我接见,把我请到国务院,还请吃了一顿饭,这是我老婆这辈子最自豪的事。

「讲述档案故事」︳第三期:渭南劳模张秋香

纵观张秋香一生,她经历了清未、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经历了幼时的困苦、民国的动荡。新中国成立后,她迸发出强烈的劳动热情,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她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棉花生产中。她是那个时代的楷模,她是渭南、乃至陕西最亮丽的名片。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己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张秋香的劳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宜居宜游,富美临渭"和新渭南做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为人名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责任,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